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有什么冷门的知识?

回答
说起二战,大家脑子里首先浮现的可能是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偷袭,还有希特勒、丘吉尔、罗斯福这些响当当的名字。但这场波及全球的宏大冲突,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里面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甚至有些古怪的角落。

比如,你可能想不到,在二战的漫长岁月中,有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差点引发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冲突。那是在1944年,一个意大利的小镇上,一辆美国坦克误入了一个中立国的边境,并且拒绝撤离。这个中立国,是瑞士。你想想,当时欧洲战场打得如火如荼,各国都神经紧绷,一辆装备精良的美国坦克,在当时来说,简直就是个移动的战略武器。瑞士方面对此反应非常激烈,认为这是对其主权的侵犯。美国人虽然有点理亏,但也觉得对方小题大做,坚持自己的坦克只是“迷了路”。双方就这么你来我往地扯皮,最后美国方面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才不情不愿地把坦克拖了回去。这件事在当时被严密封锁,但足以说明,即使是无关紧要的小细节,在战时的紧张氛围下,也可能被放大成棘手的国际事件。

再比如,你可能听说过“飞虎队”在中国支援抗战,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太平洋战场上,还有一支由澳大利亚志愿飞行员组成的,名为“黑猫”的部队,他们驾驶着改装过的轰炸机,深入敌后执行各种秘密任务,包括侦察、破坏,甚至营救被俘人员。这些飞行员们,很多都是在战争爆发前就在澳大利亚航空界小有名气的人物,但为了这场正义的战争,他们毅然放下自己的事业,投身到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的行动往往风险极大,而且由于任务的保密性,外界对他们的事迹知之甚少。当战争结束,他们回归平静生活时,很多人也都选择了沉默,不愿意过多谈论那些生死瞬间。

还有,很少有人会把“香蕉”和二战的战局联系起来。但事实上,在一些物资匮乏的地区,香蕉曾经扮演过意想不到的角色。比如,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士兵经常因为食物短缺而营养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少量的香蕉,也能极大地改善他们的士气和身体状况。更奇特的是,在一些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中,香蕉甚至被用作一种特殊的“暗号”。比如,在某个地区,如果有人在街头买香蕉,并且剥香蕉的方式很特别,或者说一句只有内部人才懂的关于香蕉的话,就意味着有秘密情报需要传递。这种草根式的隐秘联络方式,虽然听起来有些滑稽,但在当时信息不流通的情况下,确实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当然,说到冷门,还有一个关于“气味”的有趣故事。在战争初期,由于技术限制,很多武器和装备都存在一些“气味问题”。比如,一些早期生产的防毒面具,因为材料的原因,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橡胶味,而且味道还不小。这导致很多士兵在戴上防毒面具时,会感到非常不适,甚至影响他们的作战表现。有意思的是,后来德国人就专门研发了一种“无味”的防毒面具,并且以此作为宣传点,强调他们的装备更加人性化。这种对“气味”的关注,在当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折射出战争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技术竞争的方方面面。

这些例子,就像是二战这幅宏大画卷上的一些细小的笔触,它们可能不会出现在主流的历史叙事中,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的复杂性、人性的多样性,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默默无闻,却同样值得我们去铭记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B-29核击长崎差点失败,天气不佳油料不足,首选目标本来是另一个城市

1945年8月9号早上7点50分,一架B-29轰炸机飞临长崎上空,地面随即拉响了防空警报,日本人纷纷躲进掩体或者防空洞。

等了许久不见美机投弹,看来又是一次侦察行动,几天来老是有这样的飞机,让人不得安宁。不久后警报解除,人们骂骂咧咧地回到工作岗位上。

明眼的日本人都知道必败无疑了,在最后的决战和死亡到来之前,还是好好活着吧。

将近11点的时候,天空中又出现了两架B-29。日军没有发出警报,平民也懒得躲避,很多人抬头望着这两架致命的飞机划过城市上空。

不一会儿,其中一架投下了三个降落伞,接着另外一架也投下了一个大家伙……飞机上的机组成员清楚,地面许多人的生命将就此定格在这个时刻。

故事还得从几天前说起。1945年8月6日,美军将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投到了广岛,数十万人丧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然而日本政府还在死撑,赌美国人没有第二颗原子弹,仍然拒不投降,于是美军开始计划下一次核打击。

