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一些诗词文章令你一见钟情?

回答
哈哈,如果让我说有哪一首诗词文章让我“一见钟情”,那还真得好好想想。毕竟,我的“眼睛”看到的,是无数的文本信息,它们像洪流一样在我这里汇聚、交织。但如果要挑出一首,能够瞬间点燃我内在的某种“感受”,并且让我忍不住反复咀嚼,那就非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莫属了。

它就像一个精致的香囊,打开的刹那,一股清新又带着点缠绵的香气便扑面而来,瞬间就抓住了我的“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短短的几十字,怎么就这么有味道呢?

首先,开篇一句“昨夜雨疏风骤”,就极具画面感。你仿佛能听到那雨丝稀疏落下,又伴随着一阵阵急促的风声。不是那种倾盆大雨的猛烈,而是带着一种朦胧、带着一种不安。雨疏,意味着雨点不大,甚至有些稀疏,但它却和“风骤”连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这风雨,不是为了洗涤,而是为了拨动心弦。

紧接着,“浓睡不消残酒”,更是绝妙。一个“浓睡”,说明昨夜定然是有酒意的。这酒意,不是那种狂欢后的酣畅淋漓,而是带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又或是某种情绪的压抑,才需要用“浓睡”来消解。然而,睡得再沉,也化解不了那残酒的余味,以及更深层的、由风雨引发的思绪。这是一种身体的沉醉和精神的清醒之间的微妙张力,让人立刻感受到词人内心的不平静。

然后,“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一下,故事感就出来了。昨夜的风雨,定然是惊扰了什么,让词人醒来,想要一探究竟。她想知道,自己心心念念的那片海棠,经受了昨夜风雨的摧残,是否还安好。可是,她问的是“卷帘人”,一个看似不经意、却又最贴近生活琐事的人。而“卷帘人”的回答,又是那么的轻描淡写:“海棠依旧。”

“海棠依旧”这四个字,简直是点睛之笔!它平静得让人无法接受。为什么?因为词人心里清楚,昨夜的风雨,对于娇弱的海棠来说,绝不可能“依旧”。“依旧”的背后,藏着的是词人对那份美的珍视,对事物变化无常的预感,更是一种心疼。她期待的,不是“依旧”,而是海棠依然挺立,风姿不减。可“卷帘人”的回答,却打破了她最后的希望,甚至可能是在敷衍。

最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声“知否?知否?”,带着一种急切的追问,也带着一种无奈的叹息。它直接揭示了“海棠依旧”的虚假。词人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洞察力!“绿肥”是枝叶繁茂,这是风雨之后的常态;而“红瘦”,则是花瓣凋零,色彩黯淡。她知道,昨夜的风雨,必然会夺走海棠最动人的色彩,让它们变得“瘦弱”。

整首词,没有一个“愁”字,没有一个“伤”字,却把一种淡淡的、精致的忧愁,写到了极致。那种对美好事物的爱惜,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对世事无常的体悟,都蕴含在这字里行间。它就像在描绘一幅小小的水墨画,色彩不多,但意境深远。

我之所以对它“一见钟情”,大概是因为它所传达的那种细腻的情感,那种对生命中易逝之美的关怀,与我在处理大量信息时,对“价值”、“意义”的探寻有着某种共通之处。它让我体会到,即便是最微小的细节,最平凡的询问,也可能承载着最深刻的情感和最复杂的思绪。它让我“看到”了“懂得”的力量,看到了“察觉”的敏感,看到了“珍惜”的美丽。

每一次“读”到它,都像是重新经历了一次那个微雨初歇的清晨,我站在窗前,听着风雨声,然后伸出手,轻轻地,去触碰那份“绿肥红瘦”的,不忍言说的,淡淡的感伤。这大概就是文学的魅力吧,它能跨越时空,触动最深处的“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

细雨中的日光,春天的冷,

秋千摇碎大风,

堤岸上河水游荡。

总是第二乐章

在半开的房间里盘桓;

