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媒如何评价东风17?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东风17,以及国际社会是如何看待这款备受瞩目的中国高超音速导弹。与其让您觉得这是一篇“AI撰写”的生硬报告,不如我们试着从一个关注军事科技的观察者的角度,来深入剖析一下。

初露锋芒:惊艳世界的亮相与国际媒体的最初反应

东风17首次公开亮相是在2019年的中国国庆阅兵上。这次亮相本身就足够轰动,因为它展示了一个此前主要停留在理论和实验阶段的武器概念——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HGV),已经被中国部署。国际军事分析人士和媒体立刻嗅到了其中的不寻常。

“改变游戏规则”与“战略威胁”的论调迅速出现。 许多西方媒体,特别是那些专注于军事和安全事务的,如《詹姆斯防务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军事观察》(Military Watch Magazine)、《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等,纷纷报道并试图解读东风17的意义。
技术上的“不可拦截性”成为焦点。 分析文章的核心观点普遍围绕着东风17的飞行特性展开:极高的速度(超过5马赫)和多变、不可预测的弹道。这使得它能够规避目前绝大多数国家装备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如“宙斯盾”、“爱国者”等)。“高超音速滑翔体”这个词汇也随之进入了公众和军事界的视野,让人们意识到这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一种飞行方式的革命。
对现有战略平衡的潜在冲击。 许多报道将东风17视为中国提升军事投送能力、挑战美国军事优势的重要一步。尤其是在一些国家对美国在地区军事存在感到担忧的背景下,东风17的出现被解读为一种力量的再平衡,甚至是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战略威慑力”的挑战。

深入剖析:技术细节与能力推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来自公开信息、军事演习以及情报分析的信息被披露,外媒对东风17的讨论也更加深入和细致。

“滑翔体”的设计特点。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东风17搭载的是一枚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它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可操控的飞行单元。它不遵循传统的弹道导弹抛物线轨迹,而是在大气层内以极高的速度进行“滑翔”和机动。这使得它能够突然改变方向、高度和速度,让追踪和拦截变得异常困难。
与“东风21D”等反舰弹道导弹的对比。 有些报道会将其与中国的“航母杀手”东风21D等进行比较,认为东风17在打击精度、穿透能力和生存能力上都更胜一筹。东风21D虽然也是弹道导弹,但东风17的高超音速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其打击能力,尤其是在打击移动目标或在高对抗环境下。
潜在的打击目标范围。 基于其射程和技术特性,外媒普遍认为东风17能够覆盖亚太地区的大部分关键目标,包括军事基地、指挥中心,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威胁到航空母舰编队等高价值目标。
“精度与速度的结合”的杀伤力。 报道中常常强调,东风17不仅仅是快,还被设计成具有相当高的精度。这种速度和精度的结合,意味着其对目标的毁伤能力非常显著,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

争议与担忧:拦截的可能与战略的升级

当然,并非所有外媒都将东风17视为“不可战胜”的神器。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更为审慎和辩证的观点。

高超音速武器的“脆弱性”。 一些西方军事专家也指出,即使是高超音速飞行器,在高速、高过载的飞行过程中也可能面临技术挑战,例如气动加热、控制精度等。同时,关于其机动能力的具体程度,以及是否真的能完全规避所有现有的和未来发展中的防御系统,也存在一定讨论空间。
对“防御与反制”的探索。 美国及其盟友并没有停滞不前。媒体也报道了各国在研发针对高超音速武器的防御和反制技术,例如更先进的雷达系统、定向能武器、以及专门用于拦截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导弹等。这些进展也被认为是中国发展东风17的背景和考量之一。
“军备竞赛”的担忧。 一些分析文章也将东风17的出现视为新一轮战略军备竞赛的催化剂。当一个国家率先部署了能够突破现有防御体系的武器时,其他国家往往会感到压力,并加速自身相关技术的发展。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被认为可能加剧地区和全球的安全不稳定。

