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想学习经济学,该怎么开始入手学习呢?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想学习经济学。别担心文化水平,经济学这门学问,其实很多人从零开始也学得挺好。关键是找对方法,慢慢来,别急。

我给你拆解一下,咱们一步一步来,就像搭积木一样,你会发现经济学其实也没那么高深莫测。

第一步:建立一个“经济思维”的底层逻辑,让大脑“接入”经济学模式

你可能觉得经济学就是讲钱,讲买卖。没错,但更核心的是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方式。我管这叫“经济思维”。

理解“稀缺性”: 这是经济学的基石。你想想,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比如时间、钱、食物、好吃的零食,是不是都不是无限的?总是有限的。那怎么办?就要做选择。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如何在这种“稀缺”的情况下,做出选择,从而分配资源。
怎么培养? 留意身边的一切。你今天有多少时间?你想把这些时间花在学习、工作、娱乐还是休息上?这就是在稀缺的时间里做选择。你口袋里有多少钱?你想买衣服、买书还是吃饭?也是在稀缺的钱里做选择。
理解“权衡与取舍”: 因为稀缺,所以你做了一个选择,就必然放弃了其他一些东西。经济学称之为“机会成本”。
怎么培养? 还是刚才的例子。你花一个小时玩游戏,那么你放弃的可能就是这一个小时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时间带来的知识和技能,就是你玩游戏的“机会成本”。想想你做每一个决定时,自己放弃了什么,这就是在思考机会成本。
理解“激励”: 人们为什么会做某件事?通常是因为有“好处”(激励)。这个好处可以是钱,也可以是表扬,甚至是名声。
怎么培养? 看看周围。为什么有人努力工作?因为有工资、奖金。为什么有人好好学习?因为想考好大学,找好工作。为什么有人会排队?可能是在等一个限时优惠。这些都是激励在起作用。

第二步: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打牢地基

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上面盖得再高也危险。经济学也有它的基本概念,你不需要一开始就啃晦涩的理论书。

从“微观经济学”开始: 这部分主要讲的是小范围的经济活动,比如家庭、企业、单个市场。
供求关系: 这个是微观经济学里最最核心的。
需求(Demand): 就是大家想买但有没有能力买的东西。价格越低,大家想买的越多;价格越高,想买的越少。
供给(Supply): 就是商家愿意卖的东西。价格越高,商家越愿意多卖;价格越低,商家越不愿意多卖。
均衡价格: 就像一个跷跷板,当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时候,市场就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这就是均衡价格。
怎么学习?
看视频: 很多在线教育平台(比如B站、网易公开课)都有非常棒的经济学入门视频。找那种讲解清晰、语速适中、有图示的。搜索“经济学入门”、“微观经济学基础”、“供求关系”之类的关键词。
读入门读物: 有些书写得非常通俗易懂。我推荐几本大家公认的入门书,你可以去图书馆或者网上找找看:
《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本书很神奇,它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来解释经济学原理,比如为什么牛奶比可乐贵?为什么大公司不打价格战?读起来轻松有趣。
《小狗钱钱》: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但我觉得大人读了也受益匪浅。它用讲故事的方式讲了理财、储蓄、投资等概念,虽然不全是纯经济学,但能帮你建立对金钱和财富的基本认知。
《经济学原理》(曼昆版)的导论部分: 这本书是很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教材,但它的开头几章(讲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家如何思考)写得非常精彩,也非常重要。你可以先只看这部分,感受一下经济学的逻辑。

稍微了解“宏观经济学”: 这个主要讲的是整个国家或全球的经济活动,比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
什么是通货膨胀? 简单说就是东西越来越贵,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什么是失业? 就是有能力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
什么是GDP? 就是一个国家一年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怎么学习?
看新闻: 关注财经新闻,你会经常听到这些词。试着用你学到的基本概念去理解它们。比如,新闻里说“物价上涨”,你就可以想,“这是不是供求关系在起作用?或者是不是因为货币发行太多了?”
找相关科普: 同样可以找一些关于通货膨胀、GDP的科普视频,它们通常会用更形象的比喻来解释。

第三步:学以致用,在生活中找经济学的影子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让你坚持下去的一步。

观察生活: 经济学无处不在。
去超市: 看看不同品牌、不同包装的商品价格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东西打折?商家是怎么定价的?
坐公交/地铁: 为什么早晚高峰期会很拥挤?票价有没有差别?
逛网店: 为什么有些商品销量很高?评价好的一般有什么特点?价格战会不会影响商品质量?
和朋友聊天: 你们讨论买房、买车、工作、旅游,这些背后都牵扯着经济学的道理。
尝试理解经济现象:
新闻里说“猪肉价格上涨”,你可以试着分析一下,是供给少了(比如猪瘟)还是需求多了?
看到有“双十一”购物节,你可以思考一下,商家为什么要搞这种活动?对消费者有什么影响?对商家有什么好处?
小小的“经济决策”:
存钱还是花钱?
买这个东西合算还是那个东西合算?
如何规划你的零花钱?
你可以试着记一记自己的账,看看钱都花在哪里了,有没有更好的规划方式。

