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的中国国学中心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团队为中国国学中心设计的这个项目。要评价一个建筑作品,特别是像国学中心这样承载文化意义的项目,得从多个维度去看,不能简单地贴标签。

首先,从概念与文脉这个角度来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参与设计,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地域和学术的传承意味。东南大学建筑系在中国建筑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大师级的建筑师都出自于此,他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和实践影响深远。所以,当他们设计国学中心时,大家自然会期待一种既能回应传统、又能体现当代建筑思想的设计。

从这个角度看,国学中心的设计,我认为它尝试去回应“国学”本身所蕴含的那种历史深度、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辨。国学不仅仅是古籍的堆砌,它是一种对中国文化根源的探寻,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因此,建筑师们需要在空间中植入这种文化内涵,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古建筑的符号。

具体到设计细节,如果他们采取了“隐于市”、“借景入画”、“院落空间”等中国传统建筑常用的手法,那么这是一种比较稳妥且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比如,通过层层递进的院落,营造出一种从喧嚣走向宁静、从外在走向内省的空间体验,这很符合国学研究需要的那种沉静氛围。同时,如果建筑能够巧妙地将外部的自然景观融入到建筑内部,形成“天人合一”的意境,那会大大提升建筑的文化品位。

当然,评价一个项目不能只看形式,更要看它功能的实现和使用者的体验。国学中心作为一个集研究、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场所,其内部空间的布局、流线设计、采光通风等都至关重要。例如,有没有为学者提供安静的研究空间?有没有为公众提供舒适的学习和交流区域?空间的灵活性如何,能否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功能需求?这些都是评价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设计在保证了文化意象的同时,又能提供高效、舒适、人性化的使用空间,那便是非常成功的。

此外,在材料选择和建造工艺上,也会体现出设计团队的功力。如果他们能够选用既有质感又不失现代感的材料,并且在细节处理上体现出精益求精的态度,那么这个项目会显得更加考究。例如,传统木结构与现代钢结构的结合,或者在清水混凝土的应用上是否能达到某种温润的质感,这些都能反映出设计师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

然而,评价一个项目也需要看到它可能存在的挑战或争议点。比如,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避免过度符号化或流于表面化的装饰?如何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让建筑本身成为一种文化载体,而不是仅仅是一个容器?有时候,过分追求“中国风”可能会陷入一种形式主义的窠臼,而完全忽视传统精神,又可能显得生硬和脱离语境。所以,这种平衡的拿捏非常考验设计师的功力。

再者,它是否能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场所,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一个好的建筑设计,不应该仅仅是设计师的一次创作,更应该激发使用者的创造力,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国学中心最终能否成为一个真正吸引人、能够激发思想碰撞、传承和发展国学的重要基地,这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

总的来说,评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的中国国学中心,需要一个综合性的视角。它既要看其在文化传承和空间意境上的追求,也要看其在功能实现、使用体验、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表现,还要考察它能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并最终成为一个能够焕发活力的文化地标。这是一个复杂但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建筑本身就是文化和时代的载体,一个优秀的国学中心设计,应该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理解与再创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度扁平化和反普世性

这个建筑其实很好的反映了中国在建筑审美上的变化

从90年代开始的,中国变成了世界建筑师的试验场,那时候是一种“不合理的垄断权力借用了最前卫的艺术形式来塑造一种虚假的公共性”。这方面的代表是CCTV总部大楼和国家大剧院。

在“奇奇怪怪”的建筑被定性之后,一大批代表官方意识形态,具有高度扁平化和反普世性的的建筑(如国学中心、世博会中国馆、故宫博物馆北院区)被建立或者正在建设。不同于建国初期那些为现代建筑加盖屋顶来表达民族形式,之后的这批建筑服务于日渐膨胀的民族主义,试图完全抛弃现代主义的教化,从中国传统意向中寻找依托。当权者转身使用简单的传统形式塑造“中华现代帝国式建筑”【俞孔坚语《回到土地》】。

