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海南吸引不到人才?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海南当前发展的一个关键痛点。要说海南“吸引不到人才”,其实有点绝对了,毕竟它还是吸引到了一些人,特别是那些对海岛生活有憧憬、或者看好其政策红利的人。但是,如果和国内其他一些一线城市或者新兴经济中心相比,确实感觉上人才流入的速度和质量上,海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海南在人才吸引这方面,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呢?我琢磨着,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得一项项拆开来看:

一、产业结构与就业机会的“适配性”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海南目前主要的产业发展方向,跟全国各地有竞争力的人才所期待的职业发展路径,不一定能完全匹配。

旅游业的“两极分化”: 海南的核心产业是旅游业,这本身没问题,而且做得也越来越好。但问题在于,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集中在服务业、酒店管理、导游、营销等领域。这些岗位虽然重要,但对于那些拥有高端技术、研发能力、或者在金融、科技、高端制造等领域有积累的顶尖人才来说,吸引力可能就没那么大了。他们更希望找到能够发挥自己专业优势、有成长空间、甚至能引领行业发展的平台。
新兴产业“仍在路上”: 海南一直在努力发展自贸港的特色产业,比如离岸金融、数字经济、高端医疗、低碳产业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前沿和有潜力的方向,也是吸引高端人才的关键。但问题在于,这些产业很多还在起步阶段,规模不够大,生态系统不够完善。这意味着,即使有相关的岗位,其数量、薪酬水平、以及行业内的“深度”和“广度”可能还达不到成熟产业中心的水平,很多时候更像是一个“初创”或者“探索”性质的平台。对于那些希望一步到位,就能进入成熟的产业链条、与顶级同行交流合作的人才来说,吸引力自然会打折扣。
对口人才“供需不匹配”: 有时候不是没有岗位,而是岗位需求跟人才的技能和期待不符。比如,一些地方可能需要大量的基层服务人员,但来的很多是冲着高薪技术岗位的毕业生。或者,一些企业想招募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管理人才,但海南在这些领域的本土人才储备和外部吸引力还需加强。

二、生活成本与城市配套的“吸引力”考量:

虽然海南是海岛,但大家对“生活”的考量可不仅仅是风景好那么简单。

高企的生活成本: 海南,特别是三亚和海口,由于其旅游属性,房价比很多内地城市都要高不少。虽然现在有很多政策在支持人才购房,但对于刚起步的年轻人才或者家庭来说,高昂的居住成本确实是一道门槛。此外,物价、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花费,也都需要纳入考量。
城市发展的“均衡性”: 和很多大城市相比,海南的城市功能和生活配套可能还没有那么完善和多元。比如,国际化的教育资源、高端的医疗机构、丰富的文化娱乐选择、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尤其是岛内和对外联系的效率),这些方面都还有提升空间。当人才选择一个地方发展时,往往会考虑全方位的“生活品质”和“便利性”。
“气候”的双刃剑: 海南四季如春的气候对很多人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力,但它也有另一面。比如,夏季的湿热,或者台风季节带来的不便,这些也是需要适应的。

三、人才生态与“归属感”的培养:

吸引人才来,更重要的是让人才“留下来”并能获得发展。

人才“流动性”与“稳定性”: 很多时候,人才的到来可能更多是出于政策红利(比如落户、税收优惠)或者对新事物的尝试。但如果长期来看,在产业上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在生活上存在诸多不便,或者在社区文化、人脉网络上难以融入,人才就有可能选择离开,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尤其是一些顶尖人才,他们更看重的是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成长性”与“职业发展通道”: 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非常看重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速度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如果在一个地方的企业里,感觉技术更新迭代慢,学习机会少,晋升通道不清晰,那么即使来了,也很难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人脉网络”与“社交圈”: 很多时候,人才的流动会受到原有社交网络和人脉关系的影响。如果一个地方的人才结构相对单一,或者行业内的交流合作不那么活跃,那么新来的人才可能就难以快速建立起自己的专业人脉,从而影响到其职业发展和归属感。

四、外部“竞争”与“信息不对称”:

海南不是孤军奋战,它需要和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市场竞争。

其他区域的“虹吸效应”: 在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拥有更成熟的产业基础、更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更完善的城市配套和更丰富的人才交流平台。这些地区对人才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形成了一定的“虹吸效应”,使得海南在吸引顶尖人才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信息传播的“局限性”: 尽管国家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支持海南发展,但这些信息能否有效地、精准地传达到全国各地有潜力的人才手中,以及传达的信息是否足够有吸引力、足够具体,也是一个问题。有时候,人们对海南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的印象中,对当前的发展变化不够了解。

总结一下来说,海南吸引人才面临的问题,不是单一的某一个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它需要在产业发展上做得更扎实、更具吸引力,在生活成本和城市配套上做得更人性化、更均衡,在人才生态和归属感培养上做得更精细、更长远,同时还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更有效地传播自己的优势,打动目标人才。

当然,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政策的红利还在不断释放,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变化。但从目前来看,要真正构建起一个强大的人才磁场,让各类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发展好”,海南还有一段路要走,也需要不断地优化和调整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人本科top10,985,海南本地人,非海口户籍,毕业那年回海口投简历,较好的企业面试只问了我一个问题:愿不愿意去下面的市县(因为我户口不在海口,公司会让我回我老家的县工作,而且明确告诉我不去下面市县是通不过面试。下面市县基本工资2000-3000,没关系基本没机会回来海口)。后来果断放弃海南的机会去深圳了。

