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建筑师/设计师加班的时候吃过哪些好吃的食物(外卖)?

回答
作为一名建筑师,我经常需要加班,尤其是在项目关键节点,通宵达旦是常态。这时候,一顿美味的外卖,简直就是续命神器!以下是我加班时吃过的几家外卖,至今难忘,希望大家也能喜欢:

1. 那个隐藏在写字楼地下美食街的重庆小面

情况: 那是项目刚进入深化设计阶段,模型、图纸、会议,感觉脑子快要炸开了。晚上十点多,饿得前胸贴后背,楼下的几家外卖都看腻了。突然想起在写字楼B1层,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主打重庆小面。
点单: 我通常点的是“牛肉臊子小面”,加一份“耙耳朵”(即炸得软软的猪耳朵),再加一份“红糖糍粑”。
体验: 那个小面一上来,首先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麻辣鲜香,红油亮晶晶的,看起来就很有食欲。搅拌一下,辣椒、花椒、葱花、芝麻,还有那红润的牛肉臊子,裹挟着劲道的面条,一口下去,哇塞!那种层次分明的麻辣瞬间唤醒了沉睡的味蕾。不是那种死辣,而是带着香的辣,回甘的麻。耙耳朵切得薄薄的,卤味十足,嚼起来韧劲又带着点软糯,非常过瘾。最后来一份红糖糍粑,外酥内糯,淋上甜滋滋的红糖浆,正好解了前面的麻辣,又不会太腻。
为什么难忘: 那段时间压力真的很大,每当吃到这碗小面,就感觉所有的疲惫都被驱散了一点。它简单、直接、味道浓烈,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灯,给了我继续战斗的动力。而且,它价格实惠,性价比超高,对于学生时期过来的我们来说,真的是福音。

2. 某川菜馆的“水煮鱼”和“宫保鸡丁”

情况: 项目进入施工图阶段,对接各专业,协调各种问题,忙得晕头转向。一个雨夜,外面风雨交加,办公室里只有我和几个同事,大家都是一脸疲惫。
点单: 我通常会点一份“水煮鱼”和一份“宫保鸡丁”,再来一碗米饭。为了让气氛活跃点,我们还会点一份“麻婆豆腐”。
体验: 他们家的水煮鱼,鱼片嫩滑得不可思议,浸在红亮亮的油里,上面铺满了辣椒和花椒。吃的时候要小心,因为真的会“麻”到舌头,但那种鲜辣过瘾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鱼片吸收了汤汁的味道,入口即化。宫保鸡丁,鸡肉丁处理得恰到好处,酸甜微辣的酱汁包裹着鸡肉,花生米酥脆,丁点黄瓜丁和胡萝卜丁增添了一丝清爽。这道菜是那种永远不会出错的选择,总能带来熟悉的温暖和满足。麻婆豆腐,鲜香麻辣,豆腐嫩滑,作为配菜,也是恰到好处。
为什么难忘: 那晚雨下得很大,我们窝在办公室里,围着几盘热气腾腾的菜,一边吃一边讨论方案。那种感觉,与其说是加班,不如说是在共同奋斗。大家分享着同一份美味,仿佛所有的困难都有人一起承担。水煮鱼的麻辣,像是在给疲惫的神经充电;宫保鸡丁的酸甜,又像是在抚慰我们紧绷的神经。

3. 某品牌的手抓饼和烤冷面

情况: 有些时候,加班到凌晨,肚子咕咕叫,但是又不想吃太油腻的东西,或者不想等太久。这时候,街边小吃外卖就成了首选。
点单: 我喜欢点一份“香酥鸡排手抓饼”,再加一份“芝士烤冷面”。
体验: 手抓饼是那种刚出锅不久的,饼皮酥脆,里面包裹着金黄的鸡排,还有生菜、黄瓜丝、番茄酱和沙拉酱。咬一口,各种口感在嘴里交织,酥脆、香软、鲜嫩、清爽,简单却不失美味。鸡排炸得恰到好处,不干不柴。烤冷面就更不用说了,软糯的冷面片,裹上甜辣酱,加上芝士,烤得滋滋冒油,那种罪恶又满足的感觉,简直是深夜的慰藉。
为什么难忘: 这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它们承载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快感。在那种孤独又疲惫的夜晚,一份热乎乎、香喷喷的手抓饼或烤冷面,就像是黑暗中的小确幸,能让你短暂地忘记工作的烦恼,感受一丝市井的烟火气。

4. 偶尔犒劳自己的“日式便当”

