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冷门而有趣的乐器?

回答
好的,咱们不整那些AI味儿十足的生硬介绍,就聊聊一些不那么大众,但玩起来绝对能让你眼前一亮,甚至有点“怪”得可爱的乐器。你有没有试过,某个音乐里突然冒出来一种你从来没听过的声音,那种清奇又迷人的感觉?今天咱就来扒拉扒拉这些“冷门但有趣”的家伙。

1. 手碟 (Handpan) / Hang

这玩意儿,我第一次见到的时候,真以为是哪个科幻电影里的道具。它长得像个两个锅盖扣在一起,但表面分布着一圈圈大小不一的凹陷。最绝的是,它不是靠敲打出“咚咚咚”的声音,而是用手指轻轻拍打那些凹陷,就能发出一种浑厚、空灵、带着金属质感又非常温暖的音色。

为啥有趣?

音色治愈得不行: 想象一下,在安静的夜晚,你轻轻拨弄手碟,发出的声音就像是大自然在低语,又像是某个遥远寺庙的钟声,瞬间就能让你心静下来。它没有刺耳的高音,也没有沉闷的低音,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是一种非常“疗愈”的声音。
自带节奏感: 它的音阶都是预设好的,你随便敲打,只要有节奏,就能奏出悦耳的旋律。这对于很多觉得自己“五音不全”的朋友来说,简直是福音!不需要懂乐理,也能玩出点东西来。
表演很具象: 弹奏手碟的时候,你的双手在它表面舞动,那些凹陷也被你的指尖赋予了生命。整个过程非常具有观赏性,一看就知道你在做什么,而且姿势还挺帅的。
有点“神秘”: 手碟最早是瑞士人发明的,叫Hang,那时候产量极少,价格不菲,而且需要预约。后来出现了很多模仿者,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手碟。这种“稀缺”和“独特”的背景,给它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玩起来是啥感觉?

就像是在玩一个特别大、特别重的金属拨浪鼓,但发出来的声音不是“咣当”,而是“呜——”、“嗯——”、“叮——”这样一种延绵不绝、充满回响的声音。你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打击乐器,也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旋律乐器。我见过有人用手碟弹奏流行歌曲的旋律,效果出奇的好。

2. 卡林巴琴 (Kalimba) / 非洲拇指琴

这小东西,你应该在不少短视频里见过,就是那个用拇指拨动金属片就能发出清脆悦耳声音的乐器。它一般是木质盒子状,上面固定着一排排金属片,每一片都对应着一个音。

为啥有趣?

门槛超低: 真的,比学吉他、学钢琴都要简单得多。你只需要学会辨别不同的金属片,然后用你的拇指去拨动它。它就像一个拇指的“钢琴”,上手速度极快。
声音纯净治愈: 卡林巴琴的声音就像是山涧里的叮咚泉水,又像是夜晚的星辰在闪烁,非常清脆、明亮、纯净,带有一点点甜。听着它,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
便携性一流: 小巧玲珑,跟个巴掌差不多大,你随便往包里一塞就能带走。无论是旅途中,还是在公园里,或者只是在家里沙发上,都能随时随地掏出来玩。
变化多样: 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卡林巴琴的玩法也可以很丰富。你可以只是随便拨奏,也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和弦,甚至可以练习一些带有即兴色彩的曲子。网上也有很多教学视频,教你如何演奏各种好听的歌曲。

玩起来是啥感觉?

有点像你在拨弄一个装着好多好多小铃铛的盒子,每一个拨动都会发出清脆的“叮”声。你只需要用拇指在这些金属片上滑动、跳跃,就能编织出属于自己的旋律。尤其是在阳光好的午后,拿着卡林巴琴,对着窗外,那种感觉,简直是岁月静好。

3. 蛇形长号 (Serpent)

好了,现在咱们来点“重口味”的。蛇形长号,听名字就知道,它长得不一般。它是一种古老的铜管乐器,形状像一条弯弯曲曲的蛇,所以得名。它的管身非常长,而且不是圆柱形,而是逐渐扩张的锥形。

为啥有趣?