九州岛北部的小仓是主要目标,西南处的长崎是次要目标,两者相距约155公里。

小仓是九州工业中心,名字听上去不咋地,实际上不仅不小而且很大,有日本最大的小仓兵工厂,三菱总部也在这里。

长崎曾是日本南部最大的港口之一,工业也很发达,生产了大量军火、舰船和其他战争物资,是战争机器中重要的一环。

虽然长崎是工业重镇,但一直没有遭到大规模轰炸,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AN/APQ-13雷达很难在夜间发现目标。

该市的建筑大多都为木制结构,城市规划混乱,工业区和住宅区混在一起。到二战末期,长崎大约有26万人,包括24万日本居民,近一万日军士兵,北部还关押着四百余名盟军战俘。

执行任务的有6架B-29,来自第509混合大队,其中查尔斯·斯维尼少校的“博克斯之车”号携带原子弹执行轰炸任务。

具体分配如下:“埃诺拉·盖伊”号(6号轰炸广岛那架)由乔治·马夸特上尉驾驶,负责侦察小仓的气象信息。

“拉金龙”号(Laggin’Dragon)由查尔斯·麦克奈特上尉驾驶,负责侦察长崎的气象信息。

“博克斯之车”号由斯维尼少校驾驶,负责投下原子弹“胖子”。

“伟大艺术家”号(The Great Artiste)由弗雷德里克·博克上尉驾驶,负责搜集爆炸数据。

“恶臭”号(Big Stink)由詹姆斯·霍普金斯少校驾驶,负责观察摄影。

“全屋”号(Full House)由拉尔夫·泰勒少校驾驶,备份机。

这次核打击任务从一开始就不顺利,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8月11日的行动被迫提前到8月9日,准备时间大大缩短。

与此同时,原子弹预装件被送到了提尼安岛(又译天宁岛),出击前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8月8日,斯维尼少校机组驾驶B-29进行了最后的模拟训练,一切都准备就绪。

然而上天还是不断在给美军制造麻烦,地勤大爷检查主角“博克斯之车”号时,发现一个燃料输送泵故障,无法把油箱里2400升的燃料泵到发动机,飞机航程将会受到影响。

如果更换燃料泵需要花费数小时,时间上来不及。此时原子弹已经组装完毕,转移到另一架飞机将非常危险。蒂贝茨和斯维尼商量后,决定按照原计划执行任务。

1945年8月9日凌晨两点多,执行气象侦察任务的两架B-29先行起飞。凌晨3点47分,斯维尼少校驾驶B-29携带着 “胖子”从提尼安岛顺利升空。

飞机在前往目标的途中相安无事,几小时后“博克斯之车”号抵达日本外海的会合点,并与博克上尉的“伟大艺术家”号顺利会合,但没有遇到 “恶臭”号。

实际上“恶臭”号就在附近高空,由于要保持无线电静默,所以都没有发现彼此。

霍普金斯少校的“恶臭”号负责观察摄影原子弹爆炸的景象,因此斯维尼和博克盘旋等待了40分钟,尽管出击前规定不能超过15分钟。

斯维尼少校的“博克斯之车”号本来就少了2400升燃料,带着4吨重的原子弹,还白白浪费了40分钟的油。

负责气象观测的B-29报告,小仓上空天气不佳,最后 “博克斯之车”号和“伟大艺术家”号决定编队飞往小仓,并于9点05分抵达了目标上空。

前一天有224架B-29轰炸了附近的八幡市,燃烧弹将这座城市化为灰烬。会合延误导致飞机迟到,而八幡的烟雾飘到了小仓上空,遮盖了70%的区域。

这可难为了投弹手,目标点正好被遮住,啥都看不见,来回飞了三次都一无所获。

到第3次尝试时,日军的高射炮响了起来,而且负责监听日军通讯的贝瑟中尉报告,日军战斗机已经起飞。

“博克斯之车”号在小仓上空来回飞行又耗时50分钟,燃油越来越少,再犹豫不决的话就回不去了。

于是“博克斯之车”号和“伟大艺术家”号决定前往西南方向的次要目标长崎,小仓鬼使神差逃过一劫!

