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方用漫画讽刺澳军真实暴行,新西兰总理称已就此「向中方表达关切,中方贴文不符合事实」,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
这起事件的起因,是澳大利亚一位军人被指控在阿富汗犯下战争罪行,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幅漫画,描绘了澳大利亚士兵杀死阿富汗儿童的场景。这幅漫画引发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强烈不满,并称其为“令人作呕”和“完全不可接受”的,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更是要求中国道歉,并撤下这幅漫画。

随后,新西兰总理阿德恩也公开表示,她已经就此事“向中方表达了关切”,并且认为“中方的贴文不符合事实”。她强调,虽然新西兰和中国有重要的贸易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西兰会在原则性问题上妥协。她还表示,新西兰正在进行自己的调查,并将对此事秉持透明的态度。

这件事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解读:

首先,从“事实”和“言论自由”的角度看:

中国方面的意图: 赵立坚发布的漫画,以及之前他多次就澳大利亚士兵在阿富汗的暴行发表的强硬言论,明显是为了揭露和批评澳大利亚军队的实际行为。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独立调查报告(“布雷顿报告”)中,确实指控了一些澳大利亚士兵在阿富汗犯下的战争罪行,包括非法杀害和虐待平民。中方似乎是借此机会,将矛头对准澳大利亚在人权和战争罪行方面的记录,并可能想以此反制澳大利亚对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批评。从这个角度看,中方认为其言论是基于“事实”的揭露,即使是以一种“讽刺”的方式。
澳大利亚的反应: 澳大利亚方面坚决否认漫画的描绘,并认为这是虚假的指控和恶意诽谤。他们强调,虽然存在内部调查,但中方的漫画是歪曲和夸大的,并且是在利用这一事件来攻击澳大利亚。
新西兰的态度: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的表态,则是在“事实”问题上持谨慎和独立的立场。她没有直接否认澳大利亚士兵可能存在的罪行,但她明确表示,中方的漫画“不符合事实”,这可能意味着她认为漫画的描绘方式、指向性或者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信息传递,与她所掌握或理解的事实有所出入。同时,她也表达了对中国言论的不满,这显示了新西兰在维护自身立场和价值观方面的决心。

其次,从“外交关系”和“地缘政治”的角度看:

中澳关系: 这件事是近期中澳关系持续紧张的又一个体现。澳大利亚此前在多个问题上对中国采取了批评态度,包括华为参与5G建设、新疆人权问题、香港问题以及要求对新冠病毒起源进行独立调查等。中国对此进行了强硬反击,包括对澳大利亚大麦、葡萄酒等产品实施了高额关税。在这种背景下,中方发布的漫画被许多人视为一种报复性的外交姿态。
新西兰的“骑墙”: 新西兰长期以来在中澳之间试图保持一种“平衡”的外交策略。他们与中国有着紧密的贸易关系,但同时也与澳大利亚和美国等盟友保持着密切的安全和政治联系。阿德恩总理的表态,既表明了对中国的不满,但也避免了像澳大利亚那样直接与中国撕破脸。她强调了“原则性问题”,但这种“原则性”并未上升到直接要求中国撤回所有关于澳大利亚的批评,而是针对漫画本身的不符事实。这可以看作是一种试图在不完全牺牲对华关系的前提下,表达自身立场的方式。
“叙事战争”: 在当前国际政治氛围下,信息传播和话语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方通过漫画这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试图塑造公众认知,尤其是在“道德制高点”上攻击对手。而其他国家的回应,也是在争夺对事件的解释权和话语主导权。新西兰作为地区重要国家,其表态无疑会影响地区国家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第三,从“人权”和“战争罪行”的敏感性来看:

敏感话题: 战争罪行是非常敏感和严重的问题。任何对这一问题的指控和描绘,都应该基于严谨的调查和证据。如果中方确实掌握了澳大利亚士兵犯下战争罪行的确凿证据,那么揭露真相是有意义的。但问题在于,通过漫画这种形式,尤其是带有夸张和煽动性的漫画,是否是对事实的负责任呈现,以及是否会引发“滑坡效应”,导致其他国家也以类似方式进行攻击。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在人权问题上批评中国,尤其是新疆问题。中方此次的做法,似乎是在暗示“你们也有问题”,并以此来削弱澳大利亚在人权问题上的说服力。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外交策略,虽然在某些时刻可能有效,但也可能进一步加剧双方的对抗,并使得真正的对话和解决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总结起来看:

