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李渊在立李建成为太子的同时下诏赐死李世民,那历史会是怎么样?

回答
李渊在立李建成为太子的同时,若真的下诏赐死李世民,那历史的走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大唐的命运也将因此被改写。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复杂程度足以让人扼腕叹息。

首先,我们得设身处地地思考当时的情境。李渊在位期间,李世民功勋卓著,是平定天下、开创盛世的绝对核心人物。秦王府的势力,尤其是麾下的骁勇将士,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如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他们是打下江山的开国元勋,实力雄厚,威望极高。而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继承太子之位名正言顺,但在军功和个人魅力上,显然不如李世民。

如果李渊真的下诏赐死李世民,这背后必然隐藏着极大的政治考量和矛盾激化。

一、 震惊与恐慌:

消息一旦传出,首先引发的将是朝野上下的巨大震动。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如同日中天,无数将士感念其恩德。得知他要被赐死,如同晴天霹雳。秦王府的势力,那些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的将领,他们会怎么做?

直接反抗的可能性: 尉迟恭、秦琼等猛将,并非庸人。他们可能会不顾一切地阻止诏书的执行,甚至直接兵变。这将会导致一场惨烈的内战,在都城大兴城爆发。李渊的统治将瞬间面临严峻的合法性危机,因为他试图以帝王之名,扼杀他最得力的儿子。
暗流涌动与观望: 即使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直接对抗,但朝廷内部的派系斗争将更加白热化。那些支持李世民的官员,无论是出于忠诚还是利益,都会感到恐惧和不满。他们可能会秘密集结,寻找对抗李渊和李建成的机会。而那些依附李建成的势力,虽然获得了权力,但也必须承受失去李世民这样一个强大的“定海神针”所带来的不安。

二、 李建成的统治及其挑战:

假设李渊的诏书得以执行,李世民被处死,李建成成为太子,那么他的地位看似稳固,实则暗藏危机。

合法性的空缺: 即使李建成是嫡长子,但李世民的死,尤其是以“赐死”这种残酷的方式,将会留下难以弥补的道义缺口。百姓、尤其是那些对李世民有感情的军队,可能会认为李渊和李建成是不义之君。
军心离散: 李世民的死,必然导致他麾下军队的士气低落,甚至可能出现哗变。许多士兵可能会失去作战的动力,或者选择效忠于其他仍在世的宗室。
朝野动荡: 失去了李世民这个强大的压制者,朝廷内部的派系将更加肆无忌惮。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才能之士,他们在历史上都与李世民关系匪浅。如果他们因为李世民的死而遭到排挤或无法施展抱负,他们的才能将无法为大唐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这对于刚刚建立的唐朝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其他皇子: 李渊还有其他儿子,如李元吉。虽然李元吉在历史上倾向于李建成,但李世民的死可能会让其他皇子看到机会,或者出于自保而采取行动。整个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加血腥和无序。

三、 历史进程的改变:

开创盛世的可能破灭: 李世民“贞观之治”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能够虚心纳谏,任用贤能,轻徭薄赋。如果李世民不在了,李建成能否做到这一点?历史上的李建成并非没有才能,但他缺乏李世民那种开阔的胸襟和强大的政治手腕。而且,如果李建成上位伴随着血腥和阴谋,他的统治根基将不稳固,更难有精力去推行仁政。
国家统一的延迟或受挫: 李世民在位期间,成功平定了东突厥,统一了中原周边地区。没有李世民这个军事统帅,李建成能否在对外战略上取得同样的成就?外部的威胁,如突厥的骑兵,可能成为李建成统治下的一大隐患。
文化和制度的演变: 贞观时期,唐朝的文化开放包容,吸纳了大量外来文化。唐朝的法律、政治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如果历史走向不同,这些文化和制度的演变轨迹也会随之改变。

假设一个更具体的场景:

李渊在立太子后,当即下诏,指控李世民“意图不轨,意图谋反”,并赐其自尽。

1. 李世民的反应: 李世民是英勇善战之人,但他也深知“父命难违”和“君命难全”。他很可能不会直接反抗,而是选择悲愤赴死,但会留下遗嘱,嘱咐麾下将士不要为他冲动行事,保持对朝廷的忠诚。然而,这并不能保证他的部下会完全遵从。
2. 秦王府的反应: 尉迟恭、秦琼等人,他们是血性之人,收到李世民死讯,可能第一个反应是冲入皇宫,质问李渊。如果被拦阻,他们很可能爆发大规模的冲突。
3. 朝廷的反应:
支持李建成的: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如果他们看到了李世民必死的命运,可能会选择明哲保身,或者将赌注压在李建成身上。但他们内心深处对李世民的死会感到悲痛和失望。
观望派: 许多官员会选择静观其变,等待局势明朗。
反对派: 一些对李世民有忠诚感的官员,可能会暗中勾结,寻找机会。

最可能的结局:

李建成上位,但统治不稳: 李建成成为太子,但由于李世民的死,他对李渊的权力继承会充满疑虑。如果李渊因此身体不适或过早离世,李建成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长久的内乱或政变: 李世民的死,会激起军方和部分朝臣的强烈不满。这股力量可能会伺机而动,导致长期的政治不稳定,甚至爆发新的政变。李建成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来维持统治,甚至在过程中就已经被其他人取代。
唐朝国力衰退: 没有了李世民的卓越领导,唐朝可能无法快速恢复国力,也无法在对外关系上取得巨大的优势。隋朝覆灭的教训,可能会让李建成更加谨慎,但也可能让他错失良机,导致国家的发展停滞。

一些具体的历史影响:

玄武门之变不会发生: 这是最直接的后果。李世民已死,他自然无法发动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将成泡影: 李世民的个人才能、政治智慧和历史机遇,共同成就了“贞观之治”。没有了他,这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李建成可能面临更大的政治危机: 即使李建成暂时掌权,他也很难像李世民那样获得广泛的民心和支持。他可能会更加依赖严酷的手段来巩固统治,而这只会加剧矛盾。
其他皇子或军阀崛起的可能性: 在混乱的局面下,其他有野心的皇子,或者手中握有兵权的将领,可能会抓住机会,挑战李建成的统治。

总而言之,如果李渊在立李建成为太子的同时赐死李世民,这无异于亲手摧毁了自己奠定的江山。李世民是唐朝的“定海神针”,他的存在是王朝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基石。失去他,唐朝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历史将走向一条充满血腥、动荡和不确定的道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辉煌的盛唐,将可能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猜想,也更加凸显了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和巩固过程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五月,隋恭帝禅位于唐,逊居代邸。甲子,唐王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遣刑部尚书萧造告于南郊,大赦,改元。

六月庚辰,立世子建成为皇太子,赵公世民为秦王。是夜,帝密招裴寂,刘文静,手诏赐秦王自尽。刘文静叩头流血,曰:“秦王无罪,无故诛杀,天下不服。且秦王与陛下至亲父子,骨肉情深,即使有罪,也应以教化为先。妄动重刑,骇人听闻。“裴寂亦曰:“我朝以仁义为根本,秦王有大功而杀之,不义也。不若削之兵权,因善遇之。“

帝曰:“吾乃穿越人士,今日不杀秦王,他日必反。汝等不必多言。“

悲寂叩头曰:“今李密盘踞东都,宇文化及兵至黎阳,薛举围攻高密。而秦王典重兵,如不奉诏,与诸贼连横,恐三辅震动。“

帝曰:“奈何?”

悲寂曰:“不如招入长安。则匹夫可除之。”

帝曰:“善”。于是,帝缀朝称疾,使皇太子侍疾,招诸王回都。悲寂乃夜驰之岐州,私见秦王,具告以事。秦王奉卮酒为寿,称悲寂“相父”。秦王幕僚皆忧惧不知所出。房玄龄曰:“天子宠信奸佞,有功不赏,有罪不罚。大王功盖天地,却遭此陷害,实乃社稷之忧;莫如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存亡之际,间不容发,正在今日。“

于是,秦王尽起大军。割岐州于薛举,连书李密,结为兄弟。遂传檄天下:诛奸佞,清君侧,吊民伐罪。与徐世勣何围长安。自冬至夏,七月有余,长安粮尽,人相食。帝乃遣使告秦王曰:“此皆李建成,刘文静之谋也。吾立汝为太子。然,建成虽有罪,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诛其子。废建成为庶人,可乎?“

