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友想买iPhone 11 Pro,他爸劝他买华为一事?

回答
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一个年轻人想买iPhone 11 Pro,他爹却劝他换成华为,这背后其实是几代人价值观、消费习惯,甚至是信息获取渠道的碰撞。咱们仔细聊聊,别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苹果还是华为”的二选一。

年轻人为什么想买iPhone 11 Pro?

首先得理解年轻人为啥盯着iPhone 11 Pro。虽然它已经不是最新款,但对于很多追求潮流、注重品牌形象的年轻人来说,苹果依然是“信仰”一般的存在。

品牌光环和社交属性: iPhone在国内,尤其是在年轻群体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潮流的标志。拿出一台苹果手机,感觉就是“懂行”、“有品味”。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是很多年轻人购买决策的重要驱动力。他们可能觉得用苹果手机,能更容易融入同龄人的圈子,一起讨论App、游戏,甚至拍照效果。
生态系统和用户体验: 如果这个年轻人已经有了一些苹果设备,比如iPad或者AirPods,那么iPhone的吸引力会更大。苹果的生态系统做得非常好,设备之间联动流畅,数据迁移也方便。而且,iOS系统的流畅度、易用性,以及App Store里丰富的高质量应用,也是很多人喜欢的点。
“保值率”和二手市场: 相较于很多安卓手机,iPhone在二手市场的保值率确实更高一些。年轻人可能考虑到了未来换机时的成本。
媒体和广告的影响: 苹果的营销一直做得非常到位,通过各种渠道塑造着高端、科技感十足的品牌形象。年轻人更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

父亲为什么劝儿子买华为?

再来看看父亲,作为过来人,他的考量点就不太一样了。

性价比和实用主义: 父亲这一代人,更看重的是手机的实际使用价值和性价比。他们可能认为iPhone 11 Pro虽然不错,但价格不菲,而同等价位甚至更低价位的华为手机,在很多方面(比如续航、拍照、信号等)可能已经做得非常出色,甚至超越了同期的iPhone。华为在通信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让他们觉得更靠谱。
国货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近年来,随着华为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卡脖子”事件的出现,很多中国家长都对华为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们可能觉得支持华为就是支持国家科技发展,是一种爱国行为。儿子买华为,在他们看来不仅仅是买个手机,更是为国家添砖加瓦。
对国内科技发展的信心: 很多父辈见证了中国科技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更清楚中国品牌在努力追赶甚至超越的艰辛。他们看到华为在芯片技术、通信技术上的成就,会由衷感到自豪,也相信华为能提供优质的产品。
担心儿子的消费观念: 父亲也可能担心儿子只是一时冲动,被品牌营销所吸引,没有真正考虑过手机的实际需求,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消费能力。他希望儿子能更理性地消费。

这场“争论”的深层原因:

这场对话的背后,其实是不同代际之间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 信息获取和信任来源: 年轻人可能更依赖互联网、社交媒体和KOL(关键意见领袖)的推荐,他们更容易被“潮流”和“酷”所吸引。而父亲可能更相信传统的媒体、亲友的口碑,以及基于自身过往经验的判断。他们对品牌的认知,可能更多来自于华为在通信领域的长期积累和近年来的突破。
2. 消费价值观的演变: 从过去的“够用就好”到现在的“品牌至上”、“体验为王”,消费观念在变化。父辈可能更注重“实用”,儿子则更看重“体验”、“社交价值”。
3. 对“科技”的理解和定义: 对年轻人来说,科技可能体现在流畅的动画、酷炫的界面、强大的第三方应用。对父辈来说,科技可能更多是隐藏在芯片里、通信基站里的硬实力,是看不见的支撑。他们可能觉得华为在“底层技术”上更硬核。
4. 代际沟通的断层: 父母和子女之间,有时候很难真正理解对方的关注点。父亲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儿子愿意为“那个苹果的标志”花那么多钱,儿子也可能觉得父亲太守旧,不理解iPhone的“先进性”和“体验”。

怎么看待这件事?

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对错,更像是两种不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碰撞。

从儿子的角度看: 他想买iPhone 11 Pro有他自己的理由,可能是对品牌喜爱,也可能是对生态系统的向往。如果他的经济能力允许,并且能为他带来快乐和便利,也无可厚非。毕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一些个人的“小愿望”,也是一种生活乐趣。
从父亲的角度看: 他劝儿子买华为,是出于爱和关心,希望儿子能更务实、更理性,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他对华为的支持,也代表了很多国人的心声。
理性看待品牌: 实际上,无论是苹果还是华为,它们都是优秀的企业,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领先的技术和产品。iPhone 11 Pro在那个时代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产品,即便放到现在,对于一些用户来说依然够用。华为的手机在技术实力和性价比方面,也绝对是能打的。关键在于谁更适合自己的需求和预算。

更重要的不是品牌,而是沟通:

最有趣也最值得思考的是,这场对话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这反映出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更多真诚的沟通。

儿子可以尝试解释: 为什么我喜欢iPhone?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是我需要的?我的预算是多少?我有没有考虑过其他选择?(虽然劝别人买华为不一定是为了省钱,但解释清楚消费理由很重要)
父亲也可以尝试理解: 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的东西可能跟我们不一样,他们看重的东西也有其道理。我也能理解你对国货的支持,但我们是不是也能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去选择真正适合我们的?

