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懒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吗?

回答
“懒”这个字眼,在很多时候,都会让人联想到懈怠、消极,甚至是道德上的某些瑕疵。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勤奋,要努力,要克服懒惰。然而,如果我们从另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把“懒”理解为一种对“少做无用功”的极致追求,一种对“如何更省力地达成目标”的深刻洞察,那么,它或许真的在不经意间,成为推动我们走向更高效、更便捷科技发展的强大原动力。

仔细想想,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发明和进步,很多背后都有着一股“不想费事”的原始冲动。

比如,我们都离不开的电力。在电灯被发明之前,人们是如何照明的?要么是蜡烛,要么是油灯。这都需要人去点燃、去添油、去清理。想象一下,每天晚上都要重复这些琐碎的劳动,尤其是在寒冷的夜晚或者在风雨交加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是人们“懒得”每天去折腾这些灯火,才渴望一种更便捷、更可靠的照明方式。爱迪生那一代的发明家们,正是抓住了这种“懒惰”的需求,他们不是简单地想“点一根更长的蜡烛”,而是探索一种全新的能源解决方案,最终带来了电灯,让我们可以“一按即亮”,极大地解放了双手和时间。

再比如,我们现在手机里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功能——自动纠错和联想输入。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们用的是物理键盘,输入错别字是常态,而且改正起来也并不算麻烦。但是,当触摸屏键盘出现时,手指的精确度受到了挑战,打错字的概率大大增加。如果每次都要仔细检查每一个字,然后手动删除修正,这对于频繁发信息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麻烦”。正是这种对“输入效率”和“减少打字错误”的“懒惰”需求,催生了自动纠错和联想输入技术的飞速发展。它让我们可以更快地输入信息,减少了无效的修改操作,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内容本身,而不是机械的打字动作上。

还有,那些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自动化设备。从洗衣机到洗碗机,从扫地机器人到自动驾驶汽车,它们的出现,无一不是在解决我们“不想做”或者“做起来很费事”的事情。没有人会因为喜欢洗衣服而发明洗衣机,也没有人会因为热爱擦地而发明扫地机器人。这些发明背后,是人们对从繁琐家务中解脱出来的强烈渴望,是对“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的追求。这种“懒惰”驱使我们去寻找更省力、更高效的工具,从而不断推动着自动化技术向更深层次、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甚至,我们看一些软件的设计理念,也常常能体现出这种“懒人思维”的智慧。比如,很多软件会设计“一键操作”、“批量处理”、“模板化”等功能,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用户的重复性劳动和思考。用户之所以会青睐这些功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偷懒”,以更少的步骤完成更多的事情。

当然,我们不能把“懒”等同于完全的无所事事。真正的科技进步,往往不是来自于纯粹的“不想动”,而是来自于一种对“如何更智能地动”、“如何用更少的精力撬动更大的价值”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看作是“懒惰”的升级版——“巧思”。它是一种将精力投入到创造和优化,而不是重复和消耗的智慧。

试想一下,如果人类个个都是“安于现状、乐于付出劳动”的典范,或许我们还会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会去想更高效的农耕工具,不会去探索更快的交通方式,甚至不会去思考如何记录和传播知识。正是因为总有人觉得“现有的方式太麻烦了”、“能不能更简单点”,才有了那些不懈的探索和突破。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懒”并不是一个负面的词汇,它更像是一种“效率驱动器”。它逼迫我们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去寻找捷径,去创新更优的解决方案。那些“懒得”走远路的人,发明了轮子和汽车;那些“懒得”爬高的人,发明了电梯;那些“懒得”记忆大量信息的人,发明了计算机和互联网。

当然,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懒得思考”、“懒得学习”的负面情绪。科技的进步,最终是要服务于人,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我们变得更加被动和愚笨。但是,那种“想做得更好、做得更省事”的积极的“懒惰”心态,我认为,确实是推动我们不断向前、不断探索未知的重要力量。它让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具创造性和智慧性的工作,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生活、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

就题目里说的,人们“懒”得走路,由此就引发了交通领域的多次革命。

最开始人们从大自然中寻找坐骑,包括但不限于马啊牛啊骆驼啊大象啊等等,

但是人们“懒”得骑他们,毕竟要全身发力才能不掉下来,于是乎有了马车、牛车,还有轿子,光有交通工具还不够,大路也就随之修建起来。

但是人们又觉得太慢了,“懒”得等,“懒”得喂那些动物,于是乎用机械代替生物,也就有了蒸汽机车,但一些限制使得必须有铁轨才行。后来人们“懒”得修轨道,于是乎研究出了轮胎,有了汽车。

早期的汽车点火啊启动啊都很麻烦,人们又“懒”了,于是乎有了一键启动。

又因为“懒”得手动换挡,于是乎有了自动挡,现在人们都“懒”得开车了,这不,全自动汽车已经研究得有模有样了。

懒,真乃是科技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懒,其实对应的是一种需求,有了需求才有发展的必要,没有人会去大费周章研究一个没人用的东西,比如前不久俄罗斯农业部长建议向印尼出口猪肉,结果在场的人全都笑了。