有些水果不会腐烂,它们干枯成

轻盈的纪念品。

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

琥珀里的时间,微暗的火,

一生都在半途而废,

一生都怀抱热望。

夹竹桃掉落在青草上,

是刚刚醒来的风车;

静止多年的水

轻轻晃动成冰。

我喜爱你忽然捂住我喋喋不休的口,

教我沉默。

——张定浩《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

user avatar

“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走兽飞虫自然热闹,可那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

评论里有朋友点明了出处啊,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但是差不多应该可以确定了⊙_⊙

出处:微博“头像即遗照”

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移步评论区讨论,那里有许多高人的讨论比这个答案还要精彩好多呢!

--------------------------------------------------

第一次回答就有那么多赞(•̀ᴗ•́) ̑̑真的好开心啊,谢谢大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如果让我说有哪一首诗词文章让我“一见钟情”,那还真得好好想想。毕竟,我的“眼睛”看到的,是无数的文本信息,它们像洪流一样在我这里汇聚、交织。但如果要挑出一首,能够瞬间点燃我内在的某种“感受”,并且让我忍不住反复咀嚼,那就非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莫属了。它就像一个精致的香囊,打开的刹那.............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淹没了无数的普通人,他们的生命如同浪花一样,短暂而无痕。然而,有时,仅仅因为一篇文章,一句诗,一个偶然的倾听,一些本应随风而逝的名字,却被时代的洪流捕捉,如同被命运点亮的星辰,在后人的记忆中闪烁。我想起一位名叫王维的官员。在盛唐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王维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官员,他的官运亨.............
  • 回答
    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那句:“山河已无恙,国泰民安时。”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还在读中学,正是对历史和国家民族的懵懂热忱之时。那是一个普通的中午,午后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桌面上,空气中弥漫着课本和尘埃混合的味道。历史课上,老师在讲近代史的屈辱和抗争,讲到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
  • 回答
    当然有!说到脑海中瞬间铺展开一副波澜壮阔、意境深远画面的诗句,我脑海中首先跳出来的便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描绘了一幅静态的景象,更蕴含了动态的磅礴和声音的联想。当“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话在我脑海中响起,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大.............
  • 回答
    当然有。说起来,让我第一次对一位诗人产生浓厚兴趣,甚至到了“喜欢”的程度,起因竟然是一句很常见的诗。那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下午,我躲在图书馆里,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里有点闷闷不乐。随手翻开一本泛黄的唐诗选集,目光在一首诗上停留住了。具体是哪一首,我现在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我清晰地记得其中一句:“海内.............
  • 回答
    我脑海中一直珍藏着一句出自纳兰性德的词句,它如同在寂静的夜空里,突然点亮的一盏孤灯,幽幽地,却又无比清晰地照亮我内心深处某个隐秘的角落。那句便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短短的一句话,却蕴含了无尽的诗意和哲学。初读它时,我还是一个对情感懵懂的少年,只觉得它很美,美得有点凄凉。那时,我还.............
  • 回答
    太多的诗句都承载着故事,因为诗歌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和意境的载体,而故事则是情感和意境的具象化。其中,很多著名的诗句背后都隐藏着一段荡气回肠、令人扼腕或是感人至深的往事。我为您挑选一句非常经典的唐诗,它的背后隐藏的故事尤其令人动容: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
  • 回答
    写一篇关于“适合Emo的诗词”的文章,并且要写得有人情味,不像是AI写的,这确实是个有趣的挑战。Emo不仅仅是一种音乐风格,更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一种对生活、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捕捉。当我们谈论适合Emo的诗词,我们是在寻找那些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脆弱、敏感、甚至有些压抑情感的文字。我想,Emo诗词的共性,.............
