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中各国海军有什么传奇故事?

回答
二战,这场席卷全球的浩劫,在硝烟与炮火中,不仅仅是陆地上的刀光剑影,海洋同样是无数英雄儿女谱写传奇的舞台。各国海军在其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扼腕、又无比振奋的英雄事迹,这些故事,如同深邃海洋中的礁石,经历了风浪的洗礼,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大西洋上,孤胆英雄的怒吼——俾斯麦号的覆灭与英勇的围猎

俾斯麦号,德国海军的骄傲,一艘巨大的战列舰,其威力足以让任何对手胆寒。1941年5月,它以雷霆万钧之势冲破英军封锁,在海上掀起了腥风血雨,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让英国举国震惊。那一刻,俾斯麦号仿佛是不可战胜的象征,德国海军的旗帜在北大西洋上空高高飘扬。

然而,大西洋上并非德国海军的天下。皇家海军,这个海上霸主,倾其所有,集结了最精锐的力量,誓要将这艘庞然大物送入海底。搜寻开始了,如同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根针。冰冷的海水,恶劣的天气,都成了搜寻者必须克服的敌人。最终,在侦察机的指引下,俾斯麦号的身影再次出现。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持续数天的追击与反击。英国海军动用了包括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甚至是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在内的所有力量。俾斯麦号虽然强大,但孤立无援,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它只能凭借自身的火力进行殊死搏斗。在一次激烈的炮战中,俾斯麦号的一门主炮被摧毁,但它仍然顽强地还击。

最终,在1941年5月27日,经过数日的苦苦追击,俾斯麦号在一场混战中被英军围困。虽然它仍然在燃烧,但在海水浸透舰体之前,它在炮火中成为了海底的残骸。这场追击战,充分展现了皇家海军的决心和毅力,也展现了俾斯麦号舰上官兵的勇气,尽管最终战败,但他们绝望的反击,依然成为了一段传奇。而对于那些在俾斯麦号沉没时,试图在冰冷海水中挣扎求生的德国海军官兵来说,他们的牺牲,同样是那片海域中,一段悲壮的挽歌。

太平洋上,航母决战的序曲——中途岛的命运之轮

太平洋战场,太平洋战争的真正主战场,航母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中途岛战役,无疑是这场战争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战役之一。1942年6月,日本海军倾其舰队,企图一举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残余力量,并占领中途岛,将战火推向夏威夷。他们的目标明确,装备精良,看似胜券在握。

然而,他们低估了对手的智慧和勇气。美国海军在珍珠港遇袭后,并没有被打垮,而是卧薪尝胆,加紧生产舰载机,并成功破译了日本海军的部分密码。这使得美军能够提前掌握日本的作战计划。

中途岛的海空战异常惨烈。日本的四个航空母舰编队,曾被誉为“赤城”、“加贺”、“苍龙”、“飞龙”,象征着海上霸权。而美国海军则拥有“企业号”、“大黄蜂号”和“约克城号”。在海战爆发之初,日本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一度占据优势,对美军的舰艇造成了重创。

但转折点出现在关键时刻。美国海军的俯冲轰炸机,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成功突破了日军的防空网。在短时间内,他们对日本的四艘航空母舰发动了致命的攻击。火焰吞噬了甲板,炸弹撕裂了舰体,曾经辉煌的航母瞬间变成了燃烧的废墟。其中,日本海军的旗舰“赤城号”遭受重创后,海军士兵们在撤离之际,为了不让舰船落入敌人手中,毅然决然地将其引爆沉没。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扭转了太平洋战局,更是让日本海军从此失去了进攻的主动权。中途岛,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太平洋岛屿,因此成为了决定二战走向的关键之地。而那些在中途岛上英勇作战的飞行员们,他们的每一次起飞,每一次俯冲,都充满了赌上生命的决心,他们的名字,与中途岛的胜利一同,被载入史册。