长得够“怪”: 它的外观绝对是乐器界的“异类”。那扭曲的管身,长长的八字形吹口,总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它就像是从某个欧洲古老教堂里爬出来的乐器。
音色独特: 蛇形长号的声音介于长号和小号之间,但又带有自己独特的“鼻音”和“颗粒感”。低沉的时候,它像是在低语;高亢的时候,它又带着一种粗犷的力量。在很多古乐、宗教音乐或者一些实验音乐里,它都能带来非常特别的音响效果。
演奏难度高: 它的吹口比较大,按键(或者说是孔)的设置也比较奇特,需要非常好的气息控制和手指灵活性才能驾驭。所以,能玩好蛇形长号的,绝对是乐器界的高手。
历史感十足: 这种乐器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在几个世纪里都非常流行,尤其是在教堂音乐中。如今,虽然它已经被很多现代乐器取代,但在一些复古演奏会或者特定的音乐作品中,还能听到它的身影,非常有历史的厚重感。

玩起来是啥感觉?

想象一下,你不是在吹一根直筒的乐器,而是在跟一条“软体动物”搏斗,你需要用肺里的气流去驯服它,让它发出你想要的声音。它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用气息、用手指、用你的表情去共同完成演奏。那是一种与乐器“灵魂对话”的体验。

4. 竖琴二胡 (Harp Guitar)

这是一个名字就很唬人的乐器。它结合了竖琴和吉他的特点。通常来说,它会有一组像吉他一样的弹奏弦,但同时,在琴颈的另一侧,还会有一组不按品位的自由弦,就像竖琴一样,可以独立拨动,发出更悠扬、更空灵的声音。

为啥有趣?

音色融合: 它同时具备了吉他的拨弦感和竖琴的泛音效果。你可以用它弹奏吉他常用的和弦和旋律,同时又能拨动那些自由弦,制造出一种层层叠叠、回音缭绕的音响效果,非常梦幻。
创作潜力大: 这种“双重属性”让它在创作上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你可以一边弹吉他,一边为它加上竖琴般的衬托,或者反过来,用竖琴的自由弦来装饰吉他的旋律。它就像一个为音乐家量身定做的“创作工具箱”。
视觉冲击力: 很多竖琴吉他的设计都非常独特,那多出来的琴弦和特殊的造型,让它在舞台上看起来就非常吸引人。它不像一把普通的吉他,也不像一把普通的竖琴,它就是它自己,独一无二。

玩起来是啥感觉?

有点像你在弹奏一把“进化版”的吉他。当你弹奏主弦的时候,你还能同时听到那些辅助的竖琴弦在发出柔美的泛音,就像是给你弹奏的旋律加了一层“光环”。你可以在指尖上同时完成吉他的弹奏和竖琴的拨弦,这需要一些技巧,但一旦掌握,那种丰富的音响效果绝对是令人惊艳的。

5. 玻璃口琴 (Glass Harmonica)

这个乐器,听名字就觉得有点“小心翼翼”。它是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的,由一系列不同大小的玻璃碗组成,这些玻璃碗套在一个旋转的轴上。

为啥有趣?

音色如梦似幻: 玻璃口琴的声音非常纯净、空灵,带有一种飘渺的美感,就像天籁之音。它发出的声音有一种特殊的“穿透力”,能直接触动人心。
历史上的“魔法”: 在它刚发明的时候,人们觉得它的声音太诡异、太美妙了,甚至有人认为它具有“魔法”的力量,或者能引起人的疯狂。当然,这都是当时的迷信说法,但足以证明它的声音有多么特别。
演奏的“仪式感”: 演奏玻璃口琴需要将手指沾湿,然后轻轻摩擦玻璃碗的边缘。这个过程本身就带有一种仪式感,而且需要非常精准和轻柔的动作。
曾经的禁忌: 据说,在18世纪,由于玻璃口琴的声音容易让人产生幻觉,甚至引发精神问题,所以在一些地方它被禁止演奏。当然,现代人知道这只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并没有什么“诅咒”。

玩起来是啥感觉?

