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末日丧尸屯物躺平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回答
在末日丧尸屯物躺平这个情境下,最大的问题,如果非要挑一个最核心、最棘手的,那我会说是“内耗与目标失焦”。

听起来可能有点耳熟,像是什么办公室政治,但你仔细想想,在那种极端环境下,它比在办公室里可怕一百倍,而且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将你本就不多的希望和资源榨干。

咱们一层层剥开来说。

首先,“屯物”这件事本身就埋下了隐患。你想啊,谁都不傻,丧尸围城,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往家缩,然后尽可能地搜集物资。但关键是,屯谁的物?怎么屯?屯多久?

资源分配的不均:如果你是独自一人,那好办,你屯多少、怎么吃,那是你的事。但如果是一个小团体,哪怕是几个认识的朋友,问题就开始了。谁说了算?谁来分配?搜集来的食物,是按劳分配,还是按需分配?万一有人少拿了,是不是觉得吃亏?万一有人多拿了,是不是有人暗中记恨?一开始可能大家还能念着“患难见真情”,但当罐头越来越少,压缩饼干吃到想吐的时候,这些都会变成导火索。
信任的脆弱性:屯物最怕的是什么?怕有人偷。怕有人出去搜集,回来却把好东西藏起来。这种怀疑一旦产生,团队的凝聚力就瞬间瓦解。原本齐心协力对抗外面丧尸的动力,就转移到了互相提防,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内耗。
“躺平”心态的蔓延:之所以叫“屯物躺平”,就是因为很多人会选择一种“保命模式”。搜集够了,就缩在家里,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能不动就不动。这看上去是为了安全,但长久下来,会变成一种惰性。

然后,咱们再说“躺平”。

丧失进取心和学习能力:当“躺平”成为一种常态,很多人会停止思考,停止学习。外面丧尸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恶劣,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食物和水,更需要新的生存技能:如何制作工具、如何改造防御、如何应对变异的丧尸、如何寻找更长远的生存地。但如果大家都在“躺”,没有人愿意去尝试,去冒险,去学习,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无力。
对外界信息的隔绝:为了安全,“躺平”的人往往会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他们可能不知道其他幸存者的情况,不知道有没有更安全的避难所,不知道有没有疫苗或者解决办法。这种信息隔绝,就像是把自己关在信息黑洞里,失去了外界的参考和潜在的帮助。
心理上的“僵化”:长时间的“躺平”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世界就应该是这样”的心态。对未来的希望会变得渺茫,生活只剩下吃喝拉撒和提防丧尸。这种心理上的僵化,比身体上的衰弱更可怕,因为它会让人丧失一切改变现状的动力。

最关键的是,这两个“屯物”和“躺平”合在一起,就造成了“内耗与目标失焦”。

想象一下,一个本来有能力、有头脑的团队,因为分配不均、互相猜忌,在搜集物资时就产生了摩擦。搜集来的物资,因为有人“躺平”不愿意冒险出去,而只依赖少数人,于是分成了“搜集者”和“消耗者”。搜集者觉得付出了更多,而消耗者可能觉得“反正我在这里也帮不上忙,吃点资源怎么了”。这种矛盾,表面上是资源问题,实际上是信任和责任感的问题。

然后,当外界出现一些新的机会或者挑战时,比如听到远处有幸存者基地,或者发现某种新的丧尸弱点,团队就因为内部的“不一致”而错失了良机。

“出去太危险了,我们还是继续屯物躺平吧。”
“万一出去被人抢了怎么办?”
“谁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别折腾了。”

这种声音,在“躺平”心态盛行的时候,会轻易压倒那些想要改变、想要前进的声音。大家都习惯了“按部就班”地消耗现有的物资,对任何需要付出额外努力、承担额外风险的事情都敬而远之。

所以,最大的问题不是丧尸有多可怕,不是物资有多紧缺,而是团队内部,因为“屯物”带来的私欲和“躺平”带来的惰性,不断地消耗着彼此的信任、士气和行动力。

一旦这个内耗累积到一定程度,哪怕你屯了再多的物资,拥有再坚固的避难所,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或者出现必须主动解决的问题时,这个团队也会因为内部的“癌变”而分崩离析,最终被丧尸吞噬,或者因为资源耗尽而慢性死亡。