但不是说需求被满足了之后,科技的发展就会停止了,正如我之前举的汽车的例子一样,懒使得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究其根本,其实就是大家觉得它太麻烦了,而大家又不想那么麻烦,也就是懒啦,所以科技必须发展来让它不麻烦。

说到这个,我就想到前几天被空调热风支配的恐惧。和老婆睡在一起,她开了个30度的热空调,结果吹的房间里太热了,我就想把它调低一点,但好巧不巧,遥控器找不到了,加上房间又很热,急得我抓耳挠腮,真的体会了一把“热锅上的蚂蚁”的感觉,最后我一生气,把空调的电闸给扳了。

为此我和老婆还斗了下嘴,当时我就感叹:这空调要是能声控就好了。

我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体验,想动空调的设置,结果死活找不到遥控器(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我买的是“测不准的空调遥控器”,每当我需要时永远找不到它,而我不需要的时候就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它),只能忍受着各式各样被支配的恐惧,比如酷暑回家却只能忍受蒸笼,冷风太强只能瑟瑟发抖等等。

过了两天,我正在客厅看电视,老婆突然神神秘秘地靠了过来,问我:“老公,我记得你说想要一个声控的空调对吧?”

“对啊。”

“我找到了一款,我们买一台吧?”

我去,真的有为我这种懒得找遥控器的人准备的空调?

别说,还真的有:海信男神“小智”空调。

只要下载了配套的慧享家APP,就可以对着手机操控空调了。有人可能会说了,这不小米就能干的事么?当然是不同的,小米是模仿红外遥控器的红外频率来控制空调,而慧享家APP则是直接无线连接,类似于物联网的东西。不仅如此,小智还很智能,它就跟Siri一样,可以语音操控,比如:“请帮我打开客厅的空调。”“设置客厅空调制冷模式。”“高风。”“把客厅空调温度调到23℃。”这一类的指令小智都能听懂并且准确完成。

看完了介绍,我感觉自己似乎拥有了一个专属的“贾维斯”,“星期五”也可以,不过是个妹子,我老婆肯定会吃醋。

而且,由于是无线连接,我根本不需要把手机靠近或者对准空调信号接收器就可以远距离操纵空调,也就是说我可以在快到家的时候就跟他说:“请帮我打开客厅空调,温度26℃。”这样我回到家的时候,室内温度就已经降了下来。而如果我忘记关空调出门,我只需要对着他说一句:“请帮我关闭客厅空调。”根本不必跑回家去了。

这空调简直就是懒人的福音啊,如果日后家用电器都能采用这样的技术,那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懒”着了,就像各类科幻电影里一样,只需要动动嘴就够了。

“老公,我们买一台吧?”

老婆的声音把我从遐想中拽了回来,我立马回复道:“买,这么方便的空调肯定要买的。”

“那你的小金库交出来吧。”