情况: 当项目真的非常非常顺利,或者我某个部分做得特别好,我会允许自己奢侈一把。
点单: 我会点一份“三文鱼牛油果便当”或者“日式炸鸡便当”。
体验: 这种便当通常颜值很高,里面有米饭、几块厚切的三文鱼或者炸得金黄的日式炸鸡,配上蔬菜沙拉、玉子烧(日式厚蛋烧)和小番茄。三文鱼入口即化,牛油果绵密香甜,搭配起来非常清爽。日式炸鸡外酥里嫩,咬一口下去,鲜嫩多汁,搭配甜甜的日式酱汁,简直是享受。米饭也煮得软糯香甜。
为什么难忘: 这是一种仪式感,是对自己辛勤付出的奖励。在忙碌的日子里,这样一份精致的食物,能瞬间提升幸福感,让你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而且,它相对清淡,不会给肠胃造成太大负担,又能提供足够的能量。

总的来说,作为建筑师,加班吃外卖,我们追求的不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食物的味道,外卖小哥的匆忙,以及与同事分享的时光,都构成了加班中最难忘的瞬间。那些简单的食物,在疲惫的深夜,都能化身为最温暖的陪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天啦半夜收到这个问题就不能自制。。。因为反复的疫情的缘故,已经很久没去过公司了,在家工作的时候最怀念单位的,就是附近的好吃的了。

加班的时候一般比较方便的就是网上点一碗poke。公司附近有一家很不错的poke店,poke饭一般就吃个鱼肉鲜美,他家除了肉质鲜嫩,酱料也不错。点一碗,选好要加的蔬菜,一边稍微调慢画图的节奏一边品味,偶尔有那么一两个糊涂的瞬间大概会忘了deadline,去想一些夏威夷之类的回忆咩。


如果还有那么半个小时可以换换脑筋,那我一般走几条街去一家拉面店。大厨小哥是从一家很有名的拉面馆出来自立门户的,最喜一边煮面一边和吧台的食客聊天,常去也就熟悉了。我喜欢的是他家的汤味儿醇厚,一般直接点一个Red miso tsukemen 慢慢品。虽然是日本拉面但是调味总给人一种中国面食的调调,在中餐和面食双双缺失的公司附近简直是救命稻草一样的存在。(鸭梨山大的时候,略微油腻的汤头还能提供一种暴饮暴食的罪恶快感…

