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全职在做开源,我们整个公司都是基于我们的开源产品设立的:
https:// gitee.com/gaasdev/GAAS
GAAS 是一个为飞行器全自主飞行所设计的开源框架,基于 BSD-3 协议。
所以我感觉还是可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因为我不光是开源的使用者、也是开源项目的创造者、更是这整套体系的受益者。
一. 大环境
国内和开源世界的融合越来越深,绝大部分开发者离不开开源。
2018 年底我和 @时冰蓝 一起去了趟美国,因为我们想知道一家正儿八经的开源公司是怎么运作的。因为当时我们正在纠结要不要完全投入开源。
在伯克利,我俩见到了 Chris Anderson。Chris 是无人机公司 3DR 以及无人机社区 Dronecode 的创始人,他另外一个著名身份是前连线杂志主编,《长尾理论》的作者。我们一起看的是 PX4 飞控的数据库,PX4 是全球最流行的无人机开源飞控,可以帮助无人机进行姿态控制,让人类飞手操作起来起来更轻松。
Chris 对我们说到:「过去几年里有几百人为 PX4 贡献过代码,帮助测试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这一切都是因为 PX4 是一个社区主导的开源项目,如果我们是闭源的话,那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PX4 每天收集的测试数据可能比不少公司一年能收集到还多。」
可以说没有开源,就没有今天的无人机产业。
2008 年开源飞控开始流行,然后带火了整个无人机行业。
这样开发者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无人机的感知层和应用层上面,而非处理无人机最基本的控制层。控制完全交给飞控处理。GAAS 和其开发者只需要让机载电脑给飞控发送指令即可。
所以说,我们是开源体系的受益者。
我相信国内绝大部分开发者都是开源的受益者。任何鼓吹某家公司或某个人可以所有东西都自己搞的,「自主研发」,不是蠢就是坏。不信你就去各个大学里面,985 211 还是二本三本都行,去学生群里面潜伏,再去各个开发者社群里面潜伏。
就能发现绝大部分问题都在于:如何把 XXX 开源项目的环境配出来,如何把 XXX 跑通。
所以我国最近几年开源的第一个现状就是中国越来越离不开开源。我们和开源世界的融合越来越深,当然,我认为这是绝对的好事。
同时,开源世界也愈发离不开中国。
这是答主今年演讲用的一张图。
这张图是从阿帕奇基金会截得,阿帕奇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开源运行组织。他们从 2018 年到 2019 年最大的访问量来源其实是中国,而不是美国。我们仔细看可以发现,中国的访问人数是美国的一倍,中国并不是一个远离开源的国家。
最简单一个例子:
这个是 GitHub 的 Trending,要是能有一天在上面没有至少一个中国项目,算我输。
其他回答对大公司开源的贡献写的也不少了,大家也可以看看,挺不错的。
二. 问题
但中国开源的问题也不少,之前我还单独和开源之道(开源之道 : 开源之道)的负责人适兕录过一期播客聊这个事情:
在节目里适兕有一句话说得特别贴切:
「你拿了一个几亿美金的东西,提交了一个补丁,就改了一个字符串拼错,这叫回馈(开源)?这是不成等价的。」
绝大部分开发者,从国内找个网站下不知道什么版本的代码,然后基本功能能跑就完事了。每次都重复同样的过程。这样就导致一个问题:
对比国内使用人数,我们对开源项目的影响完全不成正比。
我们还停留在用的阶段。而开源应该是一个循环:
使用 - 发现问题/做了新功能 - 提交代码给项目 - 更多人用
目前我们就停留在了第一步。我们和开源世界像是一个孤岛面对大陆一样。而其实中国的开发者完全有能力参与的开源项目的进程中,并且去影响这个项目。
你能想象上学的时候有人问你怎么写字吗?我经常遇到类似级别的问题:
开源会不会之后突然找我要钱?
啥是 GitHub?为啥我不能从 GitHub 下载?
代码咋用?为啥没人教我?
(开发者)凭啥不按我的需求更新?
看不懂英语文档怎么办?
在 A 项目问 B 项目的问题(情况特别多)
这也不能完全开发者有问题,毕竟这些东西也不是上学的时候能学到的。
但问题在于,电子竞技,菜是原罪。
我看到很多国内的开源作者,被这类问题搞得不耐其烦。有些不想受这个气就直接不管了,还有部分完全无视小白开发者。
这样就是个死循环,我国大部分开源社区一直就处于一个菜鸡互啄的水平。
一群小白在里面问一堆根本没人回答的重复问题。
对了,我们开源后遇到最多的问题是:你们开源怎么挣钱?
而且即使是公司层面,也有很多对开源的误解。比如把开源当成 KPI 项目;不知道该如何从头运营一个开源项目;不知道开源如何和业务做结合。
我们在运营自己的项目 GAAS 的时候发现,基本上 80% 的问题都是重复问题。我们和其他开发者交流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有同感。
有时候我们都纳闷,类似 Ubuntu 咋安装这个问题为啥会不断的被人问呢?网上资料一把抓啊。
后来我想明白了,面对这种事,别去理解,万一我理解了呢?
