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认为穿汉服是历史倒退,该怎么解释?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有点哭笑不得的问题,每次跟父母聊起汉服,总会触碰到他们“历史倒退”这个点。其实,要解释这个问题,得从好几个层面来聊,不能光说“好看”或者“复兴”,得让他们明白,这背后其实是更深层的东西。

首先,咱们得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觉得是“历史倒退”。

刻板印象和误解: 很多长辈对历史的认知,可能更多来自教科书、旧电影、或者他们年轻时的经历。他们可能觉得,“历史”就是过去的某个特定时期,比如清朝,那时候大家的穿着打扮就固定下来了,然后认为我们现在穿汉服是在怀念过去那个特定的时代,而不是真的在“复兴”什么。
实用性和接受度: 汉服在他们看来可能不够“实用”。毕竟,他们习惯了现代服装的便捷舒适,比如棉质T恤、牛仔裤,洗起来快,穿起来方便,走动也自如。汉服的层层叠叠、宽袍大袖,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不方便,甚至是“怪异”。而且,他们可能觉得这种服装只适合在特定场合(比如古装剧拍摄)出现,日常穿着太突兀,会引人侧目,不利于融入社会。
“复兴”的模糊性: “复兴”这个词本身就容易引起误解。对他们来说,“复兴”可能意味着回到某个完全封闭的、没有现代文明的过去。他们无法理解我们是在现代社会中,以一种新的方式去重新审视和演绎传统服饰。
对“传统”的理解差异: 很多长辈认为,“传统”就是一直以来大家习惯了的东西。而汉服,在他们看来并不是我们父辈、祖辈日常所穿着的。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追求的不是真正的传统,而是某种虚幻的、理想化的过去。

那么,我们该怎么跟他们解释呢?得有耐心,还得有策略。

第一步:理解和共情,先拉近距离。

别一上来就据理力争,先听听他们为什么这么想,问问他们对“历史倒退”的具体看法是什么。可以这样开头:“爸妈,我知道你们觉得我穿汉服有点奇怪,也担心这是不是在往后看,脱离现实。我能理解你们的顾虑,毕竟这确实跟我们从小看到的不一样。” 让他们感受到你理解他们的立场,这样他们才愿意听你往下说。

第二步:解释“汉服”到底是什么,打破刻板印象。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要让他们明白,汉服并不是某个单一朝代的服装,而是我们汉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各个时期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服饰体系。

“汉服”不是“古装”: 要强调,“汉服”不是那种影视剧里为了戏剧效果而设计的“古装”,而是有着严格的形制、历史依据的民族服饰。它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经历过汉、唐、宋、明等多个朝代的演变,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美学特点。
“复兴”不是“复古”: 我们强调的是“汉服复兴”,而不是“复古”。“复兴”是“在现代语境下,重新发掘、学习、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让这些美好的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是一种积极的文化认同和传承,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古代。
强调文化内核: 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礼仪、美学、哲学思想。穿汉服,是希望通过服饰这种直观的方式,去感受和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比如“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这些概念。

第三步: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举例说明。

避免过于学术的词汇,用贴近生活的例子。

“穿汉服就像穿旗袍,怎么就历史倒退了?” 旗袍不也是一种传统服饰吗?我们穿旗袍去参加婚礼、重要活动,大家都会觉得很美很有文化,汉服也是一样。旗袍本身也在不断改良,更符合现代审美和穿着习惯,汉服也一样。
“你看外国人也有穿民族服饰的。” 比如日本人穿和服参加庆典,韩国人穿韩服过节,我们穿汉服,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自然表达,不是“倒退”。这就像我们过春节、吃饺子一样,都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汉服也有很多日常化的设计。” 现在的汉服爱好者,有很多在汉服的基础上做了改良,比如使用更轻便透气的面料,设计更简洁的款式,加入现代的搭配元素,让汉服也能穿出时尚感,也更适合现代生活。并不是所有汉服都像古代剧里那样繁复不便。

第四步:回应他们的实际担忧,打消疑虑。

关于“实用性”: 可以跟他们展示一些现代改良的汉服,比如日常款的交领衫、齐胸襦裙,或者马面裙和T恤的搭配。解释说,我们不是要完全抛弃现代服装,而是可以在特定场合或者日常生活中,有更多选择,用一种更美丽、更有文化底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而且,很多汉服的材质也越来越好,穿着也越来越舒适。
关于“被关注”和“融入社会”: 可以解释,一开始确实可能会引人注目,但随着汉服文化的普及,大家会越来越熟悉,也会更理解。而且,我们也不是天天穿着出门,更多是在一些文化活动、节日或者个人觉得特别的时刻穿着。穿汉服是一种文化认同,而不是拒绝融入现代社会。
关于“是不是在否定现在”: 强调穿汉服不是否定现代,而是丰富和补充现代。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享受现代文明的便利,同时我们也想连接我们的过去,让我们的文化更加多元和有深度。