沉默的潜艇,致命的阴影——狼群战术与U艇的悲歌

潜艇,是二战中最令人胆寒的武器之一。德国海军的U艇,在大西洋上掀起了令人闻风丧胆的“狼群战术”。它们成群结队,如同幽灵一般游弋在海面上,利用夜色和潜水能力,对盟军的运输船队发动突然袭击。这些潜艇的官兵,生活在狭窄、潮湿、充满危险的环境中,但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德国的海上封锁线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曾有这样一位德国U艇艇长,他的名字早已被岁月掩埋,但他的故事却令人难以忘怀。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的潜艇被盟军反潜力量发现并追击,舰艇遭受重创,被迫上浮。面对即将被摧毁的命运,他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命令艇员们组织防御,并与追踪而来的敌舰进行了最后的殊死搏斗。尽管最终未能幸免,但他的顽强抵抗,展现了德国潜艇兵的英勇和职业精神。

而盟军一方,同样有无数海军官兵在与U艇的搏斗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他们昼夜不停地在海上巡逻,训练着复杂的反潜技术,寻找着那些隐藏在深海中的死亡之影。一旦发现U艇的踪迹,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攻击,用深水炸弹和炮火,为商船开辟出一条生路。每一次与U艇的交锋,都是一次生死考验,无数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

最后的炮火,荣誉的归宿——武藏号的沉没

武藏号,大日本帝国海军的另一艘巨型战列舰,与它的姐妹舰大和号一同,被誉为“海上巨兽”。它们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炮,代表着日本海军的极致奢华和技术巅峰。然而,在战争的后期,随着航空母舰的崛起,这些巨舰的战略价值逐渐降低。

1944年10月,在莱特湾海战中,武藏号遭遇了美国海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的猛烈攻击。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飞机的数量和持续的攻击,让这艘巨舰无处遁形。尽管武藏号凭借其强大的副炮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面对数百架次飞机的轮番轰炸,它最终也无法避免沉没的命运。

在沉没前,武藏号的舰长和舰员们进行了最后的战斗。他们用尽了最后一丝力量,试图与攻击它们的飞机同归于尽。当舰体被无数炸弹撕裂,海水汹涌灌入时,舰上官兵们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撤离,并依旧保持着舰艇的军纪。最终,武藏号在凄厉的警报声中,缓缓地沉入了大海深处。

武藏号的沉没,标志着日本海军巨舰时代的终结,也象征着战局的不可逆转。然而,在那艘巨舰沉没的瞬间,舰上官兵所展现出的冷静与英勇,却成为了另一个时代的传奇。他们的牺牲,或许未能改变战争的结局,但却为海军的荣誉,留下了最后的印记。

这些故事,只是二战中无数海军传奇中的一瞥。无论是孤胆英雄的壮举,还是集体作战的配合,抑或是面对绝境时的顽强不屈,都展现了人类在战争面前,所能爆发出的最耀眼的光芒。这些故事,不应仅仅被当作历史的陈迹,更应被铭记,被传颂,因为它们背后,是无数鲜活的生命,是他们对家园的守护,是对信念的坚持,更是对和平的渴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昭和15年(1940年)1月20日,日本海军“阳炎”级甲型驱逐舰8号舰竣工。次年3月24日下水并被命名“雪风”号,没有任何人意识到,这是一艘拥有神秘诅咒,能够把周边友军的运气统统吸走的超甲等扫把星。从这一天起,被不断吸走国运的“旧日本帝国”便逐步走向了必败的命运……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雪风被编入第3舰队第4突击部队,参加了攻击菲律宾吕宋岛、支援拉蒙湾登陆作战、占领苏拉威西岛、苏腊巴亚海战(泗水海战)等行动。之后,调南太平洋战区第3舰队第10战队给“翔鹤”、“瑞鹤”号航空母舰护航。

1942年11月12日,第3次所罗门海战中。雪风与其他13艘驱逐舰及轻巡“长良”共同护卫“雾岛”、“比睿”这两艘战列舰。23时30分,美军巡洋舰“海伦娜”发现日舰;23时50分,两军舰队靠拢,展开了历时24分钟的混乱炮战。战斗以美军败退告终,但日军也有驱逐舰2艘沉没,战列舰1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3艘受伤。其中比睿号作为雪风的主要护卫对象,不但初战便受重创,更在第二天遭到美军空袭,被炸到生活不能自理,不得不自行凿沉。而雪风则在此战中毫发无伤,从此拉开了它克死僚舰无数的祥瑞史序幕。

