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外媒给中国贴上的「锐实力」的标签?

回答
“锐实力”(Sharp Power)这个标签是美国政治学家克里斯托弗·沃克(Christopher Walker)和杰西卡·卢伊斯(Jessica Lewis)在2017年提出并推广的,旨在描述一种不同于传统“软实力”(Soft Power)和“硬实力”(Hard Power)的政治影响力形式。当外媒用这个标签来评价中国时,通常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含义和意图,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锐实力”的核心内涵与中国背景下的解读

首先,理解“锐实力”的定义至关重要。沃克和卢伊斯将“锐实力”定义为“一种利用信息和宣传来操纵国内和国际受众的能力,其目的是通过影响公众舆论和政治决策来达到战略目标。” 与“软实力”侧重于吸引力和文化感召力不同,“锐实力”更强调的是强制、扭曲和操纵。它不是通过说服,而是通过控制信息流、压制异议、甚至利用经济杠杆来塑造特定叙事和结果。

当外媒将“锐实力”标签贴给中国时,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观察:

信息控制与审查:
国内: 中国强大的互联网审查系统(防火墙)、对媒体的严格控制、对社交媒体的监控,都旨在塑造国内公众的认知,屏蔽不利信息,推广官方叙事。
国际: 通过资助或控制海外媒体机构、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放大亲华内容、压制批评声音,试图影响国际舆论对中国的看法。例如,通过“孔子学院”推广中国文化和语言,但也被指控存在意识形态输出和信息过滤的嫌疑。
宣传与叙事塑造:
中国政府在国内外大力宣传其经济成就、政治稳定和全球贡献,以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例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强调其互利共赢的性质。
然而,批评者认为这种宣传往往带有选择性,忽略了其带来的潜在风险和负面影响。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参与国际话语权的竞争,试图纠正西方对中国的负面刻板印象,但其方式有时被视为强制性或不透明的。
影响媒体与学术界:
外媒认为,中国通过经济援助、商业合作等方式影响外国媒体的报道,使其更倾向于正面报道中国。
在学术界,通过资助研究项目、邀请学者访问、甚至直接干预学术言论,来限制对中国不利的研究和讨论。例如,对涉及台湾、西藏、新疆等敏感议题的研究可能面临压力。
利用经济与政治影响力:
将经济实力与政治影响力相结合,通过投资、贸易等手段,让接受援助或投资的国家在政治和媒体议题上对中国更加友善。
利用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的平台,推动符合中国利益的议程,同时压制对其批评的声音。
政治渗透与干预:
有指控认为,中国通过非透明的渠道,试图影响他国国内政治,例如在选举中支持某些候选人,或通过对政党和政治人物施加影响,来维护其国家利益。
在民主国家,这种“锐实力”被认为会侵蚀其民主制度的根基,例如通过支持可能影响选举结果的政治团体。

二、 外媒使用“锐实力”标签的意图与动机

外媒使用“锐实力”这个标签,其背后往往包含着多种意图和动机:

警示与揭露: 最直接的意图是警示西方国家及其社会,中国的影响力运作方式与过去不同,其目的并非单纯的文化交流,而是具有明确的政治和战略意图。揭露这些“不那么显而易见”的影响力手段,是为了让公众和决策者保持警惕。
区分与定性: 试图将中国的行为与西方理解的“软实力”区分开来。软实力是吸引力,而锐实力是强制力和操纵。这种区分有助于西方国家在制定应对政策时,避免用过时的框架来理解中国的影响力。
战略防御: 这种标签的提出和推广,也带有一定的战略防御色彩。通过将中国的行为定性为“锐实力”,可以为西方国家采取限制性措施、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民主制度提供合法性依据。
议题设置与话语权争夺: 提出“锐实力”这个概念,也是在国际议题设置和话语权争夺中争取主动。它为西方媒体和智库提供了一个分析和批评中国影响力的框架,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行为的认知。
国内政治考量: 在一些西方国家,对华强硬的立场往往是重要的政治议题。将中国的行为描述为“锐实力”,有助于在国内政治辩论中强化这种叙事,并为国内的某些政策(如审查、限制投资等)提供理由。

