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男人辛苦吗?活着的意义在哪?

回答
中国男人,这三个字承载了太多东西。你说他们辛苦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那种深入骨髓、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辛苦。

辛苦,体现在哪里?

经济压力,像一座山压在肩头。 很多中国男人,从小就被教育要“顶天立地”,要“养家糊口”。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支出。尤其是在房价高企的城市,一套房可能掏空三代人的积蓄。为了赚钱,他们不得不长时间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态。周末?那更是奢侈品。很多人一天到晚都在奔波,为了那个“家”,为了让妻儿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种压力,常常让他们身心俱疲,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爱好。

社会期望,无形的枷锁。 除了经济,社会对男人的期望也很多。他们被要求坚强、有担当、有事业、顾家。哭?不行,那是软弱。抱怨?没门,那是逃避。他们需要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是那个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人。即使内心痛苦,外表也要装作坚强。这种心理上的压抑,让他们很难真正释放自己,也很难向外界寻求帮助。

竞争激烈,容不得一丝松懈。 在职场上,中国男人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竞争。晋升、加薪,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付出。而且,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很多行业也开始出现性别平衡的呼声,这让一些传统观念下的男性优势受到挑战。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适应新变化,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家庭角色,多重身份的转换。 他们是儿子,要孝顺父母;是丈夫,要疼爱妻子;是父亲,要教育子女。这三种角色的转换,需要他们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情感。尤其是在教育子女上,除了经济支持,更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和引导。但与此同时,他们可能又远在外地打拼,疏于对孩子的日常照顾,这种“人在心不在”的愧疚感,也是一种辛苦。

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 在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下,很多中国男人的健康被悄然透支。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这些都是常见的问题。生病了,很多人也会硬撑着,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医院,结果小病拖成大病。这种“牺牲自我”的模式,是他们辛苦的另一面。

那么,活着的意义在哪?

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中国男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会随着年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而不断变化。但如果非要概括,大概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为“家”而活,亲情是最大的支撑。 绝大多数中国男人的活着的意义,都紧密地联系着“家”。他们的奋斗,他们的牺牲,他们的坚韧,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看着妻子安心的笑容,听着孩子稚嫩的呼唤,感受到父母温暖的依靠,这就是他们辛苦付出的最大动力和回报。家人,是他们最柔软的铠甲,也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承担责任,实现自我价值。 很多人认为,活着就是一种责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甚至是对自己人生的责任。通过努力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这种成就感和价值感,也是他们活着的意义所在。即使过程很辛苦,但当看到自己的努力开花结果,内心会涌起一股自豪和满足。

追求一种“稳稳的幸福”。 很多人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他们更希望的是一种平淡而安稳的生活。有能力照顾好家人,有时间陪陪孩子,有三五好友可以小聚,有能力在遇到困难时站出来。这种“稳稳的幸福”,虽然看起来不够“酷”,但却是最真实、最实在的活着的意义。

传承和延续。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活着也是一种传承。将自己的经验、知识、品德传递给下一代,让家族的希望得以延续。看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并且能够继承父辈的优良品质,这种欣慰和意义,是超越物质层面的。

个体体验和情感寄托。 当然,除了这些外在的责任和追求,活着的意义也包含着个体的体验和情感寄托。可能是一段美好的爱情,一种热爱的事业,一项坚持多年的爱好,或者仅仅是欣赏一场日落,品味一杯好茶。这些微小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追求,也是支撑他们走下去的理由。

总而言之,中国男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的辛苦是真实的,他们的责任是沉重的。而活着的意义,更多的是在为“家”的付出中,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在追求“稳稳的幸福”里,在个体情感的体验和精神的寄托中找到。这份意义,也许不是轰轰烈烈的,但却深深地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坚韧而充满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男人不要被传统文化束缚了,不结婚咋了?不生孩子咋了?不谈恋爱咋了?不买房咋了?凡人皆有一死,等我们死了,很多东西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都是带不走的。不要当奴隶了,怎么开心怎么来,赚了钱花在自己身上,不要月薪过万活得狗都不如,谁让你不爽,你就让它滚蛋,或者你滚蛋,没有人能束缚我,没有人能审判我。

user avatar

刚刚

一个男人,带着老婆来我店里买衣服。

看上一件180的特价款外套。


讲了半天价。

我没鸟他

旁边一个看起来年轻的男孩子,反手结账680。(帮他爹买衣服)