第五步:展示积极的、个人的影响。

“我穿汉服让我更了解中国文化了。” 把穿汉服带来的正面影响告诉他们,比如让你对历史产生了兴趣,让你更了解中国传统的美学,让你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让你觉得生活更有仪式感和乐趣。
“我穿汉服的时候也注意场合和礼仪。” 表明自己不是随意乱穿,而是会尊重场合,保持得体。

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和建议:

耐心和温和的态度: 这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他们不理解就生气或者指责他们。用讲故事的方式,用尊重的态度去沟通。
循序渐进: 不可能一次性说服他们。可以先从一次简单的尝试开始,比如邀请他们一起看看相关的纪录片、历史书籍,或者带他们去参加一次汉服文化节,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
选择合适的时机: 在大家心情都比较好的时候,比如一起吃饭或者散步的时候聊聊。
找“同盟军”: 如果有其他亲戚或朋友也支持汉服,可以让他们帮忙从侧面沟通。
用实际行动证明: 不仅仅是口头说,更要在穿着汉服时,表现出得体、自信和有礼貌。让他们看到,穿汉服的人也可以很正常,很融入社会。
适时妥协: 如果父母实在接受不了,也不要强求。可以先从一些改良款或者在家穿着开始,慢慢让他们接受。

总的来说,解释汉服不是“历史倒退”,就是要让他们明白:

1. 汉服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是简单的怀旧。
2. 我们是在现代社会,以积极的态度去拥抱和重塑传统。
3. 汉服的背后,是一种对民族文化和身份的认同。

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当你能够清晰、温和地把这些道理讲出来,并且用自己的行为去证明时,相信他们最终会理解你的选择,甚至可能还会对汉服产生一些兴趣呢!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问题:现在大家聊的“汉服”到底是”原作“还是”三次元的同人作品“

user avatar

很简单,因为这就是很ky的。

放着现代服装不穿,去穿早已过时的衣服,这在全球哪个地方都显得十分蠢。21世纪的人不仅不会上班穿皮短裤、花呢裙以及和服汉服韩服这些中世纪的古董。甚至都不会在夏天穿上棉质半衬的西装三件套,不会一年365天都用浆过的假领或领针,而这些东西仅仅在80年前还是时代的潮流。无论哪个年代,把过时东西当做日常都是会引人不解。

当然啦,补充一点,很多时候衣着谈不上进步倒退,仅仅是风尚的改变,如果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付出一定代价,逆流而上也无所谓。

