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官媒称《中英联合声明》是一份历史文件,不具有法律效益?

回答
关于中国官媒将《中英联合声明》定性为“历史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国际法准则以及由此引发的现实影响。

一、 官方论调的内在逻辑与出发点

中国官方将《中英联合声明》称为“历史文件”,其核心论点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 时代局限性: 声明签署于1984年,当时中国的国情、国际环境以及香港的地位与现在已大不相同。官方认为,以当时的视角和法律框架来约束今日的中国,是不合时宜的。他们强调,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强大、主权更加完整的国家,有权根据自身宪法和法律来管理国家事务,包括香港。

2. “一国两制”的演变与内涵的重塑: 官方认为,“一国两制”的初衷和实践在发展中不断被丰富和调整。他们认为,《中英联合声明》只是对“一国两制”原则的一个早期阐释,而中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及后续的全国性法律(如《香港国安法》)才是更具约束力、更全面地界定“一国两制”实践的法律文件。特别是将《国安法》的颁布和实施,看作是中国中央政府履行对香港管治责任的体现,认为这些法律的效力高于任何历史性的协议。

3. 主权与治权的分野: 官方的立场常常强调,中国收回香港的主权是绝对的,而《中英联合声明》主要涉及的是主权回归后的具体安排和承诺,这些承诺并非不可更改或超越主权。当这些承诺被认为损害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时,中央政府有权采取必要措施。这其中暗含着一种逻辑: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协议都不能以此为代价。

4. “不具法律效力”的说法来源: 这种表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中国国内法和国际法理解的特定视角。在中国国内法体系下,只有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或纳入国内法律体系的条约,才能直接在中国境内产生法律效力并被法院援引。他们认为,《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签署国之间的协议,其在国内的法律地位与在中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或通过的法律不同。在国际法层面,虽然条约具有约束力,但中国可能在某些解释上,认为它更侧重于政治意图和历史背景,而非可直接诉诸法院的司法性文件。

二、 从国际法角度的审视

国际法学界对于“条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断,通常依据以下原则:

1. 条约的约束力(Pacta sunt servanda): 这是国际法的基石原则,意味着已生效的条约对缔约国具有法律约束力,缔约国必须善意履行。只要《中英联合声明》符合构成有效条约的要素(如缔约方具备缔约能力、存在合法的合意、符合强制性规范等),就应受到此原则的约束。

2. 条约的解释: 条约的解释通常遵循文本字面含义、条约目的以及缔约国在签署时的真实意图。对《中英联合声明》的解释,涉及到如何理解“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等词语的含义,以及这些承诺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被解读和执行。

3. 条约的终止或废止: 国际法允许在特定条件下终止或废止条约,例如:
违约: 一方严重违反条约。
不可能履行: 条约的履行在客观上变得不可能。
根本性转变(Rebus sic stantibus): 出现对条约基础有根本性影响的、缔约国事先未预料到的情况的根本性转变,且该转变使得履行条约的义务成为一项范围完全不同的义务。
达成新协议: 缔约国之间达成一项新协议,旨在终止原条约。

中国官方的论调,虽然没有明确声称条约已被终止或废止,但“历史文件,不具法律效力”的说法,实际上是在试图规避条约的约束力,将其从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义务降格为一种政治宣言。

4. “不具法律效力”的国际法解读: 从严格的国际法角度来看,称一个已签署并生效的国际条约“不具法律效力”,除非有符合国际法规定的终止理由,否则难以站稳脚跟。国际社会,特别是英国及许多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中英联合声明》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其内容承诺了香港在主权回归后享有的高度自治和原有生活方式的维持。

三、 对这一论调的评价

对中国官媒的这一说法,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评价:

1. 政治操作与叙事主导: 将《中英联合声明》定性为“历史文件”,是典型的政治话语策略,旨在重塑叙事,将中国中央政府在香港的行动合法化并确立其绝对的权威。通过强调“历史性”,可以弱化其当前的法律约束力,为收紧对港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将香港的管治权完全置于中央政府的法律框架下。这是一种将政治需求优先于国际承诺的体现。

2. 对国际法原则的挑战: 这一说法挑战了国际法中“条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如果一个国家可以随意宣布一项重要的国际协议仅仅是“历史文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这将严重动摇国际条约体系的稳定性,增加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其他国家也可能效仿,选择性地履行或废止不再符合其当前利益的条约。