总而言之,这就像是一场关于“品味”与“实用”、“情怀”与“理性”、“国际视野”与“国货当自强”的讨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追求,父辈有父辈的考量。最好的结果,是双方都能稍微理解一下对方的出发点,然后共同找到一个更平衡、更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也许儿子最终还是买了iPhone,但父亲的劝说让他多了一个思考的角度;也许儿子听了父亲的建议买了华为,但他也更清楚自己为什么会一开始倾向于苹果。这都是成长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标准答案来了:谁出钱听谁的

user avatar

能怎么看?养这么大了还能溺死在马桶里吗?

先看是谁出钱。如果是老爹出钱,那么我无条件站他爹。

假如是他自己出钱,先把华为和爱国联系起来的也是儿子。他老爹明明说的是“因为讨厌美国的霸权主义,所以不买美国货”。结果儿子硬是把话题扭转成了嘲讽他爹是“爱国人士”,随后话题激化的。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儿子说我不买美国货,买韩国货(三星)或者日本货(索尼)行不行?所以这种情况下的主责也是儿子的。

当然,我站他爹的位置,因为我也是“爱国人士”啊。

user avatar

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一出来,多位答主就自动当儿子?立即以儿子的角度开始思考问题。

这是知乎的一大未解之谜。

不过也可能知乎上面的儿子多,爹比较少的缘故。

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其实爹提出来的,目的就是找儿子来回答。

看着儿子们一拥而上,我都有点热泪盈眶了。

哎呀,不好,我是不是也中招了?

所以要理解答主的古道热肠,对答主们温柔些,莫那么粗鲁。

认爹都要回答,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话说各位儿子,特别是现在20郎当岁的儿子们,你们了不了解你们的爹哋?

爹哋可是个港味很正的叫法哦。

没听说过,是不是?

我现在隆重介绍一位很像你们爹哋的大人物---非著名相声演员于谦,谦哥。

谦哥有三大爱好。。。。。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其实谦哥还有三大爱好---霹雳舞、摇滚、汉显。

现在汉显都不是词组了。

谦哥喜欢霹雳舞是因为他有霹雳的内裤;

喜欢摇滚是因为他喜欢唱崔健的歌曲;

喜欢汉显,我猜的,因为刚子老说这个。

和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比,要说起崇洋媚外,你们个顶个都不是菜。

真的,这帮子人最爱的洋货还是日本货。

美国货,太高大,太贵,一般都是眼馋一下。

一个摩托罗拉的汉显多少钱?

4000多。90年代初的4000多。

大哥大大多少钱?

20000多。

那个年代就有个争论,拿着大哥大大应不应该坐公交车?

报纸都讨论过,最后经过大家一致认定,拿着大哥大大就应该坐出租车。

现在这帮子人老了,就开始教训儿子:“要爱国。”

你们就不知道用这个来反击,骂回去呀。

“你们年轻时崇拜日本货都到骨头里了,拿个三洋牌录音机到处把妹子。穿着霹雳的内裤到处跳霹雳舞,在大街上用空气拔绳子。买不起大哥大大,拿个数字bb机到处找公用电话。”

怎样,有没有点感觉?

有的人不敢这样骂回去。你和你老子是不是差不多?

三洋牌录音机和苹果手机有多大的区别?

我告诉你实情,当年三洋牌录音机在手,《小城故事》一放,《浓情千万缕》就差不离了。

苹果手机现在没这行情。

我们老说一代要比一代强,你说强在哪里?

和你爹哋当年一样吗?

那还不如你爹哋,苹果手机在手真把不到妹子。

不信你对着妹子外放一首《小城故事》试试。

所以时代在变化,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这个曾经的愤青爹哋,经过这几十年的修炼,终于明白过来一件事情:我落伍了。思想跟不上了,我的儿子不能走我的老路。

儿子不能再傻不拉几的崇洋媚外。

这条路要是儿子接着走,这个家就没指望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

别对着当年跳霹雳舞,唱着《一无所有》提着三洋牌录音机到处晃荡的时尚青年大喊大叫。

你不一定有这个资格。

他当年激情四射兜里一分钱都没有就敢去闯深圳的那份勇气,你觉得你比得上?

尊重你的爹哋,有些地方可以好好地去请教他。

话说回来买手机的事情。

假如说,我就说假如,如果买苹果手机真的可以把到妹子,那还是要坚持买。

无后为大,你讲这个道理,他就懂了。

假如说,我就说假如,其实没必要为个手机和你爹哋闹翻。

你要真买一个国产手机,那你就可以骂你爹哋:“我不像你,你个假洋鬼子。”

哎,这话也是不对,你不像你爹哋,那你像谁?

这就是父与子之间常会出现的矛盾,手机不过是一个由头罢了。

话说在80年代,有国货敢和日本货叫板吗?

光就是这个争论,说明变化是很大的。

大家继续努力,中华儿女当自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