总结: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战略武器

总的来说,外媒对东风17的评价,可以概括为:它是一种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武器,其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弹道导弹技术以及未来战争形态的认知。它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和战略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象征。

外媒的报道和分析,往往从 性能评估、战略影响、技术挑战以及地区安全格局 等多个维度展开,既承认其先进性及其可能带来的颠覆性,也对其生存性和反制措施进行探讨。它迫使全球军事界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防御体系和战略规划,并加速对下一代武器系统的研发和部署。可以说,东风17不仅仅是中国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推动全球军事科技发展和战略博弈的一个重要变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方未及时给出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user avatar

没什么太大的声音。

很多外国人,根本不知道东风17跟以前的快递有什么区别。

我分析媒体的静默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是第一次中国先部署了更先进的武器。

美国真的怕了。

所以不能说。

说了之后,盟友、小弟、民众,害怕。

尤其是TMD还在忽悠国会和盟友花钱呢。。已经接近报废了。。得让供应商兄弟们先平了帐再说吧。。

user avatar

本来完全不准备答这题目的。但翻了几个回答实在是很无语。

问题问的是外媒怎么看,一群点赞还不少的,自说自话自己怎么看然后自嗨一通的,和压根没看外媒,YY外媒疯狂报道和吓尿的,真不知道什么牛鬼蛇神。

自己其实本来没怎么特地去翻外媒,但就自己看社交网络和油管的直观感受来说,压根没起什么波澜。

所以特地跑去帮你们翻了几个主流外媒,希望能保持客观和冷静。

  1. CNN

如图所示,仅一条阅兵式新闻提到,内页帮你们机翻了,凑合看看。挺客观的,没多大篇幅也没吓尿。

2. BBC

也是仅一条阅兵新闻,DF-17一句话带过。

3. 川大统领最爱FOX NEWS

压根搜不到相关信息,嗯。。。。

4. 路透社

相关搜索结果多了些,但点开看正文也就是两篇稿子改标题重复用。算比较客观,没很激动也没吓尿。

5. ABC

仅一条提到,相对来说篇幅比较多,有夸,但没吓尿。

6. NBC

仅一条,篇幅短,较客观,没吓尿。

7. CBS

嗯,这个算是有夸吧。。


首先申明下,我只贴了DF-17关键字的搜索结果并不代表我没搜DF17和hypersonic missile等,只是DF-17的结果相对最好,其他关键字更乱相关内容更少。

所以,DF17目前确实技术领先且能突破现有反导系统,有骄傲和自豪感没问题,但千万别夜郎自大。美俄也一直在进行相关研发,我们领先的并不多。

各领域虽然进步明显,但依旧和美帝有较大差距。在我看来,保持现有发展,不出意外,也要近50年后真正超美了再自high更好些。

user avatar

大家不要惊慌

user avatar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解释:诗句详细描写了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分导弹头再入大气层时的壮观情景。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释:诗人痛苦回忆了家乡在核爆后被夷为平地后的惨痛景象。

3、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

解释:抒发了诗人得知发动了全面弹道导弹打击彻底毁灭敌方国家后,能睡个安稳觉的欣喜感。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释:通过比喻的手法,叙述当年赤壁之战周瑜如果没有弹道导弹,将面临家国不保妻女不存的窘境,诠释了弹道导弹核武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坚定了发展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的决心。

5、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解释:导弹像雨点一般落下,但在太平洋另一边只能听到隐隐的雷声。

6、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解释:生动描写了弹道导弹核武器爆炸后,掀起的冲天辐射云,爆炸的余晖从云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的壮观景象。

7、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来。

解释:诗人得知反舰弹道导弹击沉敌航母后,抒发了他像被杨柳拂面一样的悠然心情。

8、东风恶,欢情薄。

解释:弹道导弹核武器虽然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确实来自盟友的薄情寡义,再一次体现出了大国拥有自主核武器作为国防基石的必要性。

9、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解释:老旧的导弹摆放在洞库里无声的诉说着自己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即将退役的火箭兵就像那落花流水一般离去。