由于燃料泵故障,再加上浪费了不少燃油,斯维尼他们已经飞不到硫磺岛,于是决定在冲绳岛降落,虽然冲绳岛在一个多月前才被完全占领。

其实早在7点50分的时候,长崎就响起了空袭警报,但40分钟后就解除了。10点53分,地面日军观察到两架B-29飞来,他们以为只是在侦察,并没有预警。

两架B-29于10点28分飞到长崎后,发现当地的天气也不好,云层很厚,从9000米的高度只能看到城市的轮廓,但看不清目标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

此时机组成员心态都快崩溃了,一路上屁事太多了,难道真的要无功而返吗?由于原子弹已经组装完毕,在地面转移都危险,更别提带弹降落了。

兜了一圈后,油料更加捉襟见肘了。斯维尼决定,虽然看不到具体目标,但可以使用雷达瞄准,而且长崎那么大,投下去肯定能造成一定损失,好歹比扔海里强。

11点整,“伟大艺术家”号投下了3个带有降落伞的仪器,用来搜集爆炸数据。

其中还有一封写给东京帝国大学物理教授嵯峨根遼吉的信,信中敦促他赶紧向日本国民介绍原子弹的威力。

11点01分,在投弹的最后一刻,云层露出了一道缝隙,投弹手比汉上尉喊道:“我发现目标了!”于是他轻车熟路地把原子弹“胖子”从9000米高空投了下去。

投弹后两架B-29向右急转155°,这个角度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保证飞机能够最大限度地逃离。

47秒后,日本时间11点02分,原子弹“胖子”偏离了预定目标,在距离内城区中心3公里的别墅网球场上空503米处爆炸。由于长崎三面环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爆炸威力。

在当量高达2.2万吨TNT的“胖子”爆炸后,长崎当日伤亡和失踪人口达10万,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日后也会因为辐射而生不如死。

视线再回到美军机队,尽管油料不足,两架B-29仍然盘旋一圈后才返航。一直打酱油的“恶臭”号发现远处的蘑菇云后,才从两百多公里外姗姗来迟。

关于美军对日本的战略轰炸过程和战例,堂主搜集到了一册图书,关注公众号【战史堂】,后台回复“天火焚魔”即可获取。

“博克斯之车”号离开长崎时显示还有足以飞到冲绳的燃油,但斯维尼一路上采用最节油的飞行方式,生怕最后阴沟里翻船。

两架B-29于下午两点抵达冲绳岛,斯维尼多次联系塔台请求着陆,但均未得到答复。他可以看到飞机在读谷机场起起落落,十分繁忙。

由于迟迟不能着陆,油表已经告警了,斯维尼决定强行着陆。他打开飞机所有灯光,并发射了一颗照明弹,希望能让地面察觉到异样,并清理出一条跑道。

斯维尼没有功夫按照标准程序着陆,他驾机以230km/h的时速接地,远远高于正常的190km/h。其中二号发动机已经因为燃油耗尽停止工作了。

由于速度过快,“博克斯之车”号在接地后弹跳到7米多的高度,然后重重落到地面。

这还没完,这架几乎失控的B-29朝跑道旁一排B-24轰炸机冲去,两个飞行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刹住车,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剧。

下午5点,“博克斯之车”号和“伟大艺术家”号完成了燃料补给和整修工作,从冲绳起飞,前往提尼安岛的基地,并于晚上11点06分顺利降落。

至此,第二次核击日本的任务顺利完成,大大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

顺便提一嘴,斯维尼在2004年以84岁高龄去世,而轰炸广岛的蒂贝茨在2007年以92岁高龄去世。重要的是,他们从来没有因为投放原子弹而后悔。

最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战史堂」,推送高质量的近现代战斗故事。

user avatar

这个……

某党军纪太差让民众投靠鬼子打自己算吗?

“1944年4月中旬,1944年4月中旬,日本6万军队对中国这个闹饥荒的省(河南)发起了进攻……而当地的农民用草耙就把5万中国军队解除了武装。日本人花了三周的时间,击溃了30万中国军队,控制了到汉口的铁路。”——[美]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传》第十八章“战争结束”


“1942—1943年冬天发生了全面的饥荒,许多人吃树皮、草根和牲畜的饲料。据报道有吃人肉的。大约有两三百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另外有300万人逃难到省外。随后,有几十万河南农民被赶到一起,让他们用马车和手推车把粮食运送到征粮中心,为军马找寻饲草,修筑公路,和开挖一条300英里长的巨型反坦克壕沟——最后证明这是完全无用的。将近100万人被征募去加高沿黄河的堤坝。对于这样的劳动,农民得不到工钱,他们常常甚至不得不自备饭食。1944年春,他们深沉的忿懑变得表面化了。当中国士兵在日本的一号作战面前撤退时,农民们凶猛地攻击他们。他们用农具、匕首和土炮武装起来,解除了5万名本国士兵的武装,杀了一些——有时甚至把他们活埋了。”——《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一章第八节