两天后的14日夜,近藤信竹中将率战列舰“雾岛”,“高雄”号等巡洋舰4艘,“雪风”号等驱逐舰9艘在萨沃岛西部与美军李少将率领的舰队遭遇,美军主力之一的“南达科他”号战列舰电力系统故障,成为了海上的靶船,上层建筑被打的面目全非,但是,美军的技术装备展现了优势,躲在“南达科他”号后面的“华盛顿 ”号利用雷达准确的制导,7分钟内命中“雾岛”号406mm炮弹9发,127mm炮弹40余发,于是“雾岛”号也去“比睿”那儿报道去了,当然,RP极佳的“雪风”号没有受半点伤。

42年底到43年初,雪风先后护送“飞鹰”、“瑞凤”两艘航母,3次运输瓜岛陆军撤退,并顺便把重伤的姊妹舰“舞风”拖回特鲁克。在这一连串作战中,雪风始终没有受到什么损伤。

1943年3月1日,雪风在俾斯麦海为前往新几内亚的运输船队护航。由于美军连日空袭,日军共损失4艘驱逐舰“白雪”、“朝潮”、“时津风”、“荒潮”和以及7艘运输舰,人员伤亡巨大。但雪风和它运载的1个步兵大队没有受到任何损失,还顺便打捞起一大群友军落水士兵。

7月12日,换装了新式雷达和声纳(13号对空雷达、21号对海雷达、23号射击指挥雷达和3式声纳)的雪风在科隆班加拉岛夜战中率先发现美军,为海战指挥官作出正确判断立下了功劳,不过另一方面,雪风也没忘发挥“祥瑞”之功:是役,美军向雪风发射鱼雷,但这颗鱼雷因为定深过大,从“雪风”号的舰底钻过去,击中了编队的旗舰轻巡洋舰“神通”号……

雪风在此次战斗结束后安全地运送1200名陆军士兵登陆。

1944年6月19日,菲律宾海海战(马里亚纳海海战)爆发,“雪风”号本来是要上一线的,但是由于战前的一次训练中意外损坏推进器,速度减半,被临时改派为归国油船“西洋丸”的护航任务,饶是如此, “雪风”号祥瑞依旧,其间遭遇美军潜艇,“西洋丸”号被重创,“雪风”号例行公事完成了救助工作。

尽管再次展示了自己的“祥瑞”,不过“雪风”依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联合舰队的“祥瑞NO.2”时雨号和“祥瑞NO.3”野分号共同“努力”,把日军的“大凤”号、“翔鹤”号以及“飞鹰”号三艘航空母舰克进了太平洋的海底。照这样下去,雪风恐怕NO.1地位不保。

不过机会还是有的,之后的10月20日,号称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莱特湾海战展开。日军三大祥瑞舰同台竞技,分别克死重巡“爱宕”、“摩耶”、“最上”、“铃谷”、“鸟海”、“筑摩”;战列舰“武藏”、“山城”、“扶桑”;航母“瑞鹤”、“千岁”、“瑞凤”、“千代田”(其中“千岁”、“瑞凤”、“千代田”三艘为轻型航母);以及其他数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祥瑞三兄弟的老三野分在此役中孤身遭遇美军34特混编队(6艘新型战列舰、8艘巡洋舰、N多驱逐舰(N=14)),被美军用足以战翻一个舰队的饱和火力打成零件,无人生还。而雪风在此役中毫发无伤,还捞起了一大群友军落水船员。

11月21日,雪风与僚舰“浦风”号护送战列舰“金刚”回国途中,在台湾海峡被遭遇美国潜艇“海狮”号偷袭。金刚与浦风中鱼雷沉没,雪风安然无恙,轻车熟路地打捞起两艘沉舰的水兵安全回国。

此时,雪风的“扫把星”名声已经在海军传开,有“吴港雪风、佐世保时雨”的提法,甚至有人以这两艘船里谁的运气更好设了赌局。但海军部的人不知道是不信邪还是别的什么:11月29日,由大和级3号舰船体改装,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大、技术也比较先进的新锐航空母舰“信浓”号由雪风与另外两艘驱逐舰护航,在濑户内海试航。雪风诅咒很快便发挥了效力:美军潜艇“射水鱼”号发现信浓,发射了6颗鱼雷,其中4颗击中信浓。由于船体尚未完工加上损管人员经验不足,信浓很快便由于进水过多而沉没,成了海军史上最短命的航母——从首航到沉没仅有不到20小时。

