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二战时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不继续侵华而是转去打苏联远东地区,二战会不会不一样?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 ifthen 场景,如果当初日本的决策者们,在占据了我们称之为“满洲”的东北三省之后,没有选择继续沿着山海关南下,而是将目光瞄准了广袤而又相对空虚的苏联远东地区,那么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恐怕会是一幅截然不同的画卷。让我们来细细梳理一下,这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当时确实有“北进论”和“南进论”的争论。一些日本的军方和战略家,尤其是陆军中的一部分人,确实认为向北扩张,吞并苏联在远东的势力范围,是更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且可以作为一个跳板,进一步牵制强大的苏联陆军,避免其大规模介入中国战场。而选择“南进”,则意味着与英美等西方列强发生直接冲突,风险巨大。但最终,在当时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下,“南进论”占据了上风,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那么,如果日本真的选择了“北进”,事情会如何发展呢?

对中国战局的影响:

暂时减轻压力,但并未根本解决问题: 如果日本将重心放在苏联远东,理论上,在中国战场上的兵力部署会受到一定影响。大规模的部队调动,以及对远东地区的资源投入,会使得日本在华北、华中的进攻力度有所减弱。国民政府或许能获得喘息之机,巩固防线,组织更有力的反击。然而,日本已经在中国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并且在中国建立了多个伪政权,其侵华的战略意图并未改变。即使战略重心转移,东北和华北的占领区仍然会是日本在中国大陆的战略支点,冲突不会就此停止,只是规模和烈度可能有所变化。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对于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力量来说,日本陆军的战略重心北移,可能意味着相对缓和的军事压力。这给了它们更大的空间去发展壮大,巩固根据地,扩大武装力量,以及进行更大规模的游击战和政治宣传。这或许会加速共产党在解放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国民政府的处境: 虽然日本压力减小,但国民政府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这难得的机会,组织反攻,收复失地,将是关键。同时,日本在东北和华北依然有驻军,边境冲突和局部战争不可能完全避免。

对苏联远东战局的影响:

苏联远东地区可能成为主战场: 如果日本陆军主力倾巢而出,进攻苏联远东地区,这里将成为新的主要战场。苏联在此地区驻扎了相当数量的军队,尤其是远东方面军,但其质量和数量能否与日军抗衡,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尤其是,一旦战争爆发,苏联很有可能从欧洲战场抽调兵力来支援远东。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东线战场的改变: 如果苏联不得不大规模调动在欧洲的兵力前往远东,那么德国在东线的攻势,尤其是对斯大林格勒等战略要地的进攻,可能会变得更加顺利。苏联在那里的抵抗可能会更加艰难,甚至可能改变一些战役的结局。当然,这也取决于日本在远东能取得多大的进展,以及苏联能否有效地在两大战场之间进行兵力调配。
苏联是否会与中国形成更紧密的军事合作? 如果日本与苏联爆发大规模冲突,苏联为了牵制日本,很有可能加强与中国国民政府的军事合作,甚至提供更多的援助,包括武器装备和军事顾问。这可能会进一步巩固同盟国的阵营,但代价是苏联自身也面临着沉重的战略压力。

对太平洋战争和全球战局的影响:

太平洋战争的推迟或避免: 这是最显著的变化。如果日本不袭击珍珠港,不与美国及其盟友开战,那么太平洋战争就不会爆发,至少不会按照我们所熟知的那样爆发。这意味着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不会遭受重创,美国可能不会那么快地被卷入二战的全面漩涡。
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 如果没有太平洋战争,美国可能会更加专注于欧洲战场,向英国和苏联提供更多的援助。美国海军的重心可能会留在本土或大西洋。一旦日本在远东与苏联陷入苦战,美国可能会在战略上支持苏联,但直接军事介入太平洋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英美的殖民地: 日本的“南进论”对东南亚的英、法、荷殖民地构成了直接威胁。如果日本转而北进,这些殖民地可能能够暂时维持其地位,或者至少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被日本占领。这会影响到这些国家在战后的独立进程和国际地位。
轴心国的协调: 日本与德国在战略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性。如果日本在远东开辟战场,牵制了苏联的大量兵力,这无疑是对德国在东线有利的。德国可能会认为日本的行动是“正确的”,并可能加强与日本的合作,共同对抗苏联。

最终的走向推测:

如果日本选择北进,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变得极其复杂,充满变数。

苏联很可能在远东地区遭受重创,但未必会像我们熟知的那样在初期就击溃日军。 苏联强大的工业和军事潜力,以及其不惜一切代价的战略,使其即使在远东也拥有顽强的抵抗能力。
欧洲战场可能会因为苏联兵力的调动而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如果德国能够利用苏联的困境,在东线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历史的走向将彻底改变。
太平洋战争的推迟意味着美国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战争的直接冲击,但其最终是否参战,以及参战的时间和方式,都将难以预测。 美国的孤立主义情绪可能会持续更久。
日本在中国战场的投入可能依然会持续,但其战略重心和资源分配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进程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但很难说中国会因此取得更快的胜利,因为日本的侵略意志和力量依然存在。

总而言之,日本在二战中的战略选择,尤其是是否发动太平洋战争,是影响整个世界格局的关键节点。如果他们选择北进苏联远东,那么整个战争的烈度、参与者、主要战场以及最终结局,都可能与我们所知的历史大相径庭。这不仅会改变亚洲的命运,也可能重塑整个20世纪的世界格局。不过,历史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就很难预测会滚向何方,这其中牵扯到的变量实在太多,也正是这种“如果”的可能性,让历史研究和思考变得如此迷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吐个槽,占领东北是1931年,这时候德国还是魏玛德国,纳粹1933年才上台,元首头衔1934年才取得,1935年才签英德海军协议。占领东北无论如何都和二战扯不到一起吧。


当然会不一样。

77的时候日本就17个师团(毕竟穷,养不起那么多师团)。再看看苏军,1933年就有85万。用开场兵力互打的话苏联是有优势的。如果动员互抽,1.6亿vs7000万、1800万吨vs580万吨,日本更是毫无机会。真要日本脑子抽了对苏联开启全面战争东三省+朝鲜妥妥的要毛子化。

