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罗曼语族语言为母语的普通人看古罗马的拉丁文文献,和一个中国普通人看文言文时的理解程度相仿吗?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很有深度。要回答“以罗曼语族语言为母语的普通人看古罗马的拉丁文文献,和一个中国普通人看文言文时的理解程度相仿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核心结论是: 尽管都有“母语者”和“古老文本”的关系,但罗曼语族普通人理解古拉丁文的程度,普遍要高于中国普通人理解文言文的程度。 主要原因在于语言演变的速度和方式,以及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



一、 语言演变的速度和方式

1. 拉丁语到罗曼语族:

演变轨迹: 古拉丁语(古典拉丁语)是罗曼语族的共同祖先。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衰落,拉丁语在不同地区开始发生地域性分化,并吸收了当地的语言成分。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自然发生的、由下而上的。口语(俗拉丁语)的演变速度通常比书面语快,而且是驱动语言变化的主要力量。
时间跨度: 从古典拉丁语(约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到现代罗曼语族语言(如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的形成,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关键特点:
词汇保留与变化: 大部分核心词汇仍然源自拉丁语,但发音、拼写和词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例如,拉丁语的 "aqua" 变成了意大利语的 "acqua",法语的 "eau",西班牙语的 "agua"。
语法简化: 古拉丁语拥有复杂的屈折系统(格、数、性、时态等),这在罗曼语族语言中大部分被简化或消失。例如,名词的格系统基本被介词和语序取代。
语音变化: 语音的演变是最大的差异之一。例如,古典拉丁语的某些辅音组合和元音发音与现代罗曼语族语言差异较大。
理解程度: 以现代意大利语为母语的人,阅读古拉丁文会发现很多熟悉的词根和结构。虽然理解整段流畅的古拉丁文需要一定的学习,但他们能够大致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尤其是在阅读一些相对简单的文本或文学作品时。许多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母语者表示,如果稍微学习一下拉丁语的语法规则和词汇记忆,就能读懂很多内容。就像一个中国普通人学习一些日语或韩语,可能会发现很多汉字词汇是熟悉的,从而加速学习过程。

2. 古汉语到文言文:

演变轨迹: 古汉语(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是文言文的基础。但文言文并非一种单一的语言形态,它是一个书面语传统,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精炼、规范化、程式化,并与当时的口语产生了一定的脱离。同时,随着汉语的口语形态不断演变(形成中古汉语、近古汉语直至现代汉语),文言文与现代口语的差距越来越大。
时间跨度: 文言文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书面语体系,覆盖了从先秦到清末民初的数千年。但如果我们将“古汉语”理解为先秦时期的语言,那么到唐宋时期,文言文已经与当时的口语有了显著差异。而现代汉语与先秦古汉语的差异则更为巨大。
关键特点:
词汇的古化: 很多文言文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词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例如,“之乎者也”等虚词,“尔”、“汝”、“君”等代词,“是”、“乃”、“其”等连词副词用法。
语法结构的差异: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较大不同,例如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以及一些独特的虚词和固定搭配。
句子结构的精炼与跳跃: 文言文追求简洁和意境,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句意依靠上下文和字面意思的联想来理解。这种“言简意赅”的特点对现代汉语使用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文化语境的深层差异: 文言文承载了深厚的中国古代哲学、政治、社会和历史文化信息,很多词语和典故的理解需要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
理解程度: 对于一个没有经过专门文言文学习的中国普通人来说,直接阅读文言文文献,例如《论语》、《诗经》、唐诗宋词等,几乎是无法理解的。他们可能只能辨认出个别熟悉的汉字,但无法构成连贯的句子,也无法理解其意义。即使是只停留在白话文阶段的普通人,接触文言文就像是遇到了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要理解文言文,需要系统地学习其词汇、语法、修辞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二、 对比总结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对比:

| 特征 | 罗曼语族母语者 vs. 古拉丁文文献 | 中国普通人 vs. 文言文文献 |
| : | : | : |
| 语言连续性 | 较高。 现代罗曼语族语言是拉丁语的自然演变,保留了大量词根和基本结构。 | 较低。 文言文是高度规范化和精炼的书面语,与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有显著断裂。 |
| 词汇理解 | 较易。 许多词汇有清晰的对应关系,词义变化相对可预测。 | 困难。 许多词汇古化,词义变化大,甚至完全不再使用。 |
| 语法理解 | 有挑战但可克服。 屈折变化简化,但基本句法结构仍有痕迹。 | 非常困难。 语法结构差异大,虚词用法复杂,省略和倒装普遍。 |
| 学习门槛 | 相对较低。 通过少量专门学习,可快速提高阅读能力。 | 较高。 需要系统性地学习,如同学习一门新语言。 |
| 理解程度(初接触) | 能大致猜到部分意思,有一定亲切感。 | 几乎无法理解,陌生感强。 |
| 类比 | 现代汉语母语者学习一些带有文言文词汇的古白话小说,或学习一些古老方言。 | 中国普通人学习英语或日语(即使两者都与中文有一定历史渊源的词汇)。 |

更形象的比喻:

罗曼语族 vs. 古拉丁文: 就像一个从小在意大利北部长大的人,听到来自南部意大利(比如那不勒斯方言)或西西里岛的古老方言,虽然有些词汇和发音不同,但依然能听懂大部分内容,并且通过学习辨别这些差异。这是一种“亲戚”之间的交流。
中国普通人 vs. 文言文: 就像一个现代汉语言使用者,突然被扔进一个古代宫廷,听到的语言是经过数千年提炼、缩略、规范的“书面语”,并且这种书面语与当时人们的实际口语也有一定距离。这更像是一种“远古语言”的尝试。



三、 影响因素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影响着这种理解程度:

教育体系: 在很多欧洲国家,拉丁语被视为重要的古典语言,会作为选修课或在特定学术领域(如神学、法学)进行教授。这意味着即使是普通人,也有一定机会接触和学习拉丁语。在中国,文言文的教育虽然重要,但往往集中在中学阶段,且课程设置侧重于背诵和解读,对于“普通人”而言,脱离教学环境后遗忘或无法独立阅读是常态。
文本类型: 无论是拉丁文还是文言文,理解程度也会因文本的类型而异。日常信件、历史记录、法律条文可能比诗歌、哲学著作更容易理解一些。但总体来说,文言文的文本普遍比古拉丁文的文本对非专业人士更不友好。
文化接受度: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推崇使得拉丁文和古典文化在西方社会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能见度。而中国虽然崇尚古代文化,但现代社会对“文言文”的实用性认知较低,除非是出于研究或特定文化传承需要,否则普通人主动接触和学习文言文的动力相对不足。



四、 结论

综上所述,以罗曼语族语言为母语的普通人理解古罗马的拉丁文文献的程度,普遍高于中国普通人理解文言文文献的程度。

这是因为罗曼语族语言与拉丁语之间存在着更强的语言连续性,体现在词汇、语法和整体结构的相似性上。而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则存在着更深的语言断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古化、语法结构的差异以及高度精炼的表达方式上。

因此,一个意大利语母语者阅读古拉丁文,可能更像是阅读一份古老但结构清晰的“旧版族谱”,能识别出许多家族成员的名字和关系;而一个中国普通人阅读文言文,则更像是面对一本用古老符号写成的“天书”,即使认得一些字,也难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和全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法国长大,没有学过拉丁语,看到这个问题想试一试能不能读懂一部分拉丁语。


一、现代拉丁语

我取拉丁语版维基百科「拉丁语」条目第一段内容:

In subfamilialinguarum IndoeuropaearumItalicalinguam Latinam esse constat.
Abecedariumquidem eius de abecedario Etrusco venire putatur, quod se invicem de Euboeico evolvit.
Huius linguae historia usque hodie sex aetates complectitur: archaicam, classicam, postclassicam, medievalem, humanisticam, et neolatinam, quae subter in tabula ostentatur.


不纠正语法,我把这些字里面我能看懂的一个一个依顺序用法语打出来(括弧是我不理解的词汇):

Dans sous-famille indo-européenne italique langue latine (esse) constat.

Abécédaire (eius) Etrusco venir (putatur), Euboeico évoluer.

(Huius) langue historique utilisée (hodie) six états compléter/comprendre : archaïque, classique, post-classique, médévial, humaniste, et néo-latin, que sous dans tableau ostentatoire.


如果我整理一下语法,把一些不常见的词汇调整成现代法语通常使用的词汇,并且强行猜一部分:

On constate que la langue latine fait partie des langues italiques, une sous-famille de langues indo-européennes.

