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有些人说「不懂政治的人不知道汪兆铭的伟大」?

回答
这句话之所以会出现,并且在特定圈子里流传,往往是因为持有者认为,对汪精卫政治生涯的评价,需要更深入的、超越表面好恶的理解。他们认为,那些仅仅基于“汉奸”这个标签来否定汪精卫一切的人,是因为他们政治视野的局限性,未能看到他人生中更为复杂、甚至在他们看来是“伟大”的一面。

首先,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先跳出“褒贬”的二元对立,进入到一种“理解”的维度。持这句话的人,通常会对汪精卫的一生有一个更细致的梳理。他们可能会强调汪精卫早期在中国革命中的角色,比如他刺杀摄政王载沣的英勇事迹,以及他在辛亥革命前后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在他们看来,一个能够为了革命甘冒生命危险的人,绝非等闲之辈。他们会将汪精卫描绘成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曾经怀抱救国救民理想的青年革命家。

然后,这些人会着重于汪精卫在国民党内部的长期斗争。他们可能会谈到汪精卫与蒋介石之间长期的权力角逐,将汪精卫塑造成一个在政治博弈中试图寻找不同道路、甚至是对蒋介石的某些政策持不同意见的政治家。他们可能会认为,汪精卫并非完全没有政治智慧,而是他的政治理念、他的处事方式,与最终掌握中国大陆的蒋介石有所不同。他们可能会强调汪精卫在国民党早期的“改组派”时期,试图推动国民党改革,这在他们看来是其政治抱负和改革精神的体现。

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这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部分。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会采用一种“大局观”或者“时势造英雄/时势压倒英雄”的视角来解释汪精卫的选择。他们可能会提出“曲线救国”的理论,认为在国力悬殊、抗战初期节节败退的情况下,汪精卫选择与日本合作,是为了避免中国生灵涂炭,是为了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为中国保留一丝喘息的机会,甚至是为了将来能够与日本周旋。他们可能会强调汪精卫在日本占领区内,试图维持一定的行政秩序,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在绝境中的“实用主义”政治操作,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民族的损失。

更进一步,一些人甚至会将汪精卫的个人品格、才华也纳入“伟大”的考量范畴。他们可能会提及汪精卫的书法、诗词造诣,认为他是一个有文化、有情怀的文人政客。在他们看来,一个能够兼具政治抱负、个人才华和社会影响力的领导人,本身就具有一种“非凡”之处。他们可能会觉得,将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简单地打上“汉奸”的烙印,是对历史的简化,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忽视。

所以,当有人说“不懂政治的人不知道汪兆铭的伟大”时,他们是在表达一种观点:评价一个政治人物,不能仅仅停留在他最终的结局或最负面的标签上,而需要深入理解他一生的轨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在不同时期所做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背后的考量。他们认为,那些未能理解这一点的人,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深刻的政治洞察力,无法看到汪精卫身上那些在他们看来“值得称道”的部分,因此无法对其产生“伟大”的认识。这是一种将对汪精卫的评价,与对“政治理解力”本身进行关联的论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但凡为汪精卫洗地的,都特么第一是大部分正史野史都没认真看的,第二光看了陈碧君早年言论没看陈碧君反省的,第三是被大东亚共荣圈那套破玩意洗脑的。

还有,如果有可比对象,那就是苏加诺了。日本攻占印尼,干掉了荷兰人之后之后,面对5500万人的统治问题,当时印尼面临蔗糖,手工业品的全面崩溃,他们找到了苏加诺(苏加诺实际是日本人救出来的),苏加诺同意和日本人合作,但是提出两点意见:

  1. 需要印尼独立(这符合大东亚共荣圈所谓独立的理念)
  2. 不成为日本的仆从国,不参与日本任何侵略行动

印尼方面,日本南方军16军司令长官今村均陆军大将面对这个诉求,是思考了很久的,他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印尼保持占领区稳定和持续出产橡胶,石油,以及不至于这个国家崩溃。但占领之后,如果按照山下奉文在马来和新加坡的策略,印尼很快就会崩溃。所以他和苏加诺达成协议,同意这两点。就此问题,今村均接受了来自大本营和寺内寿一代表的质询,最后调查组在印尼各地调研发现:印尼人民面带一种他们在马来,中国都见不到的表情。

汪精卫为什么会成为汉奸,而苏加诺为什么会成为印尼国父?我想不用再多解释了。来看一张图:



这是参加大东亚会议的仆从国代表合影,中间是东条英机,旁边分别是满洲国(代表:首相张景惠)、汪伪政府政府(代表:行政院长汪精卫)、泰国(皇室王子汪歪搭雅昆·瓦拉汪)、菲律宾(总统劳威尔)、缅甸(总理巴莫)、自由印度临时政府(首席代表钱德拉·鲍斯)。