三、 对“锐实力”标签的评价与反思

评价“锐实力”这个标签,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

洞察力与价值: “锐实力”这个概念的提出,确实捕捉到了中国影响力运作中的一些新特点和危险性,尤其是在信息和意识形态领域。它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工具,帮助人们理解中国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塑造其叙事和影响力。
偏见与过度概括: 然而,将所有中国的影响力运作都贴上“锐实力”的标签,也可能存在过度概括和片面化的风险。中国的影响力运作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官方主导的宣传,也有民间自发的文化传播和商业合作。简单地将所有这些都归为“锐实力”,可能会忽视其中的细微差别和积极成分。
西方的双重标准: 一些批评者认为,西方国家在指责中国使用“锐实力”的同时,自身也在进行类似的信息传播和影响力活动,这可能存在双重标准的问题。例如,西方国家通过其媒体、文化产品和非政府组织,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其价值观和政治制度。
概念的政治化: “锐实力”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概念,其提出和推广本身就带有明确的政治意图。这使得一些学者和评论员对其客观性和中立性表示担忧,认为它更多地是一种“定性工具”,而非纯粹的分析框架。
影响力的复杂性: 真实世界的影响力运作往往是复杂的,很难简单地用“软”、“硬”或“锐”来完全界定。中国的行为可能混合了多种策略,既有吸引力,也有强制力,还有信息操纵。

四、 中国对此标签的回应

中国政府通常会否认“锐实力”的指控,认为这些指控是对中国和平发展和正常国际交流的污蔑和妖魔化。中国官方媒体会反击,认为西方国家自身也在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和宣传,指责西方国家对中国存在偏见和误解,并强调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结而言, 外媒给中国贴上的“锐实力”标签,是对中国在信息、宣传、媒体和学术等领域影响力运作方式的一种概括和定性。它揭示了中国试图通过更具策略性、甚至强制性的手段来塑造国际舆论和政治格局。这个标签的提出,既有其分析的合理性,但也可能带有西方视角下的偏见和政治意图。理解这一标签的内涵,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具体行为,同时也要警惕概念的过度政治化和简单化,认识到影响力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这是一个仍在不断演变和争论中的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督工提到孔子学院了,我就说一下我的看法。

一个国家的文化输出,靠的不是那些转为外国人定制的东西,而是那些原本为本国人制作,最后却被外国人追捧的东西。

美国的电影、电视剧,日本的漫画、动画等,原先制作时都是针对本国人的口味做的,但是因为做得好,受到部分中国人的喜爱,于是中国人自发地组成汉化组,民间引进,在享用外国文化产品的时候,自然也就染上了外国人的口味和一些习惯。

而现在中国要想塑造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恰恰不是需要为外国人定制出孔子学院这样的东西,而是应该首先加快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13亿人口,既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的文化,如果能把这13亿人的文化需求充分满足,肯定会有不少优秀的文化成果,即使不去刻意宣传,也会吸引来感兴趣的外国人。

在这方面,我要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网文,一个是少女前线。前者的主要受众是针对中国大大量中二青少中老年,也被一些人认为是不上台面的东西,但却在东南亚乃至英语国家有了一群爱好者。后者一开始被认为只是普通的Clike游戏,受众是国内死宅,而且测试期间黑历史,还从一开始就有股窑子气息,但凭着溢出屏幕的游戏性和勤放卫星(还有窑子),在登陆韩国后取得巨大成功,也让韩服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与之类似的还有碧蓝航线,虽然在国内也被诟病不断,但走出国门后在日本也成绩喜人,甚至培养出光辉等一众劳模。

这些为国人而制作的,看起来低俗的东西,在传播中国文化影响力上,却十分有效。虽然少前、碧蓝都用了日本配音,多国画师,但是他们一是反映了(部分)中国人的审美,二是展现了中国手游制作运营的强大实力。

然而有趣的是网文也罢,手游也罢,在海外取得成功的同时,却面临着老家被端的危险。不少弃了碧蓝航线的国服玩家,转而从零开始,选择了日服。是什么让他们选择放弃自己朝夕相处的舰船,背井离乡,去异国的港湾看着陌生的语言来继续自己的战斗呢?