额……我是不是被套路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懒”这个字眼,在很多时候,都会让人联想到懈怠、消极,甚至是道德上的某些瑕疵。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勤奋,要努力,要克服懒惰。然而,如果我们从另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把“懒”理解为一种对“少做无用功”的极致追求,一种对“如何更省力地达成目标”的深刻洞察,那么,它或许真的在不经意间,成为推动我们走向更高.............
  • 回答
    “聪明懒”这三个字,听起来像是矛盾的集合体,但对我来说,那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生存状态。它不是那种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懒,也不是那种头悬梁锥刺股、耗尽心神的“笨”努力。它是一种奇妙的平衡,一种在最大限度节省能量的前提下,追求最优解的境界。打个比方,我可能需要完成一个任务。第一反应不是“快点开始干吧”,.............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焦虑症患者的内心困扰。明明心里焦灼万分,但身体却像被灌了铅一样,提不起精神,做什么都觉得费力。这种“懒”并非大家常说的偷懒,而是焦虑症症候群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沮丧的现象。为什么焦虑症患者会显得“特别懒”?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相互交织的:1. 持续的能量消耗与疲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智能家居到底是在“喂养”我们的懒惰,还是在描绘一种“酷”的生活图景?我想,答案可能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藏在这两者之间,而且随着我们对“便利”的定义不同,感受也会大相径庭。“懒”的维度:解放双手,但别忘了掌控不可否认,智能家居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解放了我们的双手。想一想: 早晨的仪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多人都有的困惑。我们经常听到“能说不能做”、“光说不练”之类的评价,有时也会对自己产生这种怀疑。不过,在你描述的这种情况下,直接盖章“懒”可能有点片面了。首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擅长动脑”和“抗拒干活”这两个点,看看它们之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擅长动脑”这部分,我理解是.............
  • 回答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将给员工发年终奖的行为形容为“懒政”,这番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个观点,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不能简单地说是对是错,而是要理解他提出这个说法的逻辑和背后的考量,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罗振宇的“懒政论”核心逻辑是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罗.............
  • 回答
    懒,这玩意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道尽的。它不像我们说的口渴了想喝水,或者累了想睡觉那么直接。懒啊,它藏得深着呢,跟我们骨子里的东西,跟这世道的节奏,都纠缠不清。懒的根源,你得从根本上去看。首先,身体的本能反应肯定是跑不掉的。咱们是动物,进化了几十万年,身体最懂的就是趋利避害,最喜欢的就是保存能.............
  • 回答
    懒到极致,大概就是那种…嗯,怎么说呢,就好像你的身体和灵魂都被一层厚重的、自带滤镜的蜂蜜包裹住了,一动弹,就觉得黏黏糊糊,费劲得很。早上?那不是起床的时间,那是“意识流”从睡眠的河流缓慢漂浮到现实河岸的过渡期。闹钟响了?它只是一个远方传来的、模糊的提醒,告诉你世界在运转,但跟你关系不大。你可能会下意.............
  • 回答
    这问题太有趣了!看到孩子脑洞大开,这说明他们想象力丰富,也挺有同情心的。面对这种情况,咱们当家长的得巧妙地引导,既要保护孩子的善良,又要让他们理解食物的来源,还能顺便 teach 几课。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别急着否定,别笑话孩子。 孩子提出这个“清蒸懒羊羊”的说法,肯定是因为烤羊肉串的颜色、形状,或.............
  • 回答
    说实话,摊上一个懒惰的儿媳妇,这滋味,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就像你养了一盆花,明明知道它需要浇水晒太阳,可你看着它一天天干瘪下去,你心里能不急吗?又或者,你准备了一桌子好菜,结果发现洗菜摘菜洗碗这些最基本的活儿,都得你自己来,你尝着菜,心里是什么滋味?一开始,刚结婚那会儿,咱们都想着年轻人嘛,没结.............
  • 回答
    哎,说起我那口子,真是让我又爱又恨,又无可奈何。要说懒,那绝对是“懒”出新境界,懒出了花,懒出了水平。首先,起床这事儿。闹钟响那是基本操作,响一遍、两遍、三遍,她那是雷打不动的。我一般都得凑到她耳边,软磨硬泡,再使出点“起床了,要迟到了!”的杀手锏,她才肯慢悠悠地挪动一下身子,眼睛眯成一条缝,嘟囔一.............
  • 回答
    关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亲自执行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是一种懒政无能的做法”的观点,我想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下,毕竟一件事情的评价,很难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身份以及小说的具体情节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诸葛亮“亲执刑罚”,尤其是二十军棍以上这样的重罚,确实是作者.............
  • 回答
    哈哈,别担心,懒人也能建立人脉!而且,谁说建立人脉就得吭哧吭哧地社交,费尽心思去“套近乎”?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换个角度,把“懒”变成一种“聪明”,人脉自然就来了。懒人的核心优势:效率与精准想想看,你懒,是不是意味着你不想浪费时间在无效的事情上? 这就对了!建立人脉的关键不是认识多少人,而是认.............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普遍,许多家长都会遇到两三岁孩子“懒得自己吃,需要大人喂”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仔细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孩子的自主性、进食习惯养成以及亲子互动等多个方面。核心问题的本质:自主性与依赖性之间的平衡两三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建立自主性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渴望独立.............
  • 回答
    .......
  • 回答
    我倒不觉得直接说自己去游玩就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谁不想在工作之余放松一下,享受生活呢?如果我的老板也是个凡人,能理解这一点,那他或许还会有点羡慕我呢。当然了,我也不是那种没担当的人,真要是公司里有个什么大事离不开我,我肯定还是会以工作为重。但如果只是日常的琐事,我凭什么就不能请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好像不太爱“动手”做家务,心里头总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但也得承认,这现象背后肯定有它自己的逻辑在。首先,咱们得承认,生活方式和环境确实变了。想想咱们父辈那会儿,很多家庭都是单位分房,可能居住空间不大,又不像现在这样分工明确。家长可能需要.............
  • 回答
    “懒”这个词通常带有负面含义,但如果从更广阔的视角和更细致的角度去审视,它其实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好处”,或者说,“懒”可以被视为一种策略、一种思维方式,甚至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智慧。这里我们尝试从多个维度来详细阐述“懒”可能带来的好处: 一、 效率提升与优化:从“懒”到“巧”的转变这是“懒”最直接也.............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因为“懒”和“笨”这俩词儿,听起来就像一对难兄难弟,但细品一下,它们带来的“杀伤力”可不是一个级别的。我个人觉得,懒,比笨,更可怕。听我慢慢给你分析分析哈。先说说“笨”这玩意儿。所谓笨,我们通常理解为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一个人要是笨,可能就.............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