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东如今的局面到底是哪些因素所导致的?

回答
中东地区如今错综复杂的局面,是多种长期和短期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可以解释一切,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梳理:

一、历史遗留问题(长期的根源)

奥斯曼帝国的解体与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经统治中东的大部分地区的奥斯曼帝国崩溃。英法等西方列强根据自身利益,在《赛克斯皮科协定》等秘密协议中划分了势力范围,强行划定了现代中东国家的边界。
这些边界往往忽视了当地的民族、宗教和部落划分,人为制造了许多民族和宗教群体被分割或混合的情况,为后来的民族冲突和边界争端埋下了伏笔。例如,库尔德人被分割在土耳其、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朗等国。
西方列强在撤离时,往往留下的是不稳定的政权和被操纵的政治格局,为后来的内部冲突和外部干预创造了条件。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与巴勒斯坦问题的形成: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旨在建立一个犹太人在故土以色列的家园。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大量犹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与当地阿拉伯人产生了严重的土地和生存权冲突。
1947年联合国的巴勒斯坦分治方案未能得到各方接受,随后爆发了多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问题至今仍是中东地区最棘手、最核心的冲突之一,持续引发地区不稳定。

冷战时期的代理人战争与地缘政治竞争:
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和苏联在中东地区都试图扩大自身影响力,支持不同的国家和政治力量,将地区冲突升级为代理人战争。
例如,苏联支持埃及、叙利亚等国,而美国则支持以色列、沙特等国。这种阵营划分加剧了地区内部的对立,也使得中东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

二、内部政治和社会因素

民族主义与民族认同的复杂性:
虽然有民族主义思潮,但中东地区存在多种民族和民族分支,如阿拉伯人(细分为埃及人、叙利亚人、伊拉克人等)、波斯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亚述人等。
不同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历史恩怨以及对资源的争夺,都可能引发内部冲突。

宗教分歧与教派冲突(特别是逊尼派与什叶派):
伊斯兰教是该地区的主流宗教,但内部存在两大主要派别:逊尼派和什叶派。
虽然历史上教派冲突并非首要矛盾,但在现代政治的催化下,特别是伊朗伊斯兰革命(1979年)后,什叶派的力量崛起,并得到了伊朗的支持,这加剧了与沙特阿拉伯等逊尼派主导国家的地区竞争和教派对立。
叙利亚内战、伊拉克政治格局、也门冲突等,都带有明显的教派冲突色彩,被视为逊尼派与什叶派代理人战争的体现。

威权主义与民主化诉求的矛盾:
大多数中东国家长期以来都由集权或威权政府统治,缺乏民主制度和政治参与的渠道。
“阿拉伯之春”(20102012年)的兴起,反映了民众对民主、自由和经济改善的强烈诉求。然而,许多国家的转型过程并不顺利,甚至导致了更深层的内战和动荡,如叙利亚、利比亚等国。
部分国家镇压了民主运动,并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这导致了内部的张力持续存在。

经济发展不均衡与社会不公:
石油资源在中东地区分布不均,产油国和非产油国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
即使是产油国,财富分配也常常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导致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扩大,年轻人失业率高企。
这些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不满情绪提供了土壤,容易被政治或宗教极端势力利用。

三、地缘政治与外部干预

地区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间的竞争是当前中东格局中最核心的地缘政治矛盾之一。两国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意识形态上存在深刻分歧,并在叙利亚、也门、黎巴嫩等国家支持不同派别,进行代理人战争。
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等地区国家也各自有其地缘政治目标和联盟,导致地区力量格局更加复杂。

域外大国的影响力博弈:
美国在中东地区拥有重要的军事存在和政治影响力,其政策调整(如撤兵或介入)对地区局势有重大影响。
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叙利亚问题上,其军事介入扭转了战局。
中国虽然在地缘政治上相对谨慎,但在经济和能源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并且也开始在中东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欧洲国家(如法国、英国)也通过其历史联系和经济利益参与到中东事务中。