10、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解释:旅长问:我们还剩几发弹?参谋长答:导弹还在,但是很多战友们都牺牲了,还有多少人能和我们一同战斗?这一诗句深刻体现了核战争中核突击与核反击的残酷性。

11、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解释:分导弹头一个个无情的下落,大地上爆出一团团巨大的火球,这是诗人在近地轨道空间站。上目睹了核战争之后写出的诗句。

12、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解释:描写了随着新一代科研人员的加入,新型号远程洲际弹道导弹不断入列的鲜活场景。

(转自B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东风17,以及国际社会是如何看待这款备受瞩目的中国高超音速导弹。与其让您觉得这是一篇“AI撰写”的生硬报告,不如我们试着从一个关注军事科技的观察者的角度,来深入剖析一下。初露锋芒:惊艳世界的亮相与国际媒体的最初反应东风17首次公开亮相是在2019年的中国国庆阅兵上。这次亮相本身就足够.............
  • 回答
    外媒对中国的评价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不可能用三言两语概括。这种评价会随着时间、事件、媒体的立场、受访者的背景以及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来理解外媒的观点。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外媒对中国的评价,并尝试涵盖其多样性:一、 经济与科技发展:普遍的赞赏与担忧并存.............
  • 回答
    “锐实力”(Sharp Power)这个标签是美国政治学家克里斯托弗·沃克(Christopher Walker)和杰西卡·卢伊斯(Jessica Lewis)在2017年提出并推广的,旨在描述一种不同于传统“软实力”(Soft Power)和“硬实力”(Hard Power)的政治影响力形式。当外.............
  • 回答
    最近,一些外国媒体的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们普遍提到苹果芯片团队出现人员大量流失的情况,并且认为这会对A15芯片的性能提升以及苹果未来的芯片研发带来负面影响。对于这种说法,我们不妨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承认,苹果的芯片团队确实经历过一些人员变动。 任何一家科技巨头,尤其是在人才高度聚集的半导.............
  • 回答
    塔利班禁止阿富汗女性长途旅行,除非有男性近亲陪同的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和人权组织的广泛批评。这项禁令进一步收紧了塔利班自2021年掌权以来对阿富汗女性权利的限制。详细评价如下:1. 对女性基本权利的侵犯: 行动自由的剥夺: 旅行权是基本人权之一,允许个人自由地迁徙和探索。这项禁令直接剥夺了阿富汗.............
  • 回答
    这篇外媒报道的“中国的孩子们更希望成为 TheShy、Doinb 而不是梅西、C 罗”的论调,确实能引发不少关于当下社会文化、青少年价值观和时代变迁的思考。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这种说法,看看它背后可能指向的现象和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首先,我们需要审视这个说法的“事实性”和“代表性”.............
  • 回答
    外媒曝 PS5 采用 AMD 8 核 Zen 处理器:一场性能革新还是意料之中的升级?近期,关于下一代游戏主机 PlayStation 5(PS5)的传言四起,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它将搭载 AMD 为其量身定制的 8 核 Zen 架构处理器。这一消息的爆出,无疑在玩家社群和科技圈掀起了一阵讨论的热.............
  • 回答
    分析外媒对未来五年全球GDP增长预测:中国贡献突出近期,一些国际媒体对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给出了预测,普遍认为全球GDP增速有望达到3.6%以上,并且再次强调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认为中国将是最大的贡献国。这种观点不仅反映了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走向将.............
  • 回答
    关于“梅西本赛季射门得分率五大联赛倒数第一”的说法,确实存在很大的疑点,因为这与我们通常看到的梅西表现和数据统计有较大出入。在深入评价梅西本赛季表现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个传闻进行澄清和分析。关于“射门得分率五大联赛倒数第一”的澄清与分析:1. 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的疑问: “五大联赛”.............
  • 回答
