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说抗战时期东北一枪不放,他们是怎么想的?

回答
关于“抗战时期东北一枪不放”的说法,这确实是一种在民间流传的观点,而且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和不同的解读。理解这种说法,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们可能基于怎样的视角和认知。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是一种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说法。 东北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从未“一枪不放”。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开始,东北就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然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出现呢?这背后反映了一些历史认知上的偏差和对特定历史时期片段的片面强调。

那么,持有这种“东北一枪不放”观点的人,他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

一、 对“正面战场”和“国共合作”的过度聚焦:

很多人接触到的抗战历史叙述,可能更侧重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抵抗,以及国共合作抗日后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上的游击战。在这些叙述中,东北的抗战常常被放在一个相对边缘或不那么突出的位置。

“正面战场”的定义: 如果将“正面战场”狭隘地理解为国民党正规军在关内与日军主力进行的直接大规模作战,那么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缺乏足够的力量能够与日本关东军进行正面大规模对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一些人留下“没有正规战斗”的印象。
国共合作的局限性: 虽然国共合作是抗战的主旋律,但当时中共在东北的力量相对薄弱,主要力量和战略重心在关内。东北抗日联军虽然英勇,但其组织形式、对外支援以及媒体宣传的力度,可能不如关内的八路军、新四军那样广为人知。

二、 对东北抗日联军独立性和处境的误解: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共领导下的、多民族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抗日武装力量。他们在中国东北广大地区与日伪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涌现出了杨靖宇、赵一曼等无数英雄。然而,他们的处境异常艰难:

地理环境的挑战: 东北广阔的森林、山区是抗日的天然屏障,但也意味着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困难。军队与外界的联系,特别是与国民政府或苏联的联系,并非易事。
武器装备的匮乏: 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作战,武器装备严重不足,弹药和给养也常常匮乏,很多时候是“小米加步枪”,甚至需要缴获敌人来维持。
孤立无援的局面: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抗日联军面临着来自日伪军的强大压力,而来自后方或国际社会的支援相对有限。国民政府当时将重心放在了对付日本主力进攻上,对东北的援助也受制于各种因素。
“联军”的性质: 东北抗日联军最初是由多个抗日武装力量组成的,虽然最终在中共领导下团结起来,但其内部构成复杂,也受到了一些民族主义情绪和其他派系的影响。这种复杂性有时也会被一些观察者或宣传解读为“不统一”,从而影响其在整体抗战叙事中的地位。

三、 对“抗日”概念理解的偏差:

有些人对于“抗日”的理解可能过于狭隘,倾向于将抗战仅仅定义为大规模的正面军事冲突。而对于东北人民分散的、艰苦的、以游击战为主的抵抗形式,可能不够重视,或者认为其“规模不够大”、“影响不够广”。

从“国家层面的战争”到“人民的抵抗”: 如果仅从国家层面看,九一八事变后,当时的中国政府采取的是一种“不抵抗政策”(尽管这一政策的复杂性和历史背景有待深入研究,但其结果确实是东北迅速沦陷)。而东北人民自发的、广泛的抗日斗争,虽然英勇,但在国家层面的承认和宣传上,可能受到当时政治格局的影响。
对“抵抗”的多样性认识不足: 除了军事抵抗,东北人民还进行了包括建立地下组织、进行情报工作、破坏日伪经济、宣传抗日思想、以及在日伪统治下维持生存并暗中支持抗日力量等多种形式的抵抗。这些非军事化的抵抗同样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容易被忽视。

四、 历史宣传的侧重点和信息传播的局限性:

在长期的历史叙述和宣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对东北抗战的关注度可能不如对关内战场的关注度高。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以及不同时期历史认知的变化,都会影响公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主流叙事”的影响: 在一些时期,历史宣传可能更侧重于突出某个政党或某个区域的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其他区域历史贡献的认知。
信息获取的渠道: 许多人通过学校教育、官方出版物、媒体报道等渠道了解历史。如果这些渠道对东北抗战的详尽描述不足,自然会形成片面的认知。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正如开头所说,“东北一枪不放”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各界人民从未停止过抗日斗争。

自发武装抵抗: 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迅速组织起包括马占山部、李杜部等在内的抗日武装,与日军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斗,如嫩江战役、黑山子战役等,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它们是东北抗战的开端,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东北抗日联军的浴血奋战: 在中共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历时十四年之久,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与十余倍于己的日伪军作战,他们是东北抗战的中坚力量。抗日联军的斗争,是正面战场之外,最长、最艰苦、最惨烈的局部抗战之一。
广泛的群众性抗日活动: 除了武装斗争,东北人民还广泛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如建立秘密交通站、掩护抗日人员、破坏日伪设施、抵制日伪统治、搜集情报等。这些活动虽然分散,却构成了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强大群众基础。
国际社会的关注: 虽然支援有限,但东北抗日斗争的事迹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一些国际友人也曾伸出援手。