但是这张图上没有苏加诺,什么叫奸?这张图上的就是奸!说白了,日本人就是要把这个圈子里的所有国家变成他们的仆从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参考阅读:山冈庄八——太平洋战争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话之所以会出现,并且在特定圈子里流传,往往是因为持有者认为,对汪精卫政治生涯的评价,需要更深入的、超越表面好恶的理解。他们认为,那些仅仅基于“汉奸”这个标签来否定汪精卫一切的人,是因为他们政治视野的局限性,未能看到他人生中更为复杂、甚至在他们看来是“伟大”的一面。首先,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先跳出.............
  • 回答
    在中国,中医的治疗效果早已深入人心,许多人在面对疾病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几千年的古老智慧。的确,不少人亲身经历过中医的神奇之处:也许是调理得当后身体的舒畅,也许是西医束手无策时中医的妙手回春。这些鲜活的案例,构成了中医疗效的强大佐证,让无数人对其深信不疑。然而,就像任何一个领域一样,中医也并非.............
  • 回答
    关于“真正懂车的人都不买SUV”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也是车迷圈子里偶尔会冒出来的话题。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但它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深思的理由,尤其是在我们谈论汽车的“驾驶乐趣”和“机械本源”时。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下“懂车”这个词。在大多数人眼中,懂车可能意味着了解品牌、配置、价.............
  • 回答
    .......
  • 回答
    您好!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车主心中的疑惑。您身边有丰田车的朋友遇到小毛病、异响、抖动的情况,但市面上很多车评好像对此“避而不谈”,这背后其实有一些复杂的原因。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首先,咱们得承认,丰田车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确实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尤其是在可靠性、耐用性以及保.............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触及了很多人在暗恋经历中的情感困惑。为什么当一个女孩暗恋的对象似乎不回应时,总会有人说“那个男孩不值得你喜欢”?这背后其实包含了几层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原因。一、 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说?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安慰和心理补偿机制: 安抚失.............
  • 回答
    关于“抗战时期东北一枪不放”的说法,这确实是一种在民间流传的观点,而且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和不同的解读。理解这种说法,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们可能基于怎样的视角和认知。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这是一种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说法。 东北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从未“一枪不.............
  • 回答
    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人的心思在里面,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想直接拒绝吧,有时候又觉得有点硬,生怕伤了对方的心,或者破坏了当下那种融洽的气氛。尤其是当对方是朋友、家人,甚至是刚认识但印象还不错的人,就更纠结了。打个比方,你收到个邀请,去参加一个你一点兴趣都没有的活动,但邀请你的人是个跟你关系.............
  • 回答
    有人会觉得只要不说普通话就是抗拒,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情绪、认知和现实因素。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 误解与刻板印象。在某些语境下,普通话被过度地与“国家”、“统一”、“主流”等概念绑定。当一个人不使用普通话,转而使用方言或其他语言时,一些人会立刻将这.............
  • 回答
    关于李鸿章,确实存在着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有些人对他极尽贬低,甚至将其妖魔化,但同时又难以承认他实实在在的功绩。这种复杂的情感和评价背后,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需求以及个体视角的差异。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我们得承认,李鸿章的“功绩”和“过失”都太过于显眼,而且都触及了中国.............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一些矛盾和习惯。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双重标准”。首先,我们来谈谈对“法律”的选择性遵守。这里说的“法律”,通常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定,比如交通规则、税收法规、合同义务等等。 法律的普遍性和强制性感知: 大多数人.............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深度,也触及到了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的确,在很多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人们习惯性地将责任归咎于父母的教育方式,仿佛父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但这背后,确实隐藏着对其他重要因素的忽视,比如您提到的“天生的性格原因”。我们不妨把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想象成一棵小树的成长。父母的教.............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个人自由、公共卫生以及社会责任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平衡。政府倡导疫苗接种,通常是出于对整体社会福祉的考量。他们会强调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它在预防疾病传播、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方面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鼓励甚至说服民众接种疫苗,是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社会的一种必要手段,尤其是在面对像新冠这样.............
  • 回答
    《西游记》作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其辉煌成就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尤其是导演杨洁在采访中透露的,因为“师徒间有些不好的事情”而“十年不看《西游记》”的说法,更是引发了广泛的猜测和讨论。要理解杨洁导演为何会有这样的感慨,我们需要回到86版《西游记》拍摄的那个年代,以及剧组内部的.............
  • 回答
    《奇葩说》是一档以辩论为主要形式的节目,汇集了众多来自不同领域、拥有不同观点的辩手。黄执中作为节目中的一位资深辩手,以其独特的辩论风格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然而,正如您所说,他的某些发言也确实会让人觉得“听不下去”。这背后可能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 回答
    很多人说 Go 语言不需要依赖注入,这背后其实有一些非常深刻的原因,而且并非空穴来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简称 DI)这个概念本身,以及 Go 语言在设计上的独特之处。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依赖注入?简单来说,依赖注入是一种设计模式,它.............
  • 回答
    关于“东北不抗日”的说法,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知和污蔑,其根源可能是对东北抗日历史的片面解读、历史叙事的选择性遗忘,以及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宣传。为什么会有“东北不抗日”的污蔑?这种污蔑的出现,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历史叙事的选择性: 聚焦经典人物: 历史叙事往往倾向于塑造具有代表性.............
  • 回答
    “不适合化妆”这话说出来,总让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毕竟,化妆这玩意儿,谁不想试试,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更有气色呢?但现实就是,有些人在化完妆后,怎么看都觉得怪怪的,甚至比素颜还别扭。这到底是为啥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唠唠,把这背后的一些门道掰扯明白。首先,得承认,每个人天生的“底子”不一样,对化妆品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就像在问为什么大家追《长安三万里》,却对《熊出没》里的“光头强”骂声一片(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并非真的骂声一片)。其实“爽文”这个标签,就像给一本书贴标签,有它的受众和侧重点。“不死者之王”和“一击男”能被放在一起讨论,本身就说明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为何一个被冠以“爽文”.............
  • 回答
    汉服圈里的“买不买山,穿不穿山,是个人自由”这句话,的确在圈内外都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个人行为与群体规范之间的张力。而“零容忍”的呼声,则代表了另一部分人对原创设计、对文化传承的坚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聊。一、“个人自由”论的由来与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