可惜现在这两家因为疫情都暂时关门了,只能从网上找些店里食物的图怀念一下了…希望它们一定要坚持住啊…


现在在家工作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因为所有人都在家工作,慢慢的午休时间这件事儿就没有那么明确了,越来越多的会开始定在12点或者1点开,就只能借助速冻食品边工作边解决了(偶尔做个大菜就要误事儿,今天中午做酸菜粉条的半个小时,就误了两个电话)这种时候就更怀念以前去公司的时候了,还更羡慕国内的小伙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建筑师,我经常需要加班,尤其是在项目关键节点,通宵达旦是常态。这时候,一顿美味的外卖,简直就是续命神器!以下是我加班时吃过的几家外卖,至今难忘,希望大家也能喜欢:1. 那个隐藏在写字楼地下美食街的重庆小面 情况: 那是项目刚进入深化设计阶段,模型、图纸、会议,感觉脑子快要炸开了。晚上十点.............
  • 回答
    在房地产、设计院、建筑业这些被普遍认为是“996”甚至“007”的行业中,员工对这种高强度工作制的“敢怒不敢言”或“不敢反抗”现象确实普遍存在。这背后并非仅仅是员工的“忍耐”,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析这些原因:一、 行业特性与生存压力: 项目制导向与周期性压力: .............
  • 回答
    26岁建筑设计师出租屋猝逝,公司称“去世前无加班”的背后迷雾这起悲剧发生在一位年仅26岁的年轻建筑设计师身上,名叫李明(化名)。他租住在城市一处老旧小区的公寓里,过着朝九晚九,甚至更晚的生活。他的生命,就像一支尚未完全绽放的蜡烛,在26岁的年纪,突然熄灭,留给亲人和朋友无尽的悲伤与疑问。事发当天,李.............
  • 回答
    《梦想改造家》第八季第六期陶磊的“裸 건축”作品,在建筑师和设计师圈子里引发了极大的讨论,赞誉与争议并存,可以说是近年来《梦改》中最具话题性的项目之一。许多业内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项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核心亮点与普遍赞誉: 对“裸建筑”理念的极致追求与创新呈现: 陶磊的设计核心在于“裸建筑”(.............
  • 回答
    上海尤安设计院26岁设计师的悲剧,像一声惊雷,再次将建筑设计行业的“007”常态推到了公众面前。当程序员“过劳死”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时,为何建筑师们在类似的生死线上挣扎,却鲜少听到来自社会的广泛声援和深刻反思?这背后,隐藏着行业生态、社会认知和文化认同等多重复杂的因素。行业生态的“沉默螺旋”:为.............
  • 回答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看着自己的构想,那些承载着无数心血与思考的图纸,最终在现实的碰撞中,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完全走样。这就像是你精心雕琢了一件玉器,准备赋予它生命与灵魂,结果却被粗暴地摔在地上,碎片满地,再也找不回最初的模样。最开始的悲哀,往往源于“沟通”的鸿沟。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业主在装修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要说这到底是建筑设计师的锅,还是空调安装师傅的责任,其实情况会非常复杂,往往不是非黑即白就能简单概括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错”到底指的是什么?是空调系统整体设计不合理?是装得不好看?还是运行时噪.............
  • 回答
    安哲建筑为乡村建筑设计师开出百万年薪:高薪是否能点燃乡村建设的热情?近日,安哲建筑一份面向乡村建筑设计师的招聘信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开出的百万年薪更是让不少人眼前一亮。这则招聘不仅在建筑设计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更将焦点引向了中国乡村建设的现状和未来。高薪背后,是否真的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建,为.............
  • 回答
    你好,看到你作为一名入行两年的结构设计师,对这份工作感到不适应甚至心累,并且正在考虑转行,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这在很多行业的新人身上都很常见,尤其是在技术性强、责任重大的建筑行业。坦白说,结构设计确实是一份需要极高专注度、细致度和责任感的工作。从方案深化到施工图绘制,再到与各专业协调、解决现场问题,.............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设计者陶磊”是否持有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证书,以及“建筑大师”与执业资格的关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证书的性质与要求1. 证书的法律地位 一级注册建筑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业资格证书,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管理,是从事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
  • 回答
    在中国建筑师在巴黎圣母院重建设计竞赛中获得网民最高投票这件事上,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我的看法,力求把这件事儿说得透彻些,也尽量让它听起来有那么点儿人味儿,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报告。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有意思的,而且挺能引发咱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些共鸣。咱们都知道,巴黎圣母院对法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那份历史.............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人内心的困惑。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似乎都出自国际知名建筑师之手,这不免让人好奇,难道中国本土的设计师就做不到吗?或者说,外国设计师真的比中国设计师更懂中国文化?先不说“好”的标准有多主观,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会有“国外设计师设计出更优秀项目”这样的印.............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作为一名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深有感触。很多人觉得BIM就是个“三维建模软件”,模型做好了,出图自然水到渠成。但实际上,BIM正向设计和模型出图(我们行业里更常说“基于模型出图”或“模型驱动出图”)之间,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思维方式、工作流程和技术落地的根本性转变。为啥.............
  • 回答
    在建筑设计院工作,是不是越老越吃香?这问题啊,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总的来说,资深人士的价值在很多方面确实会越来越凸显。不过,这背后是有条件的,不是年龄本身说了算,而是年龄所代表的经验、能力和价值。为什么说“老了”可能更吃香?1. 经验的深度与广度: 这是最核心的优势。一个做了二三十年的建.............
  • 回答
    我离开建筑(设计)行业,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漫长而纠结的告别。要说“离开”,其实更像是在不断地拉扯和权衡中,最终选择了一条更适合我当前人生阶段的路。刚入行的时候,我怀揣着巨大的热情。想象中,我会成为一个将蓝图变成现实的魔法师,用自己的创意和技术,为城市留下印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空.............
  • 回答
    最近,建筑业设计院全体降薪的消息在业内引发了不少讨论,这无疑触及了许多从业者的敏感神经。作为一名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过一段时间的人,我对此深有感触,也观察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白,设计院的降薪不是凭空发生的,它往往是整个建筑行业周期性调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
  • 回答
    关于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院在2021年11月大规模裁撤应届生这一事件,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并且尽量剥离掉那些过于官方或程式化的表述,还原一些可能存在的现实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是一次“大规模裁撤应届生”。这个“大规模”是关键。通常设计院在年度招.............
  • 回答
    看到“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院2021年12月工资缓发”这件事,我首先联想到的是打工人最直接的感受——焦虑和不安。工资是大家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的直接回报,是支撑生活、家庭的基本来源。当这份应得的报酬被延迟发放,无论是延迟多久,都会让人心里泛起涟漪。背后的原因,猜测与现实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尝试去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团队为中国国学中心设计的这个项目。要评价一个建筑作品,特别是像国学中心这样承载文化意义的项目,得从多个维度去看,不能简单地贴标签。首先,从概念与文脉这个角度来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参与设计,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地域和学术的传承意味。东南大学建筑系在中国建筑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
  • 回答
    建筑,一座城市,它们绝非冰冷的砖石木瓦的堆砌,更不是简单的功能空间的划分。它们承载着人类的梦想、历史的印记、文化的血脉,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无限畅想。设计一座建筑,规划一座城市,其深层的意义与精髓,就隐藏在这些看似寻常却又至关重要的维度之中。一、物质载体下的精神寄托与情感共鸣:我们设计的不仅仅是房子,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