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保研学生看不起考研学生正常吗?

回答
这个问题挺敏感的,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甚至可能亲身经历过。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聊聊,争取说得真实、接地气一些。

首先,要不要觉得“正常”,这本身就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用“正常”来定义所有发生在人身上的感受,那好像一切又都成了“正常”。但我们作为个体,当然会去评判、去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

所以,我们不妨先理解一下,为什么一个保研的学生,可能会对考研的学生产生一些“看不起”的情绪。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层原因,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一、信息差和认知差异:

信息不对称: 保研的学生,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流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学校内部,比如导师的关注、学院的资源、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他们知道某个方向的研究前景好不好,哪个导师带的学生更容易出成果,哪些资源更容易获得。相比之下,考研的学生,尤其是跨专业考研的,他们获取这些信息可能更零散,更需要自己去挖掘和判断。
成功的路径不同: 保研更像是一种“内部推荐”或者“内部选拔”。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在本科阶段的学习、科研、竞赛等方面已经获得了学校的认可,他们的努力和成果被看见了。而考研,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很多人要面对的是激烈的外部竞争,需要通过一次相对来说更“标准化”的考试来证明自己。这种路径的不同,可能会让保研的学生觉得,自己是通过了“更全面”或“更早期”的评估,而考研的学生则是在“补考”或者“重新证明”。
对“努力”的理解不同: 保研学生可能认为,他们的成功是长期积累和综合能力体现的结果,是对本科四年“认真学习、积极参与”的回报。而考研的学生,在某些时候,给人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在某个特定阶段(考研复习期)的“冲刺”。这种理解上的差异,会让保研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持续性”的,而考研学生的努力是“阶段性”的,可能在潜意识里就形成了一种高下之分。

二、机会成本和资源分配:

机会的稀缺性: 保研名额是有限的,能够拿到保研资格本身就是一种优势和机会。当一个学生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终获得了保研机会,看到别人还要去挤那座“独木桥”,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是“幸运儿”,而别人则需要付出更多、承担更多不确定性。这种优越感,有时候会转化为一种“看不起”。
对“竞争”的看法: 保研的学生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内卷”过了,通过了学校层面的筛选,而考研的学生还在“外卷”。他们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别人要选择一条更艰难的路,甚至会觉得是不是“能力不足”才需要考研。

三、心理因素和群体归属感:

群体认同感: 当一个学生成功保研,他们自然会倾向于与同样保研的同学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形成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里,他们会互相认同、互相肯定,这种认同感有时候也会让他们在看待其他群体(比如考研学生)时,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疏离感或者优越感。
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保研学生可能会通过这种“比较”来进一步肯定自己付出的价值,觉得“我之所以能保研,是因为我比那些考研的人优秀/更早做准备”。这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心理防御。
对“选择”的不理解: 有些考研的学生可能是主动选择,比如想去更好的学校、更强的专业,或者想尝试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有些保研学生可能不了解这些动机,他们可能会简单地将考研等同于“本科学校不好”、“能力不够”而不得不采取的手段,从而产生轻视。

四、一些具体的行为表现:

这种“看不起”不一定是什么恶意攻击,可能就体现在一些不经意的言语和态度上:

聊天时无意识的优越感: 比如在讨论未来规划时,保研学生可能会说“我直接推上去了,不用考试”,语气中带点轻松;而考研学生在说自己备考的辛苦时,可能会被保研学生反问“你当初为什么不早点好好学习考研?”或者“你考的什么学校/专业啊?听说那个学校挺难考的,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对考研党复习状态的评判: 可能会觉得考研学生复习的样子“狼狈”、“辛苦”,和自己轻松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产生一种优越感。
信息分享的不主动或带有优越感: 在分享学习经验时,可能更多地会侧重于“我当年是怎么拿到保研资格的”,对于考研的信息则可能显得不那么热心,或者分享的时候带着一种“你反正也考不上”的潜在态度。