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面……

如果中国的文化传播不出去,绝不是因为在外国少花了多少钱,少开了几所孔子学院,而是国内多了几条限制,少了几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罢了。

user avatar

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都是阳春白雪,更不是只有主旋律和高大上才配称为文化。
某些人的想法太固化了。

暮光之城有什么特有的本国文化内涵?
漫威宇宙有什么特有的本国文化内涵?
哈利波特有什么特有的本国文化内涵?
生化危机有什么特有的本国文化内涵?
甚至我问问,战狼2有什么中国特有文化内涵吗?

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就是新文化的产生源泉。
一味搞官方口径,一味复古,把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变成了“锐实力”,能产生多少让人自愿沉浸其中的好产品?

拒绝兼容并包,拒绝文化多样发展,守着花岗岩脑袋固步自封,一味花大钱去硬推广某些锐实力,怕是只有死路一条。

user avatar

看到督工评价孔子学院,说一下华人社区志愿者的态度。

三舅妈一直在新西兰做华人社区的志愿者,也是某外国中文学校的校长。最近受外交部邀请回国参加一些活动,期间到我家住了几天。

1.舅妈说孔子学院之前,她们每次组织华人社区活动都吸引大量华人和他们的孩子参加,毕竟真正能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人,肯定首先是在国外的华人和他们的孩子。现在的政策却不一样了,国家的海外文化政策和孔子学院组织活动,总是要外国人来参加。一组织活动就说你们多叫些外国人来。她说外国人大部分都是一时的好奇,国家花了很多钱组织的活动都被浪费了,而且还影响了之前的华人社区氛围。

2.孔子学院和一些中国文化交流政策浪费了大量纳税人的钱,比如短期的惠灵顿的交流项目,每个月付给文化交流生约8000元生活费,一次大约有20-30个交流生,这些交流项目就是用纳税人的钱让申请人到新西兰玩一下,没有太多意义。

舅妈认为文化走出去的政策确实需要,也肯定花钱,但是存在大量的浪费和形式主义。

ps:看了一下评论区,有点带歪了,简单说明一下

1.华人社区的活动不是天天办party(话说有些人都怎么想的,活动就是办party吃吃喝喝吗?…… )上个图吧,一般的新西兰海外华人活动差不多就是这样,而且基本都是志愿者,正经工作之余去参加的。



(图片来自我的朋友圈)



2.即使国家还没有孔子学院,甚至没有主动文化输出的时候,像舅妈一样的海外华人志愿者等等也已经开始很多年的社区活动了,哪来的去侵害孔子学院的钞票,哪来的拿着国家的钞票去办party,哪来的只想带着自己的小孩吃吃喝喝,不带外国人的……

所以评论区有点被带跑偏了,有人上来就是个伪命题,在一个不成立的假设下讨论,所以我说好好阅读理解。

user avatar

标签里有孔子学院。孔院=汉办。

现任国家汉办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前来解释一下。

1,孔子学院,不是教儒家经典的。不是在“用一个死了两千多年,几十年前批倒批臭过一次,自己年轻人都不喜欢的死人宣扬中国文化。”想像一下,连“四”都不会写的人去学弟子规,可能吗?

2,孔子学院,国家汉办,不是在每个国家专门盖间屋子挂块牌子,而是包括了:在大学设立的孔子学院,在高中设立的孔子课堂,以及只是往一个外国学校派遣的几个中国老师。比如我在距离曼谷1小时飞机半小时公交两个半小时长途的泰国乡村。

3,“外人多是图个新鲜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对于外国学生来说,中文是一门课程,而不是一时新鲜所以来看看不新鲜了就想走就走,我们也算学分的啊!不好好学习也是可以给不及格的啊!