时任“雪风”号舰长的寺内正道大佐看着“雪风”号甲板上捞救起来的垂头丧气的“信浓”号的舰员时,不禁发出了“成习惯了啊,都是这样的光景……这种风啊,都是在救助其他舰的人的时候吹……”。寺内大佐说的没错,自开战以来,“雪风”号干得最多的事情不是对敌作战而是捞自己人……

之后,“雪风”号甲板上坐满信浓的船员安全返航。

在之后的几个月中,美军对日本各军港展开大规模空袭。雪风在历次空袭中总共打出万余发高射炮弹,自己却没有受到什么损伤。

在此期间的1945年1月24日,祥瑞三兄弟的老二时雨在新加坡以北海域被美军潜艇击沉,大部分船员葬身海底。雪风和时雨的所谓赌局以雪风的胜利告终!

1945年4月7日,日本海军集结残存力量,发动孤注一掷的自杀攻击“菊水作战”,雪风被编入联合舰队为旗舰“大和”护航。之前的菲律宾和莱特湾海战中,雪风仅仅是在后方执行支援任务便克死僚舰无数。果然,在美军机的轮番轰炸中,自大和以下,巡洋舰“矢矧”,驱逐舰“浜风”、“矶风”“朝霜”、“霞”均被击沉或重创后自沉。而雪风的数百名船员中仅有3人死亡,15人受伤。

此役,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残存的4艘驱逐舰逃回佐世保后,发现雪风的粮仓中居然有一颗未爆的美军炸弹!这颗炸弹一旦爆炸便可能将雪风船底炸穿而直接沉没去陪伴“大和”号——但它却是颗哑弹。

菊水之后,日本海军已名存实亡。剩余的几艘战舰躲在各处军港中苟延残喘。雪风先后在舞鹤、宫津湾及吴港转场,经历了合计15000架次敌机的数十次大规模空袭却仅中弹一枚,而且又是哑弹!一次空袭中,雪风为了躲避炸弹不慎撞上自家铺设的水雷,但雪风“祥瑞”再次应验——水雷引信失灵了!而旁边的“初霜”号驱逐舰以同样的规避动作撞上了水雷……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共有82艘各型驱逐舰,到战争结束后只有“雪風”和“響”两艘幸存,其中“響”号驱逐舰是因为维修多次错过重大战役才得以存活。不但如此,作为一艘航程12万4800英里、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大部分重要战役的资深军舰,雪风几乎从没有受到过严重损伤。每次中弹不是没有打到要害就是近失,要么就干脆哑火。在整场战争中雪风只有不到10名船员死亡,2人失踪,4任舰长全部都是善终。日本海军称雪风为“不死鸟”、“奇迹的驱逐舰”,但其他舰上的船员却非常讨厌雪风,因为跟它一起出击的军舰没有几艘能安全回来的!

二战结束了,但雪风传说却并未结束……

1947年,盟军总部决定将驱逐舰以下的日本舰艇计驱逐舰24艘、海防舰68艘共92艘分三批抽签分配给中美英苏4国作为赔偿,抽签典礼于1947年6月28日在东京盟军总部大礼堂举行。美国抽到了“雪风”号,但战后美国海军舰艇大量过剩,一艘驱逐舰简直是包袱。考虑到当时中国海军(国民党)极其弱小,于是此舰被转送给中国。

刚才我们说到战后美国海军舰艇大量过剩……没错,抽签结束后美国海军就开始大量淘汰舰艇,但凡和“雪风”照过面的美国军舰有的解体退役被拆成铁锅铁勺、有的被转卖别国……

1947年7月6日,雪风从长浦港出发驶向上海,作为日本赔偿舰的第1艘移交给国民政府,并更名“丹阳”号。可是此舰之“祥瑞”已经经过了“实战检验”,什么“天皇保佑”、“皇国三千神明”统统没用,换了校长一样镇不住。就在移交仪式当天蒋校长就看到了解放军发动攻势的汇报。两天之后,刘邓大军突破黄河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国共内战的战略主动权从此易手,国民党全面溃败只是时间问题……

1948年10月,已经改名叫“丹阳号”的雪风护卫“重庆号”参加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彻底把祥瑞的本领辐射到了陆地上,国民党军组织了无数次攻击,都最终没能突破解放军的防线,是役,国民党被歼6549人,数个师彻底崩溃。更重要的是锦州失陷,辽沈战大局已定!