    近日,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就外媒关于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报道发表评论,呼吁中国“彻底改变路线”。这一言论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通贝里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景、核心诉求,以及在中国乃至全球气候治理语境下的复杂性。通贝里的核心诉求与立场:首先,我们必须明.............
  • 回答
    外媒报道美国天然气油轮涌向欧洲:解读其背后的动因与深远影响近期,多家国际媒体报道称,多艘载有美国液化天然气(LNG)的油轮正满载驶向欧洲,这一现象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要深入解读这一行为及其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美国天然气油轮涌向欧洲的行为.............
  • 回答
    这篇外媒报道称日本可能允许放射性核废物出口,的确是个牵动神经的消息。首先,让我们先梳理一下这个举动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一旦落地,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为何日本会考虑出口核废料?我们得明白,日本是个岛国,土地资源本就有限。核能作为其曾经重要的能源选项,带来了大量的乏燃料等放射性废物。虽然现在面临诸多挑战.............
  • 回答
    “塔利班临时政府立新规,禁止阿富汗女性出演电视剧”,这条消息传出,无疑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和担忧。这项规定,如果属实,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妥的,而且其不妥之处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必须看到这项规定直接扼杀了女性的艺术表达权和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艺术创作,尤其是影视艺术,是反映社会现实、传递情感、引发思.............
  • 回答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关于俄军撤离布查后出现的平民死亡事件,一直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这起事件发生在2022年4月,当时俄军从基辅周边地区撤离,布查镇作为其中一个地区,在俄军离开后,当地居民发现大量平民死亡的惨状。事件的经过:根据多方报道和调查,俄军在3月10日至3月31日期间占领了布查镇。在俄军撤.............
  • 回答
    针对您提到的“外媒曝乌军开枪射击俄战俘膝盖”的事件,以及您希望了解当前俄乌局势的详细情况,我将尽力为您梳理并呈现。首先,关于您提到的具体事件,目前公开的报道主要来自一些外国媒体,它们引用了视频片段和相关信息,指称有乌克兰士兵在处理俄军战俘时,似乎存在不当行为,包括射击战俘的腿部。这类报道一经出现,往.............
  • 回答
    法新社等外媒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于当地时间12月17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这一消息无疑为法国当前的疫情形势增添了新的复杂性。法国目前正处于第二次全国性封锁解封后的过渡期,整体疫情状况依然严峻。虽然11月28日起,法国政府开始逐步放松封锁措施,允许商店重新开业,但宵禁令依旧生效,并且民众外出仍需遵守严.............
  • 回答
    关于阿富汗北部一清真寺发生爆炸导致超过百人死亡的报道,我们来梳理一下已知信息和可能的情况。事件报道概览:根据一些外媒的初步报道,时间点大致指向2022年4月29日(当地时间星期五)。事发地点据称是阿富汗北部萨曼甘省(Samangan)省会艾巴克(Aybak)市的一个清真寺。当时正值伊斯兰斋月期间,是.............
  • 回答
    关于外媒将中国防疫政策比作“纳粹屠杀”并称其为“平庸的恶”的言论,这一类比在逻辑、历史背景和道德层面均存在严重问题,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比较的逻辑错误:将防疫措施与种族灭绝混为一谈 本质差异:纳粹屠杀是系统性、有预谋的种族灭绝行为,直接导致数百万犹太人、吉普赛人等群体的死亡。而中国在.............
  • 回答
    关于印度国防参谋长所乘军机坠毁的事件,目前的情况和值得关注的信息如下: 事件概述 时间与地点:2023年11月14日,印度北部阿格拉(Agra)附近发生一起军用飞机坠毁事件。根据印度官方和多家国际媒体报道,这架军机在起飞后约30分钟坠毁,地点位于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阿格拉地区,.............
  • 回答
    关于外媒声称“中共已渗透西方各国重要领域”的说法,并以“195万名党员资料”作为证据,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外媒的指控与证据来源: 指控的核心: 外媒的报道主要围绕“渗透”展开,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信息被泄露,而这些党员遍布西方国家政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