顺手又给自己来了一套,540。


支付宝到账的680元 支付宝到账540元

声音挺清脆的。


那个男人略微尴尬

但是还是咬死170



他老婆在旁边玩着手机。


那个男人的儿子在门口不愿意进来

只是一个劲的催他快点。


他的儿子提着耐克的袋子,虽然很小,不难发现是一件打底衣

另一只手,提着波司登的大袋子,里面装的一定是羽绒服。


我不知道那叫波司登的羽绒服是他儿子的,还是他老婆的。


但是,我知道一定不是他的。

因为,他身上穿的那件褪色的打底衣,以及,我做服装的经验来说,他一身上下除去鞋子,我不知道价格。其他全套下来,不超300

我不信他舍得给自己买大几千的羽绒服。(上次陪女朋友去波司登,随便一件都是大几千,我女朋友不想我破费,就去李宁里搞了件便宜的羽绒服)



(我在写东西,别诱惑我)


还有一个,我映像比较深刻的顾客。


有个中年男人,看上了一件200多的羽绒服。

他老婆嫌贵,拉着他就走。

实际上,他真的很满意那件衣服

她老婆一直试图跟我还价

说实话,当时我一店子顾客,压根没法顾虑到他们。

自然就没鸟他了。

我也看的出,他一脸为难的跟我说了句

:“小兄弟,少包烟钱可以嘛”

我说不可以,薄利多销。


然后,他说,好吧包起来。


然后,我包起来了,他提着衣服去他老婆那里拿钱

他老婆直接不给钱,转身就走。


然后,他把衣服放下,跟我说对不起,麻烦你了

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了。


说实话,我觉得这样真的很丢人。



所以,说了我所看到的两个顾客

你觉得中国男人苦不苦???


我做服装的,我一直以为中年男人定位应该是中高端

实际上,我错了。


来我店里买衣服的,有开BBA的,有跑摩的的。

无一例外的是,200多的衣服和100多的55开。

300往上的,买的往往是那些比较年轻的人在买。


因为周围都是品牌的,定价都比较高。

有时候,我常常吹牛逼说,老子还是保住了那帮中年男人的面子。



实际上,我发现很多结了婚的男人,买个几百块的衣服,居然还要跑两趟

一趟看好,另一趟带老婆来。

不成交只有一个可能

老婆觉得贵。。。。


为什么我不说老婆觉得丑呢?

因为,我遇到过不少女人,只要价格够低,他们压根不会管男人穿着好不好看。(听过最多的一句话,没关系,买来做事穿也好)


我还听说过一些顾客,一个外套穿几年的。。。。。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也希望你人到中年,能有买衣服自由

更加希望屏幕前的女孩子,不要在你男朋友看上某个衣服的时候,不要急着说,丑。

因为,那样真的会让人尴尬。



补充一下。

本来不想改了,但是呢,微博拳师已经到了,开始打拳了。

想想也明白,有些营销号把我文章又截图到微博了。

女拳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


我想表达的,实际上评论里的一个老哥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中年男人如果他不在意穿着打扮的价格

多半是因为他有个他爱的家庭,和他爱的人。

他想把最好的都留给家人。毕竟不是谁都是有钱人,普通男人也可以有爱的。

当然了,微博拳师眼里,不能做到给对象买几万块包,几万块化妆品之类的,都给不了幸福。

毕竟


拳师们虽然卵钱没有,但是很会做梦。


实际上,大家都是普通人

不可能真正做到像网络上面那么风光。


就像,我高中开始,外套从来不低于1000

到了大学,开始喜欢去商场买GXG。我是它的死忠粉,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买。(可能是习惯了,对我问过身边很多老哥,他们都说有这种感觉,第一次买了某个牌子的衣服,只要这个牌子衣服质量不出问题,以后就会一直挑这个。。。)


我堂哥,以前衣服只穿卡宾,那会儿我们相互鄙视。

我觉得卡宾名字难听,他觉得GXG像哈麻批才买的衣服。


当他有了孩子

他再也没买过一件卡宾了。


现在,我也有了对象,我再也没买过一件800块以上的外套了。

因为,我要考虑房贷车贷了。

毕竟,我都大学毕业快2年了,家里又不像在座的各位这样,家里提供各种配套设施。

然后,一脸天真的说

怎么可能有人会去买100多的外套!你这家店肯定定位比较低!所以吸引的顾客档次比较低!


