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现在编制健全的中国特种大队能否瓦解二战日军的进攻?

回答
一个现在编制健全的中国特种大队能否瓦解二战日军的进攻?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对现代特种作战能力和二战时期军事态势的深刻理解。简单来说,答案是:单一一个现代中国特种大队,在正面战场上,很难“瓦解”二战日军的整体进攻。但是,如果将其置于现代信息、科技和情报支援下,在特定作战环境下,它则可能对日军的行动造成极大的干扰和破坏,甚至在局部取得决定性优势。

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

一、 特种大队的优势(现代中国特种部队的硬实力):

现代中国特种部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装备碾压: 这是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优势。
轻武器: 95式自动步枪、03式自动步枪、QBZ191系列步枪,配备高精度瞄准镜、战术灯、激光指示器等。手枪方面,92式手枪、06式微声手枪等。反器材武器如QBZ10式12.7mm狙击步枪,其射程和穿透力远超二战时期任何步兵武器。
支援武器: 便携式防空导弹(如红缨系列)、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如红箭系列),这些武器的打击能力对于二战时期的坦克、飞机甚至是装甲车辆来说,是灾难性的。
通讯装备: 高度加密、抗干扰的单兵通讯系统、卫星通讯设备,能够实现远距离、实时的信息共享和指挥协同。这与二战时期依靠步话机、无线电甚至信鸽的通讯方式完全是两个概念。
夜视装备与热成像仪: 现代特种部队可以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作战,发现并打击目标,而二战日军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的。
侦察与侦察装备: 无人机(侦察型、攻击型)、便携式侦察机器人、先进的传感器系统,可以对日军的兵力部署、火力点、后勤补给线进行精确侦察和监控。
特种车辆: 轻型侦察车、突击车,甚至可能搭载有遥控武器站和先进电子战设备。

训练与战术体系:
精通多种作战环境: 山地作战、城市巷战、丛林作战、水下渗透、反恐作战等,训练科目广泛且精细。
信息主导的战术: 以情报为基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精确打击,强调信息优势、火力优势和机动优势的结合。
精确打击能力: 针对关键节点(如指挥部、炮兵阵地、通信枢纽、重要后勤节点)进行特种作战,其破坏效率远高于常规部队的炮火覆盖。
心理战与信息战: 在现代战争中,心理战和信息战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造混乱、散布假信息、瘫痪敌方通讯,也能削弱敌军的战斗意志和作战能力。

人员素质:
选拔严苛: 通常从部队中挑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商、文化水平都非常优秀的士兵。
训练强度大、内容广: 不仅包括格斗、射击、爆破等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报搜集、密码破译、生存技能、急救、心理辅导等。
高度的纪律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二战日军的特点与弱点(当时的战争形态):

二战日军在当时的表现可圈可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强大的正面作战能力: 尤其是在二战早期和中期,日军的步兵素质、协同作战能力、士气都非常高。其战术也相对成熟,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步坦协同、航空兵支援。
武器装备的限制:
通讯落后: 大部分依靠步话机和短波电台,易受干扰,保密性差。
夜视能力几乎为零。
装甲力量相对薄弱: 日军坦克主要集中在中型坦克,对阵盟军的重型坦克时存在劣势,但即便如此,其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仍是优势。
侦察手段单一: 主要依靠陆地侦察兵、飞机侦察和无线电侦听。
作战理念的局限: 尽管有“神风特攻队”这样的极端案例,但整体而言,日军的作战理念更侧重于消耗战和正面决战,对非对称作战、信息战的理解和运用不足。
后勤补给依赖: 庞大的军队需要持续的后勤补给,尤其是在远离本土的作战区域。

三、 现代特种大队在二战环境下的具体作战设想(可能性分析):

设想一个现代中国特种大队(例如人数约百人至几百人,装备有前面提到的各类先进武器和技术装备)被置于二战时期中国战场,并且能够获得现代化的技术和信息支援(这是关键的假设,如果完全没有现代支援,那战斗力会大打折扣)。

