在雅加达巴达维亚咖啡馆,三人小乐队演奏流畅、吉他娴熟,时不时地要求观众们点歌。我喝得高兴,就请了乐队啤酒,点了《Casey's last ride》。美国小伙主唱一脸茫然:没听说过。
连爱玩音乐的都没听过,国内普及度可想而知。最近几年喜欢这首歌的人多了,一是来源于法国电影《黑道快餐店》插曲,二是《瞎看什么》在评《钢的琴》时用来配BGM。不得不说,瞎看配乐是真有品味。
对我来说,音乐的叙事性和电影、小说不同,与美术、诗歌相似,并不在乎是否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关键是它描述的画面是否有时间或空间上的延展性。简单点说,它可以像是一副画的局部,或是一个场景片段,给人充裕的想象空间去创造整体、过去和未来。
这首歌大意就是一个男人的彷徨,下班或是放工后百无聊赖的游荡,去会了他的旧情人或是熟识的妓女。看似絮叨的白描其实非常简洁精到,我不知道别人是否有我同样的感觉,就像看一副木刻风格的漫画,人物的情态和四周的情境都被泼辣粗砺的笔触勾勒的呼之欲出。就歌词的文学性来说,可能没有那么锦绣华丽,但呈现出动人的现实主义风格,让人不禁联想到鲁迅、海明威的小说。
第一句“加入默然前行的人群”就能击中我。十多年前,我刚毕业后在家国企船厂修船,下午五点工厂大门准时打开,从四点半就开始聚集人群,越聚越多,到拉铃前已是密密匝匝一片。年轻人把着车龙头,脚撑在地上聊几句,老师傅们大多低眉顿首不发一言。他们有人用饭盒打了厂里的饭系在车铃下,有人污渍斑斑的线手套还没脱去。五点钟一到,沉默的自行车洪流缓慢地通过闸口散到马路上,大多数人都是回家,也有人在厂外的排挡停下来炒菜吃酒,也有人拐到巷子里和小公园去找三十块一次的楼凤流莺。
不要以为我描述无产阶级的模样过于偏狭。08年金融危机时从电视新闻里看华尔街,被裁员的精英们抱着整理箱走成一溜,都他娘一个球样。上班、下班,进城、下乡,游行、集会,炒股、买房。一个人有多大的勇气、自信和智慧才能站稳世间,不被潮流裹挟甚至取道逆行?看着casey在城市角落挣扎,我会想起在7—11里抓一把样酒上路的康斯坦丁,经过便利店按需求边跌撞边顺东西的杰森伯恩,懂电影的一定明白我的意思。特立独行过于寂寞,it's a shame to be alone。可是不独行不但寂寞,而且空虚,就麻木交替双脚跟着欲望前行,在命运的岔道口无所适从。
今天我去了杜甫草堂。年轻时我喜欢李白的天才意气,大江大河诵成文章,人间大美。年纪越大越喜欢杜甫,杜甫是万物皆可作诗,美的丑的,高大的卑微的,特别是平凡到不起眼的,都能自成格局。江河上一叶帆,天地间一沙鸥,红尘中一孤影,跨马出郊时极目,眼里是风景,心里是不堪人事日萧条。世界辽阔对比人的渺小,有我与无我之境交融,有亦悲亦喜的莫名感受。
我就喜欢给这个世界灌输负能量,就希望所有即将遭受不幸的人们多看透些人生寂寞的底色,得意时不猖狂,失意时也不至于太受伤。
钦此。
白桦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