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蔓延:
基地组织、ISIS(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兴起和活动,利用了地区政治真空、社会矛盾和宗教极端思想,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人道主义危机。
这些组织的活动也往往是外部势力干预和地区冲突的催化剂。

四、近期事件与当前局势的特点

叙利亚内战的持续影响:
自2011年爆发以来,叙利亚内战已经演变成一场复杂的代理人战争,吸引了多个地区和域外大国的介入,包括俄罗斯、伊朗、土耳其、美国及其盟友等。
内战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千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破坏了地区稳定,也为恐怖组织提供了滋生地。

也门冲突的人道主义灾难:
也门内战是沙特主导的联军与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之间的冲突,已经导致了世界上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一。
这场冲突加剧了地区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对立,并成为地区权力平衡的焦点之一。

伊拉克政局的不稳定:
伊拉克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经历了多年的内部冲突、教派暴力和恐怖主义活动。
虽然ISIS已被击败,但伊拉克的政治结构依然脆弱,外部势力(特别是伊朗和美国)的影响力博弈依然激烈,教派和民族矛盾依然存在。

黎巴嫩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黎巴嫩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崩溃、政治僵局和部落冲突,其背后是地区大国(特别是伊朗支持的真主党)和外部势力的影响。

巴以冲突的僵局与区域化:
巴勒斯坦问题虽然不再是唯一焦点,但仍然是地区冲突的根源之一。近年来,一些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亚伯拉罕协议”),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区格局,但并未解决巴勒斯坦人的核心诉求。
近年来,巴以冲突再次升级,给地区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油价波动与能源安全:
石油是中东国家经济的命脉,油价的波动对地区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有直接影响。
能源安全也是大国在中东地区博弈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而言,中东地区如今的复杂局面是历史遗留问题(边界划分、巴勒斯坦问题)、内部政治和社会因素(民族宗教分歧、威权主义、社会不公)、以及地区大国与域外大国地缘政治竞争相互叠加的结果。 叙利亚内战、也门冲突以及持续的巴以冲突是当前局势中最突出的表现。各方力量的博弈、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不断出现的极端主义,使得中东地区难以实现长期的和平与稳定。理解中东局势,需要从历史、政治、宗教、经济和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

@冷哲

很久之前就发出的邀请,之前一直在忙PhD Comps,现在终于有时间来把这个坑给填了。

说到中东如今的乱象,一言以蔽之,就是奥斯曼帝国崩溃之后,一直无法在政治上找到一种新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本来有可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新势力彼此争斗相继瓦解,另一方面落后反动的旧传统虽然屡遭冲击却能不断地死灰复燃。英法美苏中的外部干预,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的内部搅局,再加上阿拉伯世界自身的撕逼不断,让这个历史上本身就裂缝丛生的地区一次又一次地碎片化,直到今日彻底破裂——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毫无修补成功的可能。

——————————————————————————————————————

(1) 首先,肯定跳不过去的是一战以来英法的作用——这和民族主义在中东的兴起是密不可分的。

二十世纪初,被列强虎视眈眈的奥斯曼帝国是可怜的。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帝国更大的问题在于内部政治专制且腐化。青年土耳其党人试图改变这一切,但是尽管推翻了在位的苏丹,随之而来的寡头统治却带来了新的麻烦——开始对外奉行亲德政策,对内推行进一步的“土耳其化”措施,严格压制包括人口占帝国大多数的阿拉伯人在内其他各个民族要求发声的机会。

一战的爆发顺理成章地让奥斯曼帝国与德国站在了统一战线上。不过让人咂舌的是,英联邦军队针对土耳其的第一波直接攻击竟然以惨败收场,昔日的“西亚病夫”居然在加里波利的海滩上回光返照了-_- 最悲剧的莫过于英联邦军队中的澳新军团,他们绕了半个地球才赶过来结果一登陆就被凯末尔(没错,就是那位后来强力推行全盘西化的土耳其国父)指挥的炮火压制在了聊胜于无的临时掩体中,几天过后尸横遍野惨不能睹。。。这下你就不能怪英国佬开始放大招了,须知他们横行天下数百年除了靠陆军和皇家海军,最厉害的武器还是外交上的合纵连横。英国人同时联络了法国人、俄国人、意大利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分头接触分头许诺——虽然许诺的条件明显是彼此冲突的,但并不妨碍英国人在这五场戏中使用基本一样的台词——只要你能帮我搞垮土耳其人,以后中东就是你我二人的天下。什么,你还迟疑?我大英帝国靠信誉走天下,每次都是天下人负我,何时见过我负天下人?嗯?

