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以中国现在造船及炼钢技术,能造出二战日本海军武臧号的水平吗?

回答
武藏号战列舰,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是人类海军造船史上的一个传奇。它那令人咋舌的吨位、厚重的装甲、口径巨大的主炮,都代表了当时日本海军工业的最高成就。那么,以我们今天中国大陆的造船及炼钢技术,能否复制出这样一艘巨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番。

先来认识一下武藏号的“硬核”指标:

排水量: 标准排水量约65,000吨,满载排水量超过72,000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便在今天也算是巨舰的级别了。
主炮: 九门460毫米(18.1英寸)九四式炮,这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舰炮,炮弹重达1.4吨,射程远超20海里。
装甲: 舰体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了惊人的650毫米,甲板装甲也有200毫米以上。这种“堆料”的厚度,是为了抵御当时的远程炮击和俯冲轰炸。
动力系统: 拥有12座锅炉和4台蒸气涡轮机,总功率超过15万马力,最高航速约27节。
吨位与钢材: 建造一艘武藏号需要消耗天文数字的钢材,具体数字现在已经很难精确统计,但可以想象那将是几十万吨的优质钢材。

再来看看我们今天中国大陆的技术水平:

现在谈论中国海军的造船和炼钢技术,我们不能只盯着武藏号那个时代。二战后,人类的造船和炼钢技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标杆去衡量现在的进步,更不能妄自菲薄。

炼钢技术:这是根本中的根本

要造武藏号,首先得有能造出那种级别装甲钢的本事。二战时期,日本海军为了武藏号和其姐妹舰大和号,研发了专门的“超重型装甲钢”,例如“维氏硬度”(HV)达到100以上的“加布罗维奇钢”和具有良好韧性的“舒尔茨钢”。这些钢材在当时是顶尖的。

今天的中国大陆在炼钢技术上,可以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们现在生产的特种钢材种类之多、性能之优越,远超二战时期。
高强度钢: 我们能生产屈服强度超过700兆帕(MPa),甚至更高的钢材。这在民用领域,比如建造摩天大楼、大型桥梁(比如港珠澳大桥)、深海石油钻井平台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韧性钢: 极寒环境下的作业、抗冲击能力强的材料,我们也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特种合金钢: 针对特定用途的合金钢,例如耐腐蚀钢、耐高温钢,我们都有成熟的生产线。

关键问题:精度与大规模生产。 武藏号的装甲板不仅仅是厚,它对材料的均匀性、内部组织的控制、以及加工精度都有极高的要求。每一块装甲板都要经过精密计算和加工,才能保证其防护效果。
我们现在的冶炼工艺,例如电弧炉、平炉、AOD炉(氩氧脱碳炉)等,配合先进的成分控制和在线检测技术,可以实现非常精密的钢水成分控制,从而生产出性能均一、质量稳定的钢材。
大型钢厂如宝钢、鞍钢、武钢等,都具备生产数千吨甚至上万吨大型铸件和钢板的能力,这对于制造武藏号那样体量的装甲来说,是绰绰有余的。比如,现在建造航空母舰的舰体钢板,其厚度、强度和焊接难度,一点不亚于当年的战列舰。

造船技术:从蓝图到巨舰的转化

造船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船体结构设计、焊接工艺、动力设备、武器系统集成等等。