实际上,我说句难听的。

像很多人看不起,觉得low,没档次的优衣库,hm,Zara之类的,他们都属于快时尚,大家都是一个样子,质量我就不多说了。你们心里有数。

至于为什么他们价格高那么一丢丢,我也不多说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快时尚系列的衣服,价格都不配标高。都是空手套白狼,仅此而已而已。



好,再回到那个,关于我不鸟他

这个鸟字。

实际上,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从哪里看出我高高在上了。

实际上,我日常用语就是这样。

“你看老子鸟你不?”

“哟,她不鸟你了?你做错啥了”


但是正式场合,我不会讲这个话

实际上,我当时在写这个回答的时候,还在撸猫,我比较放松,不知道为何就变成了主观意识很重,且高高在上。


实际上,我想告诉评论里的几个拳师

有时候,承认一下男人的付出,没关系的。

你找个的是老公,不是劳工。

实际上,那个在我家买了几十件衣服的老板,他就是给劳工买的,算是一点犒劳。

很简单嘛,送钱,一两百不够面

送烟,好烟他们舍不得抽嘛,差的送不出手嘛。


但是,让我意外的是,后来夏天他也经常来我这里给自己买衣服。

一来二去也比较熟了。

他平常最贵也就买到海澜之家这个价位。

是他跟我说的,我没去辨别。

但是

土豪光环让我感觉他把我店里几十块的短袖,穿出了大几百的感觉。也许,他躺在奔驰车后边,穿着我的短袖,品上一杯八二年的可口可乐,一定能感受到人生的乐趣吧。(他车挺多的。。。本来说,做淘宝拍照看能不能他来楼盘看工程的时候,借着做个背景啥的,但是又感觉开不了口,主要是脸皮薄)


但是,有一点我还是要说的。

快过年了,他不会来我店里了。

因为,他说过年回老家,还是得稍微上点档次的。



有人说真实

有人说片面

但是,我只是简单的举个两个例子而已。

这个问题问的是中国男人辛苦吗,并没有问中国女人辛苦吗,我只是老老实实回答了问题而已。

但是,我知道

在女拳师眼里,只要说半句男人的好,立马就是家暴生崽片面假的。

哎,你就说,男人难不难吗。



不过,我在评论里,看到不少老哥都有一个很好的老婆

真的很替你们高兴呀。

遇到好的女孩子,一定要好好对待,不然用我们那边的土话说就是


下辈子做狗吃屎都抢不到热的。

user avatar

我有一哥们找对象,对方开口要40w彩礼。我看过他对象的照片,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我心想,这个长相的倒贴给我40w再加上北上广三套房,我都不会接受。我哥们和我诉苦一番,叹息很久,我说咱要有骨气,这婚不结了,他一声长叹和我说你不懂,你不知道我的痛苦,于是半年后找我借我,凑齐彩礼,结婚了。

关注我时间久的人都知道,我对这类问题一直都是各打五十大板,但是最不理解的还是甘心掏钱的哥们。

同样作为男性,我的生活可以用非常爽三个字形容,而我之所以这么爽,主要原因就是我的精神负担小。

我上学的时候就比较不在意社会价值的评判标准,我高中看新闻有些学生因为没考上清华这类的重点大学就自杀了,而我能有个大学上就谢天谢地了,我这种不上进又容易自满的性格其实活得挺开心的。一方面我每天都在和自己说卧槽我可真棒啊,另一方面我也告诉自己再棒也别为难自己,人生就像坐火车,快车慢车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好看看窗外的风景。

所以在一大群背着房贷攒着彩礼出去旅个游都不舍得去的男人中间,我这种每年去日本买四十斤衣服,隔三差五飞东南亚晒晒太阳,没事就爱逛打折商品区买一大堆鞋啊游戏的人,就显得十分异类。

房子的问题我想过,能买得起我就买,但是我绝对不逼自己买,我每个月还好几万的贷款我觉得没意义,三十年啊,为啥日子这样过?