L'abécédaire du latin provient de Etrusco, et évolue dans les Euboeico.

C'est une langue historique utilisée dans six formes complémentaires : le latin archaïque, le latin classique, le latin post-classique, le latin médiéval, le latin humaniste et le néo-latin, que l'on montre ci-dessous dans un tableau.


再翻译成中文:

我们观察到拉丁语是印欧语系的一个语支-意大利语族的一门语言。

拉丁语的字母来源于 Etrusco (专属名词),并演化为 Euboeico (专属名词)。

这是一门有六种不同形态的语言:古拉丁语、古典拉丁语、后古典拉丁语、中世纪拉丁语、文艺复兴时期拉丁语、新拉丁语。详见下图释。


虽然不是所有的单词都懂,但是连蒙带猜在没有学习过拉丁语的情况下还是能读懂一部分。


二、通俗拉丁语,四世纪

我们取圣经旧约武加大(Vulgata)译本创世纪(Genesis) :

一个字一个字翻译成法语(括号为认不出来的单词):

  1. premier créer dieu (cælum) et terre
  2. terre (autem erat inanis) et vacant et ténèbre super (faciem) abîme et esprit dieu (ferebatur) sur l'eau
  3. dire dieu (fiat) lumière et (facta) lumière
  4. et voit dieu lumière est bonne et divise lumière et ténèbres
  5. appeler lumière jour et ténèbre nocturne (factumque est vespere et mane dies unus)

整理词汇和语序(括号为根据上下文猜的单词):

  1. Dieu créa d'abord (le ciel) et la terre.
  2. La terre fut de ténèbres vides sur l'abîme et l'esprit de dieu (flottait) sur l'eau.
  3. Dieu dit : Que la lumière (soit), et la lumière (fut).
  4. Dieu vit que la lumière fut bonne, et sépara la lumière des ténèbres.
  5. Dieu appela la lumière jour et les ténèbres nuit.

虽然略微更吃力了一点,但是还是能轻松地读懂上帝创世的过程:上帝首先创造天地,地一片混沌,神灵在水上漂浮。神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明和黑暗分开。神叫光明「白天」,叫黑暗「夜晚」。


既然现在我们有了一点自信,下一步我们来试试看古罗马拉丁语文献吧:

三、古罗马文献(公元前一世纪):

这里我们取西塞罗的 De Oratore :

Etenim ceterae fere artes se ipsae per se tuentur singulae; bene dicere autem, quod est scienter et perite et ornate dicere, non habet definitam aliquam regionem, cuius terminis saepta teneatur: omnia, quaecumque in hominum disceptationem cadere possunt bene sunt ei dicenda, qui hoc se posse profitetur, aut eloquentiae nomen relinquendum est.

……

这什么玩意。

这都什么玩意?

看不懂,不看。

完毕

user avatar

2020.7.2 - 预计是最后一次更新

现代罗曼语族母语者阅读拉丁语方面,建议参考 @Evi.千帆这个答案

我想更新的是口语方面——前几天,一位fb上的拉丁语圈友上传了一个他讲拉丁语、看能否与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与意大利语母语者等交流,这是他实测的结果,欢迎参考。因此交流方面也多一个参考例子了。

我第一次回答该答案的时候是两个月前,当时的好答案比现在要少一些,所以我也是为了补充原答案而写的,如果光看我的答案,毕竟可能“以偏概全”。所以就当做一个典例分析去看就好,与以下答案相关的部分将不再更新,但依然欢迎留言。


以下是原答案:

关于罗曼语族国家的拉丁语水平, @归伶昌答案@Johann Faust答案 都讲得比较清楚,我就不重复了,我在这里提供一个辅助信息,算是稍微解释一下普通中国人认为“看得懂”的文言文都是怎么来的...

