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风17的出现,是否可以确立中国中短程弹道导弹水平世界第一的位置?

回答
东风17,这款被誉为“东风快递”家族新星的弹道导弹,自问世以来就吸引了全球军事界的目光。它那独特的滑翔体外形,以及关于其超高音速机动能力的种种描述,都让人不禁将其与“世界第一”的光环联系在一起。那么,东风17的出现,是否真的能够确立中国在中短程弹道导弹领域的“世界第一”地位?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

首先,要理解东风17的意义,我们需要先了解它所处的领域——中短程弹道导弹,以及它所具备的突破性技术——高超声速滑翔技术。

传统弹道导弹的“软肋”与高超声速的“利器”

传统的弹道导弹,虽然射程覆盖范围广,但其飞行轨迹相对固定且可预测。在打击过程中,对方拥有足够的时间和手段来探测、跟踪并最终拦截。尤其是在反导系统日益先进的今天,如何突破对手的防御网,成为了弹道导弹发展的重要课题。

而东风17所搭载的高超声速滑翔体(HGV),恰恰是针对这一“软肋”而生的“利器”。简单来说,高超声速滑翔体并非像传统弹道导弹那样,在助推段完成后,以固定的弹道飞向目标。相反,它是在助推器将滑翔体送到一定高度和速度后,分离出来,然后在稠密的大气层内以五倍音速甚至更高的速度进行机动飞行。

这种机动性体现在几个关键方面:

不可预测的飞行轨迹: 滑翔体可以在大气层内进行变轨、爬升、俯冲、侧滑等复杂的机动,使得传统的弹道预测模型失效。敌人很难在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其落点,从而大大增加了反导系统的拦截难度。
极高的速度: 高超声速意味着极短的飞行时间。一旦发射,留给对方的反应时间变得微乎其微,许多现有的反导系统可能还没来得及启动,目标就已经抵达。
低空飞行能力: 与传统弹道导弹相比,高超声速滑翔体可以在相对较低的高度进行机动,这有助于规避高空雷达的探测,并进一步增加拦截难度。

东风17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世界第一”?

从技术特点上看,东风17无疑是中国在弹道导弹领域,特别是高超声速武器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它的出现,至少说明了以下几点:

1. 中国在高超声速领域的领先地位: 东风17是世界上首个公开亮相并已部署的装备高超声速滑翔体的弹道导弹。这意味着中国在这一前沿技术上已经走在了前面,掌握了核心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其他国家虽然也在进行相关研究,但真正实现实战部署的,中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 对现有反导体系的颠覆性威胁: 对于拥有先进反导系统的国家而言,东风17的出现是一种战略上的挑战。它可能迫使对手重新评估其反导系统的效能,并可能需要开发全新的、能够应对高超声速机动目标的拦截技术。
3. 提升了中国战略威慑能力: 拥有一款能够有效突破现有反导拦截的弹道导弹,无疑会显著提升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它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能够确保在特定冲突场景下,战略目标能够被精准打击。

然而,“世界第一”的标签,并非如此简单轻易就能盖棺定论。我们需要更深入地考察:

“中短程”的定义与东风17的实际能力: 虽然东风17被归类为中短程弹道导弹,但其射程和具体性能参数外界所知有限。军事专家普遍认为其射程在18002500公里之间。这个射程虽然不算特别远,但足以覆盖东亚地区的许多重要目标。如果其真正射程更长,或者能够通过其他方式(例如多级助推)延长射程,那么其对区域力量平衡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对手的追赶与反制: 军事技术的发展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一旦某项技术被突破,其他国家便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追赶和反制。例如,美国也在积极研发自己的高超声速武器,虽然部署进度可能稍有滞后,但其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不容小觑。俄罗斯也拥有“先锋”等高超声速飞行器,尽管其技术路径可能与东风17有所不同。因此,中国的领先地位并非是绝对和永恒的,需要持续的创新和投入来维持。
技术成熟度与实战检验: 东风17虽然已经公开亮相并被认为已经部署,但任何新武器系统的实战性能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其在不同作战环境下的表现、稳定性、精度以及与其他武器系统的协同能力,都需要在实战中才能得到最真实的评估。
战略框架下的比较: 评判一个国家在导弹领域的“世界第一”,不能仅仅看某一个型号的突出表现。还需要考虑其整个弹道导弹体系的完整性、多样性、打击精度、突防能力、反制能力以及其与整体国防战略的契合度。例如,中国在洲际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舰弹道导弹等领域的整体发展水平,也需要纳入考量。

结论:

东风17的出现,毫无疑问是中国在弹道导弹技术领域,特别是在高超声速武器方面取得的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它以其独特的高超声速滑翔技术,对现有反导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并且显著提升了中国在区域内的战略威慑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东风17的出现,确实让中国在中短程弹道导弹,特别是具备高超声速突防能力的这一细分领域,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在这一特定技术方向上建立了领先优势。