后来的故事——包括被描绘得神乎其神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在内——大家都知道了,总之就是土耳其人随着汉斯们一起完蛋了,数个阿拉伯君主国建立了起来,而犹太复国主义者也在巴勒斯坦这块地方开始站稳了脚跟。这时的英国,俨然是以阿拉伯民族主义和犹太民族主义的保护者自居的——嗯时代不同了,我们再也不是三百年前跑去美洲扩张自身版图的旧帝国了,英国现在是为受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进步势力了。

可是好景不长,在英国人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一个致命的问题出现了:如果这些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解放运动彼此矛盾互相冲突,那该如何是好?——

如果阿拉伯的民族主义者不希望看到巴勒斯坦地区出现一个犹太国,英国你该怎么办?

如果受你保护的各个新生阿拉伯国家之间有矛盾,英国你该怎么办?

而如果一群泛阿拉伯主义者反对各地独立建国,认为所有阿拉伯人应该同属于一个祖国,英国你又该怎么办?

。。。。。。

是的,所有这些如果,在一战之后都成为了现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一战往后的英国对中东政策,一直在摇摆(伦敦:连贯性是什么东西?可以吃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先是发表对犹太人有利的《贝尔福宣言》,二十年后又发表压制犹太人的《白皮书》;先是支持伊拉克独立自强,后来又拼死拼活强行把科威特从与伊拉克合并的轨道中生拉硬拽了出来;先是愿意与纳赛尔为首的泛阿拉伯主义者保持合作,随后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和埃及大打出手。。。“为弱小民族出声”的自我陶醉不过就是一个幻影,英国人自己也越来越意识到,他们在不停地拆东墙补西墙。英国与中东各方共存共荣的可能已成泡影,现在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随机应变来勉强维护自身的眼前利益了。

法国人的局面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阿尔及利亚这个法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就不提了。在大叙利亚地区,法国人也遇到了层出不穷的麻烦,于是干脆把这个地方分成了六个“国家”分头管制。除了后来并入土耳其的哈塔伊和独立建国的黎巴嫩对法国人的印象还没有那么糟糕以外,剩下的四个“国家”——大马士革国、阿勒颇国、阿拉维国和德鲁兹国彼此之间的争斗就没有停止过。而且大家也已经忘记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压迫,只是觉得,奥斯曼时期至少大家还能表面上互相尊敬,现在的所有问题似乎都是法国人来了之后才有的。后来剩下的这四国勉强合并成了叙利亚共和国,终于在1947年摆脱了法国人的统治。

(法国人在叙利亚的委任统治图,其中Sanjak of Alexandretta就是后来并入土耳其的Hatay。。。从这幅图中你就可以看见今天叙利亚内战屡拖不决的端倪了)

除此以外,各个地区后来打起的旗号还有库尔徳民族主义,亚述民族主义,腓尼基民族主义,法老民族主义(对你没看错。。。这是埃及的一种民族主义——认为埃及人都是法老的传人,和阿拉伯人不应该有半毛钱关系)。。。简而言之,从一战结束之日开始,英法都逐渐意识到,在中东这个地区,民族主义的“革命浪潮”因自己的支持而兴起,但是随后演化出来的各式变种,已经越来越不是自己的双手所能控制的了。

