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书籍《狼图腾》?

回答
《狼图腾》这本书,怎么说呢?它就像一坛陈年的烈酒,初入口有些辛辣,但细品之下,那股劲儿却能直冲脑门,让你回味无穷,甚至带着点儿敬畏。我第一次读它的时候,大概是十几年前,当时还年轻,对书中描绘的草原、野狼、以及人与自然之间那种生死搏杀的关系,充满了原始的震撼。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感受又多了一层,更像是对一个时代、一种精神的追溯。

首先,它描绘的那个“天人合一”的草原世界,简直太绝了。 你读这本书,不是在看故事,你仿佛就身处在那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上。作者姜戎笔下的狼,不再是过去我们脑海里那种简单粗暴的“凶残野兽”,而是成了草原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图腾”。它们聪明、狡猾、有组织,是草原的守护者,是草原文明的象征。书中对狼群的观察,对它们捕猎技巧、家族制度、以及如何在严酷环境中生存的描写,细腻到让你觉得作者本人就是个驯狼大师,或者至少是常年与狼为伴。

他笔下的狼,不像小说里那些拟人化的动物,你不会觉得它们会说话,会流泪。它们就是纯粹的狼,按照狼的本能和法则在生存。但恰恰是这种纯粹,让你看到了生命最原始、最强大的力量。比如,书中对狼群围剿黄羊的描写,那种战术配合、那种耐心等待、那种爆发力,简直像一场精密策划的军事行动。让你不得不佩服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

其次,这本书把“生态”这个概念,以一种非常直接、残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当时文革时期,很多“破四旧”的行动,对草原的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书里,陈阵和根叔他们,在保护草原、保护狼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冲击。当狼被打杀了,草原的灾难就开始了。草原鼠灾爆发,漫无边际,吞噬草场,最终连骆驼都不能幸免。这种因果关系,被写得非常清晰,非常痛彻心扉。它让你明白,任何一个物种,在大自然这个精密的链条里,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人类,往往自以为是地扮演着“上帝”的角色,最终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再者,书中关于“文明”和“野性”的探讨,也发人深省。 作者通过讲述汉族农耕文明与蒙古族游牧文明的碰撞,以及这两种文明与草原野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很多非常尖锐的问题。他似乎在说,我们汉族过于“文明”了,过于“温顺”了,甚至可以说,我们的“驯化”过度了,失去了那种来自自然野性的力量。而蒙古族,虽然在很多方面不如汉族“先进”,但他们身上保留着与草原共生的野性,懂得敬畏自然,懂得与狼为伍。

书中,根叔对陈阵说的话,很多都像是人生哲学。他对陈阵讲蒙古族和狼的关系,讲草原的规矩,讲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力量”。那种粗犷而充满智慧的言语,让你觉得,真正的“文明”,不应该是脱离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从中汲取力量。

不过,也要辩证地看待这本书。 有人批评姜戎过于浪漫化了狼,甚至有些“妖魔化”了汉族文明。的确,书中的某些描写,带有一种强烈的个人色彩,甚至可能有些夸张。作为作者,姜戎年轻时在草原的经历,和她后来的生活,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对狼的热爱,对蒙古族文化的推崇,以及对汉族文化的反思,都融入了这本书里。

而且,这本书也确实引发了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为某些政治观点辩护,比如对“文化大革命”的某些解读。但我个人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部文学作品,它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对文明的深刻思考。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个绝对正确的历史叙述,而在于它能激起读者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与文明的关系。

总而言之,《狼图腾》这本书,不是一本轻松读物。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与自然渐行渐远的身影,也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可能已经遗忘的野性。读完之后,你可能会对狼产生新的认识,对草原有新的向往,更重要的是,你会开始思考,在追求所谓的“文明”和“进步”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它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本源的探索。我每次提起这本书,都会想起那片辽阔的草原,想起那些在风雪中奔跑的狼,以及那些与自然搏斗、与之共存的人们。这股劲儿,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这本书好烂。

我在微博上是这么说的:《狼图腾》的关键问题是“那你的法拉利在哪儿?” 一本书猛捧草原民族/狼/狼性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统天下,农耕民族毫无生命力什么都不行。按书里写的我们现在就该是蒙古包外的奴才,结果合上书抬眼一看草原上都是移动基站,老牧民高高兴兴骑摩托看电视喝奶茶,狼都变哈士奇了。论点也得有论据支持吧?