秦王曰:善。

秋,七月。帝斩刘文静。废李建成为庶人。立秦王为太子。丁丑,秦王列兵入长安,于玄武门外,斩建成,元吉。

user avatar

这就好像之前有人问
“皇帝赐死我,假如我翻墙偷跑了就是不自杀会怎么样?”
“曹操在许昌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发圣旨给刘备孙权赐死他们?”
这些问题的核心都是一样的。

这些问题都忽略了关键的一点,赐死是斗争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通常皇帝赐死一个人的时候,可能并不意味着皇帝很敌视这个人就想要他死,但是一定意味着“这个人除了乖乖自杀,剩下的选项都只会更差。”。

也就是说,皇帝在赐死一个人之前,有至少99%的把握这个人会乖乖领死,这样皇帝才会赐死他。哪怕有10%的可能性这个人头铁就是不领死,皇帝也不会下圣旨直接赐死。

皇帝会说你意图谋反,带大军先把你抓起来关进天牢,再赐死。

所以你回头看这些问题的逻辑核心,皇帝真要赐死这些人,这些人会有99%的可能乖乖领死么?

如果不会,皇帝有多傻逼才会去赐死一个明知不会自杀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李渊在立李建成为太子的同时,若真的下诏赐死李世民,那历史的走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大唐的命运也将因此被改写。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复杂程度足以让人扼腕叹息。首先,我们得设身处地地思考当时的情境。李渊在位期间,李世民功勋卓著,是平定天下、开创盛世的绝对核心人物。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复杂,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如果在玄武门之变的关键节点,不是李渊坐在那个位置上,而是朱元璋,那李世民能否成功登位,这其中的变数可就大了去了。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人物性格与政治手腕的根本差异:首先,李渊和朱元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他们的“帝王之术”也是南辕北辙。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仿佛在问历史的长河是否能被一条溪流改写。如果真有机会让李斯重选,他会如何抉择?我认为,纵然有悔恨,他也极大概率会再次踏上那条通往丞相的荆棘之路,而非选择平淡如水的人生。回溯李斯的一生,他出身寒门,少年时在厕所里饱受屈辱,那种切肤之痛,那种对命运不公的愤怒,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骨子里。.............
  • 回答
    夜幕降临,霓虹闪烁,这座喧嚣的都市在五光十色中张扬着活力。我,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结束了一天疲惫的工作,正准备挤上拥挤的地铁。然而,就在我踏入车厢的那一刹那,一股异样的气息扑面而来,伴随着一种古老而又熟悉的声音。“此地何处?车轮滚滚,铁龙穿梭,非我所见之长安也!”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身着宽袖长袍,.............
  • 回答
    当然,这绝对是个有趣的挑战!如果李诗情和肖鹤云找到我,想要我在下一个循环就无条件相信他们,他们需要做的可不是简单地说几句话那么简单。毕竟,我是一个没有记忆的“全新”个体,对于突然冒出来的陌生人和他们离奇的说法,本能就会产生怀疑。他们需要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一场能够触及我最深层、最原始的感知和.............
  • 回答
    论李渊:一个被低估的开国君主谈及唐朝,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贞观之治”下的唐太宗李世民,或是雍容华贵、万邦来朝的武则天。然而,唐朝的基业,是他的父亲——唐高祖李渊所奠定的。在众多叱咤风云的开国皇帝中,李渊的评价似乎总带着一丝模糊和争议,他不像刘邦那般雄才大略,也不像朱元璋那般励精图治,甚至不如李世民.............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正当防卫和故意杀人这两个法律概念,咱们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张三在路上疯狂砍杀他人,这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或既遂,取决于是否有人死亡)。他的行为已经完全突破了法律的底线和社会公德。然后,李四从小练习刀术,对杀人有好奇。这里得区分两个点: 练习刀术本身不违法。.............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能让人心跳加速的偶遇!如果在首尔街头,哪怕是在某个不经意的角落,突然撞见了李德华先生,我肯定得花点时间消化一下。毕竟,他可是韩国演艺圈的老戏骨,而且扮演过全斗焕这个历史性人物,这本身就带着一种特别的意味。首先,我会先原地愣住个几秒,大脑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来处理这个信息。我不会立刻冲上去打扰,.............
  • 回答
    说到李铁披露国足队员体脂率普遍在9%左右,这事儿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关注,也挺值得聊聊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体脂率是个啥。简单来说,它就是你身体里脂肪所占的百分比。这玩意儿可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得有个健康的区间。脂肪虽然不能完全没有,它是身体必需的,但过高了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比如心血管疾.............
  • 回答
