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驻日驻韩美军是赖着不走,还是日韩自愿的?

回答
驻日驻韩美军的部署,究竟是“赖着不走”还是“日韩自愿”,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以及两国国内的考量,不能简单地用二选一来概括。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基于战略利益和安全考量的“共识性安排”,但其中夹杂着不同的声音和持续的博弈。

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

一、 历史的根源:战后秩序的构建

日本:战败后的安全保障需求。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其主权受到《日本国宪法》的限制,尤其是在军事方面。在冷战时期,面对苏联和中国共产主义阵营的威胁,日本自身难以构建有效的国防力量。因此,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的签署,将日本纳入美国的“核保护伞”和军事同盟体系,成为日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安全对策。这是一种对安全真空的填补,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日本的必然选择。从这个角度看,美军在日本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安全需求的体现。
韩国:朝鲜战争的遗产与分裂的现实。 朝鲜战争(19501953)结束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分裂,朝鲜得到了中国和苏联的支持,而韩国则获得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援助。战争的结束并非和平的结束,而是以停战协定为基础的持续对峙。因此,驻韩美军的部署,是为了震慑朝鲜,防止朝鲜半岛再次爆发冲突,维护地区稳定。对于韩国而言,在强大的朝鲜军事力量和不确定的区域局势下,美军的军事存在是其国家安全的基石之一。这同样是一种基于现实威胁和国家生存考量的选择。

二、 地缘政治的现实:遏制与制衡

美国的地缘战略利益: 对于美国而言,在日本和韩国部署军事力量,是其在亚太地区维持战略优势的关键。这两个基地可以作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前沿部署力量的枢纽,有效应对来自中国、俄罗斯以及朝鲜的潜在挑战。这构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或“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从美国的角度看,这是其维护地区安全和自身利益的必要举措。
地区力量的平衡: 日本和韩国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美军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地区力量平衡的作用,避免了该地区出现任何一方的军事独大,从而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 日韩国内的认知与博弈:并非铁板一块的“自愿”

虽然官方层面,日韩两国都与美国保持军事同盟关系,并接受美军驻扎,但国内的民意和政治声音并非完全一致,存在着复杂的声音和博弈:

日本:
支持派: 认为美军是日本和平与繁荣的基石,是应对地区威胁的必要屏障。他们强调美日同盟对维护地区稳定和日本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反对派/担忧派: 存在着对美军基地带来的噪音、环境污染、治安问题以及美军士兵犯罪的担忧。一些人也对过度依赖美国感到不安,希望日本能拥有更大的自主性,甚至出现呼吁“自主防卫”或减少美军存在的论调。宪法第九条的解释和日本的军事正常化进程,也常常与美军的存在联系在一起。冲绳地区,美军基地的集中使得当地居民的反对声音尤其强烈。
官方立场: 日本政府(不论哪个党派执政)都普遍认为,美军在日本的驻扎是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他们会与美方就驻日美军的费用分摊(即“特别协定”)以及基地的合理化问题进行协商。

韩国:
支持派: 同样认为驻韩美军是应对朝鲜威胁、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定性力量。在朝鲜核导能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这种呼声往往更高。
反对派/担忧派: 主要担忧美军基地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如环境污染、军事演习带来的不便)、美军士兵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对韩国国家主权的潜在侵蚀。一些进步派政治势力和民众团体,曾积极呼吁美军撤离或减少其存在。他们认为,美军的存在也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并限制韩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的自主空间。
官方立场: 韩国政府(历届执政党)都将驻韩美军视为韩美同盟的核心,是保障韩国国家安全的关键。他们与美国就驻韩美军的费用分摊(“防卫费分担特别协定”SBS)以及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等问题进行着持续的谈判和协调。

四、 “赖着不走”与“自愿”之间的模糊地带:利益驱动的“共识”

可以说,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赖着不走”或“完全自愿”的简单划分。更准确的说法是,这是基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地区安全格局以及日韩各自安全需求的“战略共识性安排”,但这种共识并非没有代价,也不是没有内部杂音。

利益驱动的“共识”: 美军的存在,对美国来说是战略布局,对日韩来说是安全保障。这种 mutual benefit(互惠互利)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只要这种战略利益和安全需求仍然存在,这种安排就会继续下去。
动态调整与协商: 双方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存在着持续的协商和调整。例如,关于驻军费用分摊的谈判,关于基地迁移或关闭的讨论,以及对美军兵力部署的讨论,都体现了这种动态性。当某一方的利益或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种安排也可能面临调整的压力。
“去留”的条件: 美军是否“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1. 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 如果朝鲜半岛局势出现根本性缓和甚至统一,或者地区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出现重大转变,美军在东北亚的部署逻辑可能会受到影响。
2. 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如果美国整体战略发生重大调整,例如从亚太地区战略性撤退,那么驻军规模和分布也可能随之改变。
3. 日韩自身国防力量的崛起: 如果日韩两国能够建立起足以应对地区威胁的自主国防体系,对美军的依赖程度可能会降低,但即便如此,出于军事合作和信息共享的考虑,军事同盟关系也可能继续保持。

