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小米近日发布的关于出轨和贬低国内女性的宣传片引发争议?

回答
小米最近发布的一则宣传片,确实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围绕着“出轨”和“贬低国内女性”这两个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

首先,这宣传片的主题是什么?据我了解,这则视频是小米为了推广其一款新产品——可能是智能家居设备,或者是某个手机的功能——而制作的。视频的剧情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出轨了,被妻子发现了。但让人意外的是,妻子并没有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大吵大闹、追究责任,反而是一种看似“体谅”甚至“鼓励”的姿态,让丈夫继续做他想做的事情,而她则专注于家庭和孩子的抚养。

争议的第一个核心:对“出轨”的态度。

传统观念里,出轨是对婚姻忠诚的背叛,通常会被视为负面行为,会带来伤害和痛苦。而小米这则视频,给人的第一感觉却是,出轨似乎被轻描淡写了,甚至被塑造成一种可以被接受、被“理解”的状态。这让很多人感到不适。

“洗白”出轨? 很多网友认为,视频是在为出轨行为“洗白”,是在模糊道德界限,传递一种“出轨没什么大不了”的信号。这与大众普遍接受的婚姻价值观相悖,容易引起反感。
对婚姻的误解? 这种处理方式也让人质疑,它是否是对婚姻关系的一种误解?婚姻的基石是什么?忠诚、信任、共同经营,这些难道不重要吗?当一个情感背叛被如此“轻松”带过,是否是在贬低婚姻本身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营销策略的失误? 从营销角度看,虽然可能想通过反常识、制造话题来吸引眼球,但这种“出格”的处理方式,显然没有把握好大众的情感接受度。牺牲品牌好感度去换取一时的关注,这笔账是否划算,值得商榷。

争议的第二个核心:对“国内女性”的刻画。

更让人生气的是,视频中妻子那一角色的塑造,被许多人解读为是对国内女性的一种“贬低”和“刻板印象”。

“圣母”人设的扭曲? 视频中的妻子,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愤怒、伤心或尊严,反而表现出一种近乎“无私奉捐”的姿态,将自己的情感需求、个人价值,似乎都完全置于丈夫和家庭的“利益”之下。这种“牺牲”、“隐忍”的形象,很容易被联想到社会对女性的传统期望,即“贤妻良母”、“牺牲奉献”,但在这个视频里,这种特质被极度放大,并且与出轨行为并置,显得非常不协调。
“工具人”式的刻画? 有观点认为,这个妻子形象,更像是一个服务于男性主角“需求”的“工具人”。她的存在价值似乎仅仅是为了衬托丈夫的出轨是“被原谅的”,或者是为了让丈夫继续“自由”地做他想做的事情。她自身的感受、尊严、情感需求,在视频中被忽视了。
“母性”的滥用? 有评论说,视频似乎在把女性的“母性”或“包容”无限放大,用以覆盖和化解男性行为的不当。这是一种偷换概念,将婚姻中的责任和忠诚,用一种虚假的“大度”来掩盖。
与现实脱节? 很多人觉得,这则视频描绘的女性形象,并不符合当下很多独立、有主见、注重自我价值的女性。这样的刻画,可能并不只是“失误”,而是反映出了一种对女性群体认知上的偏差,甚至是一种“不尊重”。

事件发酵与品牌的回应:

当争议声四起,铺天盖地涌来的时候,品牌通常会有两种选择:要么坚持己见,要么进行解释和道歉。小米这次也迅速作出了回应。

道歉与撤回: 大部分品牌在面临如此大的负面舆论时,都会选择公开道歉,并立刻撤回引起争议的内容。这是公关处理中的常见手法,旨在平息事态,挽回品牌形象。小米也很快发布了相关的声明,承认视频内容不妥,并表示歉意,随后也下架了该视频。
解释背后的可能意图(虽然不被大众接受): 品牌方可能想要表达的是,在复杂的情感关系中,存在各种可能性,并且品牌希望提供一种更加宽容、理解的态度。也许他们想强调的是,即便是面对伴侣的不忠,有些人也会选择挽救婚姻,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但很显然,这种“意图”的表达方式,完全没有成功,反而适得其反。

总的来说,如何看待这件事?