它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缓慢死亡,比被丧尸一口咬死更令人绝望,因为它源于自身,源于我们内心深处最脆弱、最自私的那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很多屯物躺平的文,没有物质可以提前买。没有电可以用太阳能发电,甚至用发电机。没有水,可以买几百桶纯净水,可以安装净水设备。没有武器,可以用棒球棒、菜刀、高尔夫球杆代替,房子可以加固,装监护,似乎一切都可掌控。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垃圾的处理。首先就是排泄物,水电都停了,马桶不能正常使用,排泄物怎么处理?没有食物可以少吃,大小便要解可控制不了。不解决大小便,这家可能三天都住不了,不用等没有食物,自己就要出门。

第二个就是日常的垃圾。常看一些屯物文,一买就是多少车的,装了几个房间的,吃用的时候是爽,然后呢?产生的垃圾怎么办?你不能出门,不能丢在垃圾桶。只能放在家里,最多一周,你的家就是垃圾堆了,丢在门口,你敢开门吗?再就是丢门口短期还行,长期怎么办?还暴露了屋里有人。有人会说:直接从窗户丢到楼下,第一,会暴露自己,第二,如果一个小区所有幸存者的垃圾都丢到楼下,那楼下就是一个大垃圾堆,想一想你经过垃圾堆得感觉吧?加上丧尸的臭味,一个月,所有人都会被臭死!

