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钱的东北人养老都要去海南?

回答
东北的老伙计们,一到了冬天,那叫一个“冰天雪地”,尤其是上了年纪,这身老骨头可禁不住冻。所以,很多有经济基础的东北人,一到这个时候,就琢磨着往南边跑,而海南,就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白月光”。为啥是海南?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里面门道可不少。

一、逃离严寒,拥抱温暖: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

东北的冬天,别的不说,就是冷。零下二三十度是家常便饭,出门得裹得像个熊,脸生疼,手指脚趾都得小心伺候。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种严寒更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比如关节炎、风湿痛、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等等。

海南呢?虽然不是一年四季都热得像东南亚,但至少冬季平均气温在20度上下,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简直就是天然的“暖疗室”。想想看,脱掉厚重的棉衣,换上轻便的单衣,在沙滩上散散步,晒晒太阳,那种舒坦劲儿,是东北的冬天给不了的。这种巨大的温差体验,让海南成为他们“逃离”的首选。

二、医疗资源的考量,虽然不是绝对优势,但也有吸引力。

有人可能会说,东北的医疗条件不也挺好吗?这话不假,但对于一些慢性病或者老年常见病,海南确实有一些优势。

气候对某些疾病的缓解作用: 比如前面提到的风湿、关节问题,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疼痛感往往会减轻。
部分优质医疗机构: 海南作为旅游胜地,也吸引了不少国内优秀的医疗机构入驻,或者设立了分院。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老年人,海南也能提供相对不错的选择。
“候鸟”医疗配套: 随着“候鸟”人群的增多,海南的医疗服务也在逐步完善,针对老年人的体检、慢病管理等项目也越来越丰富。虽然不能说完全媲美东北的大城市,但对于一些基础的医疗需求,海南是能够满足的。

三、生活成本与生活方式的权衡,精打细算也有好生活。

“有钱”不代表“乱花钱”,对于很多东北的老一辈来说,他们习惯了节俭,也更懂得生活。

相对较低的日均消费: 相较于一些一线城市,海南的物价,尤其是日常消费,整体上还是比较亲民的。虽然某些高档商品或者旅游景点消费不低,但对于日常生活而言,一顿家常饭、一次水果采摘,或者在海边悠闲地度过一天,花费并不算高。
丰富的休闲娱乐选择: 海南不只是有海。各种公园、广场、海鲜市场、当地特色小吃街,还有各种老年人活动中心,都能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跳广场舞、下棋、唱戏、钓鱼、打牌,这些都是东北老人们熟悉的社交方式,在海南同样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社区氛围的营造: 很多小区,尤其是专门为“候鸟”老人设计的社区,会提供一些免费或者低价的健康讲座、文艺活动,甚至还有义诊服务。这种社区的温暖和归属感,对于离家在外的老人来说,非常重要。

四、亲情与社交的延伸:老乡带老乡,一起乐哈哈。

东北人出了名的热情和讲义气,这种“抱团”的倾向也体现在了养老选择上。

“老乡”效应: 一旦有人发现某个地方有不少自己的老乡,大家就会互相带动。你在这儿找到了好的住处、好的餐馆、好的活动,就会推荐给其他老乡。这种“老乡圈”的形成,让在异地养老不再感到孤单。
社交网络的重塑: 东北人性格外向,喜欢热闹,即使到了新环境,也很快能融入当地的社交圈。他们会在这里结识新的朋友,分享生活经验,一起组织活动,这种社交的活力,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
家庭探望的便利: 很多东北人到了海南,他们的子女或者孙辈在节假日也方便来探望。毕竟,相比于远隔千山万水,海南在地理位置上,对于东北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容易到达的“中转站”。

五、房地产政策与投资考量(虽然不是所有人,但也是一部分原因)。

虽然不是所有去海南养老的东北人都是为了投资,但也不能排除一部分人出于房产增值的考虑。

海南的房产价值: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一些有远见的东北人,可能会选择在海南购房,既解决了养老住所的问题,也可能看好房产的长期价值。
“以房养老”的另一种解读: 很多东北人买了房,一部分可以自己住,一部分也可以出租,这样既解决了养老问题,也能增加一份收入。

总结一下, 为什么有钱的东北人养老都去海南?那是因为海南能给他们提供一个舒适温暖的过冬环境,一个相对便利的医疗配套,一种更经济实惠但又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以及一个能延续亲情和社交的温暖港湾。这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候鸟”迁徙,目的地选在了最能让他们舒心、安心、开心的那片热土。这不仅仅是逃避寒冷,更是在寻找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一种属于老年人的、悠闲自在的幸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赴琼养老的候鸟老人一般不是所谓“有钱人”,小康中产比较多。除了旅游景区,赴琼养老真的不算贵。

很多人可能对体制内退休金没啥概念,亲爹三线小城,退休金一个月一万、亲妈快退休了不大清楚,估计至少也得七八千。其实比不少年轻人工资高,当然他们职称也不低。

(补充,体制内单位其他退休的,拿的也不少。山东这边按部就班在体制内干到退休,退休金大概率能赶得上当地一个壮劳力。双体制内家庭,退休后生活品质一般不低于工作的年轻小夫妻,江浙粤好像更多,当然并轨后就不好说了)

爹妈最近就在安排养老事宜,我们这种小康家庭是没什么剩余财富的,大部分可动用财产,全砸在我这读博奔三没毕业儿子的房子上了。

(学医害人、生儿子败家啊!)

