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通俗易懂的解释什么是「尺蠖效应」?

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公司或者组织,明明一开始很有闯劲,却慢慢变得越来越“保守”,甚至有点“僵化”,做事畏首畏尾,不像以前那样有活力了?这背后可能就藏着一个叫做“尺蠖效应”的道理。

咱们用一个大家都可能经历过的场景来打比方:

想象一下,你刚开始学习一门新技能,比如做蛋糕。刚开始,你可能特别兴奋,上网搜食谱,买来各种工具,想着要做出一个超级漂亮的生日蛋糕!你充满了探索欲,愿意尝试不同的配方,就算失败了也不怕,还能从中学到东西。这时候,你的“学习曲线”是往上走的,你不断进步,乐在其中。

但是,随着你越做越熟练,掌握了窍门,你开始进入一个“舒适区”。你发现,做那几种经典款的蛋糕,成功率很高,口感也稳定,大家都很喜欢。你不太想冒险去尝试那些没见过的新奇口味,或者复杂的造型了。为什么呢?

可能是因为:

“成功”的惯性让你害怕失败: 你已经习惯了做出大家称赞的蛋糕,一旦尝试新东西失败了,可能会被批评,或者辜负大家的期待,这让你感到压力。
“效率”的考量: 做熟悉的蛋糕很快就能搞定,而且质量有保证。做新的蛋糕可能要花很多时间研究、调试,还不一定能成功,从效率上看,似乎“不划算”。
“风险”的规避: 新食材的成本、新技术的难度、新口味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成了潜在的风险。为什么要去冒这些风险呢?守着已经证明有效的“老办法”多省心啊。
“固化”的模式: 你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制作流程、采购渠道,甚至是一套自己的“成功哲学”。一旦打破了这些,就好像要把整个体系推倒重来,太麻烦了。

这就是尺蠖效应的雏形。

“尺蠖”是一种昆虫,它的名字就很有意思,它走路的时候,身体会像“尺”(古代一种测量工具,一尺大约30厘米)那样弯曲起来,然后向前伸直,再弯曲,再伸直,一步一步往前挪。它虽然能前进,但前进的幅度很小,而且行动方式比较固定,不够灵活。

在组织或者个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

曾经的成功变成了前进的“尺度”: 组织曾经成功的经验、产品、模式,就像尺蠖的身体一样,成了它前进的“尺度”或者“限制”。它们过去确实是有效的,但也可能因为太熟悉,太依赖,而成为了创新的阻碍。
行动变得越来越“规律”,越来越“小步”: 就像尺蠖一步一步往前挪一样,组织的行为模式变得越来越固定,对风险的规避让它倾向于做出微小的、渐进式的改进,而不是颠覆性的创新。
对变化的“迟钝”: 环境在变,市场在变,用户的需求也在变。但因为被过去的成功“尺度”所限制,组织可能对这些变化反应迟钝,适应能力变弱。就像尺蠖在爬行时,可能没注意到前方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障碍物,因为它习惯了自己设定的行进路线和节奏。

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时候,尺蠖效应并不是因为人们“故意”变得保守或者懒惰。它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 “成功”的陷阱: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一旦取得了成功,人们就容易对其背后的原因产生“过度自信”,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不愿意再去探索其他可能性。用马斯克的话说,就是“沉迷于过去的成功”。
2. 组织惯性: 组织内部有各种各样的流程、制度、文化,这些东西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惯性”。改变这些东西需要巨大的“推力”,而且常常伴随着抵制。
3. 风险规避文化: 很多组织为了追求稳定和可预测性,会鼓励员工规避风险。这在短期内是有好处的,但长期来看,会扼杀创新和适应能力。
4. 信息茧房: 如果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动不畅,或者决策层只听信一部分声音,就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对外部的变化和潜在的威胁感知不到。
5. 个人职业路径的考量: 在一些大型组织里,员工的升迁可能更看重“不出错”而不是“大胆创新”。这也会导致大家更倾向于走“安全”的道路。