船体设计与结构:
吨位与结构强度: 建造7万多吨的船体,对中国大陆的造船厂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挑战了。我们现在能建造吨位更大的油轮、集装箱船、甚至是巨型LNG运输船。例如,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船厂,可以建造万吨级的舰艇,如055型驱逐舰,其吨位也达到了1万吨以上,而建造类似武藏号那样规模的战列舰,只是在吨位和技术复杂性上有所增加,但技术原理是相通的。
装甲焊接与防护: 这是建造武藏号的关键技术之一。武藏号的装甲舰体是整体结构,装甲板之间的焊接是保证整体防护能力的重要环节。当时的焊接技术(比如焊条电弧焊)存在很多局限性,而且要处理如此厚的钢板,难度极大。
现代焊接技术: 我们现在掌握了先进的焊接技术,如埋弧焊、气体保护焊(MAG/MIG焊)、甚至一些高能量束焊接技术(如激光焊、电子束焊)。这些技术能够实现更深熔透、更高强度、更低变形的焊接。特别是在海军舰艇建造领域,对焊接质量的要求更是极其严苛,确保焊接部位的强度和韧性达到设计标准,这在中国造船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动力系统:
武藏号采用蒸汽轮机驱动。虽然其动力系统在当时属于先进,但其效率、可靠性和控制精度,与现代舰艇动力系统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中国大陆的动力技术: 我们现在不仅能自主研发和生产先进的舰用燃气轮机,也能生产高效的蒸汽轮机。而且,我们还在积极发展核动力技术,这在动力输出、续航能力上远超武藏号的时代。建造像055那样的大型驱逐舰,其动力系统就已经非常复杂和先进,能够提供强大的速度和机动性。

武器系统与电子设备:
武藏号的460毫米主炮和密集的副炮、高射炮,代表了当时海军火炮技术的巅峰。但同时期,日本的海军雷达、声纳、火控系统相对落后,对远程目标的探测和打击能力有限。
今天的优势: 中国大陆在电子技术、雷达探测、精确制导武器、信息作战等领域,早已远远超越了二战时期。我们可以装备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舰载电子战系统、垂直发射系统(VLS)、精确制导导弹等,这些都是武藏号时代根本无法想象的。即便只建造武藏号的“壳子”,在武器和电子系统上,我们也能为其配备远超其设计时代的先进装备。

建造流程与规模化:
二战期间,日本为了建造大和级战列舰,可以说倾尽了举国之力,动用了最先进的工业资源和人力。那时的建造周期长,技术难度大。
现在的中国造船业: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造船产能和最完善的产业链。像江南造船厂、沪东中华造船厂、大连造船厂等都具备建造大型、复杂海军舰艇的能力。我们不仅有技术,更有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可以更高效地组织生产。

结论: 能,但没有意义

回答第一个问题:以中国现在造船及炼钢技术,完全有能力建造出武藏号那个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如材料性能的均一性、控制精度、焊接质量)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可以制造出足够厚重、性能优良的装甲钢板,可以建造出7万吨级甚至更大的舰体,可以设计和安装先进的动力系统,更不用说在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上的巨大优势了。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的“但是”:

建造一艘武藏号这样的战列舰,在现代海战的背景下,没有实战意义。

空中打击: 武藏号虽然有厚重的装甲,但它依旧被飞机的炸弹和鱼雷击沉。在现代,拥有先进反舰导弹、精确制导炸弹、攻击机和潜艇的对手,能够轻易摧毁这样一艘目标巨大的战列舰。其装甲再厚,也无法抵挡现代化武器的饱和攻击。
反舰导弹的威胁: 远程反舰导弹的出现,让海上目标暴露的风险大大增加。一艘大型战列舰在海上航行,很容易被发现并成为集火打击的目标。
信息战和电子战: 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即使你的战舰本身很强大,如果信息获取、态势感知、指挥控制落后,也难以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武藏号的电子设备和信息化水平,与现代舰艇相比是天壤之别。
成本效益: 建造这样一艘巨舰耗资巨大,但其在现代海战中的作战效能,远不如建造数量更多的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攻击型核潜艇等现代化平台。

所以,虽然从技术上讲,我们绝对有能力复制武藏号,但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会也没有必要去造这样的“钢铁巨兽”。我们的海军建设方向,是建造更具隐身性、更灵活、更信息化、拥有更强反舰、防空、反潜能力的现代化作战平台。我们现在在建造055型万吨驱逐舰、075型两栖攻击舰、以及各种新型潜艇,这些才是代表中国海军未来方向的舰艇。