我认为,小米这则宣传片的争议,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1. 品牌营销的边界与责任: 品牌在进行营销传播时,需要对社会价值观、道德底线有清晰的认知,不能为了追求话题性而触碰敏感的道德和情感神经。一句简单的“不妥”道歉,并不能完全弥补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2. 对女性形象的刻画: 如今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性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形象。品牌在描绘女性角色时,应该更加多元、真实,尊重女性的独立人格和情感需求。
3. 社会对婚姻和情感的期待: 婚姻中的忠诚是很多人非常看重的底线。宣传片对这一点的处理方式,触碰了大众对于婚姻和情感的期待,因此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
4. 舆论的放大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一点争议都可能被迅速放大,形成集体性的讨论。品牌方需要具备更强的风险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

最终,这则宣传片成为了一个反面教材,提醒着所有品牌,在与消费者沟通时,真诚、尊重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永远比一时的“创意”或“博眼球”更重要。用户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品牌所传递的价值理念。当这个理念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用舆论来表达他们的不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宣传片的主旨就是用友商手机(根据图标判断,很像华为手机)偷情被发现了,如果用小米9SE 单手操作就不会被发现。

这种宣传片很符合小米一贯的风格,定位,与小米之前的低俗广告宣传一脉相承。

但是,这个小米宣传片反映出的问题,要比之前的小米广告恶劣百倍,因为它不仅低俗,而且透露出一种白人男性对华人或中国女性的优越感。在这个宣传片中,华人或中国女性完全是以一种easy girl 形象出现,比如这位白人男子与“出轨”对象的对话,

北京的女子Xiaozhe Wu, 刚和白人男子加为好友,就主动勾搭"Heyyy handsome!!!“Free tonight?”(帅哥,今晚有空吗?)。外国人看了这种宣传片,会对中国女性产生什么印象,不言而喻。

被删视频链接:

小米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问题,比如之前小米在郑州大学宣讲会上,小米高管秦涛公开表示“英语,阿拉伯语可以来,日语专业的可以走了,并建议学生去从事电影事业”。