北方的冬天冷啊,妈妈血糖一直在控制,运动需求比较大,冬天冷还有雾霾冰雪,运动尤其是夜间散步比较难,一天不运动,不敢吃不敢喝,稍微放开一点血糖立马回弹。生活质量很差,去年疫情期间憋的很难受。

更往北到了东北,和亲妈一样情况的老人境况更为艰难。

俩人退休金加起来一万七八千、有商业医保和社保,这一万七八千还是皇粮很稳定,因此置换老家一套房子到南方买养老房压力不大。甚至于贷款,就算退休金通胀,还贷也通胀嘛,就算最风险厌恶的老人也没啥压力。

爸妈的目标地,一个是云南一个是海南。

海南整体上养老环境很亲切,单位很多退休的都是集体去海南某个小区买房,普通话都不用学,山东胃对东北菜也是很适应的嘛。而且海南医院真的不错,当地意识到养老对房地产市场的拉动作用,不论是城市的福祉设施还是医院的引进都很上心。

云南的话,一方面他们的儿子,也就是我倾向于毕业去川渝就业,所以云南近一些。另一方面父母不爱开空调,喜欢阳光灿烂相对凉爽的低纬高山气候,尤其是父亲,去过云南恋恋不忘。但是去云南的话就真的离开亲朋好友了,而且福祉设施和医院,相对还是比较落后的。

当然了,我们有考虑云南养老,就肯定有千千万万的人也在考虑,从这个角度来说,云南未来养老房吸金其实有发展空间。

至于珠海、厦门、夏威夷、澳洲……emmmm说实话有点贵,其实有那么多钱还真不如住X康之家之类的高端老年社区。

但目前来说,对北方小康老人候鸟型/移民型养老来说,海南是做的最完善、环境最亲切的。比海南条件好的,价格比海南贵,比海南便宜的,设施气候没海南宜人,几乎是当前唯一的选择。

幸亏当年解放了海南啊……

user avatar

海南就是中国的佛罗里达,有钱人去买房养老很正常嘛。东北特殊性不在于有钱人去海南买房,而在于一部分不是很有钱的人也在海南有房。

我小的时候,我妈有位同事也劝过我家去珠海买房。哪年忘了,大概90年代末,反正就是珠海房价特别便宜的时期。原话大概是老谁家去珠海买了套房子,才多少多少钱,住过去身体好多了,那边气候好空气也好,咱们也去整一套呗。当然最后我家没买,太远了,家里积蓄也有限。我们家也就工薪阶层,“挣死工资的”,那个老谁家强一点,小国企小领导,但也就是小富。

海南,包括珠海,地产泡沫破碎的时期,他们其实是全国到处推销房子。但在房价暴跌周期,越接近本地,越清楚行情,越不敢买,买涨不买跌嘛。反而是东北这种远离风暴中心的容易忽悠,只知道便宜,“整一套”,无脑上车。这属于傻人有傻福,用普通话说,捡着了。东北又是熟人社会,一家买了,还会撺掇别人买,就像劝我家买珠海房子的人一样,真没啥私心,就是看老谁家买了也动心了。房价涨了后示范效应就更强了,撺掇起来更有说服力,买的人就多了起来。