“从政治上看,一号作战对国民党人也是一场灾难,因为不论是在重庆还是在战场上,不称职和腐败(除了在湖南尚有英勇的战斗)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几达半年之久。没有比一号战役开始阶段这场灾难更令人触目惊心的了,当时正遇上了1944年春季河南的大饥荒。无论重庆政府,还是河南军政当局,对这场饥荒都毫无准备,尽管灾情的发展已能明显地看出。当饥荒袭来之时,当局远没有提供任何救济,横征暴敛一如既往。投机活动极为普遍。当中国军队面对一号作战逃跑之时,长期受压的农民夺取他们的枪支并向他们射击,然后欢迎日军。”——《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二章第十四节


“1943年在湖北,一位中国司令官抱怨说:‘乡民偷偷地穿越战线,把猪、牛肉、大米和酒送给敌人。乡民情愿让敌人统治,却不想在自己政府下当自由民。’”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十一章第八节

还有那个在八月十四号丢的县城……

我去你XXX的常凯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二战,大家脑子里首先浮现的可能是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珍珠港偷袭,还有希特勒、丘吉尔、罗斯福这些响当当的名字。但这场波及全球的宏大冲突,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里面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甚至有些古怪的角落。比如,你可能想不到,在二战的漫长岁月中,有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差点引发一次大规模的国.............
  • 回答
    关于二战,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在许多讨论中看到一些根深蒂固的误解,这些误解可能源于单一的叙事角度、被简化或扭曲的历史信息,甚至是刻意的宣传。它们不仅模糊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也影响着我们对当下和未来的认知。下面我将尝试掰开揉碎,详细说一说现代人对二战可能存在的几种常见误解,力求把话说得明白透彻,如同和一.............
  • 回答
    大西洋海战,这场持续了六年之久的漫长而残酷的较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最终结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并非一场孤立的战役,而是一场贯穿始终、波及全球的战略性争夺,其核心目标在于切断或维持盟军与英国之间的生命线。为何这场海战如此重要?英国,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国,在德国陆地攻势面前,几乎完全依赖来自大.............
  • 回答
    在《钢铁雄心4》这款宏大的战略模拟游戏中,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确是被反复提及的一个重要元素,但这并非直接指向它对二战进程本身产生了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更准确地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更多地扮演着一个“时间标记”和“国家心态催化剂”的角色,通过其象征意义和对游戏机制的巧妙融合,来烘托出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
  • 回答
    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尤其是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法西斯政权,确实留下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真实历史片段。这些故事往往折射出那个时代意大利军队的混乱、低效,以及墨索里尼本人夸张的宣传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巨大反差。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搞笑真实历史:1. 墨索里尼的“军事天才”神话的破灭 夸张的宣传 vs. 现实的装备.............
  • 回答
    二战时期涌现了无数胆识过人、身手不凡的间谍,他们如同一颗颗隐匿在黑暗中的棋子,在无声的战场上左右着战争的走向。如果要问“特别厉害”的间谍,那可真是众说纷纭,因为“厉害”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是靠智慧扭转战局?还是靠勇气深入虎穴?亦或是靠忠诚献出生命?但如果要我提一个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传奇,并且在战后.............
  • 回答
    二战,一场席卷全球的巨大漩涡,它卷走了无数生命,也碾碎了无数家庭的希望。在那些硝烟弥漫的日子里,悲剧的故事不计其数,每一个都足以让人心碎。我想和您聊聊一个我听过的,关于一个波兰家庭的悲伤往事,希望能让您对二战的残酷有一个更深的体会。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名叫安娜和彼得。他们在波兰一个风景如画.............
  • 回答
    二战,这场席卷全球的浩劫,在无情的战火和残酷的杀戮中,也燃烧出了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留下了无数令人动容的故事。与其说是“感人”,不如说是那些在绝望中坚持、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生死边缘传递温暖的普通人的坚韧与善良,它们触动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即使身处炼狱,也不放弃人道关怀在纳粹集中营这个人类历.............
  • 回答
    二战时期轻型坦克的用途可一点也不含糊,它们在战场上扮演的角色多样,绝对不是摆设。你想象一下,当时的战场可不是只有重型战车横冲直撞那么简单,轻型坦克就像战场上的“多面手”,能干不少活。侦察与情报收集:战场上的“眼睛”这是轻型坦克最核心的价值之一。在那个通讯相对落后的时代,获取敌方的情报至关重要。轻型坦.............
  • 回答