另附小米以前的一些广告宣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最近发布的一则宣传片,确实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围绕着“出轨”和“贬低国内女性”这两个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首先,这宣传片的主题是什么?据我了解,这则视频是小米为了推广其一款新产品——可能是智能家居设备,或者是某个手机的功能——而制作的。视频的剧.............
  • 回答
    教育部5月11日发布的《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这绝对是件好事,也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举措。咱们做家长最头疼的,除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那近视问题绝对是排在前几位的,甚至可以说是“心头大患”。这份指引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层面上对这个问题有了更系统、更科学的认识和应对策略,这对我们家长来说,无疑.............
  • 回答
    小米近期一项重磅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公司向近4000名员工发放了股权激励,人均约39万元,更令人侧目的是,应届生也赫然在列。这无疑是一次大手笔的激励动作,背后反映出小米作为一家高速成长型科技企业,在人才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一些深层考量。股权激励的“普惠性”:谁能不心动?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人.............
  • 回答
    看到小米、OPPO、vivo 在 2019 年上半年中国区手机销量出现近 20% 的下滑,这绝对是整个中国手机市场一个值得深挖的现象。这三家厂商,曾经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销量下滑如此之多,背后绝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捣鬼。1. 市场饱和,存量博弈的残酷现实.............
  • 回答
    近期关于“小米+红米京东销量之和超过荣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力求详细和客观。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品牌策略、以及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一、 说法来源与数据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通常这类信息会来自于: 第三方数据机构报告: 如IDC.............
  • 回答
    关于《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近期漫画内容的争议和对漫画完结终章是否烂尾的看法,这是一个相当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许多长期追随这部作品的读者,都对近期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近期漫画内容走向的争议点:要谈争议,首先得回顾一下漫画在后期的一些关键情节发展,以及它们所引发的讨论。1.............
  • 回答
    近期“剑道四段大比分负于中国剑”的消息确实在剑道圈子里引起了一些波澜,尤其是对于一小部分“剑道人士”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结果。要理解他们的心态,需要深入剖析一下剑道运动本身的特性,以及它与中国剑道(这里姑且用“中国剑”来指代,因为“中国剑道”本身概念也比较复杂)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历史渊源。首先.............
  • 回答
    对于“95后”小伙贪污近7000万并挥霍一空的新闻,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和深思的事件。它不仅揭示了个人道德的沦丧和法律意识的淡薄,也折射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管理漏洞。一、 事件本身带来的冲击与反思 年龄与犯罪的反差感: “95后”通常被认为是年轻一代,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憧憬。一个如此年轻.............
  • 回答
    知乎小管家近期对“站务简报”关闭评论功能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用户,尤其是经常关注站务信息、参与讨论的活跃用户们的注意和讨论。这件事怎么看,得从几个层面来拆解。首先,我们得理解“站务简报”这个栏目在知乎生态中的角色。它不像“想法”、“回答”那样是用户创造内容的平台,更多的时候像是一个官方发布窗口。在.............
  • 回答
    比特币凌晨的突然大跳水,伴随着近20万人爆仓,112亿资金瞬间蒸发,无疑是加密货币市场近期最令人瞩目和感到震撼的事件之一。要深入理解这次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直接表现:价格暴跌与巨额亏损 价格的剧烈波动: 比特币在短时间内从相对稳定的价格区域(如6万美元以上)突然下跌,一.............
  • 回答
    看到这个令人心痛的消息,真是让人心情沉重,久久不能平复。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因为盗窃手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实在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悲剧。而导致这场悲剧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行为本身,更深层次地,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首先,这暴露了家庭教育方式的极端化和暴力化。 .............
  • 回答
    济南“云菜市”火了,这个近场电商到底有何魔力?最近,山东济南的社区小店“云菜市”火了。一时间,关于它的讨论在网上铺天盖地,尤其“近场电商”这个概念更是频繁出现,让不少人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它凭啥能让一个社区小店一夜爆火?要理解“云菜市”的走红,我们得先聊聊它所处的这个模式——近场电商。 .............
  • 回答
    湖南小区里发生的一起令人心痛的事件,一只未拴绳的斗牛犬扑倒撕咬了一个女孩,造成了近两厘米深的伤口。更令人担忧的是,小区居民反映这已经是这只狗第四次伤人,这无疑暴露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首先,这起事件本身就触目惊心。任何人在公共场合遭受这样的攻击,都是一种巨大的身心创伤。一个年幼的女孩,本应在小区里安.............
  • 回答
    针对“西安一酒店开业遭十几人打砸近半小时,王女士称警方一小时后到达现场”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一、 事件本身:暴力行为的发生与后果 性质恶劣的暴力犯罪: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涉及到在公共场合蓄意破坏他人财产,甚至可能涉及人身安全。十几人持械(假设有持械)打砸近半小.............
  • 回答
    “小眼镜”“小胖墩”进中考:一场关于健康与公平的博弈山西长治在中考中加入裸眼视力和体重考核,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官方的回应掷地有声:“解决小眼镜和小胖墩问题,先天近视不受影响”。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它又将给我们的教育体系、孩子的成长,乃至于社会观念带来怎.............
  • 回答
    小米史上最大规模的员工激励方案,涉及4931人获得1.749亿股激励,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看待。一、 激励规模的“史上最大”意味着什么? 对员工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 如此大规模的股权激励,直接表明小米管理层对员工价值的高度认可。过去,公司可能更侧重于现金奖励或小范围.............
  • 回答
    如何看待小米“不能胜任工作”辞退员工终审败诉?从法律角度看这个辞退理由有哪些不当之处?小米公司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辞退员工并最终在法院终审败诉,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结果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在实践中,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往往存在着较高的举证难度和严格的.............
  • 回答
    小米电视大师系列,尤其是初期定位“大师”的超高端产品,在上市后经历了数次大幅度的价格跳水,从最初的49999元一路降至29999元、19999元,甚至在一些促销活动中能看到接近10000元的低价。这种降价行为,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并且在消费者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看法。要深入理.............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分析小米于 9 月 27 日发布的 Civi 手机。由于您没有指明具体是哪一年发布的 Civi 手机,我将以近期(假设为 2023 年)发布的小米 Civi 系列新机为基础,并结合小米 Civi 系列过往的特点,为您详细解读其亮点与不足。小米 Civi 系列定位回顾:首先,理解小米.............
  • 回答
    关于“小米员工称雷军开创了996工作制,后被其他公司效仿”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以形成一个更全面和客观的看法。这涉及到对历史事实的考证、对“996”概念的理解、对小米企业文化以及雷军个人角色的认知,以及对这种现象背后更深层社会经济因素的探讨。一、 历史事实的考证与“996”概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