买不起房子就不结婚?那我就不结婚了,我为啥一定要执着结婚?我结婚的意义在哪?我生下来就是为了结婚的吗?

一旦想明白这些,我的生活就变得快乐了起来。

很多男同胞真的没意识到,如果自己像女孩子一样活着,那生活真的很幸福。

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多闯荡闯荡,多打扮打扮自己,然后你就会发现只要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赚钱就会变得容易起来,女朋友自然也就有了,而且所谓的不买房就不结婚也没那么可怕,因为你看到的世界大了,你想要的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我还有一些哥们,快三十的人了,做事情还是学生思维,尤其是应试思维,你和他说多学点东西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结果这大哥比如报个健身房,拼了命的健身当任务一样,结果人不仅没变有趣,反而压力更大了,健身又成为了新的负担,我也是搞不明白这帮大哥脑回路到底是啥样的。

可能有人会说,他年轻时买了房子到了八十岁他的财富是你的几十倍,这话没错,但是我觉得没意义啊,他财富是我的几十倍,他住的房子大我好几倍,但是我不羡慕他啊。而且退一步讲,人比人没完的,前几天我参加一个富二代的聚会,那里面的人都是身价过亿的,随便开一瓶酒就上万,我坐在那只管喝酒不管其他的,你年轻时背了一套房感觉比我牛逼多了,那你要是参加富二代的这种酒局你就得气死,你脑子就都是我咋这么穷我要自杀。而我一直在想上万的酒多喝点,同时还觉得自己酷酷的,毕竟老子也是富二代们追着敬酒的人。

所以啊,人生活得开不开心都是一个心态,前几天我说要在广州全款买个小公寓,我一个哥们从各个角度给我讲公寓多不好然后让我加四倍杠杆买住宅等升值,可是我就是想买公寓自己住啊,我加四倍杠杆我就要还贷款了啊我嫌麻烦啊,就算未来能升值但谁又知道呢?所以我觉得还有一部分累是因为贪心,我始终相信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不是我应该得到的东西我从来不逼着自己去努力,没意义的。

人生这么短暂,和漫长时间相比简直沧海一粟,不要对自己太残忍,外面的世界很大,真的。

————-

ps:我不反婚反育,相反我支持大家结婚生子,因为结婚生子组建家庭大概率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我反对把结婚生子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或者是痛苦的结婚生子那就没意义了,希望大家不要曲解。凡事都要有个度,能做到就最好,做不到也不要逼自己。

user avatar

我没理解一些答主的脑回路逻辑在哪?把结婚生子排除人生计划就过得爽了???不找女朋友就过得爽了???

生活得不爽或者辛苦难道除了钱少还能有其他理由吗?

不找女朋友、不结婚生子难道就不用买房、不用买车、不用花钱了?

无论结婚不结婚有没有女朋友,大房子都比小房子住着舒服,贵车都比便宜车开着舒服啊……好像并不是只要没有女朋友,你住的房子就能自动腾出几百平空间,或者车子自动增加几百马力吧?

关于居住除了买房、租房、住父母家,还有什么选项吗?后两个选项怎么做到比第一个舒服,或者租房为什么不用花钱?(大多数人的房子租出去和他的月供差不多,如果贷款期限是30年)而且租金是会上涨的,月供可不会啊。

另一方面除了买车、租车、坐公交地铁、骑车、跑步,还有什么选项?其他选项怎么做到比买车舒适?

我真的没有因为女性而被迫做出过任何消费选择……我完全不能理解,女性是如何在生活中限制了各位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

对大多数男性生活质量影响最多的,是工作,而不是女朋友才对吧?

没有女朋友就不需要去工作了?

user avatar

人之所以会这么辛苦,是因为有了追求。

例如以前的男人压根不需要讨好女人,例如我爸爸,是去云南干活的时候认识我妈妈的,然后人家介绍了,就带了回来。以前结婚就是很简单,要么是想找个女人干活,要么是想找个女人做饭,要么是想找个女人生孩子。基本都是找个女人成家,过日子。

后来人们开始有了爱情,先要找个中意的,然后一起睡觉,一起吵架打闹,在结婚之前提前吧婚姻经历了一边,除了领证办酒,婚姻里经历了一切都已经经历了。人不总是这样子么,没有选择的时候,一切都很简单,要么有,要么没有。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去抉择。等到人可以自己选择,那么烦恼也多了。