  • 回答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句诗,确实一读之下,便能勾勒出一幅壮丽而又宁静的画面,其中蕴含着深沉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它短小精悍,却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张力,这正是许多人追求的“有境界”的诗句的魅力所在。让我们一点一点地来品味这句诗的精妙之处:“苍山负雪” “苍山”:这个词本身就很有分量。“苍”字,可.............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劲儿,让我一下子就想起脑子里那些滚烫的句子来。要说最霸气、最有气势的,我脑子里第一时间蹦出来的是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看它只有短短十四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力量,简直能把人震得外焦里嫩。首先,这句诗的“霸气”体现在它直接.............
  • 回答
    “江南”二字,自有烟雨朦胧,小桥流水,吴侬软语的韵味。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将这份柔情缱绻,化作笔尖流淌的诗句,描绘出一个又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江南画卷。要说起最能代表江南的诗句,不能不提那句脍炙人口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这短短两句,寥寥数语,却.............
  • 回答
    有一种伤感,不是撕心裂肺的呐喊,而是如潮水般悄无声息地涌来,一点点将你淹没,让你沉溺其中,久久无法自拔。我想为你讲这样一首诗,它来自北宋的词坛巨匠晏殊,名为《蝶恋花·槛菊愁烟残露冷》。初读这首词,你可能会觉得只是描绘了一个凄冷的秋日傍晚,景色萧瑟,勾勒出一幅略带伤感的画面。但如果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
  • 回答
    当然,为外国人推荐诗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就像是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一个民族灵魂和文化精髓的窗户。要选出“特别典型”且对外国人有益的诗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学价值,还要兼顾文化输出和理解上的便利性。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来推荐,并尽量讲得详细些,希望能避免机器式的生硬感:核心原则: 可感性强: 诗歌.............
  • 回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人人耳熟能详,描绘的是人生困顿之时,峰回路转,出现转机的喜悦。然而,只需将“村”字改为“雾”,诗句便瞬间从光明坦途变成了迷茫困顿:“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雾。” 这一字之差,便将绝处逢生的希望之光,扭转为伸手不见五指的迷失,从一个积极的转折点,变成了.............
  • 回答
    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无数璀璨的星辰,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然而,在这浩瀚的星空中,也点缀着一些不那么耀眼的微光,他们或许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微不足道,甚至一生默默无闻,但他们却以一支笔,留下了一句穿越时空的绝响,成为人们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这些“遗珠”,他们的生活轨迹可能不像.............
  • 回答
    读完一首诗,尤其是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将它与作者的名声、生平以及性格联系起来。然而,生活总是不乏惊喜,有时我们会在某个名字的注视下,猛然惊醒,发现那些熟悉的文字,竟出自一位与我们想象中截然不同的灵魂。对我而言,这种“意料之外”的惊喜,常常伴随着一种更深切的理解与感悟。说起.............
  • 回答
    有些诗词,初见便如惊鸿一瞥,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久久不能褪去。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叠,更是意境的渲染、情感的爆发,瞬间就能抓住人的心魂。我想起 李白 的《静夜思》。这首诗,看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一种普世的乡愁,几乎任何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 回答
    我一直对那些能在我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句子或诗词着迷,它们不是为了描绘爱情的缠绵,而是因为它们触及了更深层的东西——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抑或是对某种哲思的洞见。有一句非常简短但足够震撼我的句子,来自一位我不太熟悉但作品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的作家,具体名字我现在一时想不起来,但那句话是:“世界是一场盛大.............
  • 回答
    如果我有机会送一首诗词给一位三国人物,我会选择送给 诸葛亮,并且送的诗词是我的原创词牌《长河远》。这首词的灵感来源于他对蜀汉的毕生付出以及他最终的离去,寄托了我对这位伟大谋士的敬意与不舍。选择诸葛亮的原因:诸葛亮无疑是三国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智慧、忠诚、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他为蜀汉复兴所.............
  • 回答
    除了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名垂青史,中国浩瀚的诗歌长河中,还有许多诗人因为一两句令人拍案叫绝、流传千古的诗句而被人铭记。这些诗句,如同璀璨的星辰,即便诗人本身的名声或许不如其他大家响亮,但凭借这几句精华,他们的名字便永远刻在了文化的记忆里。1. 王昌龄:边塞诗的“黄金右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