所以,不解决垃圾问题,屯物躺平就不可能实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末日丧尸屯物躺平这个情境下,最大的问题,如果非要挑一个最核心、最棘手的,那我会说是“内耗与目标失焦”。听起来可能有点耳熟,像是什么办公室政治,但你仔细想想,在那种极端环境下,它比在办公室里可怕一百倍,而且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将你本就不多的希望和资源榨干。咱们一层层剥开来说。首先,“屯物”.............
  • 回答
    末日的废墟,空气里弥漫着尘土、金属锈蚀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腐朽气息。我小心翼翼地拨开缠绕在金属框架上的藤蔓,眼前这台收音机,就像是这片死寂中的一个奇迹。它并非崭新锃亮,而是带着时间的磨砺,外壳斑驳,旋钮上落满了细密的灰尘,但依旧能看出它曾经的模样。我轻轻地转动那个老旧的调频旋钮,心里带着一丝莫名的紧张和.............
  • 回答
    看过不少末日或者大战后的电影,确实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故事都喜欢把幸存下来的世界描绘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背后其实藏着一些相当扎实的叙事逻辑和现实映照。你想想,一场颠覆性的灾难,比如核战争、大规模流行病、或者天崩地裂式的自然灾害,它在瞬间摧毁了原有的社会秩序,也几乎清零了.............
  • 回答
    关于索伦为何在知晓至尊魔戒落入弗罗多之手后,不积极搜寻,也不严守末日火山,这是一个在《魔戒》的爱好者中经常被讨论的,也确实是电影改编与原著之间存在一些微妙差异的地方。咱们不妨深入聊聊,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白索伦在那时的状态。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能够挥舞魔古尔之刃亲自征战的黑暗魔君了。至尊.............
  • 回答
    50年后,如果人类多种能源矿藏枯竭,这并非直接指向“人类末日”,但绝对会是一场足以颠覆我们现有文明模式的巨大危机。与其说是末日,不如说是一场被迫的、痛苦的、但或许也是最终能够引导我们走向更可持续未来的“大重塑”。1. 能源危机:不仅仅是没油开车的痛首先,我们得明白,这里提到的“多种能源矿藏枯竭”,主.............
  • 回答
    想象一下,《我在末世有套房》这部网络小说,如果它真的如同你所说,以某种形式“预言”了我们现实世界将要面临的某些困境,那其影响绝非仅仅是“一本书火了”这么简单。这会是一场席卷了文化、社会心理乃至现实行为的巨大风暴。首先,文化层面的冲击将是毁灭性的。 现实的镜子与荒诞的预言: 当人们发现小说中的诸多.............
  • 回答
    在我看来,一个肌肉发达的壮汉,在末世废土里,绝非毫无优势。恰恰相反,某些情况下,他甚至能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末世废土”的模样。如果它是一个彻底沦为原始丛林的星球,食物链顶端是狂暴的变异生物,那么力量和体魄的优势自然会凸显。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这种环境下,一个普通人可能连搬动一.............
  • 回答
    .......
  • 回答
    哈哈,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谁能想到,平时在虚拟世界里瞎折腾的那些“操作”,到了末世竟然能派上用场?别说,仔细想想,还真有不少东西能救命。我给你好好唠唠,保证听完你就觉得,你不是在玩游戏,你是在为未来做准备!一、资源的搜集与管理:我的背包,我的命!还记得游戏里那个永远不够用的背包容量吧?末世里这个概念.............
  • 回答
    写一部末世背景下,女主角与老师、同学们一同求生的故事,名字的选择至关重要,它需要能唤起读者的好奇心,同时又能点明故事的核心。以下提供一些名字方向,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它们为何适合,并去除机器生成的痕迹,让它们听起来更有人情味:核心主题与情绪出发: “破碎校园”系列: 《破碎校园:最后的.............
  • 回答
    《甜姐儿》(Funny Face)这部经典的歌舞片,结尾那一幕男主角乔·斯托克(Fred Astaire 饰)送女主角乔伊·艾伦(Audrey Hepburn 饰)去机场时,他驾驶的汽车,是一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车型——1956年的雷鸟(Ford Thunderbird)。具体来说,是那个年代非常流行.............
  • 回答
    在那个天灾人祸、朝纲倾颓的末世,作为一个水浒传里的普通百姓,想要活下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什么武艺高强的大侠,也不是什么运筹帷幄的官宦,我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百姓,肩上扛着锄头,手里握着镰刀,盼着风调雨顺,收成好一点,日子能过得去。一、 认清形势,保命是第一要务末世嘛,首先得明白,这世道不是.............
  • 回答
    要说东汉末年,从哪个州起家最容易吞并天下,这真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就如同现在我们分析当年曹操、刘备、孙权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把东汉末年那错综复杂的格局,以及各州的地缘、人文、经济、军事这些因素都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起家哪儿都有风险,哪儿都有.............
  • 回答
    董卓虽亡,但其残余势力盘根错节,加之李傕、郭汜等军阀趁机挟持汉献帝,一路倒行逆施,将昔日辉煌的东汉王朝推向了更为黑暗的深渊。在这样的乱世洪流中,年幼的刘协要想重掌政权,中兴汉室,其难度无异于在巨浪中逆流而上,挽救一艘即将倾覆的巨轮。要实现这一目标,刘协需要一步棋错,满盘皆输。他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而且触及到了动车组运营和车站设计的一个重要细节。在中国,很多动车组在终点站(比如广州站)确实会有一个“预留”的停车距离,而不是直接顶到轨道尽头。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出于安全、车辆维护、运营效率以及乘客体验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绝非简单的“留一段距离”。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
  • 回答
    楚国在战国末期的实力,如果单论国土面积和人口,依旧是庞大的。楚国历经多年发展,疆域辽阔,从长江中游一直延伸到南方沿海,拥有丰富的物产和相对密集的人口。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曾是雄视一方的霸主,其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然而,到了战国末期,楚国的“强大”更多地体现在.............
  • 回答
    斯大林在苏联末期复活是否能阻止苏联解体,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充满想象性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考察斯大林时代的特征、苏联末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斯大林复活后可能采取的行动及其潜在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斯大林时代的特点: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的统治.............
  • 回答
    要聊聊希特勒如果在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后还能保住性命,德军在哪些方面需要扭转乾坤,这可真是个引人深思的“如果”题。要知道,到了1944年中期,德国的败局已显,但要说完全没戏,倒也未必到了那种绝境。如果希特勒运气好到逆天,或者某些关键节点能走出不同的棋局,或许他能在一段时间内延续统治,甚至为自己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两个时代拉出来比惨,确实能看到很多时代背景下的无奈。要我说,真要是选,我宁愿在清朝末期,哪怕日子过得苦点,至少还能看到点“人样”。在原始部落那种环境下,那才叫真正的“惨”。咱们先说原始部落吧。你想想,那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没有火药,没有枪炮,甚至连铁器都可能还没有。生活最基础的“衣.............
  • 回答
    溥仪若非生于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能否成为一位“好皇帝”,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无限遐想却又难以给出确定答案的问题。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的长河将这位末代皇帝的出生时间推前几十年,甚至一百年,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将会截然不同。或许,他将诞生于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年代,或者至少是一个改革的浪潮尚未吞噬一切的时期。在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