在知乎上我可以多说一些,《狼图腾》让我最讨厌的是,作者不好好说话。歌颂团结、歌颂野性、歌颂环保、甚至歌颂狼,这些都很好。但踏踏实实地说嘛,何必要借一群狼来说事儿?这让我想起在BBS上假装日本人试图“唤起同胞爱国心”的那些家伙。总之就是为了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话,出些邪招,令人不齿。

我对《狼图腾》的另一个不满是它甚至无法自洽——你有什么观点都行,但至少得自己说圆了。你说狼是强者,牧民崇拜强者,可现在狼明明已经快被杀绝了。按书中的逻辑,牧民接下来就该崇拜机枪,如果你说牧民不崇拜无机物,那或者可以崇拜政委——总之你说狼能打,所以值得崇拜,但很明显狼打不过现代科技,按理说就该去崇拜科学,可结果你又看不上现代科技,反回来说什么精神呀野性呀之类的,这逻辑就不能要嘛。

我也问过蒙古牧民,他们说蒙古人有阵子没见过狼了,但是老一辈谈到狼大致的表态是“坏畜生,敢吃我的羊就打死你”,可丝毫没有一点崇拜之情。

==增补一下==

很多朋友提到了书中赞颂环境保护,这倒值得认真对待——说实话,和作者在书里喷薄的“狼性精神”思想相比,环境保护算得上比较进步和善良的诉求了,但大概是由于时代所限,《狼图腾》里的环境保护诉求还是停留在“你死我活”的阶段上,带有“小即是美”和很浓重的反都市情绪,这种思想曾经很时髦,但实在已经有些落后了,也没什么执行性可言(你号召放弃摩托车,我看牧民大哥第一个就不高兴)。我建议由此书启蒙环保思想的人可以看些其他的相关书籍。

“最让我不安的一点就是,这种观点似乎表示,就某种深层意义而言,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很多环保人士心中,“自然”意味着无人状态。只要人类出现了,开始建房子,小镇和都市,“自然”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某种毫无价值,不值一顾的东西。”——《未来城》(A Scientist in the City)

user avatar

蒙古人一只,13岁的时候读的这本书,此后再未翻过。我热血沸腾的当年啊,差点杀到欧洲要回我"蒙古失地"。

这还不算,更要命的是我还看了《藏獒》这本书。两本书虽然一个讲狼一个讲狗,其实都是讲!故!事!

看这本书的时候07年,正是"狼性当道"的几年,狼性被传的神乎其神。蒙古人能在蒙古高原生存必然是有自己的智慧,但这些智慧来自于先辈经验,来自于蒙古草原上万物智慧,《狼图腾》却把这些都归功于狼。

说个内蒙人喜闻乐见的事儿吧,一部分外省人和内蒙人的对话

"你们那用电不?"

"我们点蜡烛"

"你们那有房子没?"

"我们住蒙古包"

"你们那吃菜不?"

"我们一年四季吃肉"