中方用漫画讽刺澳军暴行,反映了其在外交上愈发激进和善于运用“叙事战术”的特点。澳大利亚的强烈反应,则体现了其在国家尊严和国际形象上的坚守。而新西兰总理的表态,则是一种更为微妙和策略性的回应,既表达了对事实的不认同和对中国言论的不满,又试图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和地区关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起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大国竞争下,信息传播、话语权争夺以及国家利益之间的复杂博弈。如何在中澳关系这张大网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对新西兰而言,始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如何在揭露战争罪行和避免政治操弄之间划清界限,也是一个需要深思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确实不符合事实,因为图片上的死人远少于实际规模,现实中澳军士兵的行为也更加粗野,远不是乌合麒麟的画里这种带点黑帮电影刺客风度的形象,建议下次把人画够,澳军士兵也可以更接近现实一点,比如把他们最喜欢的万字旗也配上,我们中国人做事讲究一个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下次务必帮外国友人提供全套服务。

言归正传。

对待五眼,你是不能说人话的,人话只能说给人听,你跟五眼说人话它们听不懂,它们要能听得懂他们还能是五眼吗?正经人谁当五眼啊?

它澳新为啥自损利益也要上赶着来当五眼?因为下贱。它觉着自己是五眼边地,是文明前线,自己周边都是些不服王化的野蛮人,它要是不在我们这些野蛮人面前挺住了,它背后的文明腹地就会受到侵袭,山巅之城会夷为平地,文明之光会化为尘土。

你别管这符不符合事实,它就是这么认为的,谁让它就是这么下贱呢?不然北半球国家间的矛盾,它一个南半球国家隔着半个地球来瞎掺和些啥?

英美自己打战都三心二意,出工不出力的,它澳新每次都是头铁的一塌糊涂,出钱出人出工出力,比保家卫国还积极。

所以说对待这种五眼急先锋,只有一招能够奏效,造舰。

这里要说一下,五眼对海洋的认知,和我们对海洋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五眼兴盛,始自海权,五眼对海洋的认知,近似于可以随心所欲撒欢的后花园,这种认知是自英国获取全球海权,特别是“维多利亚治下的和平”之后就延续至今的,近百年来,世界海权归属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归于五眼,海权在盎撒文明内部的转移和五眼对海权的长期强势掌控,导致它们内部形成了海权天然属于盎撒的思想惯性。

不要小看这种思想惯性,海权属于盎撒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情况被它们当作了理所当然,结果就是五眼国家对异质文明的海权诉求充满了抗拒心理,且这种心理在异质文明多次问鼎海权失败后得到了反复强化,在五眼国家国防安全高度依赖海洋的处境中被进一步升华,并最终蜕变为一种形而上学式的执拗,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盎撒对海权的执着,就像中国人对大一统的执着一样,是他们自认为的昭昭天命。

因此,异质文明要想击穿五眼国家的心理防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并展示海权,就像苏联对英国最大的心理震撼并不是卫国战争的胜利,而是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参加伊丽莎白加冕礼阅舰式一样,就像一战中英国人最警惕的不是德国陆军,而是公海舰队一样。

在面对五眼国家时,核武器的效果都不见得比舰队好使。

异质文明甚至不需要彻底掌握海权,只需要对掌握海权的能力加以展示,就能让五眼坐下来好好说话,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不能正确理解这种情绪的话,我们是永远无法找到应对五眼国家的有效方法的,就像很多洋人始终无法理解中国人对大一统的执着一样,在热衷于无限可分,无限可斗的他们看来,中国人的大一统执着令人费解,但对于我们来说,大一统是先验的,是不证自明的客观正确。同样,对于自认为天然掌控海权的盎撒五眼来说,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威慑,认真审视我们的态度,愿意坐下来和我们好好谈一谈条件,则非靠大舰队不可。

舰队,是撬动五眼国家政治姿态的唯一有效方式,这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会是一种历史常态,因此,对症下药,造舰就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