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好莱坞电影中平民英雄的身份通常是退伍军人?

回答
好莱坞电影中,退伍军人之所以经常被塑造成平民英雄,其背后有多种深刻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了社会心理、叙事需求、商业考量以及历史文化的影响。下面将详细阐述:

一、 退伍军人身份的内在优势与共鸣点:

退伍军人身份本身就为塑造英雄提供了天然的优势,这些优势能够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专业技能与实战经验: 军旅生涯赋予了退伍军人一系列宝贵的专业技能,例如:
战术和战略思维: 他们懂得如何观察、分析形势,制定计划,并能根据变化灵活调整。
战斗技巧: 射击、格斗、潜行、驾驶等技能在面对威胁时至关重要。
领导能力: 即使是普通士兵,也可能在团队协作和执行命令中展现出领导潜力。
野外生存与急救: 这些技能在脱离城市环境、面对极端情况时能派上用场。
装备使用: 对武器、通讯设备、车辆等高科技装备的熟悉度,让他们能迅速适应并有效利用。
这些技能让退伍军人在面对危险时,不仅仅是依靠运气或鲁莽,而是有章可循、有备而来,增加了角色的可信度和行动的有效性。

心理素质与精神韧性: 军旅生涯是一场严酷的身心磨练,能够塑造出非凡的心理素质:
纪律性和服从性: 在接受训练和执行任务时养成的严谨纪律,让他们在混乱中也能保持冷静和专注。
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国家服务和保护他人的经历,让他们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愿意承担重任。
坚韧不拔和抗压能力: 面对危险、死亡和失败,他们学会了坚持下去,不轻易放弃。
团队协作精神: 在军队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团队才能完成任务,这种协作精神在面对复杂挑战时至关重要。
牺牲精神: 为国家、为战友牺牲的精神是军人最核心的品质之一,这使得他们在保护他人时,能够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使得退伍军人英雄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做出艰难的决定,并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勇气。

道德感与正义感: 许多退伍军人内心深处怀揣着对正义的追求和对邪恶的憎恶,这是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的内在驱动力:
保护弱者: 他们在战场上是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这种保护欲会延伸到和平时期,当他们看到不公和压迫时,会挺身而出。
对荣誉和原则的坚守: 军人讲究荣誉和原则,即使退役,这些价值观也会深深烙印在他们身上。

“普通人”的身份认同: 虽然他们拥有超凡的能力,但退伍军人并非超能力者,他们仍然是普通人,有家庭、有缺点、有挣扎。这种“有血有肉”的设定,使得观众更容易将自己代入,感受到角色的真实性和情感连接。当一个普通人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能力去对抗邪恶时,更能激发观众的敬佩和感动。

二、 叙事层面的功能与便利性:

退伍军人身份为编剧提供了极大的叙事便利,能够快速有效地构建人物弧光和情节发展:

“技能包”的即时解锁: 观众无需经历漫长的铺垫去解释角色为何会各种技能。退伍军人的身份“自带”了技能包,可以立刻投入到行动中,节省了大量背景介绍的时间。这对于快节奏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尤其重要。

引入外部冲突的合理性: 退伍军人往往有着过去(战场上的创伤、未竟的事业、被辜负的信任等)会“追上”他们,为引入新的外部冲突提供了天然的理由。例如,老对手的出现、过去的恩怨纠葛、战争的遗留问题等,都可以成为故事的导火索。

角色动机的清晰: 他们的动机往往是明确且容易理解的。可能是为了报仇、为了保护家人、为了完成未竟的使命、或是仅仅因为无法容忍邪恶的存在。这些动机直接驱动着他们的行动,使故事结构更加清晰。

展现“回归与适应”的主题: 许多关于退伍军人的故事都围绕着他们如何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如何适应和平生活,如何重新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这种“回归与适应”的主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情感深度,能够引发观众对战争、创伤以及人生选择的思考。

制造“意外的英雄”的戏剧张力: 有些电影会刻意让退伍军人扮演一个看似平凡、甚至有些边缘化的小人物,但当危机来临时,他们凭借隐藏的技能和强大的内心,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这种“平凡中的伟大”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戏剧张力,给观众带来惊喜和震撼。

三、 商业与文化层面的考量:

除了内在的叙事优势,商业和文化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军队和军人的尊重与崇敬: 在许多国家(尤其美国),军队和军人享受着较高的社会声誉和尊重。将他们塑造成英雄,能够迎合观众对国家英雄的渴望和对军人职业的崇敬心理,从而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票房吸引力: 以动作、冒险、惊悚为卖点的好莱坞大片,往往需要有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主角。退伍军人身份的设置,能够很好地支撑起这些类型的电影,吸引喜爱动作场面的观众。