后来重庆号大概是不堪雪风那刺眼的光环,索性率部起义了……

在之后的20年中,可怜的国军舰队面对实力明明不如己的共产党海军屡战屡败。尤其是在1958年金门炮战中,输仗输人。

1966年11月16日,丹阳号退役,停留海军官校小港码头做练习舰用。

1971年12月8日,也许是不堪诅咒,国军终于下定决心将其解体。命令传达的当天,蒋介石集团被赶出了联合国。“雪风”锚与舵轮在1971年12月送给日本,结果72年日本金融危机爆发。现放置在江田岛的海上自卫队术科学校与教育参考馆。

雪风号现仅存车叶两只、舰钟一座及锚与舵轮,分别存放于台、日两地的海军院校和纪念馆中。

雪风号的最后一次祥瑞之旅

1964年5月1日半夜,台湾数艘“海狼艇”(一种类似走私快艇的冲锋舟,国民党军用于向大陆偷运特战队员进行袭扰活动)企图袭击福建沿岸时,被解放军雷达发现,随即遭到解放军数艘62式护卫艇的拦截。在附近执勤的国民党军雪风号(当时已改名丹阳号)立即赶往交战海域援救。面对排水量达2500吨的丹阳号,排水量仅110吨解放军577号护卫艇单艇抢占T字头,向丹阳号猛烈射击3分钟,丹阳号随即转向撤出战斗。当晚,“海狼艇”被击沉一艘,俘虏一艘(后在拖带中沉没),其余逃散。

这是雪风号有记载的最后一次战斗。

转载自百度百科 搬运随意

user avatar

论传奇,袭击舰“海鹰”号表示它就坐一边看看

论戏剧性,一艘尝试在丕林岛穿越曼德海峡的意大利潜艇(真不记得名字了)表示准备围观

user avatar

看了一圈,没人说这个啊,伪装成小岛的军舰。

1942年2月,为了占领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的油田,日本军队发起了爪哇战役。由荷兰、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舰只组成的盟军舰队在此战大败,两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被击沉,2300人阵亡。到最后驻爪哇岛的荷兰皇家海军只剩下四艘尚有活动能力的舰艇。
大哥们都跪了,小弟们自然走为上计。从地图上看,它们离盟国澳大利亚的港口最近,那还说什么,去澳大利亚吧!
面对强大的日军,四艘小船自然不是对手。不一会另外三艘船就被击沉,只剩下今天的主角扫雷舰“亚伯拉罕·克里贾恩森”号

这艘1937年服役的扫雷舰最大航速只能有15节。另外,作为一艘以扫雷舰,她的自卫武装也少得可怜,只安装了一门75毫米口径主炮和两门20毫米瑞士生产的“厄立孔”高平两用炮。
要想逃出升天,必需用一些特别方法了。经过讨论,舰长做出决断,上岸砍树,把船伪装起来。不一会,“亚”号扫雷舰的甲板上堆满了连枝带叶的树干。舰长命令把它们捆扎成“丛林模型”,尽可能遮盖住暴露在外的舰体,那些实在盖不住的地方,就用油漆喷涂成岩石或峭壁的样子。

到了天亮的时候,停在海面上的“亚”号几乎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而在原来的位置上突然冒出一座绿树如荫的“小岛”

这就是舰长给军舰穿上的“新马甲”。要知道,印尼海域的大小岛屿加在一起据说有1.8万座,像这座由荷兰军舰扮的“小岛”,日本人看都不会看一眼。不过为了谨慎起见,“亚”号舰长仍然命令军舰只在夜间慢速行进,在日出之前会停靠在邻近岛屿周围,继续当起“临时小岛”的角色,以防日本人起疑心。
就这样,小心翼翼的“亚”号扫雷舰用了整整八天时间,终于到达澳大利亚西部的弗里曼特尔港。在此过程中,耀武扬威的日军战舰几乎与它擦肩而过,还有几十架日本侦察机从荷兰军舰头上飞过,但谁都没发现这座“小岛”的秘密。