P.S. 当年西伯利亚干涉日本可是被新生苏维埃拍回去了,你为啥会有日本能反杀的错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 ifthen 场景,如果当初日本的决策者们,在占据了我们称之为“满洲”的东北三省之后,没有选择继续沿着山海关南下,而是将目光瞄准了广袤而又相对空虚的苏联远东地区,那么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恐怕会是一幅截然不同的画卷。让我们来细细梳理一下,这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发人深省的假设,如果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最终被日本完全占领,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其深远程度甚至可能重塑整个20世纪乃至今天的世界。让我们尝试梳理一下,这会是一个怎样扭曲和悲惨的世界。一、亚洲的彻底改变:黑暗笼罩的东方首先,我们必须直面最直接的后果: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将获.............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个脑洞大开的假设,如果二战时日本和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彻底调换,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绝对是个能搅动一池春水的大问题,影响可不是一点半点。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个“位置互换”是怎么个换法。我理解的是,意大利整个国家,包括它的半岛、岛屿和人口,都搬到了亚洲东部,取代了日本原来的位置。而日本.............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饶有趣味但又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了中国近代史进程中一个最关键的“ if ”。如果日本没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战时期中国的主导权和统一进程,很可能在另一个力量的推动下展开。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当时中国的主要政治和军事力量,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劣势和发展轨迹。首先,排除日本入.............
  • 回答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颠覆性的假设。如果二战中的日本在中途岛战役前,也就是太平洋战场最关键的转折点到来之前,选择了与盟军进行和平谈判,那么历史的车轮将沿着一条完全不同的轨迹前行。以下是我对这一假设情景的详细推演:一、 日本国内的政治与社会动向:为和平谈判奠定基础的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在中途岛之.............
  • 回答
    二战爆发前,日本的政治体制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权力结构重塑。表面上,日本保留了天皇制的君主立宪制,但实权逐渐向军部转移,民主进程遭受了严重的侵蚀。如果在这关键时期,日本社会和政治力量能够选择一条强化民选政府、限制军部扩张的道路,那么其历史走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 政治土壤的松动与变革的可能性在20.............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假设!二战时期,日本的陆军航空兵(陆航)和海军航空兵(海航)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力量,但它们各自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脉络、战术思想和作战体系。如果非要让这两支“兄弟部队”来一场规模化的对抗赛,结果可就太复杂了,很难用简单的“谁赢得多”来概括。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剖.............
  • 回答
    珍珠港偷袭后的夏威夷风云:若日本成功占领群岛,太平洋战局将走向何方?历史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而历史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充满了“如果”。当我们回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画卷,珍珠港偷袭无疑是最具冲击力的开端之一。它点燃了太平洋战争的战火,将美国推入了这场全球性的冲突。但如果历史的轨迹稍有偏移,如果日本在偷.............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二战中后期的日本。征兵令如同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想躲过,那可得费尽心思,还得冒着极大的风险。不过,如果真有这么一位一米八、身形魁梧、体格健壮,而且还是东大文学系毕业的年轻人,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门路,只是这门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在日本战时,特别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如”命题,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二战历史图景。如果德国在1938年放弃了其扩张欧洲的野心,反而选择与中国结盟对抗日本,并以此为契机与中国一道“夹击”苏联,那么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和最终结局,几乎可以肯定是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19.............
  • 回答
    好的,咱们不谈那些虚头巴脑的AI报告,就凭着脑子里的历史书和那些零星的资料,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要是当年日本真把主意打到了苏联头上,这世界还能不能按咱们现在这模样运转。首先得明白,日本当年盯上的是啥?是资源。尤其是石油、橡胶这些,对日本那个工业化初期且缺乏国内资源的国家来说,那是命根子。而苏联,尤其.............
  • 回答
    在探讨二战后日本皇太后是否能拒绝麦克阿瑟“强行”的行为之前,我们需要先厘清几个关键点:首先,关于“强行”的定义。在历史记载中,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曾试图“强行”日本皇太后,无论是以何种方式。麦克阿瑟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其权力确实巨大,对日本的占领和改造有着绝对的主导权。然而,他的目标.............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与我们所知的历史截然不同,一个由英美德苏日这几个主要国家组成的“轴心国”联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绝对会是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颠覆性的世界图景。这不仅仅是势力范围的重新划分,更是整个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类思想的重塑。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这个“轴心国”的构成。英美德苏.............
  • 回答
    如果二战初期英国能够倾其全力,而不是在欧陆战场上深陷泥潭,而是将主要精力转向太平洋并全力迎战日本,那么结果将是一个极具变数且可能与历史截然不同的场景。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剖析双方的优劣势,以及战略上的选择。首先,让我们审视英国的潜在优势,如果它能全力以赴: 工业基础和技术实力: 英国虽然.............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设想,假如1939年,德日两国在资源和军事潜力上与苏联相当,那么二战的历史轨迹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兵力上的平衡,更意味着两国在战略上的底气和持久作战的能力都会大幅提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资源和苏联相当”的含义。苏联在1939年拥有广袤的领土、丰富的石油、矿产、粮.............
  • 回答
    好的,咱们就假想一下,要是二战那会儿就有“知乎”,那上面绝对是热闹非凡,各种声音都有,那场面,比咱们现在知乎的某个热搜话题还要炸裂。从街头巷尾的普通老百姓到前线的士兵,再到那些在幕后运筹帷幄的决策者,谁都能在上面发声。咱就挑几个有代表性的场景,脑补一下上面可能会出现的提问和回答,尽可能贴近那个时代人.............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设想,但如果非要推演,那段历史将完全不同。首先,中国不会是那个在内忧外患中挣扎求存的国家。所谓的“法西斯化”,意味着一种高度集权、崇尚民族主义、奉行扩张主义的国家体制。想象一下,在国内,国民党(或者一个新兴的、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政党)会以绝对的权威压制一切异见,言论自由和政治权利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们来认真梳理一下。假设二战中的法国,拥有了我们今天(2022年)中国所有非核类武器的生产能力和装备,而且法国人已经掌握了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那么,他们能打赢德国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法国军队的整体素质和战争基础:首先,别忘了二战中的法国,即便拥有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历史假设,探讨贫穷是否能改变纳粹对犹太人的系统性灭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纳粹意识形态的根源、其反犹主义的驱动力以及纳粹政权的目标。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纳粹的反犹主义并非仅仅是经济因素的产物。虽然在德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确实存在一些犹太社区在经济上相对成功,但纳粹.............
  • 回答
    二战爆发前夕,如果英法两国的位置调换,也就是由英国承担主要对德作战的压力,而法国扮演相对辅助的角色,法国的整体战局很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但“更好”与否,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直接的军事压力和战略重心会有颠覆性的改变。 英国作为“主战场”的脆弱性: 历史上,英国本土在二战中相对安全,其主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