不是我灭自己志气,我平时打交道的开发者国内、美国、欧盟、日韩和印度都有,这类重复问题我在国内遇见的最多。有时候我就劝自己,说我们毕竟接触开源时间短,啥事咱一步步来。
但还有个问题是,国内开发者非常抗拒是用英文做搜索。可这没办法,这世界上绝大部分开源项目都是用英文写的,要是不想用英文,那永远都会比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不少。
但总体来看,我对国内开源还是有信心的。
抱怨归抱怨,国内开源环境还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好。据某个消息源,我国政府也在准备相应的开源基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要是我们希望 2025 年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充满自豪的回答:国内的开源越来越好了——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一起为中国开源事业做贡献。
功成不必在我,共勉。
最后顺便给我们自己的项目打个广告:
GAAS(Generalized Autonomy Aviation System)
我们认为借助开源的力量,中国的无人机开发者将迎来一个无比光明的未来:我们能发明载人的全自主飞行汽车----中国人发明的飞行汽车----15分钟零32秒从中关村抵达T2航站楼某某出口,通勤拥堵的痛苦将彻底被下一代人遗忘,就像我们遗忘modem拨号上网加载图片的痛苦一样。人人都有自己的飞行汽车,享受汽车出行时代人们“难以言喻的自由”;飞行汽车(而不是电动汽车)成为新时代的新汽车工业----而这正是我们这代开发者亲手创造的。(语出: @时冰蓝 )
GitHub 地址:generalized-intelligence/GAAS
Gitee 地址:Generalized_Aviation/GAAS
这道题貌似被某个公司给盯上了。
我不否认这家公司对我国开源的贡献,但「是 xx 让我们来到了国内程序员最好的时代」?
可真典型的反映出了我国开源现在啥样。
我最早参与开源的时间是在2004年,时间轴可以拉得长一些, 来观察中国开源的过去十几年和现在的发展状态。
1)从时间的维度
全球开源运动发起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管中窥豹,我观察到国内开源技术的发展其实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趋势。
十几年前的时候,开源 = Linux。 Linux 操作系统、桌面办公软件(GNOME, OpenOffice)和浏览器(Mozilla)作为当时开源项目的主战场,掀起了第一波开源的浪潮;
近十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开源的项目和技术越来越百花齐放,从数据库到中间件,从前端到后端,从编程语言到编译器,从物联网到微服务,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开源的技术和项目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
最近五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我们看到了中国开源崛起的力量。从时间这个维度,我们清晰看到中国开源从早期的跟随者、参与者,逐渐变成影响者和创作者。
中国开始涌现出大量开源项目的创作者,中国企业的开源项目开始捐献给基金会孵化,中国开始定义自己的开源许可证协议(木兰宽松协议)并被 OSI 接受,中国开始成立中国的开源基金会(开放原子基金会),这些都是中国开源开始成熟的很重要的标志。
2)集中与分布式
在早期的时候,开源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社区,这些社区成熟的标准之一就是 是否有开源基金会。当然全球的开源基金会也是掰着手指头可以数出来的,如经典老牌的 Linux、Apache、Mozilla 基金会等,聚集了一大群优秀的开源人才和企业的参与,并且在长达 20 多年的开源历程中经久不衰。这是经典的开源 1.0 模式。
当开源技术开始多元化,尤其当代码的分享和开发变得便捷,基于 Git 的代码托管平台的流行,开源进入了一种新的分布式状态。更细分领域技术和项目的出现,促成了更低的沟通成本和更多开源人才的聚集。
如同互联网早期是通过主要的门户网站来服务于全球网民,发展至今每个人都很容易创建并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
2019 年 GitHub 发布的行业报告中,用户群和活跃贡献度排名第二的是中国,我们看到了中国开源环境的成熟以及呈分布式状态发展的势头。这也意味着进入到了开源 2.0 模式。
3)小众与出圈
十几年前,我们参加北京 Linux 用户组,经常会去北京一家位于东直门的餐厅的地下一层,“地下”这个词有着双重含义。那个时候的开源圈子,还鲜为人知,活跃于一小群早期的开源人之间。到了 2021 年的今天,开源呈现出一种出圈的状态。
在横向上,更多的领域开始谈论开源,开始了解开源。近年以来,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开源,学校开始推广开源的课程和认证,企业们开始考虑成立开源委员会,VC 创投开始垂青开源项目,开源已经成了多轮融资以及上市评估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和评价方向。
纵向的从开源项目之间去看,我们观察到的更多是「融合」,领域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开源项目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
4)从个人到生态
中国开源社区早期的时候更多是以用户的方式去参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听到北京某某用户组,上海某某用户组。
到了 2021 年,我们比较少听到新成立某某用户组这个词了,更多地听到了联盟、基金会、行业联盟、组织。这意味着开源不再是以个人用户的方式在参与,而是以开发者、项目、企业、联盟、基金会的方式来呈现,这也同样印证了中国开源的成熟,规模化,进阶和蓬勃发展的势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