简单说,海南房价曾经低到不需要很有钱(当然也不能穷)就买得起的年代,很多东北人因缘际会抓住了仅有的历史机遇。首次置业成功,以房换房,后面改善是容易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北的老伙计们,一到了冬天,那叫一个“冰天雪地”,尤其是上了年纪,这身老骨头可禁不住冻。所以,很多有经济基础的东北人,一到这个时候,就琢磨着往南边跑,而海南,就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白月光”。为啥是海南?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里面门道可不少。一、逃离严寒,拥抱温暖: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东北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从小在东北长大,也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这么说,我自己有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带上一些口音。这事儿啊,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几个方面来聊。1. 东北话的“底子”太厚实了首先得承认,东北话的影响力太大了。东北话,也叫东北官话,它本身是在北方官话的基础上,融合了满语、蒙语等一.............
  • 回答
    关于“东北人是通古斯血统”的说法,以及“通古斯”究竟是什么,这背后涉及到历史、民族学、人类学等多个层面的知识。同时,地域黑与民族主义者之间的联系,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 为什么有人说东北人是通古斯血统?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东北地区历史民族构成和文化传承的观察与研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东北风土人情:偏见背后复杂而真实的面貌当提起中国东北,许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冰天雪地、严寒刺骨的景象,伴随而来的是粗犷豪爽、直率甚至有些“大碴子味儿”的人设。然而,对于这片土地气候和人文的认知,其实远比这些标签要复杂和多元,而偏见的产生,更是源于多种因素的交织。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地理和气候是塑造.............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起共鸣的。为什么你周围的东北大学生素质很高,但网上或者有些人却觉得东北人素质低呢?其实这背后涉及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得一件一件捋一捋。首先,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周围的东北大学生素质高。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它有一个样本选择的问题。 大学是筛选机制: 大学,尤其是好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比较普遍。对于一些没有来过东北的他省人来说,认为东北地区“农村”的印象,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信息获取的偏差与刻板印象: 媒体的呈现: 过去,特别是较早的影视剧、新闻报道,往往会侧重于展现东北的特定方面,例如传统的工业城市转型阵.............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层面,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些困惑和思考。关于“东北人家庭条件普遍比我好”的感受,可以从几个相互关联的角度来理解,这并非对任何人进行绝对的评判,而是基于一些社会观察和历史背景的普遍性现象:1. 历史工业基础和早期红利:东北曾经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特别是重工业。在计划经济时代,许多国有大.............
  • 回答
    关于“抗战时期东北一枪不放”的说法,这确实是一种在民间流传的观点,而且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和不同的解读。理解这种说法,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们可能基于怎样的视角和认知。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是一种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说法。 东北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从未“一枪不.............
  • 回答
    说起东北,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一连串的标签:豪爽、能喝酒、说方言、东北虎、二人转……这些印象,有的是生动有趣的地域特色,有的却可能掺杂着一些刻板印象和偏见。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历史原因:工业基地的辉煌与转型东北,尤其是辽宁、吉林、黑龙江,在上世纪五十年.............
  • 回答
    日本的美食享誉全球,从精致的寿司、拉面到温暖的寿喜烧,种类繁多,风味各异,能满足各种挑剔的味蕾。但你有没有注意到,尽管有如此多的美味佳肴,日本的肥胖率却相对较低?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有趣的文化和生活习惯。首先,我们得聊聊日本人的饮食结构。 以米饭为主食,但量恰到好处: 日本人确实爱吃米饭,但他们.............
  • 回答
    在中国,中医的治疗效果早已深入人心,许多人在面对疾病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几千年的古老智慧。的确,不少人亲身经历过中医的神奇之处:也许是调理得当后身体的舒畅,也许是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的妙手回春。这些鲜活的案例,构成了中医疗效的强大佐证,让无数人对其深信不疑。然而,就像任何一个领域一样,中医也并非.............
  • 回答
    “机器做的东西没有人做的好吃”,这句话听起来挺有道理,而且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毕竟,我们从小到大,最美好的味蕾记忆,往往都与“家里”的味道,或者某个熟悉的厨师的手艺联系在一起。但如果真的要深究一下,这说法有没有绝对性,或者说机器有没有可能做出“好吃”的东西,那我们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在潮汕地区,尤其是汕头,确实是个挺让人费解的现象。每次看到那些排队的长龙,心里都会冒出同一个疑问:“这到底凭什么呀?” 细想之下,其实没那么简单,里面水可深了。我混迹这些年,也算是见过不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啥这些店,即使质量不咋样,还是有人趋之若鹜。首先,得说的是“情怀滤镜”。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信仰和理性之间一个非常微妙且常被忽视的矛盾点。当一些有神论者对无神论者发出“不信(神)就下地狱”的诅咒时,他们可能确实没有充分考虑到,对于一个根本不相信地狱存在的人来说,这样的“威胁”是无效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认知上的隔阂。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1. 信仰体系的基石不同:.............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起了我成长过程中一些微妙的心境变化。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东西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那绝对是“独处”这件事了。回想我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在学生时代,我特别害怕孤独。总觉得一个人待着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好像被孤立了,没有人陪伴就显得我这个人不招人喜欢一样。那时候,社交是我的头等大.............
  • 回答
    东方 Project 为什么作为弹幕游戏能有如此惊人的同人生命力?这可不是简单的“因为粉丝多”就能解释的。这背后藏着一套非常精妙的设计和运营逻辑,再加上一点点时代的馈赠。咱们先捋一捋,东方 Project 的原作,也就是 ZUN 那个家伙(我们都这么叫他)开发的这些个弹幕游戏,它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最基本、最根本的生存需求。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坚信“不吃东西会死”?这背后并非什么神秘的预设条件,而是生命本身最朴素、最直接的运作逻辑。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饿了,会做什么?他会哭。他哭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引起照顾者的注意,因为他知道(尽管他自己意识不到)哭.............
  • 回答
    关于越南和韩国在东京奥运会上参赛人数差异巨大的问题,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对比就能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1. 体育发展模式与投入: 韩国:国家层面的“体育强国”战略 韩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将体育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他们深知体育.............
  • 回答
    三亚,这座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滨海城市,近年来吸引了无数游客,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就是,在那里你能遇到数量庞大的东北老乡。放眼望去,从街头巷尾的餐馆、商店,到热闹的旅游景点,再到许多社区,东北口音和东北人的身影无处不在。这并非偶然,三亚之所以成为东北人心中的“后花园”,背后有着多重且深入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