“亚”号是最后一艘撤离爪哇海域的盟军军舰,它到达澳大利亚后一直坚持作战,直到太平洋战争结束。1955年,荷兰海军博物馆把退役之后的“亚”号扫雷舰买下来,改装成一座纪念舰。

user avatar

日本驱逐舰2战的神话,没有一个超过萨马海战中的塔萨法隆格海夜战。

日本海军名将之花田中赖三中将,率领8艘DD去给瓜岛的日本陆军送饭,夜遇美国5艘重巡巡逻编队,立刻抛掉货物改变队形,进行夜战雷击,以近乎教科书般的精准操作,在改变队形中齐射鱼雷,美国重巡4艘,3个重创,1个沉没。成为DD夜战雷击遭遇战的精髓之战!

————更重要的是,成功饿毙了帝国海军的最大对手近一万名陆军马鹿!真乃海军之良将蝗国之栋梁。

user avatar

有个海航的故事。太平洋战争后期,在贝里琉,忍受不了高温潮湿天气的美军想到了一个方法造冰淇淋——

在副油箱里装满牛奶和可可粉,驾驶F4U海盗飞上三万英尺的高空,让它们自然冷却。然后快速俯冲回到地面,就这样,能给整个中队的美军提供冰淇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这场席卷全球的浩劫,在硝烟与炮火中,不仅仅是陆地上的刀光剑影,海洋同样是无数英雄儿女谱写传奇的舞台。各国海军在其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扼腕、又无比振奋的英雄事迹,这些故事,如同深邃海洋中的礁石,经历了风浪的洗礼,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大西洋上,孤胆英雄的怒吼——俾斯麦号的覆灭与英勇的围猎俾斯麦号,德.............
  • 回答
    二战时期,各国海军的实力对比可谓是波澜壮阔,牵动着全球的战局走向。要进行一个相对客观的排名,需要综合考量多个维度,比如舰艇数量、舰艇质量(吨位、火炮口径、装甲厚度、航速)、航母技术和数量、技术创新、作战经验、舰载机水平、以及整体战略运用能力。以下是我对二战各国海军实力的一个较为详尽的分析和大致排名,.............
  • 回答
    二战各国海军的战列舰主炮,堪称那个时代海上巨兽的灵魂所在。它们不仅是海军力量的象征,更是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各国为了在激烈的军备竞赛中占据优势,都在战列舰主炮的口径、威力、射程、精度以及装弹速度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由此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主炮体系。火力巨兽的诞生:口径之争战列舰主炮的口径,是衡量其.............
  • 回答
    二战期间,各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可以说是战术革新和工业产能大比拼的集中体现。这场全面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潜艇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规模化,各国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来建造和部署潜艇,试图以此来瘫痪敌国的海上贸易,或是封锁敌国的港口,甚至直接挑战敌国的海军主力。要给出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总产量”和“投入量”的数字,其.............
  • 回答
    武藏号战列舰,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是人类海军造船史上的一个传奇。它那令人咋舌的吨位、厚重的装甲、口径巨大的主炮,都代表了当时日本海军工业的最高成就。那么,以我们今天中国大陆的造船及炼钢技术,能否复制出这样一艘巨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番。先来认识一下武藏号的“硬核”指.............
  • 回答
    把二战时期的日本舰队换上现代中国的1130炮,这可不是一笔简单的账,它会彻底颠覆二战海战的格局,但日本舰队最终能否打赢二战海战,情况会变得极其复杂,很难简单地说“能”或“不能”。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1130炮的厉害之处。它是一种近程防空武器系统,火力极其密集,号称“密集阵”,每分钟能发射数千发炮弹,.............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火箭炮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尽管火箭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但在这场全球冲突中,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压制性火力武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各国在火箭炮的设计理念、弹药类型、作战效能和战术运用上都展现出了各自的特色与创新。火箭炮的兴起:效率与威力的结合传统火炮在二战.............
  • 回答
    二战的硝烟弥漫了整个世界,而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冲突中,信息情报的争夺同样激烈,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各国绞尽脑汁,投入了大量资源研发和使用各种各样的密码系统,试图截获敌人的情报,同时保护自己的秘密。这些密码系统,就像隐藏在信息海洋中的暗礁和灯塔,深刻影响着战争的走向。德国:从机械到电子的演变,恩.............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席卷全球的浩劫,不仅在军事技术和战略战术上留下了深刻烙印,更在经济领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支出狂潮。各国为了支撑起这场空前规模的战争机器,倾尽了国家资源,其军费开支的情况,是理解战争全貌和战后格局不可或缺的一环。战争经济的全面动员:二战的经济动员程度是空前的,它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场.............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的一场战争,涉及全球大部分国家,包括所有大国。