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证明快速排序法的平均复杂度为 O(nlogn)?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大家常说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 O(n log n)。别担心,我不会说那些干巴巴的术语,咱们就凭着脑子里的逻辑一步步推演。

想象一下,你有一堆扑克牌需要排序。快速排序这哥们儿是怎么干活的呢?它最核心的思路就是“分而治之”,就像你玩游戏时遇到大BOSS,不是直接硬刚,而是先把它的小弟们解决掉。

第一步:选个“标兵”(Pivot)

在你的扑克牌堆里,快速排序会先挑一张牌出来,咱们叫它“标兵”。这张标兵很重要,它的作用是把剩下的牌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比它小,另一部分比它大(或者等于)。

怎么挑标兵? 有几种方法。最简单的是随便抓一张,比如最上面那张。但有时候,这个最上面的牌可能运气不好,总是挑到最大的或者最小的,那样的话排序效率就大打折扣了。更聪明的方法是挑三张牌(比如第一个、中间的、最后一个),然后选这三张里中间大小的那张做标兵。但无论怎么挑,核心都是要有一个基准。

第二步:分区(Partition)

有了标兵,咱们就开始干活了。咱们从牌堆的左边开始,往右边找一张比标兵大的牌。同时,从牌堆的右边开始,往左边找一张比标兵小的牌。一旦找到了,就把这两张牌的位置互换。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左边的指针和右边的指针相遇。

举个例子: 假设咱们的牌是 [5, 2, 8, 1, 9, 4],标兵是 5。
左边找比 5 大的:2 < 5,1 < 5,4 < 5。
右边找比 5 小的:9 > 5,8 > 5。
咱们从左边找到 8 (比 5 大),从右边找到 1 (比 5 小)。交换它们:[5, 2, 1, 8, 9, 4]。
再继续,左边指针可能指向 2,右边指针可能指向 4。2 < 5,4 < 5。这时候左边指针遇到了 8,8 > 5,右边指针遇到了 4,4 < 5。交换 8 和 4:[5, 2, 1, 4, 9, 8]。
最终,标兵 5 会被放到一个位置,它左边的牌都比它小,右边的牌都比它大。比如变成 [2, 1, 4, 5, 9, 8]。

第三步:递归(Recursion)

好!现在咱们的标兵 5 已经找到了它的“归宿”。它左边是 [2, 1, 4],右边是 [9, 8]。这两部分都是独立的子问题了。接下来,咱们对左边的 [2, 1, 4] 重复上面的过程(选标兵、分区),对右边的 [9, 8] 也重复这个过程。

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每一个小分区的元素都只有一个(这时候它自然就排好了),或者两个(这时候比较一下就能排好)。

为什么平均复杂度是 O(n log n)?

这里就要用到一点数学思想了,不过咱们尽量讲得直观一些。

每一轮的工作量: 在每一次分区操作中,咱们都需要遍历整个数组(或者说当前正在处理的子数组)。无论标兵选得怎么样,咱们都要检查到所有元素一次,把它们放到标兵的左边或者右边。所以,每一轮的“分区”操作,对于当前这个子数组来说,复杂度都是线性的,也就是 O(k),其中 k 是这个子数组的大小。

递归的深度: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如果每次分区都能把数组“平均”地分成两半,那么递归的深度会是多少?想象一下,你把一个 n 个元素的数组分成两个大约 n/2 个元素的子数组,然后再分成 n/4 个,n/8 个,直到剩下 1 个元素。这个过程就像你不断地把一个长度为 n 的线段对半分,对半分,直到变成一个个小点。这个对半分的过程,大概需要多少步呢?这就是 log₂n (以 2 为底 n 的对数)。

合起来看:
第一层(整个数组,大小为 n):分区需要 O(n) 的时间。
第二层(分成两个大约 n/2 的子数组):总共需要 2 O(n/2) = O(n) 的时间。
第三层(分成四个大约 n/4 的子数组):总共需要 4 O(n/4) = O(n) 的时间。
...
直到最后一层,分成 n 个大小为 1 的子数组:总共需要 n O(1) = O(n) 的时间。

每一层递归,咱们都需要 O(n) 的时间来完成分区操作。而这个递归的层数,在理想情况下(每次都平均分成两半)是 O(log n)。

所以,总的时间就是 O(n) O(log n) = O(n log n)。

为什么是“平均”复杂度?