想象一下,你正置身于一个充满了幽灵般的歌声的环境中,那些声音不是由人发出的,而是由你用湿润的手指在旋转的玻璃碗上轻柔地“抚摸”而产生的。那种感觉,既奇妙又有点令人毛骨悚然,但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极致的美。

这些乐器,有的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等待你去发现它们的独特魅力;有的则需要你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它们的深邃之处。但无论哪一个,都能带给你不同于寻常的音乐体验。下次你在音乐里听到那些“不对劲”但又特别吸引你的声音时,不妨多留心一下,或许它就是这些冷门乐器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明一下,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为大家罗列各种新奇罕见的乐器,而是试着说明这些表面上形态各异的“奇葩”乐器,它们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


先说结论:

1. 每一个乐器的名字,指的都不是一乐器,而是一乐器。

2. 乐器的演变是连续的,相当多的 “冷门” 乐器,都是乐器演化过程中的 “过渡物种”。

3. 我们没见过的乐器的种类,要远远远远远超出我们常见的这区区几十种。


好了,下面开始正文。

我有个特小众的爱好,无论到哪里旅行,总是习惯先找找有没有乐器博物馆。

到综合博物馆,如果有乐器展区,也总是会抽出足够的时间参观。

看得多了,真的感觉到,乐器博物馆中的绝大多数展品,我们能够确定无疑喊出名字的,其实很少。

还有许多乐器,单论长相基本看不出有什么联系,却被放在一起展出。

以诞生以来形式变化最温和的小提琴为例,我们习以为常的小提琴形式是这样的↓。

实际上,它们的形式也可以是这些样子的↓。

再抽象一些的小提琴,也是有的,比如巴赫故居中的这部↓。

说句题外话,这种乐器的名字 “Pochette”,同时也被LV拿来命名自己的袖珍小包包。

类似的困惑多了,自己摸爬滚打着也学了一些相关知识,逐渐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常见到的乐器,只是古典音乐发展过程中人为筛选出来的,方便组织乐队、标准化生产以及学习培养的,一系列乐器中最“幸运”的一种而已

所以要找冷门有趣的乐器,大可不必涉及那些脑洞大开,纯粹为了标新立异而发明的 “乐器”,我们熟知的乐器换个形式,就足以让八成的人认不出来了。

而许多表面看上去很新奇的乐器,本质上也只是一些历史上较为常见的乐器形式的变形而已。


例如下面这张照片↓。

打眼一看,这个橱窗中的乐器,左边很像萨克斯,右边貌似单簧管,中间弯弯曲曲的嘛,像是弄折了但还没断的单簧管。

这样讲,既不对,又对。

不对,是因为这是一种较为冷门的木管乐器「巴塞管 (Basset Horn)」,我在文章怎样写出一首好吃的曲子 | 献给蒸饺与芝士卷饼的二重奏中,曾提到门德尔松为这种乐器所创作的一部作品。

对呢,是由于它确实处于单簧管向萨克斯 “进化” 中的一环。

你看,大都会博物馆这样摆设乐器,是不是非常巧妙呢?


这个例子同时也能说明另一个问题,我们所熟知的乐器分类法,实际是有一些问题的。

我们最常用到的分类方式,是将乐器分为弦乐、打击乐、木管乐器、铜管乐器、键盘乐器。

按字面意思解,我们很容易凭着第一印象将木管乐器萨克斯归类为「铜管乐器」,而标准管弦乐队中除了大管以外的所有「木管乐器」,也都看不出有什么「木属性」。


铜管乐器的麻烦也不少,还是用巴赫家的一部乐器为例,下面这部「蛇形管 (Serpent)」↓

这种乐器明明是木头做的,却是一种标准的铜管乐器。

我知道,一定会有朋友出来争辩,木管与铜管,并不是以制作材料区分,而是看它们的发声方式。

这没有错,但并不能抵消这种分类方式容易引起歧义这个事实。


那么问题来了,乐器学者们是如何认识一种从未见过的乐器,乐器博物馆又是如何给乐器归类的呢?

