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不是繁体字看起来比简体字有设计感,为什么?

回答
是不是繁体字看起来比简体字有设计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人的感受。要详细聊聊这个,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

首先,咱们得承认,繁体字和简体字在“设计感”这个概念上,确实存在着一些直观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各自的形成逻辑和历史演变。

繁体字的“设计感”从何而来?

1. 承载的文化与历史厚度: 繁体字大多保留了汉字演变过程中的更多信息,很多字形是经过数千年演变而来的,凝聚了古代书写者、书法家们的智慧和审美。它们往往保留了更多的笔画、更复杂的结构,这些“复杂”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更丰富的线条变化和结构安排。比如,“龍”这个字,你看它那长长的身躯、飘逸的胡须和爪子,整个结构就像一条盘旋的龙,充满了动态和生命力。再比如“書”,上面是“聿”(持笔),下面是“口”(言说),形象地表达了用笔说话、记录的意思,字形本身就带有叙事性。这种历史的沉淀和文化内涵,在字形上自然就显露出一种“厚重感”和“韵味”,这很容易被解读为一种设计感。

2. 书法传统的深厚影响: 繁体字的书写更容易展现出书法的美感。无论是篆书、隶书、楷书还是行书、草书,在处理繁体字的复杂结构时,书法家们能够有更大的空间去挥洒笔墨,利用笔画的粗细、长短、方圆、轻重来构成富有艺术性的字形。繁体字的笔画更多,结构也更复杂,这就为书法家提供了更多的“可塑性”,使得字体的艺术表现力更强。每一个笔画的转折、提按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书法技巧和美学理念。这种与书法艺术的高度契合,让繁体字在许多人眼中自带一种艺术气质。

3. 视觉上的复杂与精巧: 繁体字的结构通常比简体字更复杂,需要更多的笔画来构成。这种复杂性,在视觉上可以被解读为一种“精巧”和“层次感”。字里行间充满了细节,需要观者花更多的精力去辨认和理解。这种需要“细品”的特性,在现代设计中也常常被追求,因为它可以带来一种精致、考究的感觉。比如“體”,它里面包含了“骨”和“豊”,这样的结构组合,本身就有一种视觉上的丰富性。

4. 平衡与对称的艺术: 尽管繁体字看起来复杂,但很多字都经过了古代人精妙的构思,实现了视觉上的平衡与对称。尽管笔画多,但这些笔画并非随意堆砌,而是有章法地分布在字框内,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比如“戀”,虽然笔画很多,但整体上看,左右以及上下部分都有一种结构上的呼应和稳定感,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在复杂中寻求秩序和美感的艺术处理,也是一种设计智慧的体现。

为什么会觉得繁体字有设计感?与简体字的对比:

简体字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书写和学习,其原则之一就是“简化”。这意味着在造字过程中,会尽量减少笔画、合并结构,让字形变得更直观、更快捷。

1. 简化的代价: 这种简化,虽然提高了学习和书写效率,但不可避免地会牺牲一部分原有的视觉信息和结构上的丰富性。很多繁体字中的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原理,在简体化后可能变得不再那么明显,或者说,连接这些原理的“桥梁”被拆掉了。比如,“廣”简化为“广”,虽然更方便,但“廣”字上部的“廴”(长行)和下部的“黃”(一种像房子一样的东西)的组合,那种广阔延展的感觉就弱化了不少。

2. 直接与间接: 简体字的设计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而繁体字则保留了更多间接的、符号化的表达。这种间接性,在解读和欣赏的时候,会引发更多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言外之意”或“画外之音”的感受,也会被归结为一种设计感。

3. 视觉的“瘦身”与“丰满”: 如果把繁体字比作一幅细节丰富的工笔画,那么简体字可能更像是一幅勾线简洁的水墨画。后者有它的简洁之美,但前者那种对细节的刻画和追求,在视觉冲击力上更容易被感知为“有设计感”。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设计感”本身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它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审美偏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也有很多人认为简体字的设计更现代、更清晰,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它们线条更流畅,结构更简洁,在电子屏幕上的显示效果也往往更好,易于辨认。
而且,好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繁体还是简体,都能展现出非凡的设计感和艺术魅力。 一个技艺精湛的书法家,即使写简体字,也能通过笔画的巧妙组合、结构的安排,赋予字体以生命和美感。