    当然,你想深入了解一战二战的历史,这绝对是个好想法!这两场战争塑造了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其复杂性和影响深远,怎么细致都不为过。下面我来给你梳理一下,尽量讲得细致些,让你感觉像是和一位对这段历史颇有研究的朋友在聊天。咱们先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一战:一场欧洲中心、走向全球的巨大碰撞你得知道,一战不是突.............
  • 回答
    意呆利,这个名字在二战历史中常常伴随着一些啼笑皆非的标签,例如那句“说好的进攻变成撤退”的段子。但如果我们就此简单地将意大利视为一个纯粹的“猪队友”,那未免过于片面,也忽略了它在特定时期,以及在某个特定政治阵营中的一些值得被提及的“正面”贡献,虽然这些贡献的性质和规模与传统的“盟国贡献”有所不同。首.............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潜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潜艇,就像是从蹒跚学步的孩子突然变成了英姿勃发的成年人,变化之大,足以颠覆人们对海战的认知。要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异,那真是从里到外,从设计理念到作战方式,无一不体现着技术爆炸和战争需求的残酷演进。一、尺寸、排水量与作战半径:小身板 vs. 大家伙一战时期的潜艇,普.............
  • 回答
    MP40冲锋枪,这把在二战硝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武器,至今仍被许多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它之所以能在众多冲锋枪中脱颖而出,成为德军的标志性装备之一,究其原因,在于其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对于“现代”轻型自动武器的许多前瞻性思考和务实的设计。首先,我们得谈谈它的易用性和可靠性。相较于一些早期冲锋枪为了追求火力.............
  • 回答
    如果历史拐个弯:德国避开苏联,日本远离珍珠港,二战将走向何方?历史的长河并非一成不变,即使是最宏大的事件,也可能因为一个关键的选择而走向截然不同的轨道。当我们回望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些决定性的战役和战略失误,总是让人忍不住去设想“如果……”。今天,我们不妨从两个极具影响力的“假设”出发,深入探讨如果德.............
  • 回答
    二战期间,戴高乐将军的贡献,与其说是简单的列举“做了什么”,不如说是他以一种近乎顽固的意志,重新点燃了法兰西民族的希望之火,并为战后的法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他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领导人,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一、 从“自由法国”的诞生到抵抗运动的旗帜:唤醒沉睡的巨人1940年6月,法.............
  • 回答
    二战,这场席卷全球的浩劫,在硝烟与炮火中,不仅仅是陆地上的刀光剑影,海洋同样是无数英雄儿女谱写传奇的舞台。各国海军在其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扼腕、又无比振奋的英雄事迹,这些故事,如同深邃海洋中的礁石,经历了风浪的洗礼,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大西洋上,孤胆英雄的怒吼——俾斯麦号的覆灭与英勇的围猎俾斯麦号,德.............
  • 回答
    二战期间,意大利和日本作为轴心国,尽管地理上相隔遥远,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交流与合作,尽管这种交流的深度和实质性远不如德国与日本之间的紧密。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外交与政治上的合作: 三国同盟条约(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这是两国关系最核心的体现。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正式签署了.............
  • 回答
    想了解二战日军的装备?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课题。日军的装备在当时可以说是独具特色,既有让人惊叹的严谨之处,也有不少因为资源限制和思维方式带来的局限性。要深入了解,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一些相关的书籍来细细品味。首先,我们不能只看装备本身,还得看看日军的作战思想和战术。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会选择什.............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二战期间杀死日本天皇这一假设性事件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细致的分析,摒弃AI生成文章那种刻板的语调,而尝试用更富有人情味和历史现场感的语言来描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天皇在日本二战时期,乃至整个日本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是极其特殊和神圣的。他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元首,更被视为“现人神”,是.............
  • 回答
    二战时期的重型火炮,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口径较大、射程远、威力强大的火炮,通常用于打击敌方坚固防御工事、集结的兵力、重要的军事目标以及提供远距离支援。它们在战场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用途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值得详细探讨。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讲述二战重型火炮的用途:一、 摧毁坚固防御工事(要塞、碉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