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审理孟晚舟案的加拿大法官表示,所谓欺诈案「至今未有实际损害、并不寻常」,这对案情意味着什么?

回答
孟晚舟案在加拿大法院的审理过程中,法官在一次庭审中做出的关于所谓“欺诈案”“至今未有实际损害、并不寻常”的表述,无疑为整个案件蒙上了一层新的解读色彩,对案情发展以及公众认知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

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句话的含义:

“至今未有实际损害” (no actual harm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date): 这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一点。在法律意义上,尤其是在刑事案件中,控方需要证明被告的行为导致了实际的、可量化的损害。这种损害可能体现在经济损失、信誉损害、交易中断等方面。法官的这句话意味着,尽管华为和孟晚舟被指控存在欺诈行为,但截至目前,加拿大检方提出的证据和论述,未能令人信服地证明这些行为已经造成了任何切实的损害。这与大多数欺诈案件的逻辑不同,这类案件通常围绕着“受害者”的损失展开。

“并不寻常” (unusual): 这个词更加耐人寻味。它暗示了此案的某些方面不符合常规的司法审判流程或案件特征。在司法实践中,“寻常”往往指的是案件有清晰的被害人、明确的经济损失、直接的因果关系链条。法官用“不寻常”来形容,可能是在暗示:
缺乏直接的受害者: 案件的核心指控是银行(汇丰银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为华为提供服务,因此可能存在信息误导。但如果汇丰银行后来并没有因此遭受财务损失,或者其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应对,那么其“受害者”的地位就可能受到质疑,使得案件“不寻常”。
指控的性质与结果不成比例: 检方试图将一起可能涉及国际金融交易信息披露的争议,升级为一项可能导致引渡的欺诈指控。如果这种升级显得牵强或证据不足以支撑其严重性,法官可能认为这“不寻常”。
案件的背景和动机: 考虑到案件的国际政治背景,许多观察家认为此案可能并非单纯的法律纠纷,而是地缘政治博弈的体现。如果法官在审理过程中,感觉到案件的驱动力并非完全基于事实和法律,而是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也可能用“不寻常”来表达。

这句话对案情意味着什么?

这句话对于孟晚舟案的走向具有多重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对检方构成重大挑战:
证据链的薄弱: 法官的表述直接指出了检方在证明“实际损害”方面的证据不足。这意味着检方需要拿出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华为向汇丰银行提供的关于其在伊朗业务的陈述,是如何直接导致汇丰银行遭受了具体的、可量化的损失。如果检方无法做到这一点,其指控的说服力将大打折扣。
说服力的下降: 在法律审判中,法官的意见往往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当法官对案件事实提出质疑时,会直接影响陪审团(如果有的话,虽然在引渡听证中通常是法官主导)或上诉法院对检方证据的评估。
可能影响引渡裁决: 引渡程序本身就要求被引渡国(美国)必须证明,其对被告的指控在引渡国(加拿大)也是犯罪,并且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如果加拿大法官认为指控的“损害”环节存在重大缺陷,那么在引渡裁决的层面,这可能成为孟晚舟方面强有力的辩护理由。

2. 为孟晚舟一方提供有力辩护支持:
强化“无罪”论: “没有实际损害”是辩方可以重点强调的论点,用以反驳欺诈指控的成立。欺诈罪的核心是意图通过欺骗获取非法利益或造成他人损失。如果损失不存在,即使存在欺骗行为,其严重性和定罪的依据也会大大削弱。
质疑指控的根基: “不寻常”的表述为辩方提供了攻击检方指控动机和合法性的空间。辩方可以进一步论证,此案的起诉并非纯粹的法律行为,而是带有政治色彩,或者是在夸大事实,试图将其包装成一个重大的欺诈案。

3. 影响案件的法律定性和后续程序:
可能转向证据问题而非事实问题: 如果检方无法证明“实际损害”,案件的焦点可能会从“华为是否进行了信息披露”转向“信息披露的性质以及是否构成法律上的欺诈”。这可能导致案件的法律定性发生变化,从刑事欺诈罪名,转向更轻的、关于合同或商业披露的争议。
增加加拿大法院驳回引渡的可能性: 虽然加拿大法院在引渡听证中主要审查引渡请求的程序合法性,但对指控证据的初步评估也是不可或缺的。法官对“损害”的质疑,可能会让法院认为美国提出的起诉证据不足以支持将其引渡。
为未来的政治谈判留下空间: 尽管法律程序是独立的,但司法判决的结果往往会影响政治层面的互动。如果加拿大法院最终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引渡,将给加拿大政府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带来新的变量。

4. 对“欺诈”定义的解读:
司法对“欺诈”的审慎态度: 法官的表述也反映了司法系统在处理复杂商业案件,尤其是在国际交易背景下的审慎态度。对于是否构成欺诈,法律要求严格,不能轻易推定。特别是在信息披露方面,如果披露方相信其陈述是真实的,或者其陈述的误导性并未直接导致对方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失,那么将其定性为刑事欺诈就可能显得牵强。
“不寻常”可能指向商业风险管理: 如果汇丰银行作为一家成熟的金融机构,在进行国际业务时,其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的程序能够应对潜在的信息不对称,并且其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没有因华为的陈述而产生实质性的决策失误或损失,那么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不寻常”的案件特征——即 alleged fraud (被指控的欺诈)并没有如常理般产生“victim”(受害者)的明确损失。