1. 正面战场对阵:
火力压制: 即使面对日军一个完整的步兵联队(数千人),现代特种部队的精确射击能力和反坦克/防空导弹也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对方大量伤亡,尤其是对日军的坦克、装甲车和近距离集结的步兵。例如,几名狙击手在装备先进瞄准镜和消音器的狙击步枪下,可以轻松在远距离击杀日军指挥官和关键火力点。携带的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可以轻易摧毁日军坦克。
夜间优势: 在夜间发起突袭,日军几乎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特种部队可以如入无人之境,摧毁营地、指挥所、弹药库等。
然而, 由于人数上的巨大劣势,正面大规模的阵地战,特种部队是无法“瓦解”日军一个军或师的进攻的。日军庞大的数量和基础的火力(步枪、机枪、迫击炮、山炮)仍然是其优势。特种部队可能会通过持续的袭扰、精准打击来迟滞和消耗日军,但无法像常规部队那样进行大兵团的对抗。

2. 非对称作战与特种作战:
破坏后勤线: 这是现代特种部队最擅长,也最可能取得巨大成效的领域。他们可以利用隐蔽渗透能力,深入日军后方,破坏铁路、桥梁、粮库、弹药库、油料库,甚至伏击补给车队。利用精确制导弹药和爆破技术,一次行动就能造成远超二战时期工兵部队数倍的破坏效果。先进的夜视和侦察设备,可以帮助他们精确找到并瘫痪这些目标,而且在敌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瘫痪指挥与通讯: 袭击日军的旅团司令部、师团指挥所,甚至通过电子战手段(假设能接入现代电子战设备)干扰日军的通讯网络,制造混乱和指挥失灵。在精确情报的支持下,通过无人机或精确制导武器,直接消灭日军高级指挥官。
制造恐慌与心理打击: 通过神出鬼没的袭击,在日军内部制造恐惧和不安。每次袭击都造成高效率的伤亡或破坏,但又难以被捕捉,这会极大地消耗日军的士气。
情报搜集与破译: 利用先进的监听、侦察设备,搜集日军的作战计划、部队部署等关键情报,并将其转化为战术优势。

3. 协同作战的重要性:
如果将这个特种大队置于当时中国军队(国军或八路军)的整体作战体系中,其作用将是“倍增器”。他们可以作为侦察尖兵,为我军提供精确的敌情;可以作为突击力量,打击日军的关键目标;可以作为破坏力量,瓦解日军的后勤。
例如,现代特种部队侦察到的日军炮兵阵地位置和火力配置,可以指导我军的炮兵进行精确打击;他们可以深入敌后,引导我军空军(如果当时有的话)或炮兵攻击日军指挥部;他们可以破坏日军的集结地,为我军主力部队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四、 结论:

一个编制健全、拥有现代技术装备和信息支援的中国特种大队,在正面战场上,无法“瓦解”日军的整体进攻。因为“瓦解”通常意味着击溃、击败、使其丧失战斗能力。特种部队人数的限制决定了他们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正面对抗。

但是,如果将其定位为特种作战和非对称作战的核心力量,那么它将对二战日军的进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破坏日军的后勤补给体系,使其弹药和粮草匮乏,战斗力下降。
瘫痪日军的指挥和通讯系统,使其无法有效组织和协调作战。
通过精确打击,消灭日军的关键指挥人员和军事目标。
在夜间和复杂地形下,对日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人员损失。
通过精确的情报搜集,为我军的整体作战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持。

简单来说,它不能像一个装甲师那样正面推平日军的防线,但它可以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精准地刺入日军的要害部位,使其内部崩溃、运转失灵,从而极大地迟滞、削弱甚至在局部战役中“瓦解”日军的进攻意图和能力。

