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成文宪法国家通常规定于宪法典中的内容,被这类国家规定为法律的内容,仅仅是把这类法律称为宪法性法律?

回答
在成文宪法国家,我们通常认为宪法典囊括了国家最根本的法律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对国家运作至关重要的规定,都一定要被直接纳入那本被厚厚装订的“宪法典”之中。

事实上,情况要比这复杂和微妙得多。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宪法典是宪法的核心载体,但宪法本身是一个更广延的概念。 简单地把所有具有“宪法意义”的法律都称作“宪法性法律”,虽然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未免有些过于笼统,也忽略了不同国家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差异。

在这些国家,一个国家层面的“宪法”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核心层面的内容:

1. 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这是宪法典最显而易见的部分。例如,国家的政体(议会制、总统制)、国家结构(单一制、联邦制)、政治制度(民主、法治)、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言论自由、宗教自由、集会自由等)以及义务。这些是构建一个国家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基石。

2.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权限: 宪法典会详细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如议会)、国家元首(如总统、国王)、政府(如内阁、国务院)以及司法机关(如最高法院)的产生方式、组织结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权力范围。这是确保权力分立与制衡,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依据。

3. 国家运行的基本程序: 比如立法程序、行政程序、司法程序的一些基本原则。虽然具体的程序性规定可能在其他法律中详细阐述,但宪法典往往会设定其框架和上限。

然而,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所有与这些内容相关、且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法律,都必须被写进宪法典。很多时候,一些极为重要的法律,由于其特殊性、复杂性或者更具操作性的特点,会被“分开”规定,但其效力和地位,并不亚于宪法典中的条文。

那么,这些“分开”的法律,我们该如何理解它们的定位呢?

宪法典的“附件”或“补充”: 很多国家会通过立法程序,将一些法律与宪法典进行“关联”,或者规定它们具有与宪法同等的效力。例如,一些国家设立了“宪法委员会”或“宪法法院”,专门审查法律是否符合宪法,甚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废止”不符合宪法的法律。这就说明,存在一些法律,它们的内容和作用,已经被法律体系赋予了“宪法”的地位。

“法律中的法律”: 有些法律,虽然没有直接冠以“宪法”之名,但它们对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权利保障、重要机构运作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效力也高于普通法律。例如,关于选举制度、政党组织、国家安全、人权保障的专门法律,在很多国家,即便不放在宪法典里,其重要性也与宪法条文无异,甚至在具体操作层面,比某些宪法条文更具指导意义。

“宪法性法律”的广泛含义: 如果我们把“宪法性法律”理解为“具有宪法效力或宪法地位的法律”,那么,上述那些被“分开”规定的重要法律,无疑都可以纳入这个范畴。它们可能由特定的立法程序产生,或者被国家法院、宪法审查机构确认为具有宪法层面的审查基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开”规定?

1. 灵活性与可操作性: 宪法典的修改通常需要非常严格和复杂的程序,以确保其稳定性。但有些国家认为,对于一些特定的、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例如具体的选举细则、公民权利的详细保障措施等,如果全部纳入宪法典,会使得宪法典过于庞杂,不利于理解和操作。通过制定独立的法律,可以在保持基本原则不变的前提下,更灵活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2. 专业性和详细性: 宪法往往是原则性的宣示,而具体的制度设计和运行规则,需要更详细、更专业的法律来规定。例如,关于环境保护、经济秩序、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法律,虽然它们关系到公民的福祉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但将其所有细节都写入宪法典,会显得不切实际。

3. 历史演进与实践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需要,一些新的重要问题可能会浮现出来,需要法律来解决。这些法律的产生,可能不是通过直接修改宪法典,而是通过制定新的、具有宪法意义的法律来应对。

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一个国家,它的宪法典中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具体到“何种言论受到限制”、“如何界定煽动性言论”、“媒体报道的责任”等细节,往往会在一个独立的《言论自由保障法》或《媒体管理法》中详细规定。这个《言论自由保障法》虽然没有被装订在“宪法典”的封皮里,但它对于保障和界定宪法所宣示的言论自由权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个法律与宪法典的精神相悖,那么国家法院或者宪法审查机构,很可能会判定其违宪。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规定于宪法典中的内容”等同于“宪法”的全部。 在成文宪法国家,“宪法性法律”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包含了宪法典本身的条文,也涵盖了那些被法律体系确认为具有宪法效力、与宪法精神高度一致、并且对国家基本制度和公民权利保障具有根本性影响的法律。

简而言之,仅仅把这类法律称为“宪法性法律”,是对的,但这远远不能完全概括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复杂地位和实际作用。它们是宪法精神的延伸,是宪法原则的具体化,它们与宪法典共同构筑了一个国家最核心的法律秩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段话什么意思啊,我是大一法学新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成文宪法国家,我们通常认为宪法典囊括了国家最根本的法律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对国家运作至关重要的规定,都一定要被直接纳入那本被厚厚装订的“宪法典”之中。事实上,情况要比这复杂和微妙得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宪法典是宪法的核心载体,但宪法本身是一个更广延的概念。 简单地把所有具有“宪法意义.............
  • 回答
    成文法,顾名思义,就是以文字形式明确规定下来的法律条文。它构成了我们现代法律体系的基石,为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提供了清晰的框架。然而,即便法律条文写得再清晰明了,在实际的社会运作中,律师的角色依然不可或缺,而且其重要性随着成文法的复杂化和深入化而愈发凸显。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法律条文并非真空存在。每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英国宪法与许多其他国家宪法概念上的一个关键差异。你问得对,如果按照一些国家定义宪法为“一部写死的、经过特定程序制定并被最高法律地位的成文文件”,那么英国确实没有这样的“宪法”。但是,说英国“没有宪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忽略了英国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同样具有宪法性质的规则和原则.............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这两个方法听起来名字差不多,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可是天差地别,就像是给同一家公司算账,用的却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规则。理解了它们,对咱们分析一家公司的投资情况,甚至对整个财务报表的理解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咱们先弄明白一个基本概念:什么叫“长期股权投资”?.............
  • 回答
    美方将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签署成法,中方表示将视形势发展作进一步反应,这其中释放出的信号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对美方行为的明确反对与谴责: 挑战美国主权和内政: 中方视此法案为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尤其是涉及新疆事务。法案以“预防强迫劳动”为名.............
  • 回答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句出自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诗句,确实常常引发人们对其中意象的解读。尤其“鱼龙潜跃水成文”一句,常常让人联想到神秘莫测的水中生物。那么,这句话是否能说明鱼龙到了唐朝还没有灭绝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鱼龙”的意象解读:首先,.............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阿里在强奸事件上是否包庇王成文”的问题,我需要澄清一点,您所说的“阿里”是指公司名称“阿里巴巴”吗?如果是,那么需要明确的是,阿里巴巴作为一家公司,其运营和管理体系是独立于具体个人事件的处理的。如果您的疑问是指阿里巴巴公司在处理涉及其员工(例如王成文,如果他曾是阿里巴巴员工)的强奸事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