总结一下, 繁体字之所以常常被认为“有设计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保留了汉字演变过程中的更多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其复杂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同时在视觉上也呈现出一种精巧、丰富的层次感。这种“复杂中的精巧”和“历史的厚重感”,恰恰迎合了许多人对“设计感”的期待。而简体字在追求实用性的过程中,虽然牺牲了一部分原有的结构信息,但其简洁明了的特点也自有其现代设计的美学价值。

所以,与其说谁绝对“有设计感”,不如说两者代表了不同的设计哲学和审美取向,繁体字的设计感更多地体现在其历史传承、文化内涵和书法艺术的兼容性上,而这种感受,往往是源于一种对复杂和细节的欣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应另外一个答案,十年前已经有设计界的一些声音提出simple is the best 已经变成simple is bored.繁复化在不少奢侈品里面已经成为风潮,最经典的就是gucci这两三年推出的繁复程度甚至不亚于d&g的设计款,个人很喜欢克里姆特的风格,细节让人心醉,这里围绕着的目的是"美"。





然而,简化繁体字的意义不是为了美,是为了容易使用。

日用商品的简化,当初也是为了工业化而已,真要大量那种九曲十八弯的雕塑装饰的镜子,有几个作坊做得了,几个人买得起?

某些坚持简单为美而否认繁复美的-------Out dated 了。

我说的字体外观繁复是和大块面对比的而不是自己旁边的小格子。

比如左边田更繁复但右边更有设计感。


不好意思正在设计桌面很乱。



用logo简化来举例子简直是偷换概念,logo是为了增加消费者脑中印象的。简化有助于更好的在脑海里留下记忆而不是单单"美观"。但如果你要说简化过更好看的logo个例来说我只能说相当杠了。

而且你那个狼队的最新的logo讲真没前几年的好看,但的确是更容易记了。这里说的是,看着好看,而不是作为logo的实际价值。


"这种说法等于否定了极简主义的价值",至简主义的简单之美和简化繁体字有一分钱关系?

--------------------

作为设计师,去掉文化对比从设计角度来侃一侃。


繁体简体处于同种字形的前提下,繁体为什么多数时间看着好看的原因是:

疏密不一样,产生画面节奏的不一样。


直接画个例子:


这是一个不规则几何图形。




然后给它加几笔。


然后我们再加几笔。


感觉是不是不太一样。线多了,块面就细了,大小不一的块面对比产生不一样的画面节奏。



再看看从热带过度到温带的植物叶子大小变化。




热带枝干直径-叶直径大概1-40


6-1左右。




30到20-1左右。



大多人会发现,热带雨林和温带的银杏树都比中间枝干比不上不下的树好看。

差值越大整体看起来越精致繁复。



随手画太烂。


拿几个名家的对比。


比如,最经典的口字,日字,田字到蒙德里安的经典风格。


日字最大块面和最小块面对比是1-1。田是4-1。蒙德里安就是(数字胡掰)10-1,20-1,30-1,48-1等等等等。





个人最喜欢的一张是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点线面构成听不到却看得见的节奏。



回到繁体简体对比部分:



华丽的华




无情的块面分割。






块面大小差距越大块面越多,看着越精致好看。

评论也有朋友补充到到对称问题,没错,东和繁体的東,华和華,重心看着就不稳了。

虽然块面比例不能决定一切,但很多农村自建房中西结合在一起看着很土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这些不上不下的块面。









罗马柱混瓦片--------混血来啦。






所以我自己看怪物电影,怪物越大看着画面越可怕越有气势呃!