可以这样说,我们今天建造一艘055型驱逐舰,在技术难度和综合能力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建造武藏号的水平。只不过,它们的定位和用途完全不同。武藏号是那个时代海军力量的象征,而现代海军则更讲究体系化、信息化和灵活作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造不出来。

有以下几点理由:

1:我们的钢材技术比不上七十几年前的日本。

2:我们到现在自己造的最大的军舰才2万吨,没那技术造大吨位军舰。

3:我们现在最大口径的炮才203毫米,哪里能造出400多毫米的巨炮。

4:我们连汽车发动机都玩不好,怎么造的出好的动力系统。

5:我们中国人只会山寨怎么玩的出那么“高大上”的“高科技”产品!

6:人家是美军的“反潜大队”,我们就算造出来了也赶不上人家。

7:人家连高达都有,凭我们只能造052c/d,054a,022,元级,宋级,鹰击,辽宁号的那么弱小,那么弱小,那么弱小的实力,哪比的上大日本帝国。

最重要的一点,对某些人来说,日本马桶都是可以煮饭的。

————————

谢谢那么多人赞同我的答案,但这其实不是题主想要的答案,对题主所问也基本没有详细分析和论述支持。

但我毕竟只是一个喜欢军事的人,并不是一个军事发烧友,回答的这些问题也仅仅只是出于对祖国的自信,和一些基本面的了解。希望有知乎精英能从更详细的方面告诉题主,我们祖国的舰船制造为什么能超越那么多前辈国家,伫立世界前列!