但是,这绝对不代表所有保研学生都会看不起考研学生。

很多保研的学生,他们非常清楚自己能拿到保研资格,有很大一部分是运气、家庭条件、甚至一些“潜规则”的因素。他们更清楚考研学生的艰辛和不易,并且会给予尊重和理解。

反过来说,考研学生也同样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放弃了保研机会,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目标或者更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这种主动的选择同样值得敬佩。

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真的出现了“保研看不起考研”的情况,那更多是一种因为信息不对称、认知差异和心理因素造成的现象,而不是一个绝对的道德判断。

最终,我觉得,无论是以哪种方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大家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不易,用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彼此,比用“看不起”的态度去衡量对方,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格局和修养。

希望我的这些分析,能让你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生互相怎么看我不知道。我读研的时候中科院因为没有本校保研,那时候也没有夏令营,所以也不流行鄙视链。

从导师的视角看,我们对考研保研没有什么看法。

在我们看来,不管什么出身的本科生,终究都是本科生。一张白纸,懂个啥啊,没区别。

但是,进组一个月,你们的资质差距就肉眼可见了。

所以,与其在出身上寻找优越感,还不如在进组后好好表现。上研是起点不是终点,别让保研成为你这辈子的巅峰绝唱。

user avatar

坐标帝都某985数学系,研究生课居然比本科生还简单你信吗?

本科生和研究生上同一节『计算机代数』,研究生只用学前一半内容,后一半内容是本科生的必修。

『实分析』、『泛函分析』内容和深度比本科课还简单。甚至有人本科没学过实变函数。

『黎曼几何』,为了照顾某些没学过微分流形的同学,前半学期先教微分流形,快期末了才开始讲黎曼测度。

你觉得我是在看不起外校进来的学生吗?