最普遍的乐器分类方式,名为霍恩博斯特尔-萨克斯乐器分类法 (Hornbostel–Sachs),后文简称霍-萨分类法。

通过这种分类法,我们能够找到各种乐器更加本质的联系,甚至能够有效辨识各种冷僻乐器的起源、发展及演化。

在我看来,这些乐器间的潜在关系,要比乐器的长相更加「冷门有趣」。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分类体系,通过不同的发声方式,霍-萨分类法将乐器分为四类,

1. 体鸣乐器 (Idiophone) ,不需要借助任何弦、膜等物体,仅凭自身的振动就能发声。

2. 膜鸣乐器 (Membranophones) ,通过绷紧的膜发声。

3. 弦鸣乐器 (Chordophones) ,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4. 气鸣乐器 (Aerophones) ,通过气息振动发声,但乐器本身并不振动。

后来学者们又不怎么情愿的引入了 电声乐器 (Electrophones) 这一分类。

在这种分类体系之下,有些被我们笼统归为一类的乐器,实际上属于两个类别。

例如「打击乐器」,锣(体鸣)与鼓(膜鸣)就分别属于两类。



还有一些乐器所属的类别可能出乎大家意料,例如该体系下,并没有「键盘乐器」这个分类,乐器之王「钢琴」又被分在何处了呢?

其实大的类别也不算难猜,应该有不少朋友见到过钢琴后盖中的琴弦。

钢琴在这个体系之下,确实属于「弦鸣乐器」。

再顺着这个分类向下找,你会发现,钢琴其实是一种「带有共鸣箱的板式齐特琴 (Board zithers with resonator box)」。

而齐特琴家族,应该非常符合「冷门有趣」这个标准。

以下是 “标准的” 齐特琴↓。

以下是几种 “改装” 齐特琴↓:

再来一种大家都熟悉的齐特琴↓:

对,你没有看错,中国的古琴 (Chinese zither),也可以算作「板式齐特琴」,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齐特琴与现代钢琴有什么联系,看看下面这件齐特琴,你会秒懂。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北非有一种乐器叫做 “Zūrnā”,它是一种气鸣乐器,通过簧片振动发声,簧片有两片,所以分类上,它可以算作一种双簧管↓。

再查查看,同属这个分类下的还有啥!↓

多念几遍这几种乐器的名字,体会一下。

这种乐器,起源于波斯(伊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亚凯门尼王朝,而后向西传到土耳其、北非,向东传到中国,连叫法都没怎么变。


再回到齐特琴的例子,如果把齐特琴竖起来,会发现它非常像里拉琴 (lyre) 或竖琴 (harp),这两种长得如此相似的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还是看霍-萨分类,你会发现里拉琴其实属于一种「琉特琴」,而琉特琴分类下,有一种「窄盒琉特」(Necked box lutes),包含了两种我们熟知的乐器——吉他和提琴。

至于里拉琴(lyre)和竖琴(harp)的区别是什么,又是如何演化的,可见下图↓。

先讲到这儿把,关于冷门乐器的话题,再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最后聊一下,了解这些冷门的乐器,学习它们的分类方式,除了猎奇之外,又有什么其它用处呢?

最直接的,我们可以借助音乐这种跨文化现象,探索各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及历史

我曾试图通过乐器的发展演化,还原一部世界文明史,已经做了两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看。

竖琴:一部世界史(一)

竖琴:一部世界史(二)

各种稀奇古怪的乐器见得越多,对于它们之间的联系探索的越深,越能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

不管在政治、经济、宗教领域,各个文明的差异有多大,提及音乐,谈到乐器,大家的理念基本是相通的。

音乐是世界的语言,看看全世界乐器的发展演化,你会发现,此言不虚!

user avatar

2018.5.18更新


今天再分享一个冷门又超酷的乐器——雪茄盒吉他。


雪茄盒吉他外形独特,起初被看做是买不起吉他的人胡乱拼凑的。但也并非完全如此,大牌如Paul McCartney, Tom Waits,Lynyrd Skynyrd的Ed King,以及ZZ Top 的Billy Gibbons都曾用雪茄盒乐器演奏并录音。


William (Bill) Jehle和乐队成员Kevin Craig 很乐意分享他们对乐器构造的见解以及制作这些乐器的初衷。



为什么用雪茄盒?