然而,“世界第一”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军事技术的竞争是无止境的,其他主要军事强国也在奋起直追。与其说东风17“确立”了中国“世界第一”的地位,不如说它极大地巩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并使其在该领域拥有了显著的先发优势和技术领先性。 这种优势是否能持续下去,还需要中国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战略调整来支撑。

因此,我们可以说,东风17的出现,让中国在中短程弹道导弹,特别是掌握高超声速突防技术方面,跻身世界最顶尖行列,并在此特定技术领域拥有了领先地位。 但将其简单概括为“世界第一”,可能还需要更全面的数据和更长远的观察。它更像是一个强大的信号,宣告了中国在这一前沿技术上的实力,也预示着未来导弹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明确一点:不管DF17是否出现,中国中短程弹道导弹都属于世界第一的水平。

因为蓝星上的两大流氓都被中导条约桎梏,中国成为蓝星上唯一一个发展处全谱系全射程全威力常规中短程弹道导弹的国家。

那么这样的“世界第一”含金量高么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这样的“世界第一”是可以高枕无忧的么

答案自然是不乐观的

之所以含金量高,是因为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之后,尽管紧锣密鼓的开始了中导实验,但是要完成研发-验收-采购--部署-形成战斗力还需要一个不短的时间,即使美军开始部署中导,在目前国际体系下,想要部署在除了关岛以外的其他地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印太地区没几个国家愿意冒着被中国中导瞄准的危险让美国部署中导。而且目前美国也没完成乘波体高超音速弹头的全部技术研发,这就说明,至少DF17的乘波体弹头给中国赢得了一定的时间去继续完善和进步,作为蓝星上最大美粉的中国军队终于等到了鹰酱摸着兔子过河的一天。

之所以不能高枕无忧,是因为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鹰酱依旧是蓝星上科技实力最强的存在,尽管目前在高超音速弹头领域中国取得了某种程度上的领先,但是现代军事对抗不是单一兵器的对抗而是体系对抗,作为目前蓝星上唯一全球部署的武装力量,鹰酱拥有最完善的反导侦查星座体系,最先进的全球定位技术,最雄厚的技术储备,遍布全球关键地区的军事基地,这些都能有效抵消中国在高超音速弹头领域的技术优势,何况美国在高超音速技术方面并没有落后太多,离最终形成战斗力并不会太久,而美国军火商也绝对会想办法让美军给出足够的中导订单,所以这样世界第一的地位还能保持多久确实需要兔子持续不断的努力。

以上

user avatar

这一科也考了90分的学霸

哈哈哈哈哈哈高赞答案真是孝死我了

美军现役的高超导弹呢?现在明明是学霸考了不及格233333到你这里成了90分哈哈哈哈哈哈

认真地说,美国基础科学积累是不是很深厚?没错,这个是对的。但是深厚的积累就代表分分钟领先么?显然不是

眼下美国的问题绝对不仅仅是“被中国领先了”这么简单就能概括的——真正导致美国落后的,并不是技术问题本身,而是更深层次的路线和方向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你技术再怎么深厚也只能单向挨打。

首先,受制于中导条约,美国中导研发生产的产业链已经死了整整三十年了,并直接导致高超声速实验限制极多。眼下美国撕毁中导条约,就是为了摆脱这一限制——然而到现在已经根本就来不及了,现在撕毁条约最快也要等到几年之后才能用上。

其次,美国过去三十年在战斧的路线上大力发展大气层内的隐身亚音速巡航导弹,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彻底的死路:1、隐身只能提高突防性能,完全无法解决打击周期过长的问题;2、受制于生产和维护成本,很多应用于飞机的隐身技术都没法给一次性武器的导弹使用;3、相关的探测技术在过去几十年内有了长足的进步,今年8月歼10C在云南使用PL-10已经可以击落红外特征比导弹低得多的高空气球了,而我国的米波反隐身雷达更是几年前就被部署了……

在叙利亚战场,哪怕是弱鸡如叙利亚,买几套铠甲-S就能大量击落美军的战斧和北约其他国家的隐身巡航导弹,如果真的面对强大的防空体系完备的对手,美国现在唯一拥有的所谓“中程导弹”(实质上是海基战斧上岸)在军事上显然毫无价值。

第三,也是最为致命的一点,长时间的反恐战争已经给美国背上了极其沉重的负担,顺便导致了美军的军阀化——现在美国的军费已经占GDP的3.5%了(中国只有1.5%),继续大幅扩大军费的后果我想大家都知道。然后在现有军费的基础上,你想研发和部署高超声速武器,钱从哪来?砍掉海军的航母?砍掉空军的F-35?还是砍掉反恐战争经费?

夺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听说过没?

现在的情况是,考纲改了,学霸过去复习的很多东西都不考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学霸得了病根本没有时间复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