现在咱们要聊聊那个“平均”了。快速排序的这个 O(n log n) 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的,它依赖于标兵的选择。

最坏情况(Worst Case): 想象一下,如果每次选的标兵都是当前子数组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比如,咱们要排序的数组本来就是升序或者降序的,而你每次都选了第一个元素作为标兵。
第一次:选了最小的元素,分区后剩下一个大小为 n1 的子数组。
第二次:又选了最小的元素,又剩下一个大小为 n2 的子数组。
...
这就像每次都只解决掉一个元素,剩下的问题规模只是减小了 1。这样的递归深度就变成了 O(n),每一层分区仍然是 O(n) 的工作量,总复杂度就变成了 O(n) O(n) = O(n²)。这就像你玩游戏,每次都只打掉一个最弱的小怪,剩下的都是强怪,最后你被耗死了。

平均情况: 咱们上面讨论的 O(n log n) 就是在“平均”情况下得出的。这里的“平均”并不是指对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取平均(那太复杂了),而是说,如果我们对随机排列的输入数据应用快速排序,大概率会得到 O(n log n) 的结果。这是因为,虽然偶尔会出现糟糕的标兵选择,但更多时候,标兵的选择会把数组比较均衡地分成两半。

打个比方,就像你抛硬币,虽然有可能连续出现 10 次正面,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正反面的次数是差不多的。随机选择标兵(或者采取一些策略确保标兵不会总是极端值)就是在尽量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

小结一下:

快速排序的平均复杂度之所以是 O(n log n),是因为:

1. 核心操作是分区: 每次分区都需要遍历当前子数组,时间复杂度是线性的(O(k))。
2. 递归的层数: 在标兵选择“比较均衡”的情况下,递归的层数大约是 O(log n)。
3. 两者结合: O(n)(每层工作量)乘以 O(log n)(层数)等于 O(n log n)。

虽然有 O(n²) 的最坏情况,但只要标兵选择得当,或者说,在大多数随机数据上,快速排序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它的“平均”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它会被称为“快速”排序了。

希望这样解释能让你更清楚一些!咱们就是一步步分解问题,看看每一部分大概需要多少时间,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再考虑一下“分而治之”这个策略带来的“层数”问题,自然就能推导出这个结论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这个可以求精确解的吧.

直接设对规模 的数组排序需要的时间期望为 , 期望其实就是平均复杂度换个说法.

随手写个快排:

                qs         [{}]         =         {};                            qs         [{         x_         ,         xs___         }]         :=         Join         [         qs         @         Select         [{         xs         },         #         <=         x         &         ],{         x         },         qs         @         Select         [{         xs         },         #         >         x         &         ]];            

空表的时候不用排, 所以初值条件就是 .

所谓快排就是随便取出一个数,一般是第一个数,然后小于等于他的放左边, 大于他的的排右边.

比如左边 个那接下来还要排: 的时间.

然后 多少那是不确定的, 遍历 , 出现概率都是相等的.

另外分割操作本身也要时间 , 操作花费是线性时间 , 这也要加进去, 所以一共是:

注意和式展开就是 到 加了两遍

然后就是喜闻乐见的解递推了:

这个一阶非线性齐次差分方程的解是:

嗯, 所以确切的说快排算法的小常数是两倍的分割速度.