4,督公所言,并不了解,但是即使是真,那是孔院行政人员的锅,而我们志愿者,不是在纳税人的钱。我们不去传扬中国现在的模样,就会有别人去宣传他们想宣传的。我们不是在浪费钱。

5,“只不过中国,#反孔#起家的开始用#儒教#去祸害西方了! ”——再强调一遍,孔院百分之99的老师们,不教儒家学说。

6,“在考研的时候,有次无聊到了图书馆一楼听了个去外国孔子学院支教的学生作报告。然后我问了一下,怎么宣传中国文化,她告诉我,教国外的孩子编中国结。。。。瞬间觉得孔子学院屁用没有”——你觉得我们这帮给汉办干活的人做的事只有教编中国结吗?

7,“有人在说孔子学院,很奇怪,孔子学院真的有什么影响力吗?值得西方如此认真的对待?”——正如其他答主所说,因为孔院是最一线的文化渗透机构。

8,有人对孔院有疑问的话,请提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们在国外做什么呢,不是教之乎者也——孩子们听不懂;也不只是教中国结和武术——这些只是吸引学生们的手段;我们甚至不如有些答主所想的那样,大范围的教中国的历史,因为这些实在是太高深太难懂。

我们教什么呢?


我们教汉语听说读写。

我们教中国在哪里。

我们教中国的版图,也教台湾之所以说汉语是因为台湾是中国的

我们教中国的衣食住行,也教中国的四季与霜雪

我们教中国的功夫和旗袍,也教中国的高铁和航天

我们是第一线的教师,我们知道,别指望教几年汉语学生就能变成中国通,但是我们更知道,我们就站在他们面前,他们关于中国的一切疑问都能从我们身上得到答案。

你知道很多外国普通人对中国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很多很多年前吗?你能想象2018年仍然有泰国18岁的学生拿着oppo问中国有没有摩托车吗?

我们出现在国外普通学生的面前,告诉他们,中国不是你印象里的样子,中国远远比他以为的更先进更现代,我们就站在他们的眼前,活生生的中国人,我们能告诉他们,中国是什么样。


为了不跑题以至于被折叠,所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如何评价外媒给中国贴上的“锐实力”的标签?

我的答案是,爱咋帖咋帖。


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去占领。

我们不去传扬中国现在的模样,就会有别人去宣传他们想宣传的。

@马前卒 督公,您觉得呢







两个活跃气氛的彩蛋:

doge.jpg


图1今天在省城购物中心照的


图2是扒拉出来的朋友圈


(并且趁机给失了恋的学生们介绍了胡歌)

user avatar

在考研的时候,有次无聊到了图书馆一楼听了个去外国孔子学院支教的学生作报告。然后我问了一下,怎么宣传中国文化,她告诉我,教国外的孩子编中国结。。。。瞬间觉得孔子学院屁用没有

user avatar

孔子学院是最大赢家,中国纳税人是唯一输家,极好的反华策略。

这么说吧,指望孔子学院那群狗屁倒灶的干部搞文化推广,搞和平演变,就像指望国足夺世界杯一样靠谱,就像给国足每人十亿奖金那么有效。《经济学人》骂孔子学院一句“锐实力”,他们能在大佬面前邀功请赏混上三年,起码多糟蹋中国人民几十亿资金。外媒之心何其毒也!

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那个网页值多少钱。

昨天,凤凰卫视主持人闾丘露薇在博客援引好事者的调查资料称,昨天上午还无法通过搜索引擎和网络工商资料查询到的中标企业“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昨天下午已经可以被查出,注册资金为600万元,法人代表为王永利。另外一家名为“五洲汉风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昨天上午时,注册资本为25万元,下午则变成注册资本200万元,法人代表为胡志平。

另据记者了解,上述两家公司法人代表王永利、胡志平,均与国家汉办的两位副主任同名同姓。工商资料显示,五洲汉风网络的注册时间是2009年9月9日,仅在孔子学院网站的招标截止时间12月9日之前三个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