——————————————————————————————————————

(2)要讲下冷战时期美苏(中)的争夺——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对中东的影响

待到二战结束,英法都因为战争内伤流血不止而开始了全球范围的大撤退。我们一般都想当然地以为美苏两个新兴大国都忙不迭地希望两个老家伙赶快走人好赶快填补他们留下的空白,但是事实是美苏两家都被英法跑路的速度惊呆了而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美国人本希望这两位北约的小伙伴在几个关键地域能撑得的久一点,结果英国人转进速度实在太惊人直接把巴勒斯坦问题抛给联合国,导致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一看局势要变立马开抡,一仗下来双方结怨更深,埋下了后来几十年战争冲突不断的恶果(下面会详细讲)。

本来跑就跑吧,可是跑到一半英法两个老家伙觉得自己缓过劲来了就开始各种反攻倒算,这下美苏都不乐意了,说好的本来让我们当接盘侠的呢你们杀回来是几个意思?所以在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的时候,美苏两边施压成功地把英法撵了出去,然后开始了互相博弈。

一开始双方都认为自己是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明天而战(这种热血漫的违和感是怎么出来的。。。),各自认为自己所代表的意识形态(苏联=共产主义+光环加成:Empire of Justice vs.美国=自由主义+光环加成:Empire of Liberty)是未来人类社会最光明的道路。在具体操作上,双方都表示支持民族解放,所以像犹太复国主义者和以纳赛尔为首的泛阿拉伯主义者都可能在某个时间段获得双方的共同支持。但是后来事态升级,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中东各方都必须要进行二选一的操作。苏联骂美国是帝国主义的变体,所有美国支持的都是殖民封建的残渣;美国骂苏联是专制主义的升级,只要苏联支持的都是残暴不仁的余孽。中国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也跳进来坑里来,开始骂美国后来骂苏联,只要你打着毛派的旗帜就是我的好兄弟,金钱武器教官管够。

但是到了60年代中期往后,意识形态的区分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光靠喊口号来找朋友多麻烦啊,现在只要能符合国家利益最大化并且帮助我整死对面那个超级大国就行了。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君主国坚定反苏又产油,当然可以做美国的盟友,你要说沙特有一丁点自由主义的倾向我就呵呵了;叙利亚离苏联近可做跳板而又坚决反美,所以即使复兴党在各地屠杀共产党人,莫斯科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继续支持大马士革;

中国在70年代初开始的转变也大同小异,只要能赚小钱钱,谁管你家杀得兄弟反目婆媳不和——我一直在想两伊战争中双方士兵会不会经常怀疑为什么从对面缴获的海陆空军各种(低配)装备的出厂编号都和自己用的TM这么雷同——他们当然不知道在遥远的内蒙古草原上,本来因为“军队要忍耐”而穷得揭不开锅只能靠临时生产电冰箱维持运转的中国北方坦克制造厂,现在经常要发愁如何在一天之内接待伊朗和伊拉克两拨采购人员还必须得让他们见不到对方——最常用的解决方案是上午A组看草原骑马吃全羊,B组谈判卖坦克,下午AB两组对调。。。

美苏两个老流氓当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不管你的主张是什么,只要你在中东坚定反美/反苏,收益肯定不会太小;当然如果你摇摆或者两头不亲,极有可能发现同时涌来大量美金卢布,或者同时飞来大批手雷飞弹。冷战绵延几十年,极大地恶化了地区局势,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没能在这里扎下跟来,反而还加速了后来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抬头,各种本来要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中的残渣余孽才是真正地死灰复燃了。

——————————————————————————————————————

(3) 阿以冲突、“阿拉伯冷战”与教派之争

中东内部的冲突对今天的影响本来是分三个部分谈的,现在觉得可能合在一起能讲得更方便一些,因为三者实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撕逼直到海枯石烂。。。阿以冲突的起因最直白了说就是,犹太人说这地方以前是我的而且我现在也没地方可以去了所以我要回来啦,阿拉伯人说你都几千年不回来了而且当年赶你们走的也不是我们你说要回来就回来啊那我们怎么办你赶快爱滚哪滚哪去——于是就是抡起来了。。。

