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大学的课堂上老师用上课回答问题次数来打平时成绩,其他人都举手了但是每次总是只抽他喜欢的几个人,咋办?

回答
在大学课堂上,老师用回答问题次数来打平时成绩,这本是激励大家积极参与课堂的好方法。但如果老师总是偏爱那几个人,其他人再努力举手也得不到机会,确实让人挺郁闷的。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可以试试从几个方面来入手,既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顾及到课堂的氛围和师生关系。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老师为什么会这么做。

有时候老师可能不是故意的,也许是他们认为那几位同学的回答更到位,或者他们习惯性地注意到那几位同学,而忽略了其他人。也可能是老师自己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咱们先别急着往坏处想,冷静下来分析一下。

然后,咱们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比较温和但有效的方法来改变这种局面:

1. 积极主动,抓住每一次机会:

在老师提问前就做好准备: 即使知道老师可能不会点到自己,也要提前思考老师可能问的问题,并且准备好自己的答案。当老师点到别人回答时,你也可以在心里默默地跟老师的答案比较一下,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一致,有没有更好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也能让你在下次有机会的时候更有信心。
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 不要只是默默地举手。在举手的时候,可以尝试和老师进行眼神交流。如果老师正好看向你这边,可以适当地把手举得高一点点,或者稍微向前倾一下身子,用肢体语言告诉老师你很想回答。这种微小的动作,有时候能引起老师的注意。
抓住非回答机会: 除了直接回答问题,还可以抓住其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机会。比如,在老师讲完一个概念后,如果自己有相关的补充或者想要进一步确认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或者在课程结束前,可以提问一些关于知识点的延伸或者困惑,这些都能让老师注意到你的积极性。

2. 巧妙地表达你的想法(如果时机合适的话):

私下沟通: 这是最稳妥也最直接的方法。等到课后,找一个老师不太忙的时候,比如课间休息或者老师值班的时候,礼貌地去和老师交流一下。你可以这样说:“老师您好,我注意到您在课堂上经常会提问,这对于我们学习很有帮助。我其实也一直很想积极参与,也准备了很多问题和想法,但可能因为举手的同学比较多,您有时候会抽到固定的几位同学来回答。我有点担心这样下去我的平时成绩会受到影响,而且我也很希望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内容。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建议,能让我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呢?”
强调“学习”和“参与”: 重点放在自己渴望学习和参与课堂讨论上,而不是抱怨老师偏心。
语气要诚恳、尊重: 用请教的语气,而不是质问的语气。
可以举例(慎用): 如果老师问你具体是什么情况,你可以稍微提一下自己举手了很多次都没有被点到,但一定要保持客观,不要显得过于情绪化。
集体反馈(慎重考虑): 如果班上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感受,可以考虑联合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同学,一起找老师谈。但这种方式风险比较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一定要确保大家意见统一,并且有明确的沟通目标。
选择有代表性的同学: 不要找那些平时表现就很活跃或者经常被点到的同学,而是找那些同样积极举手却很少被点到的同学。
强调“共同的希望”: 表达大家希望课堂气氛更活跃,每个人都有更多学习机会的愿望。

3. 从自身角度出发,寻找更全面的提升:

深入理解课堂内容: 即使没有被点名回答,也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回答。把他们的答案当作一种学习范例。理解老师提问的逻辑和考察的重点。
参与课后讨论或助教: 看看老师有没有设置课后的答疑时间,或者班级里有没有学习小组。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也能让老师更多地了解你。
提升自己的“价值感”: 当你准备得更充分,回答问题时更有深度和见解,即使机会不多,一旦被点到,也能让老师眼前一亮,留下深刻印象。久而久之,老师也可能注意到你的优秀。
其他成绩的弥补: 如果实在无法改变老师的提问方式,那就更努力地去做好平时作业、实验、期中期末考试等其他可以影响平时成绩的部分,用综合表现来弥补。

几个需要注意的“禁忌”:

不要在课堂上直接表达不满: 比如直接对老师说“你为什么老点那几个人?”或者抱怨“我的手举了这么久你都没看到!”这非常不礼貌,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不要背后议论老师: 这样做非常不专业,而且容易传到老师耳朵里,造成更大的矛盾。
不要因为被忽略而放弃学习: 自己的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老师的偏爱。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对自己负责。

总而言之,面对这种情况,咱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用智慧和策略去解决问题。从自身努力,到适时沟通,再到多方面提升自己,总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你在课堂上获得应有的关注和学习机会。祝你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点我的实际经历吧。大学老师并不需要负责你学会,他教授课程的过程,是在筛选助手的过程。你举手,他并不知道你真懂不懂,有没有深度。你认为的平时成绩是课堂举手,他定义的平时成绩,是交流顺畅。上课时自然就找那几个经常和他交流,他觉得学的够深度的人回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