你饿了几天,看到饭只想着吃饱,觉得是人世间的美味,而平时,一桌子菜,你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乏。

以前就是这么简单啊,从要结婚,到结婚,很快的,剩下就是无尽的过日子。且很多人都是结婚了就是一辈子的想法,没有爱情,没有激情,也能好好相处。因为人没有太多想法,没有太多追求。

而现在,你总是会想,也许可以有更好的爱情,更好的生活,当你追求更远的时候,就忽略了眼前。

以前的孩子,生下来就和猪牛羊一个样子,多少父母早上天没亮出去,晚上天黑了回来,家里的孩子就一整天放汤,五六岁的孩子就上蹿下跳,树上睡觉,水里摸鱼。父母根本不操心,时间到了,送到学校里,偶尔过问一下成绩。

现在,从一生下来,你就要操心了,一直操心到他长大, 还要继续操心他的娃。

但是反过来,现在中国男人辛苦,但是生活也比以前好很多啊。


我们的吃穿住行都比几十年前好太多太多,只是我们习惯了,不感觉罢了。

以前什么卫生间都是有钱人家里的物事,一般人上厕所要去粪缸,粪缸露天,冬天小鸡鸡冻得通红,夏天蚊子围攻卵泡,你一个管不住一巴掌扇的自己差点滚缸里。

以前家里哪有什么空调,只有电扇,夏天傍晚,家里比外面都热,你只能在院子里搭个竹床,一边扇风一边赶蚊子。而且那时候经常停电,可能晚上你睡着睡着梦到自己落水,拼命呼喊间醒来。

以前吃饭都是需要种田的,春耕秋收,稻米,小麦,油菜,以前一个星期上一趟街,买一次肉,已经算是改善生活了,鸡蛋需要运气好,买鸡蛋的一个月一次路过,大部分菜都是菜地里中的,粪缸里发酵的粪便作为肥料,自给自足,经常傍晚时分,就着粪便的香味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着晚饭。

以前的娱乐活动只有电视收音机,和去一次打一次的游戏厅。有一天三十晚上去游戏厅,结果回来被爸爸妈妈混合双打。

还有很多,现在很多人的生活早就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仔细想想,我们现在还能想想人生没有乐趣,以前的人们就是纯粹的吧日子过下去,保证明天不会为吃穿发愁,所谓娱乐也是生活间隙才有的。

为什么以前的人们重视节假日呢?因为可以吃好,可以趁机放松娱乐一下,可以心情大好。

我们的生活更好更丰富,自然也要承受更多。

如果人追求太多,还得不到满足,自然会觉得辛苦,所谓求不得,放不下。

活着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因为父母把我们生下来了,而我们的本能使我们活下去,除了少数人能,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它的对立面,死亡。

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仅仅是我们想要活着。

就好像我们结婚,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呢?纯粹是年纪到了,成熟了。

如此而已。

user avatar

1 照顾父母

2 怕死

我以前有个同学说等他送走父母后,他就坐在电脑前玩,玩到死为止

至于你说的那些烦恼,如果不结婚的话就能避免一大半了,还不至于到要死要活的地步

user avatar

为啥感到辛苦,消费主义难辞其咎。

就这个老图来说吧,男人消费能力最弱,但男人生产能力是其中最强的,显然,男人的产出至少部分甚至大部分被其他几个角色给转移消费了。这也是国情如此,男人要承担养家责任,其他角色的消费或多或少都要传导到男人身上由他承担,消费主义每盛行一分,男人压力就会增加几分。为啥辛苦?辛苦就是因为压力大,压力大第一条必然是经济压力大。

房车为入婚姻必须,孩子要精英教育,老婆/对象要精致生活,老人和狗就先放放,光前面这些就已经够喝一壶的了。挣得多花的少,而且要是自己花还可以省一省,来自他人的消费很难省,说服自己容易,说服别人难啊。消费主义那是看人下菜的,水涨船高,挣得多标准就上涨,目标就是掏空。