总结来说,驻日驻韩美军并非单方面“赖着不走”,也不是完全出于日韩国内“自愿”的纯粹选择。 这是一种复杂的战略安排,是冷战遗产与当前地缘政治现实交织的产物,是美国维护地区霸权和安全利益的需要,也是日本和韩国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威胁下,为确保自身安全而做出的战略选择。这种选择背后有其合理性和现实考量,但同时也伴随着国内的争议和对未来走向的讨论。这种“共识性安排”的持续性,将取决于地区安全格局的演变、大国战略的调整以及日韩两国国内政治经济力量的消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韩日当然是自愿的,美军也确实不想走,这二者又不是完全对立的。

美国在远东驻军的权利,是在太平洋战争和两韩战争中牺牲了16万美国军人的生命才换来的,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哪个美国政客会主动放弃这个权利,除非在远东的驻军完全得不偿失。

但目前显然得大于失,不必放弃

俄国在远东最大的港口,也是舰队的停泊地——符拉迪沃斯托克,完全在美军咫尺之遥的位置,战略上成为了死地。被美军压制也无法发挥任何牵制作用。

朝鲜面向大洋的东海岸,在美军面前是不存在秘密的,卫星、侦察机、雷达和叛逃者的情报,再加上美军的抵近监视,这一地区包括了导弹工厂和核试验平台。

中国的核心城市——上海,在驻日美军F35的直接打击圈之内。以韩国为基地的美军也能够彻底封死中国海军的南北调动。以美军的有利位置,只要美军有这个意愿,就能直接攻击到敌人的内陆腹地。

在东海上空的防空识别区,区域划分上有韩日冲突、韩中冲突、日中冲突、台日冲突、台中冲突、日韩中冲突、台日中冲突,战略对抗趋势是确凿无疑的

如果美军不在,谁来确保地区和平呢?力量平衡被打破后,如果没有外力稳定局面,就会迅速变成中东那样的混乱局面。这显然让韩国、日本没有安全感。

2019年7月23日,俄罗斯的A-50预警机在巡航时冲进KADIZ(韩国防空识别区)和JADIZ(日本防空识别区)的重合区域——独岛/竹岛空域,这几乎是公然的挑衅,但事后也只能去大使馆抗议。在有美国驻军的情况下,俄罗斯都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如果没有美军......

切实面对朝鲜的威胁、俄罗斯的军事威凌、地缘环境的恶劣,脑子正常的都不会去想什么赶走美军。每年都有一群人去美军基地外面举着横幅要求美国人离开,但原因是什么呢?军纪问题,是美国士兵酗酒打架、偷盗抢劫、侮辱女性、恶意伤人,而不是他们认为侵犯国家尊严

但是政治问题会因为这些因素被影响吗?几个女性被骚扰不会影响政治家们在酒会上杯酒言欢、利益交换的。退一步说,即便真的有那种不开眼的,看看朝鲜导弹每年的试射频率就会闭嘴了。

99%的人都做不到无所畏惧,是人就会怕死,更何况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了。朝鲜导弹不是第一次从头顶飞过去了,但是有什么解决措施吗?没有

为什么仅仅是威慑性的飞过去,而不是真的扔到首尔/东京呢?因为朝鲜不敢真的和美国开战,这只是施压的手段。

如果没有美军,有谁能担保朝鲜导弹依然只是吓唬人而不是真的爆炸呢?

