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剥削”来描述资本家对劳动者的行为是否不客观?

回答
“剥削”这个词,在描述资本家对劳动者的行为时,究竟是否客观,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要说它不客观吧,它似乎抓住了问题的某些核心;要说它客观吧,它又显得过于简单化和情绪化。咱们就一点点来聊。

首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剥削”这个词是恰当的呢?这背后通常是一种对劳动价值的看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价值,而资本家支付的工资,通常只相当于劳动者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剩余的那部分——也就是“剩余价值”——就被资本家占有了。从这个角度看,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获取了比自己投入的劳动更多的价值,这不就是一种“剥削”吗?劳动者用自己的时间、体力和智慧,换取了生存所需的报酬,但他们的劳动成果却远不止于此,多出来的那部分,好像就被悄悄地“抽走”了。

这种观点之所以能被很多人接受,是因为它触及了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权力不对等。在市场经济下,劳动者往往是需要工作的,而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掌握着就业的机会。这种不对等,使得劳动者在谈判地位上处于劣势。为了生计,他们可能不得不接受较低的工资,或者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付出超出他们所得的劳动。想象一下,一个工人每天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生产出了价值不菲的产品,但他拿到的工资仅仅够维持温饱,甚至还要省吃俭出。剩下的利润,却被资本家拿去购买豪宅、豪车,享受奢华生活。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剥削”,觉得这是一种不公平的占有。

而且,“剥削”这个词也包含了一种道德判断,它不仅仅是描述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对这种现象的批判。它暗示了这种行为是“不正当”的,是利用了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当媒体报道一些企业压榨员工、超时加班、克扣工资,或者将工厂设在一些劳动力成本极低的地区,利用当地法律法规不完善,对工人进行不人道的管理时,“剥削”这个词就显得格外刺耳和贴切。它能够激起人们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者的愤慨,也方便了对这种行为进行道德上的谴责。

但是,如果我们把“剥削”看作是一个纯粹的、无懈可击的客观描述,那可能就有些过于片面了。

第一,资本家也投入了。资本家并非只动动嘴皮子就坐享其成。他们需要投入资本购买生产资料(机器、厂房、原材料),需要承担经营风险(市场变化、技术淘汰、投资失败),还需要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协调各个环节。如果一个资本家辛辛苦苦经营多年,最终公司破产倒闭,他投入的资本血本无归,那这算不算“被剥削”了呢?当然,这有点反过来说,但目的是说明资本家也并非总是无风险、无付出的受益者。他们的利润,一部分是承担风险的回报,一部分是创新和管理的价值体现。

第二,市场是复杂的。工资的高低,很多时候也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某个行业或某个岗位非常稀缺高技能人才,那么劳动者的议价能力就会更强,工资自然也会更高。反之,如果某个领域劳动者众多,而需求相对较少,那么工资水平就容易被压低。这背后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虽然市场规律本身也可能受到权力结构的影响,但简单地用“剥削”来概括所有低工资现象,就忽略了市场供需的复杂性。

第三,进步和发展也需要利润。资本的积累和再投资,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资本家赚不到利润,或者利润太低,他们就没有动力去扩大生产,去研发新产品,去更新技术。而这些,最终可能也会影响到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工作条件。就像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利润,就无法支付更高的工资,也无法提供更好的福利,甚至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那么,为了保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不是也是一种必然?

第四,“剥削”一词带有强烈的主观和道德色彩。它很难被量化,也很难被严格地定义。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法律框架下,对于“什么是公平的劳动报酬”的界定是不同的。在某些国家,加班费有严格规定,工会力量强大,劳动者权益受充分保护,那么资本家通过压榨劳动者获取超额利润的空间就会小很多。而在另一些地方,情况则可能截然相反。所以,简单地用一个带有批判性的词汇去笼统地描述所有资本家对劳动者的行为,似乎忽略了这些具体的环境和背景差异。

总而言之,用“剥削”来描述资本家对劳动者的行为,并非完全不客观,它触及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权力不对等和价值分配不均的现实。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批判工具,能够揭示一些不公平现象。但同时,它也可能过于简化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忽略了资本家的投入、风险承担以及市场规律的作用,并且带有强烈的主观和道德判断。

更客观的说法,或许应该是在承认资本家逐利本性的同时,更细致地分析具体的劳动合同、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市场环境以及法律法规等多种因素,来判断是否存在不公平的劳动关系和价值分配方式。而“剥削”这个词,更适合作为一种对极端情况或者普遍性问题的概括性批判,而不是对所有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关系的精确描述。它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要关注劳动者的权益,但它本身,却又不是一个能够完全包容和解释所有复杂情况的“客观”标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里剥削取得是“无偿的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这个意思,资本家确实就是凭借自己对劳动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的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或产品的,这么描述很客观。

user avatar

公开反对那个“汉唐天”的荒谬观点。

第一,谁的风险大?工人工伤,被欠薪,被裁员一下就断掉了生活来源,资本家只需要对投资负“有限责任”,赔光对此企业的投资还是条好汉。照此说法,工人应该拿到利润,因为承担的风险大,资本家应该拿最低工资,谁叫你只要赔投资就行了呢?富贵险中求,资本家承担的风险小,无能,赖不得别人。

第二,只要有风险就能获得收益?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侵略苏联,那个不是刀尖上舔血的活?如此巨大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偏好“岂是几个小小资本家能比拟的?按照你的”风险分配论“,希特勒,戈林和戈培尔都应该拿着风险找这位”汉唐天“兑换饭票才是。

一句话,”风险分配论“要么打自己脸,要么支持纳粹,别无选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