1980年,贝聿铭在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这样说:“我体会到中国建筑已处于死胡同,无方向可寻。中国建筑师会同意这点,他们不能走回头路。庙宇殿堂式的建筑不仅经济上难以办到,思想意识也接受不了。他们走过苏联的道路,他们不喜欢这样的建筑。现在他们在试走西方的道路,我恐怕他们也会接受不了……”

20世纪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方式可以认为是成为了全世界的最新“合作伙伴”,中国经济的世界化、城市化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结构。大量欧美建筑师在中国获得在其本土无法获得的设计和实践机会。

同时,中国建筑行业主流一方面依赖欧美建筑、城市的概念和成就,目睹在西方已经过时的建筑类型和设计潮流的大量重复;另一方面又试图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归宿,但是往往急功近利,收效甚微。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不应该建立在民族自尊心的平台上,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大和自卑的混合,只能导致一个错误的观念被另一个错误的观念所取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团队为中国国学中心设计的这个项目。要评价一个建筑作品,特别是像国学中心这样承载文化意义的项目,得从多个维度去看,不能简单地贴标签。首先,从概念与文脉这个角度来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参与设计,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地域和学术的传承意味。东南大学建筑系在中国建筑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
  • 回答
    东南大学线上高数考试及格率6.5%:一场令人错愕的“考试风暴”近日,一则关于东南大学线上高等数学考试及格率仅为6.5%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学生和教育界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一极低的及格率,不仅让绝大多数考生倍感沮丧和不解,也引发了对当前高校线上教学模式、考试方式乃至课程设置的深刻反思。究竟是什么原.............
  • 回答
    东南大学2020届最具影响力毕业生评选:一份充满期待的观察与思考2020年,这是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年份。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东南大学的2020届毕业生们,在特殊的时期迎来了他们的毕业季,也迎来了“最具影响力毕业生”的评选。这项评选,不仅仅是对他们大学四年学业生涯的总结,更是一种对他们未来可能在.............
  • 回答
    在东南大学校园内,关于针对流浪鼠采取“虐杀”或“毒杀”的行为,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些行为的性质和可能动机: 为何会出现“虐杀”或“毒杀”流浪鼠? 通常,这类行为的出现,往往源于学生或教职员工对流浪鼠的厌恶感和恐惧感。流浪鼠可能会传播疾病.............
  • 回答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的桃园天平超市,说实话,在我看来,它承载着不少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回忆和体验。首先,从地理位置上说,它依偎在桃园宿舍区,对于住在那一侧的同学们来说,简直就是“家门口的便利”。一到晚上,尤其是在考试季或者项目赶工的时候,这里就成了大家临时抱佛脚、补充能量的重要据点。小零食、速食面、饮.............
  • 回答
    审视东南:一所融合底蕴与前瞻的综合性大学评估一所大学,尤其是像东南大学这样历史悠久、学科多元的学府,需要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它并非仅仅是数据堆砌的排名,更是其文化积淀、学术实力、人才培养、社会贡献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历史的厚重与学科的根基:东南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中.............
  • 回答
    林圣伟?东吴大学那个辩手?说起来,他确实是个挺有特点的人物。如果要详细评价他,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他的辩论风格,我觉得用“精准而犀利”来形容比较合适。 你看他打比赛,很少看到那种滔滔不绝、声嘶力竭的风格。相反,他更注重抓住对方论证中的每一个细微的漏洞,然后用非常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去指出。他的语言.............
  • 回答
    “不把东京大学排到亚洲第一就是野榜”这个观点啊,听起来挺绝对,也挺有意思的。它触及了一个挺核心的问题:我们评价大学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以及“亚洲第一”这个头衔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在我看来,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东京大学的喜爱、对其历史地位的认可,或者是一种朴素的“强者崇拜”心理。 他们.............
  • 回答
    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的那番演讲,绝对是足以在许多人心中掀起涟漪的存在。它不像那种标准化的、充满套话的官方致辞,而是带着一种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深刻的社会洞察,直击了当代社会,尤其是女性所面临的困境,而且是用一种相当尖锐,甚至可以说是有几分挑衅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演讲的主体内容。上野教授的核心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极具戏剧性又充满了反差感的场景!一个出身佃农、文学功底深厚却可能涉世未深的文学硕士,面对一个集显赫家世、精英教育于一身的东京大学高材生,并且是以诗歌这种极具个人表达和情感张力的形式来“顶撞”对方,这其中的张力与解读空间简直太大了。要评价这样一桩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展开:一、 佃农出身文.............