总结来说,认为“抗战时期东北一枪不放”的人,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往往是基于对历史叙述的片面理解,对东北抗日斗争的艰辛和分散性的认识不足,以及对“抗日”概念理解的狭隘化。 他们可能更习惯于宏大的正面战场叙事,而忽视了在极端艰难环境下,东北人民那种星星之火,但从未熄灭的抗日精神和实际行动。

理解这种说法,并非是去认同它,而是要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往往超出简单的概括,而公众的历史认知,也在不断地被修正和深化。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声音,我们才更需要去深入挖掘和传播东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让这段光辉的历史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铭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一个诋毁,最无力的辩解方式,就是就诋毁反驳诋毁。比如别人骂你是傻子,你一本正经地辩解说我不是傻子,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正确的方法是:1.亲切地问候对方家人。2.嘲讽对方的弱点比如你长得像张大大。3.拿出你手中对方的把柄,比如他欠你钱。

以南方最大的两个城市上海、广州,举两个小例子,非引战。

《广州篇》第一句:你放屁,一枪不放是因为你文化素质不高,对祖国可歌可泣不断抗争的近代史缺乏基本的了解。第二句:1938年10月12号日军在大亚湾登陆,29号广州佛山东莞顺德韶关全部沦陷,八万粤军精锐,先国父老底子,要知道珠三角水网交错日军重武器根本无法推进,17天被日军两个师团打穿了,17天是什么概念?还没有齐齐哈尔嫩江上的一座桥抵抗时间长!第三句:好在1949年10月开始的广东战役,英勇的东北人民野战军在邓华将军的指挥下,如闪电一般,历时34天,以伤亡1700人的代价全歼国民党反动派粤系余汉谋军团6.2万人,将你们从蒋家王朝的腐朽统治中解放出来。就冲这个,你应该晚上请我吃烧腊和珠啤感谢我们的大恩大德。

《上海篇》100赞再更

———————————分割线————————————

《上海篇》第一句:你回去翻翻户口本,看看自己太爷爷那一辈是不是上海人,我知道的老上海人是1935年那群在电影院里看到《风云儿女》中东北义勇军在数倍于自己的日军的围剿下,吃着雪冒着寒风向敌人冲锋的影像时,全场起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被感动地热泪盈眶的爱国者,你怎么受这么多年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层次还倒退了呢?第二句:如果楼上老广说这句话是因为没文化,你就是因为没良心,撤回关内的东北军除了被强令与红军互相消耗的损失,49军、57军和67军近10万人全部都投入到了淞沪战场,其中67军为了掩护你们中央军撤退,坚守松江沪杭线三天,军长吴克仁亲自带头冲锋,阵亡,参谋长吴桐岗、邓玉琢;旅长刘启文、朱芝荣以及八名团长全部阵亡,东北军在吴淞江、青浦、陈家行,在为了保卫大上海把番号都打没了,这就是你嘴里一枪都不放的东北军!第三句:1949年的夏天,陈会计师打两白一黑会战的时候,上海已经通货膨胀物价飙升几万倍了,谈个屁小巴黎工商业中心,你要记住是东北的面粉大米和煤炭用火车成吨成吨的支援上海,把江浙资本家打到家破人亡的,没这么厚实的家底,继续当包身工吧你。冲这个革命情义,给我介绍一个嗲嗲的上海姑娘不过分吧!