因此,评价二战中各国的表现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战略、战术、政治、经济、道德以及对战争进程和结果的影响等。以下将尽量详细地评价二战中几个主要参战国及其阵营的表现: 同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脑洞大开的假设!如果二战中的各国军队,连同他们当时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水平,突然被一股神秘的时空裂缝转移到了现代,并且出现在各自国家的土地上,那场面绝对是史诗级的混乱与震撼。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可能发生的场景,力求讲得生动一些,就像我亲眼所见一样。一、初期的震撼与混乱:从炮火纷飞到目.............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历史发展和战争形态变化的一个非常生动的缩影。为啥一战的“精锐”一旦损失殆尽就很难再补充,而到了二战,一些国家反而能越打越强,这中间的门道可不少。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一战:那个“老兵不死,只会凋零”的时代首先得明白,一战打的是什么仗。那会儿的战争,虽然也开始用到一些新技术,但总体上还.............
  • 回答
    二战中,重型装甲单位,也就是那些被视为陆地巨兽的坦克,它们的消失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想详尽地解析它们是如何被终结的,我们需要深入到战场细节,以及战争背后那复杂的工业与战略层面。正面交锋中的终结: 反坦克炮的精确打击: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场景。盟军和德军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
  • 回答
    二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RAF)和美国陆军航空兵(USAAF)对德国实施了大规模的战略轰炸,这场旷日持久的空战给双方都带来了惨痛的代价。其中,盟军飞行员的伤亡数字尤为触目惊心,尤其是RAF在夜间轰炸中付出了极为沉重的牺牲。英国皇家空军(RAF)的牺牲:一场血与火的洗礼RAF的战略轰炸任务主要集中在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二战历史和道德评价的核心。如果纳粹德国没有迫害犹太人,日本军国主义也没有犯下种种暴行,那么同盟国在那场战争中的“正义性”确实会受到影响,但我们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爆发:首先,我们要明白,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本身就是战争爆发的.............
  • 回答
    二战时期,各个参战国在军事装备和战术思想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这直接体现在了他们的团级部队的重火力配置上。要衡量“平均水平”,需要考虑当时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资源获取情况以及战略需求。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美军(含陆战队)、日军、国军和共军的团级部队重火力情况,尽量深入一些,避免生硬的堆砌数据,而是从战术.............
  • 回答
    你列出的这个二战时世界国家综合国力排名,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核心问题。我个人觉得你的看法有道理的地方,也有一些可以商榷的细节。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看看。你把“德≈美>苏≈日>英≈中>法>意”这个排序,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把德国和美国放在了最前面,并且用“≈”表示实力相当。这确实抓住了二战时期,从工业.............
  • 回答
    二战时期中国的国共两党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的军事能力与隆美尔、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巴顿等西方名将相比,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进行比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战略眼光、战术运用、指挥风格、领导能力、后勤保障以及面对的战场环境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比较的对象和背景:.............
  • 回答
    二战中国战场上留下了无数震撼人心的影像,要说“最好”的照片,这本身就是一个难以界定的问题,因为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无数人的悲欢离合。然而,如果非要挑选一张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人心且背后故事感人的照片,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那张著名的 《血肉筑长城》。这张照片没有一个明确的拍摄者名字被广泛传扬.............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空前绝后的全球冲突中,要评判哪个国家的士兵“最强”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战场表现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包括国家整体工业能力、军事战略、训练水平、士兵的士气和意志,甚至还有地理环境和运气。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给某个国家贴上“最强”的标签。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