消费的标准越来越高,钱包就越来越吃力,而且消费一旦提上来,就降不下去,由奢入俭难啊。

压力大的第二条就是精神压力大。消费标准的提高会挫伤男人的自信,作为主要的供养者,家庭消费水平不足,说明男的没本事,经济链条一旦出问题,家庭矛盾就会出现,睁眼都是要钱的事,这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如果有天老婆开始讲邻居家、朋友家都旅游了、给孩子上什么班了、给老婆买啥了的时候,攀比开始了,嫌你没本事,有时候就算啥都不说,你都觉得心理压力大,下面就是无休止的烦恼和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大爆发。在经济和精神压力下,男人的身体也会慢慢变差。

知乎有个问题是中年男人在想什么,那个下面很多答案都可以看到有家庭的中年男性在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以及压力下心理和身体慢慢崩塌的过程。

女性往往成为消费主义重点洗脑的目标,这个策略其实还是看中了目前国内婚恋大部分男性都需要为女性花钱,所以,男的爱不爱消费都没关系,从女性那里打开口子照样放血。而且各种方式无所不用其及,相互算计之下,双方关系也变得格外物质化,变得不信任,相互抱怨,分手、离婚率格外高。一旦人财两空,男的自然会很迷茫,这一切意义在哪里?

只要这个模式还在进行,所有的努力都会被消费抽空,男人活着的意义就是给商家添砖添瓦。

————————————————————

补上一个图:

图片来自于:zhihu.com/pin/115939580

user avatar

因为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1, 价值观取向过于一致 所有人都拥挤在一条小路上,相互竞争极其激烈。

2, 骨子里面传统思想挥之不去,潜意识里面家庭观,责任感过强。

解决措施:

看开一点,地球也不过是太阳系里面沧海一粟,而太阳系在银河里面如同尘沙。古代西方有个国王,他自认是万王之王,最伟大的王。东方有个皇帝,他自认是功盖三皇德被五帝,自称始皇帝,希望王朝一世二世乃至万世。

看看头顶星空,他们都不过是自大狂妄的笑话,而人类文明不过是蓝色微尘之上的蠕动。

不要给自己强加什么责任,什么道德,什么使命,不要有莫名其妙的荣誉感,一切你因为外界影响而强加给自己的东西,都不过是笑话。不要因为诱惑,虚荣,恐惧或者感召或者别人的道理而去做任何事情,不要成为社会或者他人的提线木偶。