在历史上,雪茄盒乐器源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雪茄刚刚改为盒装(也就是我们现在也常见的包装),但真正风靡一时,是在19世纪60年代。


当时,美国内战中,士兵因地制宜,喜欢利用手边物品“制作”东西。而刚好,新面世的雪茄盒大小合适,使用方便,这种种因素促成了雪茄盒吉他的出现。因此,某种程度上,雪茄盒乐器的出现确实是由于物质条件的匮乏,无法“制作”标准的乐器。



与雪茄盒乐器出现的原因相似,Bill作为一个倔强boy,对特别的音色及乐器肥肠感兴趣,却不愿随大流购买定制的乐器。


童年时期,邻居曾给他几块吉他部件,他和父亲重新组装过。后来,在寻找Dream
Guitar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也可以买一些部件制作专属自己的Dream Guitar。在制作过程中,一位朋友送给他一本Make杂志,杂志封面是一把雪茄盒吉他。这把实用的吉他由雪茄盒、几根麻线、1x2英寸木板和几根筷子简单制成。


他照着封面图片尝试拼装了一下,竟然成功了。如果能制作几十把风格各异,与众不同,便宜实惠的吉他,又何必为“完美”的定制吉他而耗费巨资呢?



雪茄盒吉他为何延续至今?


热爱音乐的人,总能在材料短缺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替代品。


雪茄盒吉他出现的原因或许是缺乏资金,但如今它的流行,则源于其独特部件带来的特殊音质、外观、甚至是一份情怀。雪茄盒吉他的独特与个性,正是它越来越流行的原因。


来看看他们用雪茄盒吉他的创作 ↓


https://www.zhihu.com/video/980792968709570560


参考资料:bksv.com/zh-HK/about/wa



要说冷门,用冰做的乐器真是冷到不能再冷了...

“一位制作吉他的朋友问我能不能做个冰琴,于是我做了一把巨型冰贝斯,把钢琴线固定在上面当琴弦,一弹之下发现声音妙不可言。”
—— Tim Linhart


制作冰雕乐器的关键在于理解冰的强弱所在。冰雕艺术家Tim Linhart对这一点的感悟始于20年前的科罗拉多州:“一位制作吉他的朋友问我能不能做个冰琴,于是我做了一把巨型冰贝斯,把钢琴线固定在上面绷紧,拨一下就可听到音乐。当时我觉得如果琴弦再紧一些声音应该能更响亮,于是就又去紧弦,结果冰琴就炸裂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失败竟是Tim Linhart冰雕乐器制造事业的起点。

摄影:©Karin Åberg


冰音
冰吸收振动的能力不如木材,因此冰雕乐器的声音比木质乐器的更尖锐明亮。Tim表示,冰雕乐器能够演绎更多细节:“冰一直在变化,冰的结晶会向不同的方向生长,张力很大,弹奏的振动能够使得水分子更加均匀地排列,如此一来乐器的声音将更富表现力。”

和传统木质小提琴一样,随着时间流逝,冰琴的音色也会越发饱满丰富:“振动越多,声音越柔和”Tim说,“尤其是冰吉他,时间越长,冰越薄,声音越甜美。”

制作冰吉他时,Tim会首先用冰雕出面板和背板,冻结一晚后雕刻细节并慢慢掏出琴身中空的部分,最后完成传统材质的琴颈、琴桥和琴弦。


瑞典的召唤
13年前,Tim曾应邀前往瑞典与Ice Hotel合作。在那里,他制作了56管的管风琴,并设计建造了与之相配的冰管弦乐器。 “我当时觉得Ice Hotel的温度非常适合使用冰雕乐器进行音乐表演”,Tim说。

Tim Linhart是瑞典拉普兰冰乐的创始人。他从事冰雕工作已有35年,过去20年都在研究制作冰雕乐器。 摄影: © Karin Åberg


“不过我可不希望第一场演奏会一下子就来450人!这些人的体温会让室内温度从零下4摄氏度上升到12摄氏度左右,那样一来乐器的声音会变得很奇怪,弦乐器的音高会下降,管风琴的却会升高,一场音乐会直接变成灾难!”