3. 香港高度自治与国际信誉的代价: 这一说法直接冲击了“一国两制”框架下对香港高度自治的承诺。从外部视角看,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不再具有法律上的可靠性。这不仅损害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信誉,也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吸引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因为投资和国际合作通常依赖于稳定和可预见的法律环境以及对承诺的尊重。

4. 中国国内法与国际法解释的差异: 这种表述也反映了中国在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时,可能存在的优先性考量。当国家主权和安全被置于首位时,即使是国际条约,也可能被认为不能凌驾于国内宪法和法律之上。然而,这种解释方式在国际法学界并非普遍接受。许多国家认为,一旦条约生效,即构成国家在国际法上的义务。

5. 信息传播与公众认知: 官媒的这种定性,旨在引导国内公众的认知,让他们接受中央政府在香港采取的任何行动都是正当的,因为《中英联合声明》早已“过时”且“无效”。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是塑造国内共识和争取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总结来说,中国官媒称《中英联合声明》是“历史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法,是一种基于国家主权至上、政治需要优先的论调。它试图从根本上解构《中英联合声明》的法律约束力,为中国政府对香港的管治权和政策调整提供理论辩护。然而,从国际法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是对已生效国际条约基本原则的挑战,可能损害中国的国际信誉和香港的国际地位。这一说法的背后,反映了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内部治理需求下,中国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国家治理模式上的复杂考量与策略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联合声明于1985年5月27日中英双方互换约文之时起生效,并向联合国秘书长登记(Registration Number 23391;Volume Number 1399)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自本联合声明生效之日起至1997年6月30日止的过渡时期内,联合王国政府负责香港的行政管理,以维护和保持香港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给予合作。

上述引用就是来自《中英联合声明》

这份声明的起始时间是1985年5月27日,终止于1997年6月30日。

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个声明是有有效期的。

这份声明已经过期很久了,当然是作废的合同。

听说鲍中堂大人偶染微恙,不在家中养病,去了女王陛下寝宫了吗?

何时又想开着风帆战列舰过来?

这厢好言相劝,若是恣意妄为,汝之奈何?