首先,假设我们发现了一堆战国时代的、编排好了的旧竹简;这是出土文献,不过我们试着讨论一下假如文献存世,那么历代学者会做出怎样的整理:

(感谢 @水之甘然 知友补充,原简现藏湖北博物馆,这个看样子可能是置于其他小博物馆的复原品;但可惜我找不到完整清晰的原物照片,这是我能找到最清晰的...另外 @水之甘然 知友与我在标点符号的理解上有一定分歧,相关讨论较长,建议参考评论区的置顶留言)

好了,绝大多数中国普通人直接GG;实际上即便是受过系统经学教育的传统文人,如果没有严格的古文字学训练,也肯定会GG

然后我们请来一个古文字学家,以最接近的隶定字体(考虑到网络码字的局限,其实应该包含了楷化)重新写出来,这一步大致约等于汉代古文;同时因为网页排版问题,我们将竖排从右到左的文字改成现代横排从左到右的排列——其实现代人看竖排书还是会挺累的,不过这些细节我们先不计较;写出来会是这个样子(里面的两点是重复符号,我们直接写成文字):

大一生水水反㭪大一是以成天天反㭪大一是以成趑天趑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㭪也是以成疍昜疍昜復相㭪也是以成四時復㭪也是以成倉然倉然復相㭪也是以成溼澡溼澡復相也成凼而繢古凼者溼澡之所生也溼澡者倉然之所生也倉然者四時者疍昜之所生疍昜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趑之所生也天趑者大一之所生也是古大一僴於水行於時猕而或冨勿母瞘锒瞘浧以忌為冨勿經此天之所不能殺趑之所不能嘣疍昜之所不能成君子智此之胃…...(后面有大量缺失,这里就不讨论了;文段整理自Brindley, E. 2019;文字可能有错,已手动修改)

咳咳...估计大多数人还是会跪;这个时候我们遇到了另一个大难题,通假字与异体字——以前使用文字的逻辑跟现代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陈”可以同“阵”,“说”可以是“悦”,再因为类似避讳等各种原因,“庄”可变“严”,“恒”可变“常”...这些也都或多或少给阅读和考据带来问题,所以我们把各种通假和不规则字形改写成历代逐渐“规范”的字形,这样大概可以约等于隋唐后的雕版印刷文献吧,于是就会变成:

大一生水水反大一是以成天天反大一是以成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也是以成四時復也是以成倉然倉然復相也是以成澡復相輔也成澡之所生也澡者倉然之所生也倉然者四時者陰陽之所生陰陽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之所生也天者大一之所生也是古大一於水行於時猕而或勿母壹缺壹盈以忌為勿經此天之所不能殺之所不能釐陰陽之所不能成君子智此之胃…...

所以我们现在保证没有异体字了,也就是每个字都能看得懂,但理解起来照样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根据我们的知识,“大一”指的是“太一”、“智此之胃”应该是“知此之谓”...这些终于算是我们中小学古文课里面会教得了;再然后有些地方在写作上省略了,还得需要通过一些猜测去使内容变得连贯——毕竟古籍中还可能存在大量漏抄、错抄的现象,鲁鱼亥豕这个典故就是这样来的嘛;所以我们大致可以对标宋儒对于儒家文献的修订与整理方式(宋儒的注释我就不写了,当然没这能力hhhhhhhhh):

一生水水反輔一是以成天天反輔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相]輔也是以成滄熱滄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復相輔也成歲而止歲者濕之所生也濕滄熱之所生也滄熱[四時之所生也]四時者陰陽之所生[也]陰陽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於水行於時而或[始以己為]母壹缺壹盈以為萬經此天之所不能殺地之所不能陰陽之所不能成君子此之…...

事情大概也就比较明朗了起来,下一步需要的是加句读,假如明永乐大典修入此文,可能加上句读就会是这个样子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滄熱。滄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復相輔也。成歲而止。故歲者。濕燥之所生也。濕燥者。滄熱之所生也。滄熱者。四時之所生也。四時者。陰陽之所生也。陰陽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於水。行於時。周而或始。以己為萬物母。壹缺壹盈。以己為萬物經。此天之所不能殺。地之所不能埋。陰陽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謂…...

这已经是差不多是近代印刷出书的文言古籍的样子了,但在知乎还不行,考虑到知乎是人均985的精英社区,你把这段文字发出去肯定会惹来一大堆嚎着“繁体字看着累”的社会精英,所以我们进入最简单的最后一步:简繁转换;顺便把标点符号也改成当代初中教科书的版本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

当然,不排除会有杠精非得杠着说后面那几步很简单,首先,我建议他们先跟“繁体字看着累”的社会精英们打一架...