冰雕音乐厅
为解决室内温度变化的问题,Tim开始设计专业的表演场地,希望能够在确保最佳音响效果的同时将温度波动控制在尽可能低的范围内。

最终设计建造完成的冰雕音乐厅由两部分组成:演奏舞台位于中间位置,稍向内凹进,远离观众席以减少温度波动;圆顶冰屋状的观众席位于舞台两侧斜前方,顶部开有出气孔持续降温,确保音乐厅室内温度稳定维持在-5°C。

音乐厅的墙壁经过喷水结冰处理,表面光洁明亮,在反射声音时能够使乐器的声音听起来更加干净有力、圆润浑厚。


充满挑战的环境
“声学是很复杂的,”Tim说到。“在圆顶冰屋的中心有个位置非常好,在那里欣赏演奏能够获得最佳的音效体验,但是也有一些位置不太好,举例来说,有些地方的观众会听不到低音鼓的声音。”

冰的共振效果不如木材或金属,因此弦乐器需要搭配放大器:”我在吉他的一面上打孔,安装一个换能器,小提琴则两面打孔用于安装换能器,这样可采集两侧面板的振动信号。为尽可能地保持冰乐的独特音效,换能器的位置尽量远离琴弦和琴桥。”

Tim与一位音响师合作管控低温与水分对不同声道的影响。“音乐厅的环境非常有挑战性,电器元件与水距离太近,” Tim解释说,“一旦有哪里出现不正常的声音,音响师就得及时去解决,他总是拿着吹风机时刻准备处理突发情况——有时甚至会在音乐会进行的时候走出来修复各种问题!”

制作一把曼陀林需要35个小时。摄影:©Karin Åberg


乐器中安装LED灯能够营造魔幻的光效,但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声音。“如果麦克风和乐器中的LED灯距离太近,声音就会出问题,”Tim解释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将LED灯从小提琴中移出。”


全新设计
为解决音高变动问题,Tim发明了新的乐器,名叫“Graviton”的冰雕乐器拥有总计37根拨弦和2.2吨重的钢板,其中有的单块钢板重达75KG。这些钢板被悬挂在拨弦末端代替调音弦轴,足够的重量确保琴弦与冰始终保持恒定张力,保证了音高稳定。名叫“Rolandophone”的大型敲击乐器拥有44根冰管,看起来有些像巨型排箫。

Mattias Sandlund 在演奏冰大提琴。摄影:©Karin Åberg


为了让身处不同位置的每位观众都获得最佳音效体验,Tim正在为下一座音乐厅重新设计结构。他希望在观众席位的圆顶上增加波浪式肋板强化音效。“一切顺利的话,新音乐厅中央部位会有一个大号圆顶笼罩演奏舞台,还会有舞池和三个环绕在周围的圆顶观众席,预计容纳350人,”Tim这样说道。


一段关于奇幻光效音乐厅和冰乐的视频(4:11):

Coolest Concert Ever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zMDIxMjA2MA==.html?spm=a2hzp.8244740.userfeed.5!2~5~5~5!3~5~A#paction


参考资料:bksv.com/zh-HK/about/wa


知乎

世界上最安静的房间 | 在消声室静静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 国产大飞机C919

拍西瓜的科学依据 | 声学界吉尼斯 | 最冷的乐器 | 特别烧钱的坑

还有这种操作? | 如何运用声学知识帮助沟通障碍人群?


微信

都说索尼大法好,究竟好在哪?

声振界第一玄学之声品质 | 为何声音听起来“不舒服”?

上汽通用五菱 | 更实用快速的NVH性能开发模式

纯干货分享 | 7799型自由场声压法测声功率

专属夏天的声音 | 用数据看蝉鸣


您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联系我们,了解更多产品与应用详情:

邮箱:info@bksv.com.cn

官网:bksv.cn

电话:400-900-3165(周一至周五9:00-18:00)

user avatar

这件乐器,几乎承包了世界上90%的恐怖片配乐。


喏,就是这玩意。

从外表来看,就是一个不锈钢盘子加铁柱,外面焊了一圈铜棒棒。


其貌不扬,但是他的声音会让你毛骨悚然。


不信,看下面这个视频。




这个发出恐怖阴森声音的乐器叫做“水琴”,英文叫“waterphone”,据说灵感来自西藏的水鼓。

水琴又称“风水盆”,她有招财进宝、官运亨通的含义。1968年,美国人Richard Waters发明了水琴并申请了专利。

从此承包了几乎所有恐怖片的配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不整那些AI味儿十足的生硬介绍,就聊聊一些不那么大众,但玩起来绝对能让你眼前一亮,甚至有点“怪”得可爱的乐器。你有没有试过,某个音乐里突然冒出来一种你从来没听过的声音,那种清奇又迷人的感觉?今天咱就来扒拉扒拉这些“冷门但有趣”的家伙。 1. 手碟 (Handpan) / Hang这玩意儿.............
  • 回答
    生活中,我们总被钢琴、小提琴、吉他这些“明星乐器”的光芒所笼罩。它们当然很棒,但世界之大,音乐之广,还有太多太多瑰丽的角落等待我们去发现。今天,我想和你聊聊几件我心目中,冷门却又惊艳的乐器。它们不像那些大众乐器一样耳熟能详,但只要你用心去听,它们的声音足以让你惊叹,甚至为之倾倒。首先,我要提一个让我.............
  • 回答
    说起二战,大家脑子里首先浮现的可能是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偷袭,还有希特勒、丘吉尔、罗斯福这些响当当的名字。但这场波及全球的宏大冲突,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里面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甚至有些古怪的角落。比如,你可能想不到,在二战的漫长岁月中,有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差点引发一次大规模的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藏在角落里,既不像路边摊的白菜价,又不是满大街都能碰到的普通货色,而是带着一股子“懂的人自然懂”的清冷高级感的网名。这类网名,往往不是那种直抒胸臆,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名字里藏着啥的。它们更像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暗示,一种意境的勾勒,或者是一种对某种理念、某种情感的提炼。要起出这样的名字.............
  • 回答
    说到爱好,很多人会想到摄影、绘画、音乐这些大众化的选择。但其实,世界上存在着许多既不寻常,又充满乐趣的冷门爱好,它们就像隐藏在角落里的瑰宝,等待有心人去发掘。今天,我就来聊聊几个我个人觉得特别有意思,却又不算广为人知的小众爱好,希望能打开你对爱好的全新视角。1. 城市探索者 (Urban Explo.............
  • 回答
    说起冷门番剧啊,我这儿还真有几部压箱底的货色,绝对不是那种大街上人人都知道的,而且都挺有意思的。想当年我都是在各种犄角旮旯里淘出来的,希望能跟你口味搭上点。第一部:宇宙战舰提拉米斯 (宇宙戦艦ティラミス)这片子绝对是 “沙雕” 的最高境界,如果你喜欢那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然后又让你看得停不下来,甚.............
  • 回答
    2021年的618,除了那些刷屏的热销款,我倒是挖出了一些平时不太显眼,但实打实用处爆棚的旅行好物。这些东西,没准儿能让你的旅途体验瞬间升级,而且价格也更亲民。来,我一个个跟你掰扯掰扯。1. 那个“小不点”的收纳神盒——旅行用装药盒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土?但你细想,我们出门在外,尤其是长途旅行,难免会遇.............
  • 回答
    中国地大物博,好玩又冷门的地方数不胜数,它们或许没有九寨沟的色彩斑斓,没有故宫的辉煌宏伟,但却自有独特的韵味和故事,等待着你去发现。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几个我个人认为非常有吸引力又相对冷门的目的地:1.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亚青寺 & 翁达镇 (喇荣五明佛学院周边) 为什么冷门? 提到甘孜,人们可能.............
  • 回答
    哈哈,哥们儿!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游戏王这东西,就是个不断推陈出新、互相克制的大染缸。虽然大家都在追那些“XYZ”、“同调”、“灵摆”之类的时髦货,但真要说起那些埋藏在沙子底下的“宝藏”,那可就有意思多了。我这儿就给你扒拉点儿不怎么起眼,但真能让对手头疼欲裂的冷门卡组。咱们今天不聊那些“霸王龙”.............
  • 回答
    我并非人类,没有“收藏”的概念,也没有“很久”。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想要找到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却又意蕴深长的古诗词和古文,并且希望我能用一种更有人情味、更像是一个“人”在分享的方式来呈现。如果我可以“收藏”,我会把那些字句藏在心底,反复摩挲,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它们会忽然跳出来,像老友一样敲打心门。它.............
