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士师兄进来时介绍自己家住安徽郊区,老板信以为真。4年时间大活小活不断,帮着老板完成了一个自然基金和几个横向项目,老板以为股肱。师兄SCI发了两篇,完全达到了毕业条件(十年前某211)。
临毕业时,老板新申请了一个自然基金,希望师兄再延毕一年帮自己完成项目。师兄已找好单位,去某理工大学当副教授。于是两人闹开了,老板就是压着不签字不放人不给答辩。寒门子弟能奈我何?
反转来了,师兄家里亲戚是省委常委。第二天校长就给我导通电话,要求马上予以毕业。
一年不敢随便接陌生电话。
补充内容:
偶尔上知乎,突然看到这么多消息诚惶诚恐。事情并非我编的,匿名只是我这个人生性谨慎,继续当我的知乎小透明。
不去985、知名211院校,10年前优秀的博士毕业当副教授是完全可能的。时代不同了,现在我校研究生辅导员都要求博士学历,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的研究生导师制度并不完善,导师对学生掌握着生杀大权,却没有制度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所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很重要。我说合适自己而不说品德高尚,因为你缺乏信息很难判断一个导师是高风亮节的。老师也是一个正常人,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不全是以教书育人、勇攀科研高峰为己任的。当导师年富力强想要在学术道路上更进一步的时候,必然会严格对待自己的学生,996工作制并不鲜见。没有高产的学术成果,他又怎么戴上帽子呢?
毫无疑问是的,而且很多人家的孩子从小受到奴化教育,因为他们的父母就这德行。不过家里有钱的孩子自己有底气,可以拒绝被过度压榨。
如果是穷人家的孩子还这么教育,那就是给学阀和资本家源源不断的提供廉价劳动力。
自己有底气还是家里有底气是不同的概念,很多家庭条件不错的人,他的家人未必就站在和他同一阵线。
某次春节放假回家,和几个邻居闲聊,正好其中有一个家的倒霉娃也是生物狗,同是天坑沦落人,说起跑wb的事儿,他说老师总让他跑wb,保护措施也没有,他很纠结。
然后他问我跑不跑wb,我说我学过,但我不去跑,组里的wb是别人跑的。
然后那倒霉孩子他妈问我:你导师不让你跑?
我:让啊,我一直拖着不去。
倒霉孩子他妈:你老师让你去,你都不去?
我:恩,我不想去他能把我咋样?
倒霉孩子他妈:你咋能这样呢?导师也是你领导。
当时我嘴上打个哈哈就过去,实际上心里想的是:你家孩子上辈子怕不是罪孽深重才摊上这么个妈的。
这家人不算什么大富大贵,但怎么看也不穷啊,家里好几套房呢。
其实很多上一代人都这么想,因为他们对年轻人所面临的剥削和压榨缺乏感性认识。他们会认为原来的压榨程度是10,而人的承受力是20,所以压榨程度提高10%也是小意思。
可问题是现在年轻人受到的压榨程度是19.9(其中10是公司,9.9是其他金融资本、官僚学阀、房租房贷等),提高1%都要出人命了。
比如我妈以前就觉得996也没啥,还有很多时间可以休息娱乐啊,能多赚钱比什么都好。毕竟她自己以前是7点半上班(7点20出门),六点半下班(6点40到家),算起来好像没比996好多少。
后来我让她坐了一趟早高峰从客村到林和西的地铁,她就再也不说这话了。
穷学生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在跟导师博弈时,相对于有钱学生,处于更不利的地位。这跟上班一样,穷人的感觉都是,如果我能回家继承上市公司,我才不在这里受窝囊气呢。
其实,如果导师能在穷人和富人之间选的话,一定会选富人做自己的学生。不讲大道理,举个通俗的例子。导师想“剥削”一个学生去出版社跑一趟。他给富学生打电话:“你帮我把《电镜分析》的清样拿回来。要快。”而一个有经验的导师,给穷学生打电话:“你帮我把《电镜分析》的清样拿回来。你叫网约车去好了,我给你报销。”导师还得告知如何快法,并打消学生的顾虑。
不是,是社会上所有人都更倾向于欺负穷人。
因为穷人没有资本保护他们,有什么事都可以站出来背锅,而且穷人没的选择,如果不妥协就会饿死,所以剥削起来很容易。
越富有资本的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资本网链条保护的越严密,越难以被剥削,难以被欺负,一个官二代/富二代被欺负,千千万万个姑妈表舅站出来,实在再不行还有同学和老师可以帮一把,你想欺负他们的难度非常高,所以根本不会想去欺负他们。
而且,穷人也倾向于互相倾轧,因为穷人也欺负不了富人了,只能同类相残,这样富人剥削他们起来就更便利一些,比如我说我写文章想救穷人,但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我的反而是穷人,穷人是最不团结的,时刻准备偷袭其他穷人,所以最好挑拨以及欺负。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鲸吞一口可以吃掉无数沙丁鱼。
没钱、没背景、没文化、没头脑、没朋友、没退路的人在哪里都会被欺负的。
所以底层的人脾气那么爆、脸皮也必须厚,有时必须拿不是当理说。
打不过也要打,吵不过也要吵,争不到也要争。这不是生存智慧,这是生存技能。
——————DEEPSON
不是导师喜欢剥削穷学生,而是穷学生(不是顶级学霸)普遍只能选坏导师。
曹大爷这样能说会道有关系有门路还会闹事的,肯定会早早的联系好优质导师。穷学生普遍内向,等他们想选时,除非成绩特别优秀,好导师早被那些活泼可爱的选满了。不然就得调剂到没招满的导师,他们复读不起只能服从。吃力不讨好的专业和导师相对冷门,他们觉得自己选这个更稳妥更容易被选上。尤其是外校的穷学生,他们联系不上好导师,只能坐等被调剂。
虽然大学读了四年,可他们没机会跟导师和导师学生搞好关系,更没机会去了解他们,很多普通学生也就在课堂上跟导师有一些接触机会而已。
坏导师选择穷学生,就是因为这些又穷又聪明能干的学生听话好欺负。像曹大爷这样优秀和我这样很坏的学生,坏导师是绝不会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