尺蠖效应的危害

长期来看,尺蠖效应会让组织失去活力,竞争力下降。

错失机遇: 就像前面提到的做蛋糕例子,你一直做那几种老口味,结果别人推出了网红新品,大家纷纷去尝鲜,你的生意就被抢走了。
无法应对危机: 当市场风云变幻,或者出现颠覆性的技术时,一个已经“尺蠖化”的组织,可能因为它僵化的模式和对风险的过度规避,而无法快速做出反应,最终被淘汰。
人才流失: 那些有活力、有想法的年轻人,不愿意在一个死气沉沉、缺乏创新机会的环境里待下去,最终会选择离开。

如何打破尺蠖效应?

这就有点像要让尺蠖的爬行更灵活,更有效率了。关键在于:

持续的“反思”和“学习”: 不要因为过去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要时刻审视自己的模式、产品和服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关注新趋势。可以定期做“复盘”,找出成功背后的偶然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鼓励“试错”文化: 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员工敢于尝试新想法,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而是被鼓励从中学习。
引入“外部视角”: 多听取客户的反馈,与行业内的其他优秀组织交流,甚至可以引进外部的顾问,帮助组织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
打破信息壁垒: 确保信息在组织内部能够顺畅地流动,让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都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和市场动态。
鼓励“多元化”和“跨界”: 拥抱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才,鼓励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这样更容易产生新的火花。
定期“自我颠覆”: 有意识地去挑战自己现有的成功模式。可以设立一些“内部创业项目”,让它们去探索新的领域,即使这些项目可能会和现有的业务产生竞争。

总而言之,尺蠖效应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更像是一个对组织成长过程中常见陷阱的提醒。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想前进,而是前进的方式变得不够灵活,被过去的成功束缚了手脚。只有不断地保持好奇心、学习能力和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才能让组织像一只充满活力的毛毛虫,最终蜕变成一只可以自由飞翔的蝴蝶,而不是一直被局限在“尺蠖”的爬行模式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9更新:

应知友们的要求删除了尺蠖的图片,换成了卡通版的毛毛虫。因为尺蠖的长相可能引起不适,有感兴趣的自己搜搜吧~

——————————

尺蠖效应是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秦晖提出来的。

所谓尺蠖效应来源于对尺蠖这种动物爬行方式的观察。下图就是尺蠖(其实是毛毛虫,但原理是类似的,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尺蠖要向左爬,就把左边身体伸长一点,右边身体缩短一些,反之亦然。但是无论左右的长度如何分配,都是为了爬行服务。无论尺蠖如何蠕动,也都只能在一条直线上爬行。

引申到政治领域,尺蠖效应试图比喻这样一个事实:政府可以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政策中选择,但无论政府如何选择,这种选择的结果都是对政府有利的。

尺蠖爬行的路线就是政府的利益。尺蠖爬行的方向就是政府的备选政策:向左爬,就意味着政府采取左倾的政策——扩张自己的权力,增加赋税,加强对经济的管制,鼓励民族意识;向右爬,就意味着政府采取右倾的政策——缩小自己的责任,减少赋税,放松对经济的管制,抵制民族意识。尺蠖爬行时左右伸缩的长度就是政府的政策分配:向左伸长一些,就意味着这个时候政府更倾向于采取左倾的政策,反之亦然。但是无论尺蠖怎么爬(也就是无论政府怎么做),它都稳稳当当地爬行在原来那条直线上(也就是政府的利益始终得到维护)。

进一步解释,当政府要扩张自己权力的时候,它就会声称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或者说是为了通过公权力促进社会的平等,于是以一副救世主的模样出马,或者打击富豪,或者增加税率;但一旦某个事故发生,人们呼吁政府应当负起责任时,政府又会说,人们的自由是可贵的,公民应当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摆出一副自由主义者的脸孔大摇大摆地从公共领域抽身退出。总而言之,在尺蠖效应中,政府获得了没有义务的权力