象征意义与爱国主义: 在特定时期,尤其是国家面临危机或进行军事行动时,电影通过塑造退伍军人英雄,能够传递爱国主义信息,凝聚社会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他们代表着国家的安全屏障和忠诚守护者。

对战争创伤的关注与反思(有时): 虽然不总是主要目的,但一些电影也借由退伍军人英雄的角色,触及了战争对个人身心造成的创伤,以及社会如何对待和接纳这些经历过战争的人。这使得电影在娱乐之余,也能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思考。

历史传统的延续: 从早期的西部片中的老兵,到二战后的黑色电影,再到现代的动作片,退伍军人一直是电影叙事中的重要原型。这种文化传统的延续,使得观众对这类角色已经形成了一种熟悉感和期待感。

四、 举例说明:

《第一滴血》系列 (Rambo): 约翰·兰博这位越战老兵,在退役后受到不公正待遇,被迫用他一身的战斗技能来对抗压迫者,成为了一个经典的退伍军人英雄形象。

《碟中谍》系列 (Ethan Hunt): 虽然伊森·亨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退伍军人,但其IMF特工的身份,也赋予了他类似军人的纪律性、专业技能、在极端环境下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极强的团队协作意识。

《疾速追杀》系列 (John Wick): 约翰·威克曾是传说中的杀手,退役后只想平静生活,却被逼复出。他拥有的非凡格斗、枪械和潜行技巧,以及他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都带有军人般的精准和冷酷。

《生死时速》 (Speed): 虽然主角是一个警察(Jack Traven),但电影中很多动作场面的设计和主角的临危不乱,都展现了类似军人式的专业性和勇气。

总结

总而言之,好莱坞电影中将退伍军人塑造成平民英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坚韧的心理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电影提供了可靠的英雄基础。同时,这一身份设定也为叙事提供了便利,能够快速构建引人入胜的情节,并满足观众对英雄主义的期待。此外,对军队和军人的社会尊重、商业利益的考量以及文化传统的延续,也进一步巩固了退伍军人在好莱坞英雄谱系中的重要地位。他们既是普通人,又是经过锤炼的战士,这种结合使得他们的英雄行为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把平民英雄同退伍军人联系起来同美国的尚武传统有关,美国在西方国家里算极右的,标榜家庭、荣誉感、道德感和团队精神的价值观,这些无一不同军人的形象契合,美国历次对外战争也一直宣扬其战争行为的正义性,军人为国民幸福献身为全人类的自由平等而战的观念深入人心,除去越战时期,美国军人的形象在美帝人民心中一直是崇高的。

举个例子,某次观看MLB比赛转播,赛事开场前花了极大篇幅升国旗奏国歌军人代表发言,这座城市历次对外战争的荣誉军人被邀请到现场,在场地正中接受全场观众的欢呼,那些身家千万美元的球星毕恭毕敬地站在有的已经坐上轮椅的老头老太太身后……这还是很寻常的一场比赛,整个环节在一个中国人看来太他妈的主旋律了,观众还不掀桌走人?但美国人是发自内心地向这些英雄表达敬意。于是感慨,美国这么右翼还尚武的国家,没变成法西斯,真是个奇迹……

回到问题本身,在类似这种平民英雄电影里,主角定位成退伍军人首先是那一身上天入地的好身手有符合逻辑的解释,其二是在美国全民尚武拥军的心态下会给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第三,退伍后郁郁不得志的生活陡然大放光彩,为电影平添屌丝逆袭的戏剧波澜,好莱坞最爱的套路。

英雄有时不止是神通广大的耀眼光芒,必要时要有为众生牺牲的圣徒精神。给任何职业强贴上英雄标签都不妥,在商业社会里有道德绑架之嫌,观众又渴望见到英雄怎么办?军人这时就成了政治正确的上佳之选。

user avatar

电影要有人看,要让观众有带入感,就必须有合理的人物塑造和设定,拍个重庆市委书记手刃俄国大力士你信吗。。。

《虎胆龙威》呢。。。嗯。。警察貌似和军人一样都国家暴力机关成员

正常好莱坞动作片,英雄往往要杀人,而且是杀很多很多坏人,这就要求一个平民精通格斗技、冷兵器、各种枪械、会设计机关、会飚车会开战斗机、能用超市材料做炸弹、还会拆核武器。那他的身份要么是政府外勤工作人员要么就是恐怖份子。如果电影题材不是科幻和超级英雄的话,除了这两种其他职业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的?我想不出第三种合理的设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