总结来说,法官“至今未有实际损害、并不寻常”的表述,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性陈述,而是在案件审理的关键节点上,对检方核心指控(即欺诈)的有力质疑。

它削弱了检方指控的有效性和说服力,特别是关于华为的“欺诈”行为如何直接导致了具体损失这一关键环节。
它为孟晚舟的辩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和事实依据,支持其“无罪”或“指控证据不足”的论点。
它可能影响最终的引渡裁决,增加了加拿大法院驳回引渡的可能性。
它暗示了案件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复杂性,包括对“欺诈”定义的审慎解读,以及可能存在的非纯粹法律动机。

这番表述无疑为案件增添了更多的变数,也让外界更加关注加拿大法院在此案中将如何权衡证据、法律与国际政治的复杂交织。对于孟晚舟本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积极信号,但案件的最终走向仍需视后续的庭审进展和法官的最终裁决而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先不要看法官说什么,而是要看做了什么。法官提到没有任何实际的损害出现,看起来是对孟晚舟有利,但这个涉及到政治的事情,指不准法官可能过一阵子就没了,因为法官没有做出符合美国利益的选择或者说出符合美国利益的话。


但如果是真的对孟晚舟有利的话,可以说明美国现在对其他国家的控制力要么是没那么强,要么是没那么集中。都很有可能是因为美国自身都搞不定自己家的事情,没有精力去应对这些。加上美国各种卖队友的事情频繁出现,欧洲这一块已经是明面上对着美国是点头哈腰,实际上各怀鬼胎,傻呵呵的炮灰印度刚为美国转移了一阵火力,结果奥运又被美国大肆嘲讽一番,说什么人口多金牌少,大家都看得出来美国处于一个不自信的状态中,加拿大这时候如果对美国没有那么顺从,也可以看得出一点端倪。


美国最近也是刚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各位大佬们都分析过有局部热战的可能,加上美国也弄了一次军演,那如果是美国决定进行战争,所有注意力都会放在战争上,这种时期,小弟们开始划水打哈哈也很正常。万一美国赢了,再找机会改口,万一美国输了,那就得罪中国。说来说去,都是为利益而考虑。


