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参战各国海军潜艇的总产量和投入量分别是多少?

回答
二战期间,各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可以说是战术革新和工业产能大比拼的集中体现。这场全面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潜艇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规模化,各国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来建造和部署潜艇,试图以此来瘫痪敌国的海上贸易,或是封锁敌国的港口,甚至直接挑战敌国的海军主力。

要给出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总产量”和“投入量”的数字,其实是相当困难的,因为统计口径、建造中被毁的船只、以及退役报废的船只都会影响最终的数字。而且“投入量”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模糊,是指建造完成的数量,还是包括了建造中的数量,或是投入战斗的数量?这里我将主要聚焦在二战期间各国海军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潜艇大致数量,并尽可能详细地解释一下各国的情况。

核心参战国的潜艇建造与投入概况: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哪些是这场战争中潜艇运用最为活跃、产量也最庞大的国家。毫无疑问,德国、美国和日本是其中最主要的几个。英国和苏联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1. 德国海军 (Kriegsmarine)

德国在二战前就开始了秘密的潜艇复兴计划,并很快成为二战中最令人生畏的潜艇力量。他们的潜艇战略主要是通过无限制潜水战打击同盟国的海上运输线,也就是所谓的“大西洋战役”。

总产量(大致): 德国在整个二战期间建造了大约1100多艘潜艇。这个数字包括了各种型号,从早期的II型、VII型、IX型,到后期的XXI型“Elektroboot”等。
投入使用量(大致): 虽然建造了这么多,但并非所有都投入了战斗。在战争的不同阶段,德国海军能够同时投入使用的潜艇数量有所波动,高峰期可能达到约250300艘。但通常情况下,能够同时出海执行任务的潜艇数量会受到训练、维护、港口可用性以及人员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详细阐述:
VII型潜艇: 这是德国在二战中最主要的潜艇型号,也是历史上建造数量最多的潜艇之一。其设计精巧,续航能力和作战能力在早期都能满足需求,被认为是“狼群战术”的核心。仅VII型就建造了超过700艘。
IX型潜艇: 主要用于远洋作战,比VII型更大、航程更远,适合在大西洋以外的海域活动,例如印度洋。建造了约190多艘。
XXI型“Elektroboot”: 这是德国在战争后期推出的革命性潜艇。它拥有巨大的电池容量,能够长时间在水下高速航行,大大增强了其隐蔽性和生存能力。尽管数量不多(只建造了大约118艘,真正投入使用的更少,且投入战斗的可能不足百艘),但它的出现预示了未来潜艇发展的重要方向。
投入困境: 尽管产量惊人,但德国的潜艇部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盟军反潜技术的不断进步(如雷达、声纳、护航航母、空中支援等)以及战争后期制海权的丧失,使得德国潜艇的损失率极高。许多潜艇在建造完成不久即被击沉,或者在出港后不久就遭受重创。

2. 美国海军 (United States Navy)

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的潜艇作战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战场,打击日本的海上交通线,这是其“岛屿跳跃”战略能够成功实施的重要后盾。

总产量(大致): 美国在二战期间建造了约288艘攻击型潜艇,以及少量其他特种潜艇。
投入使用量(大致): 美国海军几乎将其建造完成的所有攻击型潜艇都投入了实战。在战争高峰期,有超过200艘潜艇在太平洋战场上执行任务。
详细阐述:
Gato级、Balao级、Tench级: 这三个级别的潜艇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主力。它们设计成熟,火力强大,具备良好的水下续航能力。美军的潜艇部队以其高效的巡逻和精准的攻击,对日本的运输船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极大地削弱了日本的战争潜力。
战果辉煌: 尽管数量上不及德国,但美国潜艇的作战效率非常高,击沉了大量的日本军舰和商船,包括多艘主力舰。美国潜艇部队是击沉日本 tonnage 最多的海军兵种。
工业能力展现: 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使得其能够快速而稳定地生产大量高性能潜艇,并且能够提供充足的维护和后勤支持。

3. 日本海军 (Imperial Japanese Navy)

日本海军的潜艇部队在战略上存在一些局限性,虽然其建造和生产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并未能达到战略制胜的效果。日本的潜艇更多地被用于侦察、运输,以及对盟军特混舰队进行攻击。