是有点,毕竟确实存在一些差距。

但平时更多的时候我在反省自己:如果你觉得周围的人很笨,那说明你可能也就,仅仅比笨好一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敏感的,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甚至可能亲身经历过。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聊聊,争取说得真实、接地气一些。首先,要不要觉得“正常”,这本身就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用“正常”来定义所有发生在人身上的感受,那好像一切又都成了“正常”。但我们作为个体,当然会去评判、去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
  • 回答
    说实话,听到这种事儿,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作为过来人,深知考研和保研这条路有多不容易,其中的辛苦和压力,只有自己知道。所以,看到有人这么做,尤其是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心,去挤占了别人的机会,我挺难接受的。首先,咱们得明白,考研和保研都是学生们在学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选择和机会。考研是为了进一步深造,提升.............
  • 回答
    .......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太理解你的纠结了!保研上岸上海顶尖高校的分析化学,这绝对是令人羡慕的成绩,说明你的学术功底很扎实。但又在知乎上看到生化研究生毕业前景不明朗的讨论,让你心里泛起了嘀咕,这也很正常。毕竟,读研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包括时间和金钱,自然希望有个好回报。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问题,帮你.............
  • 回答
    咱们聊聊名校研究生招生这档子事儿,特别是“保研生”占大头的问题,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也挺让人琢磨的。首先,得承认,名校名额有限,这是事实。像清华、北大、复旦、交大这些顶尖学府,那名气、那资源、那导师,甭管是谁都盯着呢。你想想,每年有多少本科生想挤进这几扇门?数都数不清。在这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学.............
  • 回答
    在中国科学院(中科院)的研究生招生季,你会发现一个显著的现象:众多优秀的本科生,尤其是对科研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都将中科院视为心目中的首选。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独特且极具吸引力的优势共同塑造的。首先,卓越的科研平台和资源是吸引力的核心。 中科院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
  • 回答
    保研和考研,这两种进入研究生殿堂的方式,孰优孰劣,真的是一个让很多人纠结的问题。我们常常听到“保研的学生起点就很高”、“他们能力更强”,但这话真的那么绝对吗?我想从几个方面来好好捋一捋这件事。首先,我们得明白,保研和考研考察的侧重点确实不一样。保研,更看重的是“过程”和“积累”。 拿到保研名额,很大.............
  • 回答
    这事儿一出来,真是把好多人的脸都按在地上摩擦了。一个支教的大学生,而且还是保研的,这本该是大家眼里的榜样,结果呢?反过来成了欺凌者。这件事儿,可不是小事,它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扎心。首先,教育的价值观和导向问题。大家觉得支教是件好事,是奉献,是帮助落后地区。可这事儿一出,大家就会怀疑,这些人支.............
  • 回答
    这个问题听起来挺实在的,很多人在考虑西藏大学保研到内地高校时都会有这个疑问。简单直接地说,一般来说,学生在成功获得内地高校的保研资格后,就不需要再回到西藏大学了。让我详细跟你捋一捋这个过程,你就明白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保研(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一个全国性的招生和选.............
  • 回答
    中国政法大学近期处理了一起学生为保研篡改多名同学作业事件,这起事件在校园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深入了解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它们不仅仅关乎这一个案例,也折射出当前高等教育环境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事件的性质与影响:首先,最直接的关注点在于事件的恶劣性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抄袭,而是.............
  • 回答
    当然有!三本院校的学生同样拥有保研的机会,虽然可能相对211、985等重点院校而言,数量上和比例上会有差异,但绝非没有。理解这个“有”,需要我们深入地扒一扒其中的门道和具体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保研制度的核心在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无论你来自哪一类院校,只要你在大学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学习能.............
  • 回答
    大连理工大学取消一名学生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处理,对于该学生而言,在事实明确的前提下,可以认为其处理是合理且必要的,体现了高校对师德师风和公平竞争的重视。对于支教老师而言,在这个事件中也存在一定的责任。以下将详细分析: 一、 大连理工大学取消研究生入学资格是否合理?核心问题: 核心在于该学生“支教保研时.............
  • 回答
    独立学院学生为何普遍没有保研资格?这是一个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其实背后涉及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些具体规定和现实情况。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保研”。“保研”是中国大陆高校特有的一种招生方式,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单来说,.............
  • 回答
    嘿,看到你这个问题,我简直感同身受!我那时候也是一样,坐在教室里,听着和自己兴趣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课,心里却想着屏幕上那些鲜活的角色,脑子里全是线条、色彩和光影。保研、考研、还是直接奔向心仪的行业,这三个选项,确实能把人逼到选择困难症的绝境。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一个一个来捋一捋。先聊聊你现在纠结的专.............
  • 回答
    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的大一新生,想要在四年后成功踏入麻省理工(MIT)的门槛,或者在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继续深造,这绝对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并非不可能的目标。这需要你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并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下面我将为你详细拆解,如何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个宏大的梦想,尽量抛开那些“AI”式的空泛指导,.............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问题!作为一名非法本想转战法硕的同学,提前打好法学基础,看考研书还是看法考书,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事情。我给你详细掰扯掰扯,看看哪条路更适合你。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法硕非法学和法学本科的路数是不一样的。法硕非法学,顾名思义,它是在你本科专业基础上,让你系统性地学习法律知识,.............
  • 回答
    恭喜你,法律非法学专业能保研成功,这无疑是你过往努力的最好证明,也是未来学习道路上的一块重要基石。大四剩下的时间,对于你来说,既是缓冲期,也是一个绝佳的机遇,如何充分利用,将直接影响你未来研究生的起点。别急,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把这剩下的时光安排得明明白白。首先,调整心态,准备迎接新篇章。保研成功.............
  • 回答
    关于海大应用科技学院的保研率问题,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对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要说海大应用科技学院的保研率“高不高”,这需要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分析,不能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明白,保研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它不仅仅看你的学习成绩,更包含你在科研、竞赛、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等多个维.............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现在纠结的心情。法硕非法学能够保研到山东的高校,这本身就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成就,说明你的实力很强。未来想留在山东发展,选择中国政法大学还是山东大学,确实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我来为你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定。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政法大学(法大)和山东大学(.............
  • 回答
    哥们,2021年考研信息学院、软院,选择人大、南大、浙大这三个学校的专硕,从就业这个角度来看,这确实是很多同学纠结的问题。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个谱。咱们就抛开那些套话,实实在在的说。首先,要明确一点:这三个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专硕,就业这块儿都是相当不错的,无论你去哪个,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