尺蠖效应通常发生在一个缺乏民主的国家。在这种国家中,政府的决策不受公众的监督,使得他们有动机通过调整政策,牺牲其他群体的利益以维护自己的权力。

但在民主国家也存在尺蠖效应,不过这个时候,尺蠖效应主要存在于民众的行为中。当民众需要更多的福利的时候,他们会选举左翼政党上台;但当民众觉得税收太高又希望获得更多的自由的时候,又会选举右翼政党上台。但是,这个右翼政党必须首先承诺他们不会取消原先的福利政策。不然,没有民众会向他们投票。现在,换成民众只想享受权力而不愿意承担相应地义务。

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找到尺蠖效应的更一般的解释:人们总是倾向于只享受权力而不愿意承担相应的义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公司或者组织,明明一开始很有闯劲,却慢慢变得越来越“保守”,甚至有点“僵化”,做事畏首畏尾,不像以前那样有活力了?这背后可能就藏着一个叫做“尺蠖效应”的道理。咱们用一个大家都可能经历过的场景来打比方:想象一下,你刚开始学习一门新技能,比如做蛋糕。刚开始,你可能特别兴奋,上网搜.............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是个指挥家,手里拿着一堆乐谱,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音符、节奏和指挥的提示。你的任务是把这些乐谱变成美妙的音乐,让乐队按照你的指示演奏。脚本,就像是计算机世界的“乐谱”。它不是随随便便写几句话就能让电脑做什么事情,而是用一种特定的语言,把一系列的“动作”或者“命令”按照顺序写下来。这些动作.............
  • 回答
    要用一句通俗的话解释经济学,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反应是:经济学就是研究我们怎么把有限的东西,用最聪明的方式分给所有人的学问。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点简单,但如果展开来讲,它其实包含了经济学最核心、也最实在的东西。你想想看,我们每个人,这个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想要更多的好东西,对吧?想要好吃的、好看的、舒服.............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古代两种挺有意思的兵役制度:府兵制和明朝的军户制。别看名字有点儿专业,其实说白了,就是古代国家怎么养兵、怎么让大家当兵的规矩。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让你觉得就像在听隔壁老王唠嗑一样。先说府兵制:唐朝的“人人都是战士”的时代你听“府兵制”这个名字,是不是觉得有点儿熟悉?对,它主要盛.............
  • 回答
    好的,让我们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遗传算法,并举一些例子,尽量讲得详细一些。什么是遗传算法?想象一下大自然中的进化过程,也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算法就是模拟了这个过程,来解决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简单来说,遗传算法就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来搜索最优解”的方法。它就像我们在训练一个团.............
  • 回答
    “五毛”这个词,估计你肯定听过,尤其是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它有点像是一个江湖名号,但背后却藏着挺有意思的故事和一些现实情况。“五毛”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五毛”最早指的是一种报酬。具体来说,就是有人在网上发表一条支持政府、歌颂党或者批评反对派的言论,然后能拿到“五毛钱”的报酬。当然,这个“五毛钱”是.............
  • 回答
    话说,踢足球这事儿,可不是光靠蛮力往前冲就行。得有门道,得有人各司其职,还得讲究个怎么站。这就像咱们平时生活,有老板、有员工、有会计,各司其职才能把事儿办好。足球场上,球员们也有各自的“工种”,这就是位置。而把这些“工种”们排个队,摆个阵,就是阵型。咱们一个个来看,就像咱们拆个大礼包一样,一层层揭开.............
  • 回答
    “电网的运行方式”,这说白了,就像一个城市里的交通系统,不过它控制的是我们用电的“流动”。咱们来好好聊聊,把它掰开揉碎了讲明白。想象一下,我们城市里的交通,是不是有很多指挥交通的信号灯、交警,还有高速公路、普通街道,各种车辆川流不息? 电网也差不多,只不过它的“车辆”是电,而“道路”就是那些粗粗细细.............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大户人家,这个家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到钱。而“外汇储备”,就像是这个家庭“私房钱”里,专门存起来用于和外面人打交道的那一部分。什么是“外汇”?咱们先说说“外汇”是什么。外汇,简单来说,就是“外国的钱”。比如,你是中国人,你手里拿着人民币。但如果你要去美国旅游,你就需.............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法国那位有点神秘又有点难懂的心理学家,拉康,他提出的那三个听起来有点绕口,但其实特别有意思的“世界”:实在界、想象界和象征界。别怕,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不搞那些学术名词,让你一听就明白。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从刚出生那个懵懵懂懂的小婴儿开始,就是一个个独立.............