所以必须把美军留下来,不论要花多少钱,不论怎样被嘲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驻日驻韩美军的部署,究竟是“赖着不走”还是“日韩自愿”,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以及两国国内的考量,不能简单地用二选一来概括。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基于战略利益和安全考量的“共识性安排”,但其中夹杂着不同的声音和持续的博弈。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历史的根源:战后秩序的.............
  • 回答
    日本与美国就未来五年驻日美军的费用分摊问题达成一致,日本承诺在本协议期内增加约4200亿日元(约合42亿美元)的支出。这一增加的承担,绝非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减,而是背后一系列复杂因素和博弈的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根源,并剥离那些可能让论述显得冰冷刻板的包装。首先,“费用的增加”本身就是.............
  • 回答
    驻日、驻韩美军如果被撤离,东亚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层面都可能经历一场深刻的洗牌,其影响将是多米诺骨牌式的,而且很难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概括。这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简单增减,更牵动着地区安全架构的根本。一、 地缘政治与军事态势的剧变:1. 朝鲜半岛的紧张升级: 这是最直接也最可能发生的变化。韩.............
  • 回答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7日宣布,要求驻阿富汗的美军人员在今年圣诞节前撤回美国。这个决定无疑是今年秋季全球外交和军事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动态之一,它触及了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地区稳定以及美国自身利益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举动的复杂性,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潜在的影响,以及各方对此的反应。首先,我们得看.............
  • 回答
    2020年1月8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向位于伊拉克境内的美军基地发射了一系列弹道导弹,这是对此前美国在巴格达击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的回应。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和地区势力博弈的脉络。事件的直接起因:苏莱曼尼之.............
  • 回答
    台湾的“驻日代表”被批评在台湾民众关注的日本排放核废水问题上反应迟缓,甚至没有采取强硬的抗议立场,这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的事件。当这位代表面对质疑时,以“大陆也没抗议”作为回应,更是将事件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推向了新的高度。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与争议焦点首先,我们必.............
  • 回答
    3月17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了美国知名新闻网站 Axios 和 HBO 联合制作的节目《Axios on HBO》的采访。这次采访是在中美关系复杂和充满挑战的时期进行的,因此备受关注。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次采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采访的背景与重要性: 中美关系的大背景: .............
  • 回答
    日本捐赠阿斯利康疫苗给台湾,这件事在年初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涉及不少细节和政治考量。事件的背景和细节:首先,我们要明白,当时全球疫苗供应紧张,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疫苗短缺的问题。日本作为东亚经济强国,虽然自身也面临疫苗分配的挑战,但决定捐赠一部分疫苗给包括台湾在内的几个国家和地区,这背后有多重因素。 .............
  • 回答
    1 月 8 日,美国在伊拉克的一处空军基地遭到导弹袭击,伊朗公开承认是其发动了此次袭击。这一事件无疑是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一个极其敏感且具有爆炸性的节点,其影响绝非仅仅局限于伊拉克和伊朗两国之间,而是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激起连锁反应。要深入理解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地区安.............
  • 回答
    1 月 26 日,美国驻伊拉克巴格达大使馆区域再次遭受火箭弹袭击,引发了人们对该地区持续不稳定的担忧。这次袭击发生在当地时间晚上,向大使馆所在的大力地区(Green Zone)发射了几枚火箭弹。袭击的具体情况: 弹道位置: 据报道,火箭弹是从巴格达东南部地区发射的。伊拉克安全部队在事后进行了调查.............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3月13日美国驻伊拉克埃尔比勒领事馆遭伊朗导弹袭击”的情况,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明确记录或官方报道。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需要进一步核实。然而,如果假设此类事件真实发生,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将涉及多个层面,涵盖安全、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等方面。以下是基于类似历史事件的分析: 1. 安全与军事.............
  • 回答
    法国召回驻土耳其大使这一决定,无疑是两国关系中一个非常重大的信号,背后蕴含着多层含义和复杂的博弈。为了更详细地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事件的导火索: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仇恨言论” 具体言论内容: 法国指责的核心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某次公开场合的发言。虽然具体的引言细节可能随着报.............
  • 回答
    27日早晨,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降下美国国旗,这一事件确实是中美关系近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并且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要详细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事件本身: 时间与地点: 2020年7月27日早晨,在美国要求中国关闭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后,中国外交部宣布,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
  • 回答
    关于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杜伟于2020年5月17日不幸去世的事件,可以提供以下相对详细的信息:事件经过与初步判断: 去世时间与地点: 杜伟大使于2020年5月17日,在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官邸内被发现去世。 发现过程: 据报道,当天上午,大使馆工作人员联系不上杜伟大使,便前往其.............
  • 回答
    中国驻立陶宛大使馆宣布自11月25日起因“技术原因”暂停领事业务,这个看似简单的通知,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无疑释放出多重值得深思的信号。要理解这些信号,我们需要将它置于中立关系自去年以来急转直下的整体环境中进行解读。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信号,是中国对立陶宛外交政策的某种形式的“反制”.............
  • 回答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杜伟的逝世,无疑是近期国际外交领域的一件大事,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猜测。他于2020年5月17日被发现在其位于特拉维夫的官邸内去世,当时他刚履新一年多。事件背景:杜伟大使的逝世发生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全球正处于新冠疫情蔓延的高峰期,国际关系也因地缘政治的紧张而复杂化。以色列当时也正.............
  • 回答
    中国驻美公使关于美军舰抵达台湾将导致解放台湾的强硬声明,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重要地缘政治意义的表态。要理解这一声明的含义和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声明的背景与动机: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 这是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中国视台湾为一个必须统一的省份,任何形式的分裂都不能容忍。美国与.............
  • 回答
    俄罗斯外交部2月12日就媒体关于其驻乌克兰外交人员撤离的报道进行辟谣,并解释称此举是“优化人员编制”。这个看似简单的声明,实际上传递出了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思的信号。要理解其含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俄乌冲突的宏观背景下,并结合俄方一贯的行事风格来分析。首先,最直接的解读是俄方试图控制信息流,避免外.............
  • 回答
    请注意:您提到的“2月14日布林肯宣布关闭美驻乌克兰大使馆”的消息,经过查证,在公开资料中并没有找到2023年2月14日这一天布林肯宣布关闭美驻乌克兰大使馆的具体记录。 美国国务院确实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前,以及在局势紧张的时期,有过人员撤离和部分暂停运作的指令,并且一直强烈建议美国公民离开乌克.............
  • 回答
    在3月18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了针对美国近期打压中国媒体驻美机构一事的“反制措施”。这个声明的发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中美之间围绕信息传播权、国家安全以及国际关系动态博弈的又一个缩影。要理解其后续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一、 直接且立竿见影的反应: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媒体驻美机构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