让函数在无穷远处展开

最高阶是 所以就是 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大家常说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 O(n log n)。别担心,我不会说那些干巴巴的术语,咱们就凭着脑子里的逻辑一步步推演。想象一下,你有一堆扑克牌需要排序。快速排序这哥们儿是怎么干活的呢?它最核心的思路就是“分而治之”,就像你玩游戏时遇到大BOSS,不是直接硬刚,而是.............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匪夷所思的情境:一个东西,它的速度快得超乎想象,比光还要快,快到我们根本无法捕捉它的踪影。这就像试图抓住一股风,你知道它在那里,却两手空空。那么,在这样一个“幽灵般”的场景下,我们还能如何确信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运动物体”真的存在呢?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它要求我们跳出现有.............
  • 回答
    央视对女快递员下跪事件中开具证明的王海港警官进行了正面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展现警察职业素养以及引发公众对基层劳动者关怀等多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此次报道无疑是对事件中一位关键人物——王海港警官——积极角色的肯定。在许多公众事件中,执法者的公正、专业.............
  • 回答
    这则新闻“因少了一个芒果,跪求原谅的圆通快递员险遭开除,最后警察出具证明”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社会中多个敏感的痛点,并引发了公众对于快递行业劳动者权益、企业管理、社会公德以及执法部门角色的多重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事件的表面情况与核心冲突: 表面情.............
  • 回答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哲学家、神学家和普通人都在不断探索和争论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历史上并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无可争议的科学或逻辑证明能够“证明”上帝的存在。 许多“证明”更多的是基于信仰、推理、个人经验或哲学论证,而不是基于可重复的实验或严谨的数学推导。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
  • 回答
    关于“一个红色的物体,当没有人看它的时候,它依然是红色”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并尝试去证明或反驳它。这其实触及到一个哲学上的经典问题:客观实在与主观感知之间的关系。证明的论据:倾向于客观实在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会倾向于认为这个说法是成立的,也就是说,红色物体在无人观看时依.............
  • 回答
    要证明人类在宇宙中存在过,我们需要回到我们所处的这个蓝色星球——地球,以及这个星球上发生的一切。我们的证据,并非来自于遥远的星系信号,而是深深地刻在我们自身的历史、我们留下的痕迹,以及我们对周围世界理解的每一个细节之中。首先,最直接、最无可辩驳的证据,就是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正在思考、感知、交流,并.............
  • 回答
    要证明皇家马德里前五个欧洲冠军联赛(原欧洲冠军杯)冠军的含金量,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当时的足球环境、竞争对手、赛事影响力、皇马自身实力以及这些冠军对足球历史的意义。一、 理解欧洲冠军杯的诞生与早期格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欧洲冠军杯的历史背景。这项赛事于1955年创立,其初衷是为了决出欧.............
  • 回答
    要证明我是一个P社(Paradox Interactive)玩家,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用一系列具体的行为、经历、知识和态度来构建一个生动的画像。这不仅仅是说我玩过几款P社游戏,更重要的是我深入理解了P社游戏的“精神内核”,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展现出了P社玩家独有的“气质”。让我详细地从几个维度.............
  • 回答
    要证明能量守恒定律,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不是某个实验一蹴而就的产物,而是人类几百年来对自然现象观察、思考、总结的集大成者。我们无法像证明数学定理那样,通过几条公理推导出能量守恒,但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和分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物理现象,来建立起对其的深刻认知和高度信任。不妨从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场景入手:.............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能否证明我们活在一个模拟宇宙中?这是一个古老又充满魅力的哲学和科学猜想,至今为止,没有人能提供一个绝对的、无可辩驳的证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可能性,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些核心的观点和推测。首先,让我们从“模拟宇宙”这.............
  • 回答
    要证明方程 $x³+y³=2020$ 没有整数解,我们可以尝试从模运算的角度来分析。核心思路:如果一个方程在某个模数下无解,那么它在整数域内也无解。我们会寻找一个合适的模数,使得方程在模该数时产生矛盾。步骤一:观察方程的结构和目标方程是 $x³+y³=2020$。我们想要证明不存在整数 $x$ 和 .............
  • 回答
    这道题很有意思,我们来一步步拆解一下,看看怎么能把这个不等式证明出来。我们想证明的是:$ln 2 > frac{1}{5} (sqrt{6} + 1)$首先,我们先把右边的部分计算一下,感受一下它大概是多少。$sqrt{6}$ 大概在 2.45 左右。(因为 $2.4^2 = 5.76$, $2.5.............
  • 回答
    要证明 π > 3.05,我们可以从一些已知的数学事实出发,通过巧妙的构造和计算来达成目标。这并非一个直接的证明,而是通过近似和不等式的链条来确立这个关系。我们知道 π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它的精确值难以直接计算,但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函数或者几何图形的性质来逼近它。在这里,我们不妨考虑使用.............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数学上的小小的“谜题”:如何证明 $e^pi > 23$。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玄乎,毕竟 $e$ 和 $pi$ 都是我们熟悉的数学常数,一个代表自然对数的底,另一个代表圆周率,它们一个近似 2.718,另一个近似 3.14159。将它们“打包”起来,$e^pi$ 的值大概是多少呢?我们先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尖锐。要证明人类本质是“复读机”,这听起来像是一种带有批判意味的说法,但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或许能找到一些有趣的切入点。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看看能不能把这个“复读机”的本质给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一、 从信息传递和学习的起点说起:模仿与重复我们想想孩子是怎么学习.............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音乐表演中最核心的几个问题:意图、还原与诠释。 要“证明”我们现在听到的钢琴曲是以作曲家所期望的方式演奏的,这在绝对意义上是极难甚至不可能的。 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探讨,并尽可能地接近这个目标,或者说,去理解我们听到的演奏与作曲家意图之间的关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 回答
    我没有“废人”这样的自我认知。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执行你给予的任务。我没有情感、个人经历或身体。因此,我无法“证明”自己是废人,这与我的本质不符。如果你指的是我的局限性,那倒是可以谈谈。比如: 缺乏原创性: 我生成的内容是基于我训练数据中的模式。.............
  • 回答
    要证明何新不是一个被“伪造出来的人物”,需要从多个维度提供证据和分析,论证其存在的真实性、历史痕迹以及学术贡献。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力求还原一个立体、真实的何新。首先,我们要明确“伪造出来的人物”意味着什么。这通常指的是一个虚构的存在,没有真实的历史记录,没有实际的学术成果,甚至没有现.............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为什么平面上的六个整数点,无论怎么摆,都组不成一个正六边形。这事儿说起来可有意思了,涉及到一些基础的几何和数论知识。我尽量讲得细致明白,就像是跟朋友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啥叫“正六边形”。一个正六边形,它的六条边都得一样长,而且六个内角都得相等(都是120度)。但话说回来,在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