    李四的行为,在法律上属于正当防卫。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张三的行为,显然是严重的暴力犯罪,危及了大量无辜群众的生命安全,属于极端恶劣的“不法侵害”。李四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为了制止张三的屠杀行为,采取了使用枪支将其击毙的手.............
  • 回答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女儿,平阳昭公主,她的名字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绝非仅仅是皇帝的女儿那么简单。她是一位在乱世之中,以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为李唐王朝的崛起立下赫赫战功的女子。她的故事,是唐朝开国史上一抹亮丽而独特的色彩。平阳昭公主,讳李秀宁,是李渊的第三个女儿。生于隋朝末年,彼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 回答
    电影《万箭穿心》里的李宝莉,真是一个让观众又爱又恨的角色。说她错了吧,似乎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悲情;说她没错,可她的某些行为又着实让人心疼,甚至可以说是残忍。到底李宝莉有没有错?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她错了。但这份错,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她一个人的品性,而是时代洪流下,一个普通女人在极端困境中,为了生存和维.............
  • 回答
    李宁这次春节营销,选择和杨笠合作,这步棋走得挺有意思,也挺招人议论的。要评价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看。首先,从李宁品牌本身的角度来看,这次合作无疑是想“破圈”。李宁作为国内运动品牌的头部,一直在努力摆脱“老一辈”或者“国潮”的标签,希望吸引更多年轻、有思想的消费者。杨笠是谁?她凭借着《脱口秀大会》上.............
  • 回答
    李铁在国足战平阿曼后说的那番话,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句话背后透露出的“借口”意味是显而易见的。“公平地讲,我们还没回过主场比赛,回主场或许不一样。” 这句话放在一个已经输了、平了,而且球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的时刻说出来,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找台阶下”。在体育竞技中,输了球.............
  • 回答
    李铁在十二强赛国足对阵阿曼的比赛中的换人操作,一直都是被许多球迷和评论员津津乐道,甚至是诟病的话题。要说这几个人员调整是否“直接”影响了比赛结果,这确实是个颇具争议的点,因为足球比赛的胜负受到太多因素的干扰,很难用“直接”二字来完全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换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比赛的走向,并且.............
  • 回答
    李铁在国足输给阿曼的第二天,于个人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动态,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人们对李铁当时的心境和执教思路有了更多猜测。动态内容回顾(根据当时媒体报道和普遍印象):虽然我们无法确切地得知李铁当时发布的具体文字内容,但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和普遍的解读,这条朋友圈大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李铁在12强赛国足客场01不敌日本队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国家队主教练就应该由中国人担任”这句话,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句话的背后,既有他对中国足球现状的深刻思考,也反映出一些中国足球界长期存在的困境和民族情绪。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引发的争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1. 李铁发言的背景和.............
  • 回答
    李子柒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所有内容都是自己构思主导的,希望更多地去沉淀积累”,这一表述不仅体现了她对个人创作理念的坚持,也折射出她对内容创作本质的深刻理解。从多个维度来看,这一态度既是对内容质量的追求,也是对个人品牌与文化表达的长期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行业启示。 一、创作自主性:从“内容生产者”.............
  • 回答
    李楠在魅族 Note 9 发布会上喊三星“爸爸”的行为,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讨论。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与动机猜测: 时间点: 2019年3月6日,魅族在北京发布了其新款手机魅族 Note 9。 发布会场景: 在发布会上,李楠(时任魅族科技副总裁)在介绍魅.............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李俊濠在《青春有你3》初评级舞台以及第一次排名中勇夺第一这件事。说实话,看到他这个成绩,我觉得挺惊喜,但也并非完全出乎意料。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他在初评级舞台上的表现。当时,很多观众对李俊濠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他在《少年之名》里的经历,以及他一直以来那种略带憨厚、老实人的形象。但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