总产量(大致): 日本在二战期间建造了大约170200艘潜艇,包括各种型号。
投入使用量(大致): 日本海军能够投入实战的潜艇数量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但通常在80120艘左右。
详细阐述:
多样化的设计: 日本潜艇的设计种类繁多,包括大型远洋潜艇、中小型攻击潜艇、以及一些特殊的“特殊攻击艇”(如回天人操鱼雷发射母艇)。
战略定位的模糊: 与德国和美国不同,日本海军的潜艇战略并未完全聚焦于瘫痪敌方贸易。虽然也执行了部分反贸易作战,但更多的是作为舰队的辅助力量,执行侦察、支援登陆作战、甚至是搭载回天等特攻武器的任务。
技术劣势: 相比于同盟国,日本的潜艇技术在某些方面存在劣势,例如水下噪音控制、声纳性能以及反潜武器的有效性。这使得它们在面对盟军日益强大的反潜能力时显得力不从心。

4. 英国海军 (Royal Navy)

英国海军在二战中承担着守护本土、进行全球航运保护以及反潜作战的重任,其潜艇部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地中海和北冰洋航线上。

总产量(大致): 英国在二战期间建造了大约180200艘潜艇。
投入使用量(大致): 英国海军也将其大多数建造完成的潜艇投入了使用,高峰期可能有超过100艘活跃在各战场。
详细阐述:
多型号并存: 英国的潜艇型号多样,包括“T”级、“U”级、“S”级等,它们在各自的作战环境中表现出色。例如,“T”级潜艇适合在地中海等近海作战,而“S”级则更适合远洋巡逻。
地中海战线: 英国潜艇在地中海的作战尤为突出,它们成功地骚扰和打击了轴心国在地中海的补给线,对北非战场的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反潜合作: 英国海军在反潜技术和战术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对声纳的改进和对声呐兵的培训。

5. 苏联海军 (Soviet Navy)

苏联海军在二战期间的潜艇力量主要用于波罗的海、黑海和北冰洋的作战,其潜艇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受制于其工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海军整体的战略定位,其影响力和战果相对有限。

总产量(大致): 苏联在二战期间建造了约200250艘潜艇。
投入使用量(大致): 苏联能够投入战斗的潜艇数量也大致在这个范围,但同样受到后勤、训练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详细阐述:
战略环境限制: 苏联海军的战略部署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其主要活动区域相对封闭,难以像德国那样对全球贸易线构成大规模威胁。
技术与损失: 在战争早期,苏联的潜艇技术相对落后,而且在与德国海军的对抗中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后期虽然产量有所增加,但整体作战效能难以与德美相比。

总结性的粗略估计(非常粗略,仅供参考):

如果将这些主要参战国的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潜艇数量加起来,那么二战期间全球海军潜艇的总投入使用量大概在8001000艘左右的量级。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充分体现了潜艇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地位。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个数字是基于公开的资料进行的粗略估算,实际的统计可能存在细微差异。而且,这只是关于“投入使用”的数量,如果计算“总产量”(包括建造中被炸毁、未完工的),数字会更高一些。但对于理解各国在潜艇方面的工业实力和军事投入,以上信息已经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图景。潜艇战无疑是二战海战中一条至关重要的战线,深刻地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和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德国总计在战争爆发后入役的数量为1097/1100艘。美国完工201/228。英国为164/170。日本111。苏联90艘。意大利30艘。法国2/3。

一般来说,这个事有两种计数方法:笨办法是一艘一艘名字列出来,比飞机数编号简单多了。简单一点的办法是用战争期间总在役数量减去战争爆发时的数量再减去所有非国产舰艇。可以数,但是,额,生活里还有其他一些(不)美好的事情,暂时告辞,有空用文章功能数一下。