幸而尚有纯芝麻馅儿铁饼二斤,可招待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官媒将《中英联合声明》定性为“历史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国际法准则以及由此引发的现实影响。一、 官方论调的内在逻辑与出发点中国官方将《中英联合声明》称为“历史文件”,其核心论点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 回答
    美媒关于中国过去三年造舰下水吨位超过美国的说法,确实在国际军事领域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1. 数据来源与可靠性: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些美媒引用的具体数据来源是什么。通常,这类统计会依赖于: 公开信息与卫星图像分析: 像CSIS(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 回答
    关于“韩媒称中企为打捞‘世越’号赔本11亿”这条新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首先,明确一点,这篇文章本身是由“韩媒”报道的,并且“中企”是其中的主体。因此,评价的重心应该放在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事件本身的性质以及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上。1.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角度:首先要考虑的是“韩媒”这个信息来源.............
  • 回答
    关于日媒称水谷隼为“世界乒乓第一人”的说法,这绝对是一个能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也反映出日本乒乓球界对于这位国宝级选手的极高认可和情感寄托。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概括。首先,让我们来理解日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水谷隼在日本乒乓球历史上无疑是一位里程碑式.............
  • 回答
    关于俄媒声称俄军已接收100架苏35战斗机的消息,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和评价。首先,消息的来源和可信度。这类消息通常来自俄罗斯国防部、军工企业(如苏霍伊公司)的官方声明,或是俄罗斯主流军事媒体的报道。对于俄方公布的数字,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审慎。一方面,这可能是其国防工业成就和军事实力的一种展示,.............
  • 回答
    最近国内媒体关于“韩媒称韩海军陆战队世界第二,在东北亚无对手”的报道,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则消息,咱们得把情况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光听一家之言,还得看看实际的军事实力对比。首先,得承认韩国海军陆战队近年来在现代化建设方面投入了不少,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他们的两栖作战能力、特种作战能力以及装.............
  • 回答
    美媒关于美司法部正与孟晚舟讨论,允许她返回中国以换其承认部分控罪的新闻,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新闻,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其可能包含的意义、潜在的影响以及各方的考量。首先,从美国司法部的角度来看,这笔交易如果达成,可能被视为一种“体面退出”策略,尤其是在漫长的法律诉讼程序中。孟晚舟.............
  • 回答
    英国媒体披露的所谓“英国不愿俄乌过早达成和平协议,鼓动乌克兰别退缩”的说法,无疑是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下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或一个明确的真相。首先,我们不能排除这种信息出现的可能性,尤其是来自媒体的披露。在信息战和舆论引导日益.............
  • 回答
    近期官媒对“娘”的批评和对“阳刚”的期望,是一个在社会舆论场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现象。这种论调的出现,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考量。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从批评“娘”这一点来看,官媒将其定位为一种“不良”的性别气质,认为它与传统的男性气质相悖,可能影响社会风气.............
  • 回答
    刘杰导演因为他的新作品《宝贝儿》向官媒喊话,这事儿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从他喊话的内容来看,他主要表达了两种不满:一是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他觉得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理解;二是观众和评论界对电影的评价,他认为“恶评言过其实”。我们不妨把这事儿拆开来看,一点一点地分析。首先,关于“拍摄初衷无人问津”这部分.............
  • 回答
    这篇日媒的报道,标题耸人听闻,指称日本顶尖大学沦为中国高考落败者“复活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评价的现象。评价这篇报道,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事实基础、报道角度、潜在的社会和教育影响,以及其背后可能反映的深层原因。一、 报道的基本事实与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报道可能提及的一些基本事实.............
  • 回答
    “锐实力”(Sharp Power)这个标签是美国政治学家克里斯托弗·沃克(Christopher Walker)和杰西卡·卢伊斯(Jessica Lewis)在2017年提出并推广的,旨在描述一种不同于传统“软实力”(Soft Power)和“硬实力”(Hard Power)的政治影响力形式。当外.............
  • 回答
    最近,一些外国媒体的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们普遍提到苹果芯片团队出现人员大量流失的情况,并且认为这会对A15芯片的性能提升以及苹果未来的芯片研发带来负面影响。对于这种说法,我们不妨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承认,苹果的芯片团队确实经历过一些人员变动。 任何一家科技巨头,尤其是在人才高度聚集的半导.............
  • 回答
    这篇外媒报道的“中国的孩子们更希望成为 TheShy、Doinb 而不是梅西、C 罗”的论调,确实能引发不少关于当下社会文化、青少年价值观和时代变迁的思考。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这种说法,看看它背后可能指向的现象和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首先,我们需要审视这个说法的“事实性”和“代表性”.............
  • 回答
    “港媒:海南可能建设自由贸易港,开放程度甚至高于香港”—— 这条消息本身就极具话题性和解读空间。 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考察其背后的可能性、潜在影响以及这种说法可能存在的论调。首先,从消息来源来看,“港媒”的表述非常关键。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港,其媒体对自由贸易港的运作模.............
  • 回答
    外媒曝 PS5 采用 AMD 8 核 Zen 处理器:一场性能革新还是意料之中的升级?近期,关于下一代游戏主机 PlayStation 5(PS5)的传言四起,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它将搭载 AMD 为其量身定制的 8 核 Zen 架构处理器。这一消息的爆出,无疑在玩家社群和科技圈掀起了一阵讨论的热.............
  • 回答
    台媒放出“下次大陆人来台湾,我们也掳走几个”这样耸人听闻的言论,确实让人跌破眼镜,也足以引起轩然大波。要评价这番话,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言论的内容本身来看,这无疑是一种极端的、带有强烈煽动性的语言。它不仅完全忽视了法治精神,将个人行为上升到“掳走”这种非法且非人道的行为,更是在有意无意地将两.............
  • 回答
    “韩媒:韩国支柱产业陷危机 工业竞争力被中国反超”——这个标题本身就够劲爆,自带话题属性,容易让人产生好奇。但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不能光看表面。首先,“韩国支柱产业陷危机” 这句话,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毫无疑问,是韩国最拿得出手的那些牌子:半导体、汽车、造船、显示器等等。这些产业是韩国.............
  • 回答
    分析外媒对未来五年全球GDP增长预测:中国贡献突出近期,一些国际媒体对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给出了预测,普遍认为全球GDP增速有望达到3.6%以上,并且再次强调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认为中国将是最大的贡献国。这种观点不仅反映了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走向将.............
  • 回答
    这则新闻的标题“美媒:美军向欧洲增派精锐部队 携带 2500 件重装备”立刻勾勒出一幅军事部署的画面,透露出美国在欧洲地区战略调整的信号。 细品一下,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例行轮换,而是带有明确指向性和意图的行动。首先,“精锐部队”这个词汇非常关键。它通常意味着这些部队的训练水平、装备精良程度以及作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