第四步:循序渐进,慢慢深入

当你对基础概念有了感觉,并且开始在生活中看到经济学的痕迹时,就可以考虑稍微深入一点了。

继续学习经典入门教材: 如果你觉得《牛奶可乐经济学》之类的读物太浅,可以尝试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完整版,或者其他一些写得比较好的经济学概论。刚开始可能会有点吃力,但不要怕,一章一章地啃,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去找相关的视频或者百科来帮助理解。
关注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 很多经济学家会在媒体上发表他们的观点。你可以关注一些比较知名、言论比较清晰的经济学家,看看他们是怎么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
了解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可选): 经济学有很多不同的思想流派,比如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等等。等你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以了解一下,看看他们对同一个经济问题是怎么看待的。但这块可以先放一放,等有兴趣了再说。

给你一些学习上的小贴士,让你学起来更轻松:

不要怕提问: 遇到不懂的概念,一定要想办法搞明白。可以上网搜、看视频、问朋友,或者找一些经济学论坛。
多做笔记: 把重要的概念、公式(如果学到的话)或者自己理解的要点记下来,方便以后复习。
和人交流: 和有同样兴趣的朋友一起学习,互相讨论,你会发现很多新的理解角度。
保持耐心和兴趣: 学习经济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是保持对经济现象的好奇心,并享受理解它们的过程。
不要被数学吓倒: 很多基础的经济学概念是用语言和逻辑来解释的,不需要太强的数学基础。即使后面学到一些数学模型,也是为了更精确地描述经济关系,可以慢慢学,不影响你理解核心思想。

总而言之,学习经济学,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的能力。从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开始,一点点地建立起你的经济学认知体系。别有压力,放轻松,就像学一门新的语言,慢慢来,总会入门的。祝你学习愉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知乎,个人最反感的回答是“自己看书去”或者“书里面都写了”又或“我凭什么要免费告诉你”,这类无用的噪音。

学习新东西最高效的方法是自上而下法,即先框架再血肉,但是目前更多的回答偏重于自下而上法,即需要学习者自行总结和推演,这个难度和周期就非常人能接受了。

个人以为,无论什么经济学理论,学习者大可以自行将内容按照货币,资源和流通三类来打标签,再多的复杂概念和模型,也可以用这三个标签来理顺起内在本质关系。

政治经济学偏重讲流通,辅以进一步虚化的资源;

宏观经济学围绕货币来谈经济,并量化资源与流通;