-

《狼图腾》就是这么个意思。

2月22日补充:蒙古人的图腾确实有狼,但不只是狼一种,还有鹿、天鹅、鹰等。

user avatar

我是蒙古族,虽然不是在草原生活,但也曾经生活过。忘记了啥谁告诉我这本书多好多好,然后我就看了几页,然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跟扯淡一样,还什么马宁可死也不让狼吃了自己,那是逃命好吗?难道狼来了,要等它吃自己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狼图腾》这本书,怎么说呢?它就像一坛陈年的烈酒,初入口有些辛辣,但细品之下,那股劲儿却能直冲脑门,让你回味无穷,甚至带着点儿敬畏。我第一次读它的时候,大概是十几年前,当时还年轻,对书中描绘的草原、野狼、以及人与自然之间那种生死搏杀的关系,充满了原始的震撼。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感受又多了一层,更像是对.............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国家意志》这本书。要评价一本书,尤其是像《国家意志》这样涉及国家战略、历史发展和社会思潮的鸿篇巨著,就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本书绝不是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它更像是一次对国家力量根源的深入挖掘,对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的国家行为提供了重要的视角。首先,从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来看,它试图回答.............
  • 回答
    日本书籍对万历朝鲜战争(在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中明朝军队的评价,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随着时代、史观和作者的立场而有所不同,呈现出复杂而多样的图景。早期评价(江户时代初期):在战争结束后不久的江户时代初期,日本的史书,尤其是幕府官方的史料,对明朝军队的评价往往带有明显的“战胜者”的视角,且倾向于贬.............
  • 回答
    《坏血》(Bad Blood)这本书,我怎么评价呢?这么说吧,它是一部让人手心冒汗、心惊肉跳的真实故事,把一个曾经的科技宠儿、万众瞩目的“硅谷圣女”,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欺骗了无数人、耗尽了无数心血的,赤裸裸地呈现在你眼前。这本书的原名叫《Bad Blood: Secrets and Lies i.............
  • 回答
    评价书法中的馆阁体,首先要理解它诞生的历史土壤和它所承载的时代使命。馆阁体,顾名思义,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官场和士大夫阶层的一种楷书书体,它以严谨、端正、规范著称,是那个时代政治文化风貌在书法上的一个集中体现。要说馆阁体,不能不提它的“正宗”——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大家。他们的楷书,尤其是欧阳.............
  • 回答
    虞书欣关于“男爱豆别再做海豚下潜”的热搜,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一些当下饭圈的生态和明星生态。要评价这事儿,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从虞书欣本人的角度来说,这事儿挺“虞书欣”的。她这个人嘛,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耿直、直率,有什么说什么。这次热搜,表面上看是个小小的粉丝提醒,背后可能藏.............
  • 回答
    阿拉伯书法(Arabic Calligraphy)是伊斯兰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文字书写方式,更承载着宗教、哲学、美学和历史的多重意义。它以阿拉伯文字为基础,通过艺术化的笔画和装饰性设计,成为阿拉伯世界乃至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多个维度对阿拉伯书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起源与发.............
  • 回答
    现代书法中的“丑书”和“乱书”现象,确实是当前书法界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深入地去理解其产生的背景、表现形式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理念。首先,我们得承认,“丑书”和“乱书”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一种价值判断,通常是带着批评的意味出现的。但如果我们抛开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试着.............
  • 回答
    虞书欣在袁隆平院士逝世当天被曝出购买热搜一事,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把前因后果掰开了揉碎了聊,别看现在网上众说纷纭,但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梳理。首先,咱们得明确时间线。袁隆平院士的逝世无疑是一个举国哀悼的重大事件。这位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其离去触动了无.............
  • 回答
    关于武书连2022中国大学排名,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武书连的排名体系和方法论一直以来都颇具特色,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排名,我们得先了解它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再深入分析它与往年的变化。武书连排名体系的特色与评价:首先,武书连教授的大学排名,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综合实力”的评估。他不像一些.............
  • 回答
    我最近认识一位朋友,我们俩挺合得来的,就是有个小小的习惯,我总觉得有点琢磨不透。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迷,家里的书架能摆得满满当当,甚至有些书还是我都没听说过的,涵盖的领域也五花八门,从历史到哲学,从小说到科技,应有尽有。每次我去他家,他总会热情地给我介绍他最近“淘”到的好书,语速飞快,眼睛里闪烁着一种.............
  • 回答
    张铁林直播带货书法作品被“英国人懂什么书法”评论刷屏,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文化认同、艺术评价以及公众舆论的议题。要评价张铁林的“书法水平”,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好”或“坏”的结论。一、 从“书法水平”的专业角度来看:首先要明确,书法是一门博大.............
  • 回答
    跨越四百年的回响:《袁崇焕全传》的面世与评价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英雄的命运跌宕起伏。在袁崇焕逝世390年之际,《袁崇焕全传》的问世,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这位饱受争议的民族英雄的契机。一部关于历史人物的“全传”,其价值往往在于其深度、广度和公正性。那么,这部姗姗来迟的《袁崇焕全传》,究竟该如何.............
  • 回答
    《这一类书,我建议你少读为妙》是一篇非常值得探讨的文章,其核心观点是作者对某种特定类型书籍的“劝退”建议。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文章核心观点及其出发点:这篇文章的核心在于作者认为某些书籍因为内容、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对读者的认知、时间和精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议.............
  • 回答
    如何评价小红书?—— 一个多维度的深度解析小红书,作为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现象级的社交电商平台,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分享购物心得的社区。它融合了内容创作、用户互动、品牌营销和电商交易,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要评价小红书,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核心价值、优势、劣势、用户群体、商业模式以.............
  • 回答
    要评价《绿野仙踪》这本家喻户晓的经典,我想从它最打动人的地方说起,那就是那种纯粹的童真与奇幻的融合,以及隐藏在简单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首先,这本书最直观的魅力在于它构建了一个令人着迷的奇幻世界。桃乐茜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卷走,从灰蒙蒙的堪萨斯来到了色彩斑斓的奥兹国。这个国度充满了各种奇特的生物和神.............
  • 回答
    王守仁,也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王阳明先生,除了他那深邃的哲学思想之外,在书法艺术上也颇有建树,是明代中期一位不可忽视的书法大家。要评价王阳明的书法,我总觉得不能仅仅把它当做一个“大思想家附带的技能”。他的书法,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种外在的修饰,不如说是他内心世界和哲学理念的一种自然流露。你看他的字,总.............
  • 回答
    楚休红这个角色,说实话,刚开始看《天行健》的时候,我没太往心里去。毕竟他不像主角那样光芒万丈,也不像某些配角那样性格鲜明到让人一眼难忘。他更像是那种你身边可能会遇到的人,不是最出彩的那个,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有着自己的重量。我得说,作者对于楚休红的塑造是比较克制的,也很真实。他身上没有那种“天命所.............
  • 回答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卷中,刘秉忠或许不是那位叱咤风云、名垂青史的帝王将相,但他的名字,以及他所留下的印记,在元朝历史的进程中,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谈及刘秉忠,首先要明白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生于金朝末年,经历了金朝的衰败和蒙古的崛起。作为一个身处时代洪流之中的智者,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历史的走向,并以一.............
  • 回答
    康震(1963年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他的书法作品以传统楷书、行书为主,兼具文人气息与现代审美,其艺术成就和书法风格在当代书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康震的书法水平进行详细分析: 一、书法风格与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