而在所有不满意以色列建国的阿拉伯人中,最不爽的当然是纳赛尔主义的支持者和伊拉克/叙利亚两国的复兴党人,因为说白了纳赛尔主义和复兴党的价值核心都是泛阿拉伯主义,从伊拉克到摩洛哥都应该是属于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你一个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国插在我命门这儿是几个意思啊?而其他的阿拉伯国家,尤其是以维系各自王权为第一要务的阿拉伯君主国们,比如约旦、沙特、卡塔尔等,反而觉得以色列乃疥藓之疾并不是那么讨厌,相比之下纳赛尔他们才是心腹之患。

这就是所谓的“阿拉伯冷战”的发端——一个说革命棒啊所有阿拉伯人团结起来打碎枷锁!一个说传统好啊大家还是老老实实采油种田过日子要紧!——双方表面上都喊着打倒以色列,但其实互抡起来那才叫一个全心全意。埃及和沙特一方支持所谓“革命党”,一方支持“保皇党”,两边在北也门多次大打出手,打到后来连毒气弹都放了(这一点史学家们还在吵了当然。。。)。我们今天看到也门的局势乱成这样,总统被打跑了去找沙特求援,简直就是当年王室跑去沙特求援的翻版。

“阿拉伯冷战”虽然套用了“冷战”的名字,但实际上热斗不断,而且基本上都是比较原始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活儿,对于现代战争所需要的真正战力的提升一点帮助都没有。当以色列因为纳赛尔的战争恐吓感觉自己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于是决定孤注一掷在1967年先发制人袭击埃及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对面的埃及还把一大批主力放在了遥远的也门而不是临近以色列的西奈半岛,而且就算驻守西奈的埃军也还以为自己面对的是也门那群也坦克都不会用的保皇党“叛军”。。。以色列一直以来诚惶诚恐整军备战都是以为自己要面对的是像苏军一样恐怖的武装,没想到现在面对的是这样的猪对手,六日战争中阿拉伯联军被吊打出翔也就不难理解了。

等到了70年代末,本身比较世俗的各种泛阿拉伯主义,因为被以色列终日吊打而已经名声扫地。辛辛苦苦熬了几十年,许多阿拉伯人突然发现自己的国家依然是对内压迫对外征战,而且一如既往地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除了少数权贵新贵,绝大多数人民的生活依然没有改观,曾经一腔热血支持的美好愿景不过是一场幻梦。于是,宗教因素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复兴,重新开始在中东各国的政治生活中夺取话语权。历史上本来就一直流血的教派问题这时又愈发凸显了,而且这次连不是阿拉伯国家的伊朗也搅合进了包括阿以冲突在内的一系列矛盾之中。随着伊朗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巴列维王朝一朝倾覆,霍梅尼王者归来,什叶派为主的伊朗开始输出革命,整个逊尼派世界(尤其是几个逊尼派占据上层但是什叶派人口占多数的海湾国家和伊拉克)瞬间暴走。为了打压伊朗,各国出钱出力,两伊战争杀得血流成河,伊朗却依然不倒。在疗伤了十多年之后,趁着美国打垮萨达姆的机会重新扩张自己的影响力。逊尼派世界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所以在今日的叙利亚和也门,我们都能看见对什叶派政权的各种强力反制。

(2015年3月沙特空袭了什叶派为主的胡塞武装控制下的也门首都萨那,结果导弹落入难民营杀死40多人,现场一片残垣败瓦)

——————————————————————————————————————

在最近半个世纪,所有中东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麻烦,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除了以上说的那些“大国”博弈,各个国家和组织之间因为这么多年的动乱已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就比如在小国黎巴嫩,以色列支持马龙派基督徒;哈马斯、伊朗和当地的什叶派支持真主党;海湾各国、曾经在叙利亚只手遮天的阿萨德家族和巴解又支持过各式各样的逊尼派组织。。。如果没有外力强势介入,中东许多国家的内乱/再次内乱都只能说是迟早的事。