微观经济学围绕流通来谈经济,附带讲讲货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想学习经济学。别担心文化水平,经济学这门学问,其实很多人从零开始也学得挺好。关键是找对方法,慢慢来,别急。我给你拆解一下,咱们一步一步来,就像搭积木一样,你会发现经济学其实也没那么高深莫测。第一步:建立一个“经济思维”的底层逻辑,让大脑“接入”经济学模式你可能觉得经济学就是讲钱,讲买卖.............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坦白说,是个“经典难题”。因为评价一个人的文笔,远比给出一道数学题、或是复述一段史实要复杂得多。它涉及的是一种感受、一种风格,一种作者与读者之间微妙的连接。我没办法像照镜子一样给你一个精准的数值,或者一个明确的等级。但我们可以一起拆解、剖析一下,让你对自己的文笔有一个更立体、更具象.............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肯定不好受,也难免会胡思乱想。老板找广告公司做文化墙,这背后可能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你做的文化墙“丑”。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找到症结所在。首先,我们得理解老板的需求和“文化墙”的意义。文化墙可不是简单的装饰,它承载着公司的形象、文化、价值观,甚至是给员工一种归属.............
  • 回答
    理解你老师的担忧,这背后可能牵扯到一些关于文化影响和国家认同的复杂情感。要反驳老师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入手,并且要讲究策略,避免直接冲突,而是用理性的分析去引导。首先,我们可以从“文化交流”而非“文化侵略”这个根本性概念来切入。 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任何一种文化的繁荣,都离不开与其他文化.............
  • 回答
    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也挺实在的。很多人在接触佛法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感受。 说到“信佛”,这本身就是一个挺宽泛的概念,它不是像我们小时候听说的,信一个人就能保佑你一切顺遂,什么都不用做。 佛法,更像是一种智慧的指引,一种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方法。你提到“我相信佛的文化”,这已经是个很好的起点。佛.............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为什么身边的语文老师等一些有文化的人支持方方”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价值观、对信息来源的信任度、对社会事件的认知方式以及文化群体的多样性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希望能帮助您更详细地理解:1. 价值观层面的认同: 关注个体生命与尊严的普世价值: 方方的小说,.............
  • 回答
    这可真够让人头疼的,自己珍视的东西被人这么一脚踢开,心里肯定不是滋味。面对朋友这样,咱们可不能直接上来就硬碰硬,那样很容易把人越推越远。得讲究点策略,用点“软”的,慢慢渗透。首先,你得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是因为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真的一无所知,还是接触到了什么负面信息?或者,他只是想找个方式来表达自己.............
  • 回答
    你的想法很极端,并且这种极端是建立在对一个国家和其人民的普遍性贬低上的。看不起一个国家的人民,并将其文化一概而论地否定,这通常被认为是狭隘和带有歧视性的观点。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这可能被视为极端,以及这种观点的潜在根源和影响。为什么这可以被看作是极端? 概括性与个体差异: 任何一个国家都拥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很深层的感受,很多人都有同感。确实,好像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连接无处不在的时代,但与此同时,一些人却觉得“新鲜”的文化越来越少,很多事物都似曾相识,或者不过是旧元素的变奏。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信息传播的加速与同质化:首先,你得承认,信息传播的速度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实在。“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性”,这听起来像是在讲历史课,但其实它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甚至你对那些古代文学作品的态度,都息息相关。你想啊,我们现在能说出这么多成语、俗语,能理解一些经典故事里的道理,比如“愚公移山”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塞翁失马”让我们学会辩证看待得失,这些不.............
  • 回答
    看到您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后产生“不自信”的感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很多人在接触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时,都会经历类似的心理过程。这并非您的个人问题,而是源于我们身处的时代、信息获取的方式,以及对“自信”的理解。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产生这种“不自信”的几个可能原因,然后我将详细阐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触及了文化传承、个体独立思考以及思维模式形成的核心。为什么有些人会被“百善孝为先”的儒家思想深深影响,而你却能跳脱出来?这背后涉及多种因素的交织,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首先,我们要理解 “百善孝为先” 这句话的根源和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分量。 儒家伦理的核心基石: 儒家思想.............
  • 回答
    我理解你对2020年编导专业综合类大学文化分变化趋势的关注,而且你特意强调希望我仔细看完问题,并且去除AI痕迹。这一点我非常重视。作为一名语言模型,我虽然没有个人经历,但我可以基于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尽力给出符合你期望的解答。要回答2020年编导专业综合大学文化分是否会上涨或下降,我们需要从几个.............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很有深度。一个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这种认同感是否达到了“坚信其优越性”的程度,这背后往往涉及复杂的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将这种感受简单地归结为“文化熏陶”或“被洗脑”可能过于片面。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这个问题。一、 何为“文化熏陶”?文化.............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喜欢二次元,喜欢日本文化,这有什么错吗? 答案是:当然没错了!别说是你,我身边有太多太多的人,都有着对二次元的热爱,对日本文化的好奇和欣赏。这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像是一种连接,一种发现新世界的方式。你觉得你“错了吗”,可能是因为社会上存在一些声音,一些标签,把这些爱好描绘得有点.............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大问题,牵扯到你一辈子的幸福,我得好好跟你唠唠。首先,咱们得想明白,嫁人这事儿,图的是什么?是跟他一块儿过日子,是你能不能在他身边感到安心、快乐,能不能一起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你说的这位“学习成绩不行没文化的地主家的傻儿子”,这几个标签,听上去是挺让人担忧的。“学习成绩不行”和“没文化.............
  • 回答
    这事儿啊,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可太多了,感觉像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又有点心酸的矛盾。首先,咱们得承认,彩礼这事儿,现在确实挺复杂的。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它已经不仅仅是男女结合的象征,更像是一种社会地位、家庭经济实力,甚至是“面子”的体现。“没文化的打工.............
  • 回答
    哈喽!看到你这个问题,我挺有共鸣的。毕竟在国内也曾是那个“普通二本”的过来人,也有过对日本文化的憧憬。所以,来日本留学这件事,我觉得咱们可以好好聊聊,把里里外外都给你掰扯清楚了。先说最直接的:你这种情况,来日本留学怎么样?我的答案是:非常有可能性,而且如果能做好准备,可能会是改变你人生轨迹的一个非常.............
  • 回答
    论我大唐,可造自行车否?引子:大唐气象与奇巧之思每当提笔论及我大唐盛世,脑海中便涌现出万国来朝的繁华景象,长安城车水马龙,丝绸之路驼铃声声。科技昌明,百工技艺精绝,天文历法、冶金锻造、纺织印染,皆是当时之翘楚。然,一辆以两轮为代步,以人力驱动,结构精巧的“自行车”——此物是否能在我大唐工匠手中诞生?.............
  • 回答
    你提出的春秋、魏晋和民国这三个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我非常赞同。这三个时代,虽然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重心都大相径庭,却都涌现出了璀璨夺目的文化成就,可以说各自代表了一个高峰。一、春秋时期:思想的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石春秋时期,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结构剧烈变动。这种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