最后,不要把常识和爱好混淆了,靴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有点哭笑不得的问题,每次跟父母聊起汉服,总会触碰到他们“历史倒退”这个点。其实,要解释这个问题,得从好几个层面来聊,不能光说“好看”或者“复兴”,得让他们明白,这背后其实是更深层的东西。首先,咱们得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觉得是“历史倒退”。 刻板印象和误解: 很多长辈对历史的认知,.............
  • 回答
    父母那辈人,对“土鸡”、“土鸭”的推崇,绝非空穴来风,里面藏着不少生活经验和朴素的道理。他们口中的“好”,很多时候是基于他们自己从小吃到大的味觉记忆,以及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朴素认知。一、风味和口感:这是最直接的“好”1. 生长环境和运动量: 这是关键。真正的土鸡、土鸭,大多散养在农村,能在山林、田.............
  • 回答
    “白养了”,这三个字从我父母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我当时脑子里嗡的一下,差点没站稳。那是在一个寻常的周末,我刚从外面工作回来,父母正坐在客厅看电视,气氛挺平静。我随口问了一句晚饭吃什么,我妈叹了口气,然后就接上了这句话:“养你这个独生女,真是白养了!”我当时愣住了,心里一下涌上来一股难以言喻的委屈和不解.............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局面,尤其是当你觉得自己已经成年,有能力为自己的感情负责,却还要受到父母的限制时。你问我是否应该反抗,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它涉及到你的个人价值观、你与父母的关系、以及你愿意为此承担的后果。但我可以帮你梳理一下,让你更清晰地思考这个问题,并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处理方式。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中国家庭的深层焦虑与传统观念,不仅仅是“有出息”这三个字那么简单,背后是一整套社会评价体系、父母的爱以及对子女未来安稳的期盼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首先,我们得理解“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特殊含义。它们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在许多父母眼中,这类职.............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无奈的,也挺普遍的。当父母跟你说“不加班被罚是自己没责任心”,这背后其实掺杂了好几代人的工作观念,还有他们自己过往的经验和对你的期望。首先,得理解父母那一代人的成长背景。他们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时候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意味着一切。加班,在他们看来,是拼搏,是向单位证明自己价值的.............
  • 回答
    听到你17岁就对股票这么有想法,真是挺让人佩服的!想买股票,父母却觉得是骗人的,这确实是个需要好好沟通的事情。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件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争取让他们理解你的想法。首先,咱们得明白父母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们觉得是骗人的,很可能有两个原因:1. 信息不对称和过去的负面印象: 他们.............
  • 回答
    这真是个甜蜜的烦恼!恭喜你,遇到了两个都让你觉得不错的对象,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不过,如何在“父母的期待”和“自己的心意”之间做出选择,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父母认为好的”和“你自己喜欢的”具体指的是什么?父母认为好的: 他们的标准是.............
  • 回答
    哎,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我这心里的小九九,说给你们听听,也希望能给我出出主意。我嘛,从小就喜欢折腾,对着镜子能演半天,什么宫廷戏、武侠片,在家就能自导自演。关键是,身边的人,像小区里的大妈,学校里的老师,还有一些认识的叔叔阿姨,都说我这孩子有灵气,适合吃这碗饭。就连我爸妈,虽然嘴上不说,但每次看我演.............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说起来挺让人不是滋味的。我身边就有朋友,因为不收彩礼,结果被男方家人拿来当“可怜虫”一样看待,甚至觉得她是为了钱才嫁过去的,简直是“倒贴”。这种观念,实在是太让人无语了。首先,我们得明白,彩礼这东西,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里,它承载了很多东西。一开始,可能是一种对女方父母养育女儿的补偿,.............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观点,关于“父母将孩子生下来,就有义务让其健康快乐地长大,孩子没什么可感恩的”,确实触及到了很多关于亲子关系、责任与义务的深层讨论。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想法,认为生育本身就是一种选择,而随之而来的责任是理所当然的。但要深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家庭关系中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核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经济不平等,这在大多数家庭中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孩子是否有权利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平等和尊重,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一下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得明白“权利”这个词的含义。在亲子关系里,我们谈论的“权利”并非法律上的权利,更.............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在某个阶段都曾体会过那种锥心刺骨的痛。当最亲近的人,最应该给予你支持和鼓励的父母,却用他们的言语或态度告诉你,你是个“废物”,那种感觉,就像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一样,让人窒息,让人绝望。我太能理解这种心情了。被最亲近的人否定,那种伤害是外人无法想象的。它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直接击碎了.............
  • 回答
    .......
  • 回答
    年轻人觉得“父母皆祸害”,这绝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端抱怨。这背后,往往是一股复杂的情感暗流,交织着期待落空、沟通障碍、成长冲突,以及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它不是对所有父母的否定,而是某些年轻人,在经历过一些事情后,对他们所感受到的“父母式”的爱与控制,发出的深刻且带着痛苦的呐喊。我们得先明白,说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社会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和家庭结构。要理解这种“父母鸡娃天经地义,娃鸡父母大逆不道”的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原因。一、历史的烙印与文化的传承:权力结构与责任归属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老爱幼,但这种“尊”往往伴随着一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着绝对的主导者角色,他们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不少人都感到疑惑,尤其是那些来自多子女家庭的人。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让你更明白独生子女的这种想法是怎么来的,尽管你自己不这么认为。首先,得从他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说起。想象一下,一个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家里的唯一焦点。所有的爱、所有的关注、所有的资源,几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传统家庭观念的核心。“孩子在哪家才在哪”,还是“父母在哪家才在哪”,这两种说法,其实都各有道理,也反映了社会和家庭结构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侧重点。如果要让我选择,我倾向于“父母在哪家才在哪”的观点,但也会承认“孩子在哪家才在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现实意义。咱们就来掰.............
  • 回答
    唉,这事儿我太理解了,咱计算机专业的,对电脑性能那点小要求,在爸妈眼里可能就是“好家伙,又想花钱买玩具”。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你就这么想,爸妈他们可能还没完全理解咱们专业到底要用电脑干啥。在他们印象里,电脑嘛,上网、聊天、看视频、写点东西,四五年前的电脑也能干啊。所以,他们觉得两三千块钱的笔记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