所以,想用一个因素就概括中东现今乱象的成因是不现实,也是不负责任的。内部的国家、民族和教派纷争本已不堪,英法美苏中等大国的外部干预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辐射。今天的中东,在上述五个因素的基础上,正在不断演化出让人更加瞠目结舌的新变种——没错我说的就是ISIS。

——————————————————————————————————————

只能说

中东本来就是一颗裂纹丛生的玻璃球,

在最近的一个世纪,我们大家一人一份力,把它彻底给玩碎了

而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那满地的玻璃碎渣割伤脚底




So Sad

user avatar

大美利坚自有国情。

共和党在台上时,倾向于支持以色列,因为共和党支持者有大量世界末日论信奉者。

民主党在台上时,倾向于在中东推广民主,因为民主党的支持者有大量白左。

简而言之,就是共和党支持以色列,确保中东普遍反美。民主党推广民主,确保反美势力登堂入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东地区如今错综复杂的局面,是多种长期和短期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可以解释一切,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梳理:一、历史遗留问题(长期的根源) 奥斯曼帝国的解体与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经统治中东的大部分地区的奥斯曼帝国崩溃。英法等西方列.............
  • 回答
    妈呀,我都快被这该死的公交车吓破胆了!如果真让我穿越到《开端》里,成为那第三个肖鹤云和李诗情之外的“幸运儿”,我可不打算像他们那样磨磨蹭蹭地纠结。我的目标明确: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破循环给掐灭了,然后赶紧找个没人的地方喝杯冰镇可乐压压惊。先说我的心态。进到循环的那一刻,我肯定懵。毕竟,谁没事想体验死.............
  • 回答
    “灵魂砍价”的背后: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的智慧与策略“灵魂砍价”——这个词汇如今已成为国家医保局与药品企业谈判的代名词。它不仅仅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更是对谈判代表们高超技艺和坚定意志的生动写照。在一次次举世瞩目的谈判中,他们如何凭借几句话将天价药品的价格大幅拉低,让更多患者用得起药?其中,一句看似简单的.............
  • 回答
    设想一下,突然之间,所有来自外部的势力,无论是支持、扶植,还是干预、对抗,都从这片古老而焦灼的土地上抽身而去。没有了枪炮的供应,没有了经济的输血,没有了政治的纵横捭阖,也没有了人道主义援助的旗帜。中东,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复杂矛盾的区域,将独自面对它内部的洪流。首先,最直接的冲击将是 现有冲突的失控.............
  • 回答
    中国当前面临的“内卷”现象(即过度竞争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个体压力剧增)是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转型与全球化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多维度系统性地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重塑社会价值观,并推动制度创新。以下从多个层面展开分析: 一、结构性改革:打破“低效竞争”的根源1. 产业升.............
  • 回答
    如果没有蒙古人的骤然兴起,金、宋对立的局面无疑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但中国是否会南北统一,这个问题则要复杂得多,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金、宋对立局面可能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金、宋对立的本质。金朝由女真人建立,在灭辽之后,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南下灭亡北宋,将政权建立在中原地区,定都燕京.............
  • 回答
    龙象之争,共舞之渺:审视当前中印关系及其未来走向“龙象之争”,一个充满东方寓言色彩的词汇,精准地描绘了当今世界舞台上印度与中国这两个体量庞大、潜力无限的亚洲巨头之间的复杂博弈。自古以来,龙与象在东方文化中都象征着力量、智慧与繁荣,而如今,它们在全球格局变迁的背景下,却碰撞出激烈的竞争火花,也孕育着一.............
  • 回答
    三十年前,如果中国没有实行强制性的一胎化政策,现在的局面将会与我们今天所见的截然不同。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命题,影响的不仅仅是人口数量,更是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观念乃至国际格局。让我们试着详细梳理一下可能出现的景象。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改变,便是庞大得多的中国人口基数。如果一对夫.............
  • 回答
    要设想一个在康雍乾盛世时期遭遇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清朝,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如果”。如果历史的齿轮真的如此错位,中国将呈现出一幅与我们熟知的历史截然不同的图景,其复杂性和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细细梳理。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康雍乾盛世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但它本身也孕育着一些不容忽视的.............