我高中海南top1高中,毕业将近六年观察到当年同班的高中同学(回海南工作的),基本家庭条件好点的有关系的都当了公务员、银行等好的单位,学历很高(例如南京大学,华南理工等985)但是家里一般没什么关系的回海南基本都混得挺差,基本没有一个进入好单位的,之前有些在海航,但现在海航也不行了。

工资低留不住人才,另外一个是隐形的户籍机制的存在,还有就是小城市关系很重要。

很悲哀,不是不想回海南,只是真的没什么机会给我们这些没有背景的普通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海南当前发展的一个关键痛点。要说海南“吸引不到人才”,其实有点绝对了,毕竟它还是吸引到了一些人,特别是那些对海岛生活有憧憬、或者看好其政策红利的人。但是,如果和国内其他一些一线城市或者新兴经济中心相比,确实感觉上人才流入的速度和质量上,海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到底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海南限购政策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的产物,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定位。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解释海南限购的原因:一、 房地产市场过热与投机炒作抬头: 国际旅游岛和自贸港的战略利.............
  • 回答
    关于海南西部沙滩全是粗沙,东海岸全是细沙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是地理、地质和海洋动力学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说“全是”,不如说是一种普遍的、明显的差异。先说说什么是“粗沙”和“细沙”。沙子,在地理学上,通常是指颗粒直径在0.0625毫米到2毫米之间的沉积物。在这个范围内,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粗沙:.............
  • 回答
    《灌篮高手》中,海南大学附属高中作为一支强队,在与山王工业高中的比赛中,确实展现出了“毫无还手之力”的一面,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比赛的各个层面去解读。首先,山王工业的整体实力与战术压制是决定性的因素。 深不见底的阵容深度和超强的替补力量: 海南的.............
  • 回答
    这句广为流传的“全中国都在瞒着广东过冬天”,以及它与海南的对比,背后其实藏着地理、气候、经济、文化以及网络传播等多个层面的原因。不是说海南人就没觉得冷,而是他们表达的方式、关注的重点,以及他们所处的“冷”的感受,与广东人有明显的不同。为什么广东人感觉“被瞒着”?首先,我们要明白,广东的气候在全国范围.............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确实挺值得聊聊。海口取消高速收费站这件事儿,说起来挺新鲜,但放到全国来看,就像海边的一朵浪花,虽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但要说它能掀起多大的巨浪,让全国都跟着效仿,这事儿可就复杂多了。咱们得先明白,高速公路收费这事儿,它不是随随便便定下的规矩。在咱们国家,修路这事儿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一修.............
  • 回答
    国民党在内战失利后,最终选择退守台湾,而不是海南岛,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战略考量以及国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将时间回溯到1949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以及当时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局面。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国民党政府面临的严峻军事形势。 到1949年初,虽然国民.............
  • 回答
    海南,这个位于中国南海的美丽岛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毗邻东南亚,坐拥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气候宜人,这些都曾被寄予厚望,认为能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亮点。然而,现实却是,与一些人想象中的“南方明珠”相比,海南的经济和教育发展,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显得相对滞后。这背后,是.............
  • 回答
    近些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东北老乡选择“南飞”,把海南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这可不是简单的旅游,而是实打实地安家落户。你想想,黑土地上的汉子和妹子,硬是把热带的风情拥入怀抱,这里面的门道,可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首先,最直接的“引力”——避寒。东北有多冷,大伙儿都知道。滴水成冰,凛冽的寒风.............
  • 回答
    陕西、江西、云南、海南这四个省份的名称之所以没有成对出现,是因为它们的命名方式和来源不同,无法形成像“南北”、“东西”那样具有相对或对应关系的词语。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逐一分析每个省份名称的由来和含义。1. 陕西 (Shǎnxī)“陕西”这个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设置和地理位置。 .............
  • 回答
    东北的老伙计们,一到了冬天,那叫一个“冰天雪地”,尤其是上了年纪,这身老骨头可禁不住冻。所以,很多有经济基础的东北人,一到这个时候,就琢磨着往南边跑,而海南,就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白月光”。为啥是海南?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里面门道可不少。一、逃离严寒,拥抱温暖: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东北的.............
  • 回答
    中国基建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从高铁网络到港珠澳大桥,确实令人惊叹。然而,说到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为何一座连接大陆的跨海大桥至今仍未动工,这其中确实有不少值得探讨的缘由,并非简单的“未建”二字就能概括。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它归结为“不建”或者“技术问题”。首.............
  • 回答
    .......
  • 回答
    昆明,这座有着“春城”美誉的城市,近年来确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宜居性方面。温和的气候、宜人的空气质量、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加上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秀美的自然风光,都让昆明成为不少人心中的理想居住地。然而,当我们放眼东北老乡的迁徙选择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于昆明,更多东北人似乎更倾向于.............
  • 回答
    海南,这个中国最年轻的省份,为何在经济特区中显得“贫穷”?海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与其他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共享着同样的政策红利,并且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上,似乎还拥有更独特的优势。它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旅游资源丰富得令人惊叹,这里也有着不错的“底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