如果我们将问题理解为“能否在局部地区,通过一系列精确、高效的特种作战,使得日军的某个攻势无法实现预定目标,或者遭受重大损失并被迫中止”,那么答案是肯定的,并且效果会远超二战时期任何一支类似的特种单位。 现代科技赋予了特种部队一种“降维打击”的能力,使其在与装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的对手作战时,能够以极小的代价,取得极大的战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UPD:11.26

结论是:不能一句话概括

(在知乎上第一次被实名反对好兴奋哈哈哈哈哈)

经过大佬的确认,不同战区,不同序列,营级规模,团级规模的特战队都有,那么我们取最常见的规模,那就是团级规模(1300人左右,应当是满编的,而且得到一定的加强)。其次,现在特种大队这种称呼据称已经很少用了,但由于要审题,以下依然以特种大队称呼整个特战团。

·在此推荐一下这位仁兄的答案,就在下边,说的也不错。虽然他的观点与我相左,但是这是基于另一种想定之下的推演结果【弹药,后勤体系完全能够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如果可以,请也给他一个赞。

一个现在编制健全的中国特种大队能否瓦解二战日军的进攻? - 匿名用户的回答 - 知乎

·还有这一位,这一位在开头已经很明了地佐证了我对特种兵的观点

一个现在编制健全的中国特种大队能否瓦解二战日军的进攻? - KurtXiang 的回答 - 知乎

一个由特战队员组成的大队是一个团级规模的队伍,由于人数与精良装备数量同时增长,对总体局势的影响也不能说一点也没有,推演需要重新开始。

营,是能够独立作战并能够独自发起战役级战斗的最小编制,而东方是团。很显然选择后者。

再次审题,取得提问者的两个战术战略目的:

①.用这个特战团让全部日军彻底放弃中国这块肥肉;

②.在日军后方杀多点高层,即使不能达成目的①,也要搞个大新闻。

第一阶段:初尝胜果

--1300人的大队驾驶着装猛和卡车,带着【能够带得动的,并且能够长支撑相当长时间作战的充足的补给,足量的特种装备】,进入了虫洞。官兵们心里非常清楚,没有北斗,没有C4ISR,他们只能靠自己的一身技艺与当时杀红了眼的日军对抗。

--虫洞消失后,他们来到破败的二战时期的中国的一个叫二嘎子的村子,发现日本鬼子在那里三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官兵们轻松地拿下了这个村子,广受村民尤其是良家单身妇女的爱戴。日军反复派出部队前来寻找“失踪的自己人”,但是都被轻松绞杀,尽数消灭。

--紧接着,有着详细作战计划的官兵们,为了让这片区域的日军陷入混乱,尽快扩充生存空间,官兵们借助丰富的手段展开各种战术侦察,诸如无人机之类的工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很快便锁定周边的一些重要官兵和情报收集人员,不日马上展开猎杀一系列斩首行动非常成功,日军在这一区域各部的进攻由于指挥层人力不足,联队进攻被大大的迟滞。这成功地引起了日军联队司令官的注意。

--1300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斩首之后,配合当地游击队有效地开辟出了相当大的一片“解放区”,也就是根据地,百姓无不欢呼雀跃,争相加入进来,大家红红火火争着打鬼子。

第二阶段:优势对抗

感谢

@林照州 @邱天

的一个小提醒,之前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就是我自己用特战队主动去打常规战争。特战队怎么可能主动去打常规战争呢?只能被动地,不小心被拉进去,对不对?