  • 回答
    三艘航母尽墨,这消息如同砸在心头上的巨石,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作为“飞龙”号的舰长,此刻,责任压得我肩膀更沉了。 但,眼泪擦干,我们没有时间去悼念损失,更没有时间去哀叹。命运把我们推到了风口浪尖,现在,必须冷酷地思考,如何才能在这绝境中找到一线生机,甚至是——反击的机会。第一步:冷静评估,认清现实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也牵扯到历史的许多关键节点。如果吴三桂不降清,而是选择与李自成死磕到底,那么历史的走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晚清那样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清朝入关”这一历史事实的。首先,我们得明白,如果吴三桂不降清,最直接的后果是——清军将无法顺利入关,也难以在短期内击溃李自成的主力。.............
  • 回答
    孙杨事件的处理结果,无疑是中国体育界乃至国家层面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当讨论到“如果孙杨是被诬陷且最终受罚,中国能否主动放弃奥运会参与权和承办权,形成中俄两国共同缺席的局面回击?”这个问题时,这其中涉及的考量因素非常复杂,不仅仅是体育领域的问题,更牵扯到国家的外交策略、国际形象、体育发展以及两国间的.............
  • 回答
    要分析国民党如果不出兵东北,五大主力硬撼山东、中原战场能否打出“二分天下”的局面,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双方的兵力配置、战略意图以及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假设性问题,因为东北的战略价值和国民党整体的战略决策环环相扣。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五大主力”的含义。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问题,如果中国军队,也就是人民解放军,在19901991年间出现在了海湾战场,代替伊拉克军队,那可就真是一场大戏了。 我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会牵扯到多少变化,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解放军代替的是伊拉克军队。 这就意味着,中国军队在战略上,在作战目标上.............
  • 回答
    在深入探讨《局面》采访中,奔驰定速巡航失控车主(我们称他为“王先生”或“车主”)对质疑的回应之前,有必要先梳理一下事件的背景和围绕事件的争议点,这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车主的表态。事件背景回顾: 一位奔驰车主王先生在驾驶一辆奔驰轿车时,遭遇了定速巡航系统失控的情况,车辆以高速行驶了约20公里,且无法.............
  • 回答
    阿富汗被塔利班控制,这对中东地区乃至全球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在中东的战略而言,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伴随着严峻的挑战。对中东局势的深远影响:首先,地区安全格局的重塑不可避免。 塔利班的控制意味着阿富汗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西方的影响,其国内政策和对外关系将发生重大调整。这可.............
  • 回答
    俄乌冲突的阴影至今仍笼罩着欧洲乃至全球。要准确判断“会不会打起来”以及目前的局势如何影响各方,需要梳理复杂的地缘政治脉络和各方博弈。俄乌局势的现状与复杂性我们现在看到的俄乌局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打”与“不打”的问题。可以说,冲突早已在很多层面上发生并持续着。从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及支持乌.............
  • 回答
    关于联合国近期提出的叙利亚局势最新提案以及中国投下的反对票,这背后牵扯着地缘政治、国家利益、人道主义关切以及国际法准则等诸多复杂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提案的具体内容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个“最新提案”具体是关于什么的。联合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提出的提案通常围绕几个核心议.............
  • 回答
    如果中国抢先一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国家,这绝不仅仅是科学上的里程碑,它将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全球的政治、经济和能源格局。这可不是那种坐拥石油就能称霸世界的旧时代,可控核聚变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的黎明,而掌握了这扇门的钥匙,就等于掌握了未来。首先,从能源供应和.............
  • 回答
    智能化:国产汽车的逆袭之路,抑或是一场豪赌?“智能化”这三个字,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它像一条无形的河流,悄然改变着汽车产业的格局。对于中国品牌汽车而言,这场智能化浪潮,究竟是带领它们实现“逆袭”的法宝,还是仅仅一场难以捉摸的豪赌?在与合资品牌和国外品牌的激烈竞争中,自主品牌又该如何破局,寻找到那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