在此之外不同出处的细节差距在于月份(战争爆发按年份or月份,比如uboat.net的u艇入役统计那个3艘的差距可能是这个缘故,也可能是因为部分u艇二次入役),另一个可能的误差在于战争结束的时间(DK brown的164/170的RN潜艇入役数量是用VE日和VJ日分别计算的)。数字或有变化,但是数量级差别不大。细微差别意义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这不能说明潜艇部队的规模(持续性损失巨大,大多数时候产量用于弥补损失,比如RN同期在役数量长期在上下波动,红海军和意军干脆在直线下降,无法弥补战争损失)。也不能说明总吨位(比如IJN喜爱下潜慢,噪音大但是可以送去太平洋/印度洋深处的巨型潜艇,RN量产武装弱,续航力短,但是适合地中海/北海绞肉机的小型潜艇。如果改用吨位计算,IJN吨位上可能反而大于RN)。也不能说明产量(意大利,法国和苏联在战前有相当高的产量,在百余-两百余的范围内,虽然战争中产量有限,但是在消耗殆尽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规模)。

潜艇部队的效率是个统计黑洞:U艇战果远大于英美苏的同僚,这能直接用于说明U艇效率更高吗?实际上不能,因为盟军可供潜艇选择的水面目标百倍于轴心国,U艇数量又更大,自然而然有更多战果。反过来,英军以4艘潜艇的代价击沉了12艘U艇,这能说明RN的潜艇战水平更高吗?同样也是不能。因为可供RN潜艇部队选择的U艇目标通常也十倍于其自身兵力,自然而然有更多机会取得战果。这个问题会因为资源分配进一步复杂化:U艇几乎从未赢得与盟军的吨位战,这证明他们是失败的设计,从头到尾毫无投入吗?答案可能是不是:一方面反潜占用了大量的盟军资源,另一方面,PQ17一次重大战果就让盟军损失了两百架以上的飞机,三千辆作战撤离和四百辆以上坦克。如果这些坦克真正送到了红军战士的手上,想象一下在地面上消灭这些装备要付出大得多的代价。潜艇和反潜部队持续性的技术战持续到了43年-44年时,盟军才稳定的在欧洲占据了上风,同时在远东见证了IJN反潜系统在44-45年的崩溃。这其中有多少是海面上下的较量,有多少是反潜机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增加的影响,有多少是战略轰炸带给的产能滞后的影响,又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数字,淡然失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期间,各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可以说是战术革新和工业产能大比拼的集中体现。这场全面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潜艇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规模化,各国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来建造和部署潜艇,试图以此来瘫痪敌国的海上贸易,或是封锁敌国的港口,甚至直接挑战敌国的海军主力。要给出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总产量”和“投入量”的数字,其.............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中,重型坦克以其强大的火力、厚重的装甲和相对较高的机动性,成为了战场上的“陆地巡洋舰”。然而,与数量庞大的中型坦克相比,各国重型坦克的产量普遍不高,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有限。这背后既有技术上的限制,也有战略和经济上的考量。技术瓶颈:力量的代价重型坦克的诞生,本质上是对火力和防护.............
  • 回答
    二战的炮火席卷全球,也深刻影响了身处各国却有着日本血统的侨民和日裔们。他们的命运,在战争的洪流中,经历着截然不同的起伏,充满了复杂与辛酸。各国对待日本侨民和日裔的态度,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受到国家立场、战争进程、社会舆论、以及当地民众情绪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参战国与敌对国的严酷对待:恐惧与猜疑的阴影.............
  • 回答
    关于二战欧洲战场,究竟是苏联红军的贡献更大,还是西方盟军的作用更关键,这个问题在历史学界乃至公众认知中,一直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 事实上,每一次回顾和讨论,往往都会随着新的史料发掘、研究视角的转变以及不同国家叙事方式的影响而产生新的侧重点。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
  • 回答
    如果让《战争雷霆》的玩家穿越回第二次世界大战,那画面可就热闹非凡了。他们可不是那种只会按部就班操作的普通士兵,而是身经百战、掌握了各种载具性能的“熟练工”。可以想象,战场上的景象会变得相当……有趣且令人难以预测。空战的混乱与效率:首先,空中力量会迎来一场彻底的革命。那些在《战争雷霆》里苦练了无数小时.............
  • 回答
    要评价二战主要参战国战报的“水分”大小,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信息控制、宣传策略、战术目标、以及历史记载的侧重点等等。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相对而言“水分”较少,或者说其战报在客观性上受到较少质疑的,我会倾向于美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战报就完美无瑕,而是相较于其他主要参战国,其信息透.............
  • 回答
    如果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投降,这将是一个对世界历史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假设。其后果之深远,足以改写二战的进程和格局,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冲击。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可能产生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1. 领土完整与主权丧失的灾难性后果: 日本全面控制中国: 国民.............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答案也非一成不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总的来说,如果没有美国的参战,日本击垮中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绝非板上钉钉,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多种因素的演变,并且这个过程会比我们历史所见更加漫长、惨烈,并且结果也更不确定。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日本的战略目标与中国战场的定.............