--特战大队一早就意识到自己在常规战争上的劣势,于是故意避开日军前来搜查的常规部队,依靠丰富的经验判断出日军营地的位置,用各种先进装备对各个已知日军营地,哨卡进行频繁的袭扰作战,令日军叫苦不迭。但由于缺少一些必要的广域侦察设备,不是所有日军重要营地都遭到袭击。

与此同时,特战队充分发挥高机动的优势,利用地形和良好的载具,经常装完逼就跑,令联队伤亡惨重,整体非常火大,人心惶惶却又无可奈何。

八路军经过商榷之后,创造出了一种很有效率的战法:特种部队切断日军行进纵队与CP的联系,然后另一部分特种部队指导游击队强击日军纵队,在予以歼灭之后,再顺着投降小鬼子的供述,顺藤摸瓜,找到CP,然后再予以联合攻击。该战法屡屡挫败日军的进攻与在此地驻守的企图,同时,根据地的范围依然在不断地扩大,再扩大。

在根据地控制范围终于大到师部不可能忽视的时候,日军终于决定下决心集中兵力攻打这一根据地。

第三阶段:劣势显现

在该特种大队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八路游击队英勇抗击日军的时候,日军也终于狠下心来,把正在进攻附近其他地方的重装部队紧急调来了这一片地区,火炮的数量大大增多,航空兵成千上百的飞机也来掺一脚,就连平时不怎么出现的装备有战车的日军重装部队也开始在附近集结,满街晃悠。随着日军守备队增多,巡逻密度加大,重火力的加强,特种部队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避开锋芒,直取敌军首脑了。

看回特种大队方面,他们前方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在一点一点地消失,他们的后院也渐渐起了些波澜:首先是车辆,支持高机动进出场作战的装甲猛士们此时正面临着燃油问题,一次又一次的机动作战距离越来越长,燃油需求也越来越高,以特种大队所携带的燃油储量,加上打劫日军补给车辆的燃油的综合来看,也许能支撑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从长远来看,这同样顶不了多久,也会给载具的保养造成重大阻碍。

同样还有弹药的问题,突击步枪,速射迫击炮,重型迫击炮所要用到的弹药,不是几个土兵工厂捣鼓几下就能整出来的。还有支撑夜视热成像的设备,无人机的电池,经过如此长时间的战斗之后,也处于告急的边缘。

接下来,由于实在暗杀了太多的重要目标,抢占价值太大,军统、中统还有地下党、武工队的异见者开始步步紧逼,要知道两个党,多个不同势力……嗯,接下来不说了,毕竟后院起火这种事情,是很严重的。


特种大队越来越多地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与日军的正规冲突中,虽然日军依然被先进的武器和官兵的良好素质蛰得鼻青脸肿,但是缺少重武器的特种大队实际上是处于劣势的。特别是特种大队没有作战飞机,体系之中缺了一大环,这更是一个极为致命的缺陷。也是这场仗打到后期日军可能会采用的主要打击手法。

日军空军,地面重装部队联合作战,步步紧逼,而后勤渐渐告罄的特种兵们只能靠自己的专业素养苦苦支撑,在一个又一个据点被联合进攻拔除的时候,且打且退。

再过一段时间之后,后勤告罄,特种大队事实上已经无奈之下只能集中销毁一系列带有机密色彩的装备,只保留一部分完全脱开后勤依然能够有效运作多年的装备,比如防弹衣,装具等等。日军苦心终于拿下了该根据地,却只在二嘎子村发现了一堆被焚毁的铁壳儿,工程塑料和玻璃碴子,什么也没得到。震惊写于每一个战区将领的脸上,纷纷挥笔记下这一神迹。然后继续去吃香喝辣日歌舞伎。

此根据地看起来已经被剿灭,其实不然,丢盔弃甲的特战队将选择明智地转入地下,将自己丰富的知识传授给身边每一个游击队员,日积月累,为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至此,在特种大队拥有【能够带得动的,并且能够长支撑相当长时间作战的充足的补给,足量的特种装备】的想定环境下,推演总结得出:

①:瓦解日军进攻——未完成

②:对战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完成——配合游击队发挥高机动优势的特种战法在特定区域消耗了巨大数量的日军兵力,成功引起兵团级首脑注意,将其他各个进攻部队的力量抽调至此进行围剿作战,为其他地区的平民,战略设转移施以及防线稳固争取了大量的时间,大大延迟了日军前线推进的时间,让其短时间内控制该地区的妄想化为泡影,最主要的是,活下来的特种兵将成为日后抗战反击的中坚知识力量。