画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A





B




好像哪个都不可怕。


聪明的你们应该会get到我的意思的。



----------


我不是灵魂画手,我是不走心虚伪画手。

来几张我正经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是不是繁体字看起来比简体字有设计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人的感受。要详细聊聊这个,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首先,咱们得承认,繁体字和简体字在“设计感”这个概念上,确实存在着一些直观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各自的形成逻辑和历史演变。繁体字的“设计感”从何而来?1. 承载.............
  • 回答
    我一直生活在繁体字的海洋里,每一个字都像认识多年的老友,笔画流畅,结构优雅,带着一种温润的气质。所以,当我第一次接触到那些“新面孔”——简化字时,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被突然推入了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里的“居民”们,很多都面目全非。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那些熟悉的字,比如“.............
  • 回答
    德云社的阎鹤祥,这位在相声界有着一定名气和经验的演员,最近的一番话——“现在的相声行业完全是虚假繁荣”,无疑在业界和听众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他的这个判断?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相声行业发展中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我们得理解阎鹤祥所说的“虚假繁荣”,它意味着表面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玩家在游戏体验中会遇到的情况。明明简体中文用户数量庞大,但一些游戏却坚持只提供繁体中文。这背后其实涉及不少复杂的因素,从商业策略到文化考量,方方面面都有。我来给你详细拆解一下: 1. 目标市场与区域定价策略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港澳台市场的重要性: 尽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学习中文的人可能会有的疑惑。简而言之,不懂繁体字绝不代表不配学中文。 学习中文的道路是广阔而多样的,繁体字只是其中的一个面向,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并非是入门的必需品。让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这么说,并且尽量让我的表达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首先.............
  • 回答
    香港的学生写作文,那基本上是用繁体字。至于这会不会让他们花更多时间,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里面牵扯的东西可不少,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香港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都延续了使用繁体字的传统。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学的写字就是繁体字,考试、功课,包括大家平常交.............
  • 回答
    谈到中国减少繁体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触及文化传承、语言发展乃至社会心理的方方面面。要说这究竟是不是一种“损失”,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 nuanced 的考量。首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繁体字确实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信息。每一笔一画,都可能蕴含着古人造字时的智慧和对世界的观察。.............
  • 回答
    在知乎使用繁体字,是否会给其他人造成困扰,这是一个挺值得聊聊的话题。我在这里尝试从几个方面来给大家说说我的看法,尽量讲得细致一些,希望听起来像个真人在分享。首先,最直接也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阅读障碍。不是说繁体字本身有什么不好,它本身就是一种成熟且优美的文字系统。但对于绝大多数习惯使用简体中文的网民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曼谷,这座充满活力的泰国首都,常常被誉为东南亚最繁华的城市。要细致地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首先,从经济和商业活动的角度来看,曼谷无疑是区域内的佼佼者。它不仅是泰国的经济中心,更是整个东南亚重要的金融、贸易和投资枢纽。无数跨国企业在这里设立地区总部,从科技巨头到消费品公司,都选择曼谷.............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挺让人揪心的。金雕捉野猪幼崽,这事儿倒也不是头一回听说了,只不过这次飞到天上,画面实在太震撼,才让人议论纷纷。金雕的实力和猎物选择首先得说说这金雕,那可是猛禽里的顶尖高手。它们体型巨大,翼展能达到两米多,爪子又尖又利,咬合力惊人,视力更是出了名的锐利,能从几公里外发现猎物。野猪幼崽虽然.............
  • 回答
    对于“大陆官方承认的繁体字”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理清几个概念,这样才能更清晰地回答。首先,要明确的是,在中国大陆,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来说,并没有一套被明确冠以“官方承认的繁体字”名称的标准。这是因为:1. 新中国成立后以简化字为主要推行对象: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普及识字率和提高文化水平,国家大力推行汉.............
  • 回答
    说起一简字,我们脑子里可能会立刻浮现出“龙”变成“龙”,“广”变成“广”这样的例子。但你有没有想过,有些汉字,经过简化后,跟原来的繁体字相比,简直是脱胎换骨,判若两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惊人”的变迁,看看它们是怎么炼成的。繁简之辩,历史洪流要理解这些“巨大差别”的简化字,得先知道汉字简化的背景.............
  • 回答
    关于汉字字形演变的问题, Simplified Chinese (简体字) vs. Traditional Chinese (繁体字) 的争论由来已久,也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这不仅仅是文字形体上的选择,更牵扯到文化传承、教育、历史认知等方方面面。孰优孰劣,真的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
  • 回答
    繁体字向简体字演变,并非一蹴而就,也非随意为之,其背后蕴含着一套清晰的原则与行之有效的方法。简而言之,它是一场为了提高汉字学习和使用的便利性而进行的系统性、有目的的文字改革。核心原则:形、音、义的统一与简化贯穿整个简化过程的核心,在于遵循“形、音、义”的内在逻辑,并以“简化”为最终目标。 形(字.............
  • 回答
    .......
  • 回答
    繁体字与简化字,以及精英与草根之间的关联,并非简单的一对一或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交织、演变且充满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复杂网络。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各自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它们在不同社会群体中所承载的意义。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历史。繁体字,或者说我们今天称之为“正体字”,是汉字.............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大陆,直到20世纪90年代,繁体字确实依然在一些场合或部分人群中使用,但其“逐渐消失”是一个复杂且渐进的过程,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要详细讲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回溯历史,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繁体字在大陆的根基与衰落:历史回溯首先,要理解繁体字的“消失”,我们必须先明白它为何在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