user avatar

大和应该可以造出来,武藏肤色太黑了,不讨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武藏号战列舰,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是人类海军造船史上的一个传奇。它那令人咋舌的吨位、厚重的装甲、口径巨大的主炮,都代表了当时日本海军工业的最高成就。那么,以我们今天中国大陆的造船及炼钢技术,能否复制出这样一艘巨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番。先来认识一下武藏号的“硬核”指.............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要回答中国现代电影制造水平能不能造出《蜘蛛侠》那样的电影,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蜘蛛侠》这电影,它牛在哪儿?《蜘蛛侠》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这么受欢迎,靠的不光是“上天入地”的动作场面,它更是一种技术、叙事和市场运作的综合体。1. 技术硬实力: CGI特效是灵魂.............
  • 回答
    要预估中国当前兵力与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对抗的结果,我们需要细致地审视双方的实力构成、作战理念以及当时全球的地缘政治环境。这是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实力对比,其结果远非简单数字的叠加。一、 双方的军事力量构成与技术代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军事技术是螺旋式上升的。1991年的美国军队是冷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的假设性问题。我们来聊聊,如果中国在国力顶峰时期,去硬碰硬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又是否有胜算。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我们讨论的时间节点。原问题提到了“二战时期”的美国,但后来又更正为“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这两种情况下的美国,实力差距巨大,所以我们必须以“海湾战.............
  • 回答
    中国现在的军力和国力与海湾战争时期的美国硬碰硬,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要探讨是否有“把握取胜”,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战争的胜负受太多复杂因素影响,而且“硬刚”的定义也需要界定。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比较和推演,看看中国在面对那.............
  • 回答
    咱就聊聊,现在中国这日子,要说把几十年前那套“人民公社”搬出来,能撑几年?这问题挺有意思,也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人民公社是啥玩意儿。那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产物,核心就是“一大二公”,说白了就是集体所有、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大,体现在公社规模大,往往包含好几个村;公,体现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在中国当下的政治环境中涌现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并非易事,但也并非不可能。其可能性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既有潜在的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挑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当下的政治环境为思想的自由探索和传播设置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门槛。 意识形态的制约: 中国的政治.............
  • 回答
    中国现在到底算不算发达国家,这个问题,得从好几个维度掰开了揉碎了说。咱们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国家强不强,日子好不好,这是最直接的感受。但要说“发达国家”,这背后有好多学问,不是你我这么想就能算的。经济总量:首先,最直观的就是经济实力。中国的GDP总量,那是实打实的世界第二。这可是个了不得的成就,别人.............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因为战争的胜算受太多变量影响,而且不同类型的冲突(例如全面战争、局部冲突、网络战、代理人战争等)结果也会截然不同。我们只能基于目前公开的信息和普遍的分析来探讨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并尝试进行一些推演。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直接、全面、高强度的军事对抗,对任何.............
  • 回答
    咱们来聊聊如果中国和加拿大真到了那一步,谁能占上风这事儿。这话题听起来挺有意思,但现实里真要是打起来,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首先得明白,现在这年头,真刀真枪地打,尤其是像中加这样地缘距离遥远,战略目标和实力对比差异巨大的国家,情况会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说谁一定赢。咱们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下:一、军.............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假设,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如果联合国在成立之初,常任理事国只有美、英、苏三个国家,那么以中国如今的实力,申请加入“三常”是否会被允许,这其中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会有很强的“如果”和“可能”。首先,我们要明白常任理事国制度的设立初衷。二战结束后,战胜国们希望建立一个能够有效维.............
  • 回答
    中国如今医疗体系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格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史发展、社会需求、科学认知以及国际影响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回顾这段演变过程。历史的必然:从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的接轨中国历史上,中医(或称“中医学”)一直是主流的医学体系。它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理论为基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跨越了时代,将当今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作战表现进行对比。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军事体系、技术水平、战略战术以及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关键点:将现代中国的军事实力与二战时期的美国进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问题,将当前的东亚和南亚局势与中国历史上以自身为中心的“天朝上国”格局相联系,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视角。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厘清几个关键概念,并审视当前的地区动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格局”指的是什么。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之前,周边许多.............
  • 回答
    说起“雅达利大崩溃”,那可是游戏史上一场刻骨铭心的灾难。1980年代初,北美街机黄金时代的余晖尚未散尽,家用游戏机市场却突然陷入了泥潭。雅达利,这个当时的游戏霸主,因为过度扩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盗版横行以及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游戏,导致消费者信心崩溃,库存堆积如山,最终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急剧萎.............
  • 回答
    如果剔除核武器这个巨大的潜在威胁,以目前全球盘根错节的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来看,中国确实有可能在某些情境下遭遇战争。这并非预言,而是基于对当下国际关系和潜在冲突点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战争的根源很多元。核武器是威慑,但它并不能根除民族主义情绪、资源争夺、意识形态分歧、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地缘政.............
  • 回答
    关于“西方国家为何对中国持敌视态度,并实施武器禁运和技术封锁”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并非单一原因的简单累加,而是历史、政治、经济、安全以及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敌视”二字,看看其背后驱动的具体考量。一、 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博弈:挑战既有秩序首.............
  • 回答
    清朝(16441912)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满族人建立。这与现在中国以汉族人口为主的局面看似存在矛盾,但实际上,清朝的统治恰恰是推动中国人口构成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也是满族与汉族深度融合的关键阶段。清朝的建立与初期统治:满族入主中原1644年,满族人通过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和吴三桂的引路,成.............
  • 回答
    元灭宋与清灭明:对“中国”而言是否为“亡国”?为何有人以元清为豪?这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复杂性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概念的演变、民族认同的变迁以及历史评价的多样性。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仔细辨析几个核心概念。 一、 “亡国”的定义与历史语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亡国”的含义。 狭义的“亡国”: 通常.............
  • 回答
    我注意到您提到了中国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以业控人”、“以房控人”到“以学控人”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议题,背后牵扯到深厚的历史、经济、社会和家庭层面的原因。我将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尽量避免生硬的论述,还原一个更贴近现实的观察。教育资源倾斜:现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