user avatar

南大人说就让他说,大佐说了入关学就是不辩,入关之后自有江南大儒继续骂你

user avatar

清军入关的时候他们南方人在干什么,你问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抗战时期东北一枪不放”的说法,这确实是一种在民间流传的观点,而且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和不同的解读。理解这种说法,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们可能基于怎样的视角和认知。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是一种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说法。 东北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从未“一枪不.............
  • 回答
    “八十年代是中国新中国的黄金年代”这一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背后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而积极的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普遍性的希望和活力。详细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怀念并称那个年代为“黄金年代”:一、 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和活力迸发: 破除思想禁锢,鼓励.............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些人说不能吃狗肉”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阐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食物偏好问题,而是涉及到 道德伦理、文化传统、动物福利、健康风险以及法律法规 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和相关的详细解释: 一、 道德伦理与情感联系: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原因。1. 狗作为.............
  • 回答
    有些人认为田英章的练字法“误人子弟”,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对书法学习方法、审美取向以及“实用性”的不同理解。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些学习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书法界人士的看法。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1. 为什么会有“误人子弟”的说法?首先,我们要明确,“误人子.............
  • 回答
    四川“gay多”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虽然没有官方的确切统计数字来证实,但这种印象的形成,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文化层面的,也有一些实际的观察和感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把这个事儿说得透彻点。首先,得承认一个大背景:中国社会整体上对性少数群体的包容度和可见度是在提升的。四川作为中.............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政权和势力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伤痛与影响,常常被人们拿来对比。当有人说“满清比侵华日军坏”时,这并非一种简单的褒贬,而是源于对历史事件和其背后逻辑的复杂解读。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满清统治和日本侵华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及它们各自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坏.............
  • 回答
    一些人之所以认为唐三是真正的“邪魂师”,并非基于他表面的行为是否符合魂师公会定下的“邪魂师”定义,而是从更深层次的、对力量的追求、行为的合理性,以及他对他人命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更加批判性的解读。这种观点往往带着一种反英雄的视角,认为唐三身上某些特质,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向“邪恶”的道路,或者说.............
  • 回答
    有些观点认为,中国在未来20年内,农业领域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必火”。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经济、科技以及政策驱动因素的综合考量。首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最坚实基石。 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尽管增速放缓),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
  • 回答
    有些人会说米哈游是“株式会社”,这背后其实是对现代公司形态的一种概括和理解,虽然用“株式会社”来形容一个中国大陆的公司,在字面上可能显得有些不那么“接地气”,但它准确地抓住了米哈游在运营模式、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上的一些关键特征。首先,咱们得明白“株式会社”这个词,它最早源自日本,指的是一种股份有限公.............
  • 回答
    “中国网文领先日本轻小说十年”这种说法,并不是一个普适性的、能够被所有人完全认同的论断。它更像是一种在中国网络文学爱好者圈子里流传的,带着一定民族自豪感和对两种文体发展历史、模式差异的观察所形成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发展模式的根本差异:速度、产量与互动 中国.............
  • 回答
    有些人认为中国人的思想几百年没有进步,这种说法背后,往往夹杂着一些观察、一些片面的理解,甚至是一些刻板印象。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剖析一下。历史的惯性与文化的韧性: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这既是荣耀,有时也可能成为一种沉重的包袱。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官僚体系以及一套成熟的社会伦理,.............
  • 回答
    在篮球界,关于斯蒂芬·库里“被 NBA 联盟吹捧起来的伪超巨”的论调,虽然听起来有点令人错愕,但并非完全没有来由,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特定的观察角度和对“伟大”的定义。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可能源于哪些方面,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看。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篮球这项运动,尤其是在现代商业化运作.............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我琢磨了好久了。就是有时候,你跟人聊点啥,哪怕是件挺小的事儿,或者表达个挺个人的感受,总有那么几个人,蹦出来,一句话给你按上个“正常”。这“正常”二字,说起来轻飘飘的,可它里面藏着的能量,有时候真的挺让人无语的。就好比我昨天跟朋友抱怨说,最近工作压力大,晚上睡不好觉,老是胡思乱想。本来就是想.............
  • 回答
    关于李鸿章,确实存在着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有些人对他极尽贬低,甚至将其妖魔化,但同时又难以承认他实实在在的功绩。这种复杂的情感和评价背后,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需求以及个体视角的差异。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承认,李鸿章的“功绩”和“过失”都太过于显眼,而且都触及了中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如何看待和讨论针对特定国家或民族的负面言论的复杂性。事实上,关于“辱日”和“辱韩”的讨论,在中文网络上并不少见,但为什么你可能感觉“没有人说”或者“说的人不多”,这其中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来捋一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当我说“并不少见”时,我指的是在一些特定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一些矛盾和习惯。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双重标准”。首先,我们来谈谈对“法律”的选择性遵守。这里说的“法律”,通常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定,比如交通规则、税收法规、合同义务等等。 法律的普遍性和强制性感知: 大多数人.............
  • 回答
    你说得对,有些人游戏还没怎么玩,就把主机往角落里一扔,声称“机子吃灰”了。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只是单纯因为主机贵,或者他们玩腻了,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挺有意思的心理和现实因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机子吃灰”这个说法,很多时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夹杂着失落、后悔,甚至是自嘲。 想象一下,你.............
  • 回答
    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人的心思在里面,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想直接拒绝吧,有时候又觉得有点硬,生怕伤了对方的心,或者破坏了当下那种融洽的气氛。尤其是当对方是朋友、家人,甚至是刚认识但印象还不错的人,就更纠结了。打个比方,你收到个邀请,去参加一个你一点兴趣都没有的活动,但邀请你的人是个跟你关系.............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跳水在足球运动中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却常常将C罗拎出来特别讨论甚至指责呢?这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C罗的个人特质与公众形象: 超高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C罗是足球界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球员之一。他拥有庞大的全球粉丝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