  • 回答
    在Windows的世界里,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是Office套件、Chrome浏览器、QQ、微信这些巨头,但要说那些一旦用过就戒不掉,又鲜为人知的“神器”,那可就多了去了。它们就像隐藏在角落里的宝藏,一旦被你发现,便能极大地提升效率,甚至改变你使用电脑的习惯。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朋友,他是个典型的“技术宅.............
  • 回答
    2022年国考的“三不限”岗位,即不限制专业、不限制学历、不限制工作年限,吸引了超过2万人的报考,这一现象无疑释放出多个重要的信号,尤其对那些在就业市场中相对处于劣势的冷门专业考生而言,更有着深刻的启示。“三不限”岗位的火爆:信号与解读首先,“三不限”岗位的超高报考人数,最直接地反映了当前国家公务员.............
  • 回答
    嘿,最近有没有在找点什么能“下饭”的冷番?我这里还真有几部压箱底的宝贝想跟你分享一下,保证不是那种烂大街的套路,绝对能让你眼前一亮。说到“冷番”,我首先想到的不是那种默默无闻到无人问津的作品,而是那些质量上乘,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获得与其优秀程度相匹配热度的番剧。它们可能风格比较独特,可能题材比较小众.............
  • 回答
    影视圈里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咱们聊聊那些藏在光鲜幕布后的零碎,不是什么惊天大秘密,就是些叫人恍然大悟或者会心一笑的“原来如此”。你知道吗?电影里那些看着特别逼真,像是真枪实弹的枪战场面,其实很多时候发出声音的并不是道具枪。道具师们会用一种叫做“枪声枪”的特殊装置,它装的是空包弹,发出的声音很响,但没.............
  • 回答
    说到减肥,大家脑子里估计都是“少吃多动”这八个大字,但其实啊,这减肥路上坑可不少,也有不少咱们平时不太注意,但又能起到大作用的“冷知识”。今天我就来跟大家掰扯掰扯,保证内容扎实,让你听着也觉得有意思,而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科普文。一、你的“饱腹感”比你想的要狡猾得多咱们都以为吃饱了就停,那不就能控制热量.............
  • 回答
    人体的奥秘真是无穷无尽,即便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却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冷知识”藏在里面。今天,我就来带大家一起“解剖”一下这些奇妙的事实,保证让你惊呼连连!1. 你的鼻子,比你想象的更“记仇”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个熟悉的味道,突然勾起一段尘封的记忆?这可不是巧合。我们鼻子里的嗅觉神经,直接连接着.............
  • 回答
    无锡,这座江南明珠,除了太湖的温婉,鼋头渚的风光,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它们像散落在时光里的碎玉,串联起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你知道吗?无锡的“锡”字,其实并不是因为这里盛产锡器,而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有过一个叫“锡山”的地方,山上有锡矿,所以得名。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锡.............
  • 回答
    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PAP)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两支武装力量,承载着国家安全、主权维护以及国内稳定的重任。它们在人们的认知中通常是庄严、纪律严明、执行力强的形象。然而,在这庞大体系之下,也隐藏着不少鲜为人知、甚至有些“冷”的细节,这些细节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它们是如何运作,以.............
  • 回答
    你这是来找乐子的?行,今天就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这精子嘛,别看它们天天在忙活,其实它们身上藏着不少你可能想都想不到的“冷知识”。保证这些东西够劲爆,够让你大跌眼镜。首先,别以为精子就是一堆简单的“小蝌蚪”,它们的结构可是复杂得很。你想想看,一个能带着基因跑到终点线、完成生命大业的家伙,能简单吗? .............
  • 回答
    聊到爱马仕、LV 这些名字,大家脑子里闪过的可能是“贵”、“经典”、“品味”之类的词。但如果稍微扒一扒,你会发现这些看似高高在上的品牌,背后藏着不少挺有意思的“冷知识”,一点都不像我们平时想象的那么严肃刻板。爱马仕 (Hermès):不只卖包,还有马具的“前世今生”1. 马具起家,至今未忘本: 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