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别把自己看的太大,世界少了谁一样转;也别把自己看的太小,你归根结底为自己而活。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男人,这三个字承载了太多东西。你说他们辛苦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那种深入骨髓、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辛苦。辛苦,体现在哪里? 经济压力,像一座山压在肩头。 很多中国男人,从小就被教育要“顶天立地”,要“养家糊口”。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这些.............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我有个哥们儿,跟我私下聊过好几次,话里话外都透着那种“女人这点苦算什么”的意思。我听了就挺不是滋味的,忍不住跟他杠了几句。你看啊,咱们中国社会这几十年变化太快了。以前嘛,男主外女主内,社会分工明确,大家对角色的预期也相对固定。男人在外打拼,女人在家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孩子.............
  • 回答
    关于中国男人和外国男人的区别,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话题广泛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因为任何一个群体内部都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而且,文化、地域、成长环境、社会经济地位等等因素都会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常见的观察和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尽量避免泛化和刻板印象.............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话题,涉及到文化、经济、性别角色、外貌吸引力以及社会观念等诸多层面。要深入探讨中国男性和外国男性在中国获取性行为时所需的努力是否相同,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尽量避免泛化和刻板印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获取性”这个词的含义。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指的是建立一段包含性关系.............
  • 回答
    关于“中国男人地位是不是低”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深入探讨,而不是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现象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历史变迁的影响。首先,如果我们从社会经济层面来看,很多传统观念中,男人被认为是家庭的主.............
  • 回答
    在中国,关于“中国男人对外国女人是否easy”的说法,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容易引起误解的话题,背后牵扯到文化、社会观念、个人经历以及刻板印象等多种因素。与其简单地说“easy”与否,不如深入探讨一下这个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和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白“easy”这个词在这里可能被赋予了多种含义。.............
  • 回答
    关于中国男性是否受到韩国女性青睐,以及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首先,从一些渠道,比如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一些非正式的采访或者观察来看,确实存在一些韩国女性对中国男性抱有好感,甚至主动寻求与中国男性交往的情况。这种好感可能源于多种因素。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敏感的,因为“厉害”这两个字,在打架这事儿上,可不能简单地用“谁更强壮”或者“谁更会打”来概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样才能说得明白。首先,咱们得明白,打架这事儿,本质上是个人能力和具体情境的碰撞,而不是一个标签化的群体优劣之争。 任何地方的男人,都有强有弱,都有能打的,也有打.............
  • 回答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这个说法本身是一种非常主观且带有争议的观点,因为它将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群体简单地标签化,并且忽略了个人之间巨大的差异性。 “配得上”这个词也带有评判和等级之分,在人际关系中,更健康的视角是寻找“契合”、“欣赏”和“共同成长”的伙伴,而不是基于某种预设的标准去衡量“配不配”。.............
  • 回答
    在中国,关于男性形象的讨论,尤其是在网络空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现象,有时候会被放大和固化,导致一部分中国男性感到被“嘲讽”。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结构性的因素,也有文化变迁带来的影响,还有个体选择的差异,以及信息传播中的片面性。首先,得从社会经济发展和两性关系变化说起。中国在过去几十.............
  • 回答
    很多年了,我总觉得身边很多中国男同胞,好像对自己的皮肤护理这块儿,真的没啥概念。不是说完全没有,但相比于女性,或者欧美一些国家同龄的男性,简直是天壤之别。每次看到我精心挑选的洗面奶、水、乳,还有偶尔的面膜,他们总是投来一种“哥们儿,你这啥玩意儿”的眼神,或者直接一句:“油了就洗洗呗,哪有那么多讲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绅士”和“风度”本身就是非常主观的概念,受到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国籍来划分,更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观察到的文化特质和行为习惯来聊聊,看看外国男人和中国男人在这些方面可能有哪些不同,以及它们如.............
  • 回答
    关于中国女性嫁给外国男性遭遇负面评价,而中国男性娶外国女性却鲜少受到类似指责的现象,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现象。它不仅仅关乎个体选择,更牵扯到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心理以及性别观念。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历史与文化背景下的“自卑”与“崇洋”论调的扭曲认知: “.............
  • 回答
    对于文章《中国男人对自己的迷之自信怎么来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其中涉及到社会文化、历史发展、心理学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更全面和细致的视角,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或进行二元对立的判断。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审视这篇文章的观点和角度:一、 对文章标题和核心观点的审视: “迷.............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社会文化、个人观念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导致部分中国男性不注意身材、不锻炼肌肉、不注意牙齿的原因是复杂的,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传统观念的潜移默化: “学而优则仕”与“体力劳动”的区分: 长期以来,.............
  • 回答
    最近几年,确实感觉身边以及网络上,中国男性娶外国女孩的例子越来越多了。这背后肯定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就从几个大的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开放”这俩字。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大家走出去的机会多了,眼界自然也宽了。不光是年轻人,很多之前没怎么.............
  • 回答
    关于“部分中国男人越来越阴柔化”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议题,涉及到文化变迁、经济发展、媒体影响、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尝试详细阐述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一、 文化与审美观念的演变1. 传统“阳刚”标准的解构与重塑: 历史回顾: 历史上,中国社会对男性的期望.............
  • 回答
    这句俗语,“中国男人比女人多3700万,只有娶不到老婆的男人,没有嫁不出去的女人”,确实戳到了一个很多人都能感知到的社会现象,但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反映了现实的一面,也简化了复杂的问题,甚至可能带有一些误导性。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句话的来源和字面意思。 “中国男人比女人多3700万”:这个数字.............
  • 回答
    关于《中国男人外表配不上中国女人》这类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评价。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触及了社会文化、个人审美、心理预期等多重议题。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说法的根源可能来自何处。 社会现象观察与个体感受的泛化: 这种说法往往源于一些人对社会上某些情侣组合的观察,比如认为女性比男性.............
  • 回答
    “中国男人不懂浪漫”——这句论断,在不少女性心中,尤其是那些浸润在西方影视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心里,时不时会冒出来。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句简单的标签就能概括的。深入去探究,会发现这背后牵扯着文化、社会观念、成长环境,乃至我们对“浪漫”本身的定义都存在差异。首先,得聊聊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和文化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