不过讲道理这样说严格来讲也没啥错,考虑到整理出来的古文还是挺简单的,而且除了规范字体以外没有更多错漏与需要考据的地方,所以难度有限。但别忘了我们中学的时候还老有古文不及格的同学,而那些都只是很简单的古文,而且要做的不少都只是句读和词语理解罢了...上面所做的每一步,单独看都很简单,但合在一起都需要精力去处理、而且都会淘汰掉一些读者。或者说,我们以为的“看得懂古文”,其实并到不上原文的水平,我们大多数人只是看得懂历代学者进行编辑与规范过的文字而已。然而这就很容易让不少人以为自己懂了,但其实我们依旧需要站在历代编书者的肩膀上


2020.5.24更新:

“知乎有杠精,杠精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是我瞎编的,总之你们赢了,圆润地离开我的答案吧。

这段时间要写论文,来不及做太多更新;以后要是碰到有兴趣的朋友,我再补一下之前看过的古希腊碑刻与莎草纸(其实讲道理古埃及语和希伯来语的更多,只是我都看不懂)以及拉丁语的中世纪抄本吧...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点,不过不要指望我一个举例说明的答案可以讲得多么深入。当然,我想讲明的一点在于,对于真正的“原文”来说,后人的规范、注解与整理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修订文本的努力跟杠精的键盘一样,都是维系文明存续而必不可少的一步

user avatar

这个比较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文言文是一个从先秦一直到二十世纪都被广泛使用的书面语,而题主却要拿来和“古罗马”的拉丁语比较?EXM???和古罗马的拉丁文比较的合适对象应该是先秦(至多到汉)的文言文吧?

如果我们真的用古罗马时期的拉丁文+当代罗曼语母语人士和先秦文言文+当代中国普通人来比呢?

其实还是不好比,因为当代罗曼语族母语人士是可能从没有学过拉丁文的(比如一外英文,二外德文就悲剧了),而当代中国普通人,只要接受过正规的九年义务教育,是一定学过古汉语的,所以如果拿没学过拉丁文的罗曼语族母语人士和中国人比,相当于给中国人开挂了。

而由于没有接受过古汉语教育而又接受过普通当代中国教育的人似乎是个空集,于是我们便只能找学过拉丁文的罗曼语母语人士和普通中国人做对比。

然而……似乎……西方人学拉丁语的年限都不太一样,有些极品三年级开始学,有些人十年级就学个两年水一下(西班牙?),所以似乎比较好的例子还是据说要必修拉丁文的鬼畜意大利学生。


但是讲了这么多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我手头并没有这种标本(大雾),因为我们研究所虽然一车皮的意大利人,而且读拉丁文像开飞机一样快(估计是看德文速度的十倍吧笑),但是因为人家是专业人士,而且读的是垃圾中世纪脑残拉丁文……啧啧……


所以以下都是我yy出来的情节,如非真实,概不负责。


1)从情节来说,两种文字都关涉历史、政治、哲学、自然等很多内容,生词都爆表(体验过被《阿提卡之夜》中的生词支配的恐惧吗?笑),如果不看非鬼畜历史文献或者哲学文献的话,两波儿现代人估计都要跪(没有字典就是抓瞎);

2)从句式来说,古典拉丁文鬼畜得多,无论是史书还是杂记(比如……《阿提卡之夜》?)还是诗歌(卧槽这个就不用说了),甚至演讲,基本就没打算好好说话的(古代的教会文本可能是个例外),但若是你分析能力高超(俗称:身经百战),看到一个陌生文本,依靠语法功底还是“有办法弄懂”的(只要给我字典查生词)。但中文的著作则往往走两个极端:要么呢我们看着看着基本可以看得懂,也不需要太高超的分析本领(比如《战国策》),要么就是你除非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不然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比如老子、易经)。还记得我在“想法”里面分享的那个亚历山大国王卖萌信么?