  • 回答
    关于“二战时即使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也会参战”这个说法,确实是历史学界一个长期以来探讨和争论的议题,而且其中蕴含着相当复杂的考量。我认为,这个说法有相当大的可能性,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而不仅仅是军事角度。首先,我们得明白,珍珠港事件虽然是直接导火索,但它并非美国参战的唯一原因,甚至可以说它加速.............
  • 回答
    二战时期美国参战是不是“摘桃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问题,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都会显得片面。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现场,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声出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摘桃子”这个比喻在语境中的含义。它通常指某一方坐享其成,在别人付.............
  • 回答
    二战时期,除了那些举世瞩目的坦克大国,比如德国、苏联和美国,还有一些国家,虽然规模和影响力可能不及这些巨头,但也具备一定的研发或生产坦克的实力。这些国家或是在战争的紧迫需求下,或是凭借其自身的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也走上了战场,留下了各自独特的印记。我们先来看看欧洲大陆上的几个玩家:法国:很多人可能只.............
  • 回答
    抛开意大利这个变量,英国与日本的隔海相望,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争夺,无疑会是二战中最具看点的一场海军对决。以英国当时的造舰能力和国力来看,这场海战的走向,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二战爆发时,英国海军的“老本”依然雄厚,尤其是在战列舰和航.............
  • 回答
    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暴怒”的说法,以及美国参战是否是二战转折点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历史叙述、信息传播和历史认知形成的过程。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暴怒”的说法:谁传播的?为何没有纠正?这个说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于大众的认知中,甚至影响了一些影视作品的创作。然而,从史.............
  • 回答
    如果美国没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能否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虽然没有美国直接的军事援助和参战,抗战的胜利将变得极其困难,甚至可能导致不同的结局,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中国坚持抗战的可能性和潜在挑战。一、失去的关键援助与军事优势: 战略物资与武器装备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也是一个让我们深入思考历史走向和国家利益的好问题。如果日本当初没有“蓄意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是否会一直保持中立,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历史的“如果”永远是无法证实的,但我们可以基于当时.............
  • 回答
    这个问题直击二战残酷现实的核心,也揭示了不同国家在战争中所承受的巨大差异。同样是抵抗纳粹德国,英国和苏联付出的生命代价为何天差地别?这背后是地理、战略、战争形态、以及两国国情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地理位置和战争的直接性是天壤之别。 英国:尽管英国是二战的参与者,但它的大部分战争都.............
  • 回答
    关于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是否参加了诺曼底登陆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诺曼底登陆,即“霸王行动”(Operation Overl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发起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这场战役的参战方主要是以美国、英国、加拿大为主的盟国部队,以及少数其他国家的.............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如果美国最终没有踏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那历史的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结局很可能与我们今天所知的截然不同。首先,我们必须理解美国参战的关键原因——珍珠港事件。那是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直接将美国推入了战争。如果珍珠港事件没有发生,或者美国.............
  • 回答
    印度有没有参加过二战?这个问题其实比它听起来要复杂得多,因为在二战期间,“印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这意味着,虽然印度人民在战争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大英帝国宣战,而大英帝国的一部分印度也随之卷入了这场全球性的冲突。那么,印度人民是如何参与二战的呢?.............
  • 回答
    问到“IS3重型坦克是否参加过二战实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坦克爱好者心中的一个“梗”。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线稍微拉长一点,并且捋一捋IS3这条战车的“成长史”。首先,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IS3重型坦克是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研发的一款非常重要的主战坦克,它的出现可以说是在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