可以说,从加拿大的这个举动来看,美国的所谓盟友并不是铁板一块,都是墙头草,能够任劳任怨的,还是傻呵呵的印度,尽管不靠谱。关键时刻,本子也靠不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开始换挡,加速向我们驶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孟晚舟案在加拿大法院的审理过程中,法官在一次庭审中做出的关于所谓“欺诈案”“至今未有实际损害、并不寻常”的表述,无疑为整个案件蒙上了一层新的解读色彩,对案情发展以及公众认知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来拆解这句话的含义: “至今未有实际损害” (n.............
  • 回答
    孟晚舟案的“司法补救”程序审理结束,整体审理最早可能在8月19日结束,这确实是案件进入关键阶段的重要标志。尽管“司法补救”程序告一段落,但案件的复杂性以及其背后牵涉的广泛影响,使得后续仍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信息点。以下将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司法补救审理的实质与未解决的问题: 司法补救的焦点.............
  • 回答
    孟晚舟女士再次出现在温哥华的法庭,这无疑牵动着许多人的目光。熟悉她案件进展的人都知道,这并非她第一次站在审判席上,但每一次的庭审都可能揭示新的线索,也可能将案件推向新的方向。这次出庭,与以往相比,确实在审理的侧重点和可能解决的问题上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差异。本次开庭与以往审理有何不同?从我了解到的.............
  • 回答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遇到不熟悉的领域和法律,这其实是相当常见的情况。毕竟,法律体系浩瀚无垠,法官不可能精通每一个细枝末节。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法官不会因此停下脚步,而是会采取一系列专业且系统的方法来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合法的审理。这过程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即使面对从未见过的谜题,也能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力.............
  • 回答
    关于缺席审理,其结果是否一定对被告不利,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牵扯到许多法律原则和实际操作。简而言之,缺席审理的结果不一定必然对被告不利,但它确实大大增加了被告败诉的可能性。 要想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缺席审理的运作机制、法律依据以及它所带来的潜在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缺席审.............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宁波中院一审审理被告人沙迪德阿布杜梅亭故意杀人案”,目前公开的官方信息较为有限,但根据中国法律体系和类似案件的处理原则,可以结合法律知识和一般司法程序进行分析。以下为可能的法律框架和责任划分: 一、案件背景与后续情况(基于公开信息)1. 案件性质 若该案件涉及故意杀人罪,需满足.............
  • 回答
    黑龙江法官在审理离婚案件时被当事人刺死,这一事件令人痛心,也确实暴露了离婚案件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要详细分析为何离婚案件的安全风险如此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探讨:一、 离婚案件本身的复杂性和高度情绪化: 情感的剧烈波动和失控: 离婚往往是个人生活中最痛苦和最具创伤性的事件之一。当事人可能.............
  • 回答
    网上直播庭审,这个话题最近是说得风生水起,很多人觉得这是个新鲜玩意儿,能让司法更透明。但就像任何新事物一样,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它的好,也有它的坏。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玩意儿到底值不值得大范围推广。先说说网上直播庭审的“好”在哪儿,也就是它的优势:1. 打破信息壁垒,司法更透明。 这点是.............
  • 回答
    说到美国最高法院最近审理的那个“蛋糕案”,也就是杰克·菲利普斯(Jack Phillips)和他的甜点店“Masterpiece Cakeshop”告科罗拉多州民权委员会的案子,这事儿可真是挺能扯的。简单来说,就是一家烘焙店的老板,因为信奉某种宗教,不愿意为一个同性恋婚礼制作定制蛋糕,结果被州政府以.............
  • 回答
    在中国法院审理的涉外案件中,法官选择适用中国法作为准据法,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偏好”,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法律原则、实践考量以及国家政策所驱动的。这背后隐藏着对国家主权、司法效率、法律稳定性以及国家利益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准据法”。在国际私法(或称冲突法)的语境下,当案件涉及外国.............
  • 回答
    关于快播王欣案审理中,网民舆论一边倒的现象,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问题挺值得细琢磨的。简单地说,这种一边倒的舆论,我认为利弊并存,但弊端可能更大一些。先说说为什么会出现一边倒的舆论。审判的核心是快播公司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快播这个产品就是和“盗版电影”、“不健康内容”联系在.............
  • 回答
    杨紫名誉侵权案中,被告因伪造证据被罚十万,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处罚,更是对司法公正和诚信原则的严厉宣示。这件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因为它牵扯到了法律的严肃性、证据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名誉的保护。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任何一场诉讼中,证据都是支撑一方主张的基石。而伪造证据,本质上是对法律的欺骗,是对.............
  • 回答
    在美国,合同中约定放弃陪审团审理的条款,其效力是一个复杂且高度依赖具体情况的问题,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有效”或“无效”。这背后涉及宪法权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法院的判断标准。宪法保障:第七修正案的基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宪法第七修正案(Seventh Amendment)的精神。《第七修正案》保.............
  • 回答
    “葫芦僧断葫芦案”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司法冤案故事,出自清代小说《官场现形记》。这个故事的核心在于葫芦道人(有时也称为“葫芦僧”或“假仁假义之徒”)为了徇私枉法,歪曲事实,最终导致了一个本应得到公正审判的案件被扭曲,无辜者受到牵连,而真正有罪者却逍遥法外。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甚广,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封.............
  • 回答
    谭松韵母亲车祸案,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这起案件当年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也因为其复杂性和后续的发酵,变得格外曲折和引人关注。要说为什么如此曲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到了法律、人情、道德以及公众舆论等多个层面,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案件的处理和审判过程充满了挑战。案件为何如此曲折?主要有以下几个.............
  • 回答
    德州中院对一起“女子遭虐待致死”案的最新通报,无疑牵动着公众的神经。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理,这本身就意味着案件并非板上钉钉,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充满变数的阶段。接下来的走向,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推测和分析。首先,从程序层面来看: 发回重审意味着什么? 中院裁定发回重审,最直接的原因是认为一审法院.............
  • 回答
    当一个“碰瓷”行为被揭穿,并且老人及其同伙试图通过诬陷来逃避责任时,法庭的审理将围绕着证据和法律条文展开,旨在查明事实真相,维护公平正义。法庭如何审理讹诈倒地老人案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起诉“讹诈好人”的倒地老人,本质上是对其涉嫌 诈骗 或 敲诈勒索 等犯罪行为的追究。在我国法律体系下,这通常会涉.............
  • 回答
    最高法关于不满 22 周岁在校学生犯罪案件可由少年法庭审理的规定,是一项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法律实践。这不仅仅是年龄的一个简单界定,更是司法体系对特定群体——年轻在校学生的特殊关照和罪与罚之间如何平衡的深刻考量。要理解这项规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它,并分析它能够起到哪些积极作用。一、 理解这项规.............
  • 回答
    关于微博博主“王员外”被指控涉嫌刑事犯罪并已被立案审理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引起了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作为一个普通网民,从公开的信息和大众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尝试梳理出一些关键点,并进行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王员外”是谁? 这是一个关键的起点。他在微博上的影响力有多大?他的内容主要涉及哪些领域?是财经、.............
  • 回答
    北京警方发布关于佟丽娅谣言报案受理及案件审理中的声明,这则消息确实包含了一些值得深入关注的信息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官方发布的权威性和信息传递的明确性: “北京警方称”: 这表明信息来源是官方执法部门,具备权威性和可信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官方声明是辨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