7.当亚历山大国王知道亚里士多德出版了那些“耳传”的著作时,他凭着自己的军队几乎已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并藉着战斗的节节胜利对国王大流士(Darius)步步进逼,就在如此千钧一发之时,他写了封信给亚里士多德,说亚里士多德将他自己也曾经接受过教导的这些“耳传”著作公之于世是不对的:8.“如果我从你这里得到的一切都直接成了大家的,那么我还能凭借什么东西来超乎他人呢?因为相较于财富和权力,我更愿意在求知(doctrina)上走在前列(anteire)。”(《阿提卡之夜》第二十卷第五章)

而亚里士多德的回信,差不多就是这一类文言文作品的经典诠释:

9.亚里士多德用这样的话来回复他:“你要知道,这些“耳传著作”——你抱怨它们不是被像个秘密那样藏起来,而是被出版了——既没有被出版也没有没被出版,因为只有对那些听了我教导的人而言,它们才是可理解的。(同上)

怎么样?是不是很传神??每次看xxx, yy, zzzz这些书的时候是不是看了注解总想默默地吐槽一句:wcnm你怎么知道这里是这个意思,我怎么tmd就没看出来??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场面忽然严肃.jpg)


3)词汇:感觉好像罗曼语族人更有优势,因为拉丁文的词汇基本和现代罗曼语族意思差不多,而且基本上也是一词一意,所以不需要瞎折腾,相对来说文言文和现代汉语词汇意义变化得有点大……我们之所以没这样觉得,估计还是因为我们……身经百战了吧(笑。


4)语法:我们中国人会觉得拉丁语语法很复杂,但是对于比如意大利人,动词部分已经开挂自动学完了,然后名词变格……真的很复杂吗?然后……学点从句知识,学点分词用法,然后……好像就没什么了?

反正就算有什么吧……一本三十页的语法书也归纳得差不多了。

然后古代汉语的语法……我回忆一下……xx后置yy前置名动、动名、形动、动形(还有什么玩意儿来着?)……………………………………

我还是学拉丁语语法好了……至少…………差不多……好像……还……学得完……


结论?不知道,我两个语言都是渣。

(图文无关)





什么?你觉得你又会古典拉丁文,又会古汉语简直天下第一了?

