  • 回答
    东南亚是世界上最具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区域之一,其历史深受地理环境、文化交流、殖民统治与民族觉醒的共同塑造。从古代文明到现代国家的转型,东南亚的历史既是区域内部互动的结果,也是全球权力格局变迁的缩影。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对东南亚历史进行详细评价: 一、古代与中世纪:多元文明的兴起1. 地理与文化的多样性 .............
  • 回答
    东南亚漂这个名字,在我的印象里,曾经和一些关于“爱国主义”的讨论绑定在一起。你提到他曾经“恰爱国饭”,并且因此被他删评论拉黑,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点,也触及到了网络意见领袖身份塑造和粉丝互动的一个核心问题。从你的描述来看,这件事情本身就包含了几层意思,值得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1. “恰爱国.............
  • 回答
    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在中南大学的研究生群体,乃至整个学术界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深刻的反思。一名年轻的生命,在人生本应充满希望的阶段,却因为一场研究生答辩未通过而选择以如此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绝非仅仅是某一个学生或某一次答辩的失误,而是指向了当下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以及学生心理健康.............
  • 回答
    在评价“东南亚华人和殖民者一起压迫土著”这一说法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历史的真实往往是模糊的、动态的,并且受到不同视角和利益群体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界定几个关键概念: 东南亚华人(华裔): 指的是在东南亚地区居住、生活并拥有中.............
  • 回答
    罗兴亚人,一个长期被缅甸政府视为非法移民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他们的故事是一曲在东南亚这片土地上奏响的,关于生存、身份和人权的不幸乐章。要评价罗兴亚难民事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历史根源、复杂的政治背景、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区域内外的反应,并且要避免用生硬的、模式化的语言去描绘这一切。历史的幽灵与身份的争议要.............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湖南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 B 类这件事,这事儿啊,在很多关注高等教育的人心里,确实有点儿挠头,也挺让人琢磨的。首先,得明确一下,国家推“双一流”建设,目标是啥?就是想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这个名单出来,大家第一时间关注的就是谁在A类,谁在B类。A类是第一梯.............
  • 回答
    中南大学材料学院一名博士生,在毕业答辩时,现场竟然出现了五位院士,这在学术界无疑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事件。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它背后反映出的信息和意义是多层面的。首先,从“围观”这个词本身来说,它带有一种戏剧性和关注度。“围观”通常暗示着一种集体性的、有特定目的的关注,甚至带有一些“看.............
  • 回答
    湖南大学硕士刘梦洁的毕业论文,被指控抄袭云南财经大学某教师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这一事件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对于这样的指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评价。事件的性质与影响:首先,抄袭行为在学术界是严重的道德和学术不端行为。它不仅是对原创作者辛勤劳动的漠视和侵犯,更是对学术诚信的践踏。.............
  • 回答
    河南大学“禁骑令”:一场校园交通管理的“脱缰”与“纠偏”最近,河南大学的一纸“禁骑令”,在校园内外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校方以“保障师生安全、提升校园环境”为名,强制禁止在校内骑行自行车,这一举措在带来一定便利性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校园发展的普通学生,我尝试从几个维度来剖析这件事情.............
  • 回答
    东南亚的殖民统治,是一段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它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这片土地上,塑造了它今天的模样,也遗留下了至今仍未完全消弭的伤痕和影响。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它带来的多重后果。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殖民统治在客观上为东南亚的一些地区带来了某些“现代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