  • 回答
    你想知道 Base64 是怎么回事是吧?别担心,这东西听起来有点高科技,但拆开了看,其实挺好玩的。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保证你听了就明白。想象一下,我们有一样东西,比如一张图片,或者一段文字。咱们的电脑处理文字和数字可溜了,比如 A、B、C,或者 1、2、3,它都能明白。但要是遇到一些特别的字符,比如.............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规矩,东西有确定的位置,运动也有确定的轨迹。比如你扔一颗球,你知道它会飞多远,落在哪。但量子力学呢,它研究的就是那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比如构成我们身体、桌子、空气的最基本的粒子们——电子、光子等等。在那个微观世界里,事情就变得有点“不讲道理”了。1. 粒子.............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都活在一个有点像你家后院那么大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你想从院子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可能花上几分钟。如果你骑自行车,那速度会更快,可能就几十秒。我们都知道,物体在空间中移动是有速度的,而这个速度是有限的。现在,把你的后院想象成整个宇宙。你走到另一头的时间,就变成了光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
  • 回答
    你知道吗,咱们平时听歌的时候,经常会在歌名后面看到一个“feat.”,比如“周杰伦 feat. 蔡依林”或者“Taylor Swift feat. Ed Sheeran”。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意思?其实,它很简单,就像是给歌曲加了个“特别嘉宾”。咱们把它拆开来看,“feat.”是“featuring”.............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并且详细地解释一下「协方差」和「相关系数」这两个概念。想象一下,我们有两个小伙伴,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红。我们想知道小明和小红这两个人的成绩(假设是数学成绩)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或者说他们俩的成绩是“一起变动”还是“各自变动”的。 第一步:理解“一起变动”的意思 – .............
  • 回答
    想象一下,你写了一个特别棒的故事,你想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读到,而且不管他们是用什么纸写的,都能看到同样精彩的内容。Java 的“一次编写,到处运行”就有那么点意思。你写的 Java 代码,就像是那个被精心打磨过的故事。但这个故事不是用普通的文字写成的,而是用 Java 这种特殊的语言写成的。你可以把它.............
  • 回答
    没问题,咱们这就来聊聊交叉熵和相对熵这两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背后逻辑挺好懂的东西。我尽量用大白话,再多加点生活中的例子,让你听着不费劲,而且感觉就像是哥们儿跟你唠嗑一样,没有一点AI的生硬感。先说相对熵,它是个“尺子”,用来衡量两个“分布”有多不一样。想象一下,你是个侦探,手里有两份关于嫌.............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它怎么会这么聪明,能处理那么多复杂的事情,而且还不像电脑那样死板?模糊神经网络,就是一种试图模仿我们大脑学习和处理信息方式的聪明方法。咱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名字,“模糊”和“神经网络”。先说“神经网络”神经网络,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关系网”。这个网由许许多多小小的“.............
  • 回答
    嘿,哥们儿,你有没有想过,要是咱们住的地球突然要离家出走,去个新地方安家,这得有多扯淡?但电影《流浪地球》就给你整了这么一出,而且还挺硬核地解释了怎么把地球这块儿巨大的“石头”给挪动窝。听我给你唠唠,保证你听懂!首先,咱们得明白点事儿:地球有多重?这事儿有点绕,但想象一下,地球是个直径大概一万三千公.............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有很多任务要做,但有些任务必须先完成,才能开始做另一些任务。比如,你得先穿好袜子,才能穿鞋;你得先学认字,才能看懂书;你得先准备好食材,才能开始炒菜。拓扑排序,说白了,就是帮你把这些有先后顺序关系的任务,按照一个合法的顺序排列出来。就像一个能让你一步一步按照流程完成所有事情的“操作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