【想到其他的会再补充】

=========================END================================

顺便婊一波国内对特种作战认识的严重误区

战后,东方和西方都相继建立起了各自的特种部队,用于不同的行动。典型代表是苏联GRU,美国绿帽,海豹,英国SAS。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东西方的特种作战理念有差别,但是他们对“Special Operation”的字面理解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低调的方式】对敌后各重要目标进行渗透,干扰,破坏。【引用某国教参对SO的定义及理论:在持续战役中 由特别指定的小型部队打击敌关键环节的非常规作战行动 能够实现常规部队很难或不可能完成的战役战略意图 解决常规条件下的政治 军事 经济 等一系列问题;是一种能在常规部队因面临不可接受的过大风险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下 借助特种部队来完成战役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

然而,国内影视界(例如《我是配种兵》《撩妹狼》),文学界(一票辣鸡起点17K铁血网文)对特种兵,特种作战的理解都非常粗暴,Extremely笼统,笼统到什么程度呢?——只要不是按常规战法打的仗就是特种作战;从特种部队里出来的人都是怪物,一挑十MBT默秒全,手接子弹胯夹大炮;更有甚者认为国家只要发展特种兵就能称霸世界。(其实我很想把MDZZ用中文打出来,奈何你乎老是有人挑友不友善的刺儿)。以至于一些非常CD的镜头以及桥段被编纂出来,神化特种兵,祸害大众,搅混一大锅清水。

实际上,很多人也认识到了,体系作战是自古以来的事情,海,陆,空,各有各自的一套体系。现在更是有跨军种联合作战来把各个体系的优点发扬光大,各军种是越来越离不开彼此。

当然,有些PZ3会说,那那些深入敌后的特种兵,孤立无援,难道不是靠自己的实力把敌人痛扁吗?难道这不是默秒全吗?我想说的是——他们当然不是孤立无援的,不仅不孤独,反而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东西有着高度的依赖性。

当美国最精锐的JSOC的一支无名特遣队在阿富汗Black Zone去引导空军除掉一个战术导弹阵地的时候,后勤部会为他们提供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单兵装备,远处的空军基地有成群的F-15E,阿帕奇,UH-60满载弹药燃油医疗物资以随时响应他们的支援请求,天上盘旋着由技术宅操控着的无人机监视着他们附近的风吹草动,更高点的还有卫星监督着地面哪个环节会出问题。而最主要的,特遣队队员的手里都拿着的是几个星期前,CIA的间谍冒死为他们传输过来的基地图像,坐标以及该地首脑的大头照。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么特种部队用什么来完成任务?难道用爱来探测目标位置?用九玄真气让敌人灰飞烟灭?用洪荒之力全身而退?

好像有点跑题了,再来说一说特种兵的单兵素质。

特种兵的体能,智力,学习能力,无可否认地要比常规大头兵要棒得多,但他们也是人,绝对不是所谓的见谁秒谁的【怪物】。举例,论搏击能力,特种兵可能并不如托尼贾,温顿这类专业的搏击手。论射术,一堆民间的Sharpshooter分分钟爆了他们。总之在各个领域,都会有比他们强一百倍的人出现(没办法,谁让PZ3什么都想比)。

真正让特种兵脱颖而出的,是他们的强大的心理,能在任何情况下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对极端环境的高度适应力,这通常能让他们比其他任何人都能够在恶劣的战况下独善其身。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某位NS上尉所说的话,但是忘记是谁说的了,在这里贴一下:“一名好的士兵,他的射术如何,体能如何,都是次要的,我们Navy Seals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他无论如何都要有一颗坚韧的心。”


To make a long story short,the questioner is unbearably NAIVE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