我想你需要学习一下古典阿拉伯语,感受一下被绝对碾压的绝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很有深度。要回答“以罗曼语族语言为母语的普通人看古罗马的拉丁文文献,和一个中国普通人看文言文时的理解程度相仿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核心结论是: 尽管都有“母语者”和“古老文本”的关系,但罗曼语族普通人理解古拉丁文的程度,普遍要高于中国普通人理解文言文的程度。 主.............
  • 回答
    关于罗永浩和方舟子是否“没教养”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网络上时常被提及,也引起不少争议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教养”这个词的含义。在我看来,“教养”不仅仅是指一个人懂得基本的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
  • 回答
    罗永浩,这个名字在互联网江湖里早已响当当。从当年那个在牛博网里字字珠玑、嬉笑怒骂的“老罗”,到如今直播间里谈笑风生、口若悬河的“带货一哥”,他的知名度和那张能说会道的嘴,无疑都是一把锋利的“赚钱利器”。任何一个稍有商业头脑的人,只要能抓住互联网的流量密码,借着这股势头,在直播带货、知识付费、甚至代言.............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C罗和梅西,如果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奖项,到底什么最能体现他们的特点,又该怎么说才够味儿。C罗:速度、力量与永不满足的进球机器如果要给C罗命名一个奖项,那绝对得跟他的极致表现和强大得分能力有关。我感觉最贴切的,可以叫“金靴永动机奖”或者“CR7荣耀射手奖”。为啥这么说呢?你想想,C罗.............
  • 回答
    提起罗伯特·爱德华·李将军,中国人的评价是比较复杂的,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们历史经历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我们看待他,往往不是孤立地看他这个人,而是把他放在一个更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脉络里去理解,特别是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那场战争以及南北双方不同的价值观和诉求。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李将军在军事上的 卓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争议的话题!如果假设两位巨星都没有赢得过世界杯,那么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欧冠数量和金球数量在衡量历史地位时会有怎样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历史地位”的衡量维度。在足球界,衡量球员的历史地位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荣誉: 金球奖、世界足球先生、欧冠最佳球员.............
  • 回答
    格列兹曼能否凭借一个世界杯冠军与梅西、C罗相提并论,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因为“相提并论”这几个字背后,包含了太多复杂的衡量标准。首先,我们得明确,梅西和C罗是这个时代公认的两座大山,他们两人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几乎统治了个人荣誉的颁奖典礼,无论是金球奖还是世界足球先生,他们是绝对的主角。他们.............
  • 回答
    关于“以绝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没有要到拼天赋的地步”这句话的可信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辩证分析,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以下是从心理学、社会学、实证研究和现实案例的多维度探讨: 一、“努力程度低”是否成立?1. 定义模糊性 “努力程度”的衡量标准存在争议。若以“每日投入时间”或“持.............
  • 回答
    以第三人称视角生活,这是一种非常奇特、既熟悉又陌生的体验。就好比你突然拥有了一个旁观者模式,可以跳出自己身体的束缚,以一个“他人”的身份去观察和理解自己的存在。初尝这种视角:最开始,这种感觉会非常眩晕和不真实。你会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我”,而是那个“他”或“她”。你的名字不再是你对自己身份的定义,而.............
  • 回答
    “以瘦为美”的观念是否是对胖子施加的精神暴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涉及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心理和个人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 “以瘦为美”观念的形成与影响: 历史与文化根源: 尽管现代社会对“瘦”的推崇似乎是近几十年的事,但“瘦”的审美标准在.............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藤原豆腐店的收入以及藤原文太在赛车上的投入进行详细的分析。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在《头文字D》的原著和动画中,并没有给出藤原豆腐店具体的财务数据,也没有直接说明其收入是否足够支撑藤原文太的赛车投入。 因此,我们只能根据作品中的线索进行推测。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藤原豆腐店的收入情况.............
  • 回答
    以“人是自私自利的”为核心假设来解释“有些人或团体牺牲自己的利益维护他人利益”的现象,确实是一个看似矛盾但却非常有趣的哲学和心理学探讨。这种解释的核心在于,所谓的“自私自利”并不总是狭隘的、直接的、即时的物质利益,而是可以被更广泛地定义,并且可以通过复杂的心理机制和长远利益来导向看似“无私”的行为。.............
  • 回答
    薛蛮子事件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公众社会言论与个人私德之间关系的典型案例。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一、 事件的背景与核心争议首先,回顾一下薛蛮子事件的核心。薛蛮子(本名薛必群)是一位在中国颇有名气的天使投资人,以其直率的言论和在互联网上的活跃度而闻名。在2013年,他因涉嫌嫖娼被.............
  • 回答
    预测未来一百年的世界格局走向,本身就是一项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任务。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其演变轨迹难以精确描绘。然而,我们可以基于当前的趋势和潜在的驱动力,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和设想。以下是我对未来一百年内世界格局走向的详细预言,同时也会强调.............
  • 回答
    要预测日本政府目前应对疫情的方式是否会导致千万级人员感染,需要深入分析其当前采取的策略、相关数据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日本政府当前应对疫情的主要策略和特点:1. “疫苗接种”为主导,辅以“重点措施”和“常态化管理”: 疫苗接种: 日本政府一直将疫苗接种作为最.............
  • 回答
    高频交易(HFT)系统之所以能够实现极低的延迟,是由于其在软件架构、硬件选择、网络通信、操作系统优化以及算法设计等各个层面进行了极致的优化和调整。这绝不是简单地写几行代码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复杂系统工程。下面我将以C++为核心语言,详细阐述高频交易系统实现低延迟的关键技术和策略: 一.............
  • 回答
    如果以负债一亿为代价,获得《英雄联盟》英雄的一个技能,那绝对是要选择一个能够带来巨额回报或拥有颠覆性影响的技能,并且要考虑到这个技能的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实用性以及长远价值。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个人认为选择以下几个英雄的技能是“不亏”的,甚至可以说是“血赚”。我会详细阐述理由:首选:时光老人的时光倒.............
  • 回答
    作为一个长期在娱乐圈摸爬滚打的“圈内人”,我可以告诉你,娱乐圈的“乱”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概念,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由各种现象交织而成。要详细说清楚,可能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展开:一、人际关系与资源分配的“乱”: 人情债与利益交换的泥沼: 在这个高度人情化的行业里,“关系”是通行证。新人想.............
  • 回答
    你好!很理解你想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男朋友,并想知道自己的期望是否“过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你的“条件”以及这背后可能的原因。为了给你一个更准确的评估,请你先尝试思考并具体描述一下你的“男朋友条件”。越详细越好。例如,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 关于对方的硬件条件(.............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梳理一下 GDI, WPF, Win32, Qt, DX (DirectX), Unity, .NET 这几组“名词”之间的联系。这些技术和框架在软件开发领域,特别是在图形用户界面(GUI)和游戏开发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抽象层级的关系。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