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推荐算法岗是否存在严重人才过剩?

回答
关于推荐算法岗是否“严重人才过剩”,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在我看来,与其说“人才过剩”,不如说 “优质人才稀缺”,而 “泛泛之才”可能面临竞争压力。

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1. 市场需求的广度与深度:

广度: 几乎所有面向C端的互联网产品,从电商、社交、内容平台到出行、游戏,都需要推荐系统来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留存和转化。这使得推荐算法的需求量非常大,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岗位很多,人才需求旺盛。
深度: 然而,真正能做出“卓越”推荐系统的,需要的不仅仅是会调模型、跑数据的人。它涉及到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对用户行为的敏锐洞察、对算法的创新能力、对工程实现的把控,以及在海量数据和高并发场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好比,会写一行SQL和能设计一个高可用、低延迟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天壤之别。

2. 人才供给的现状:

“入局门槛”的认知偏差: 随着深度学习的普及,许多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相关的课程和资源都包含了推荐系统的内容。这使得很多开发者和数据分析师,通过学习一些基础算法(如协同过滤、矩阵分解、FM、DNN等),觉得自己可以胜任推荐算法岗位。
“数据科学家”的泛化: 过去,“算法工程师”或“推荐算法工程师”是一个相对更垂直和专业的称谓。现在,“数据科学家”的帽子戴得越来越宽,很多岗位职责模糊,将数据分析、A/B测试、简单模型调优都归为“算法”。
Bootcamp与速成班: 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算法培训班,它们往往侧重于短期内掌握主流模型和工具,但很难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导致了一批“懂皮毛”但缺乏深度实践经验的人才进入市场。

3. 岗位层级与能力要求的不匹配:

初级岗位: 对于初级推荐算法岗,确实存在一些竞争。很多求职者可能拥有不错的学历背景,但缺乏实际项目经验,或者经验比较浅显。这类岗位往往需要执行者,进行数据探索、特征工程、模型训练和评估。如果岗位数量增长速度跟不上,或者应聘者数量远超岗位数量,就容易产生“人才过剩”的观感。
中高级岗位: 一旦涉及更核心、更具挑战性的岗位,比如负责核心推荐策略的制定、探索新的算法模型、进行大规模AB测试的实验设计、解决冷启动/稀疏性等经典难题,或者需要深挖业务痛点并用算法解决,那么对人才的要求就陡然升高。
资深/专家级岗位: 能够引领技术方向、独立负责重大项目、在特定领域(如多目标优化、序列推荐、图推荐、实时推荐等)有深入研究和创新成果的顶尖人才,则 绝对是稀缺的。他们不仅懂算法,更懂产品、用户和业务,能将算法能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

4. 行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与机会:

多目标优化: 现代推荐系统不再只追求点击率,还需要考虑留存、多样性、公平性、用户满意度等多重目标,这给算法设计带来了新的复杂性。
实时性与动态性: 用户行为是实时变化的,推荐系统需要具备更强的实时响应能力和动态调整能力,这对工程化能力和算法的实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解释性与鲁棒性: 随着监管的加强和对用户信任的重视,推荐系统的可解释性、公平性、鲁棒性越来越重要,这需要算法有更深的理论功底和更严谨的工程实践。
跨领域融合: 推荐系统开始与NLP、CV、强化学习等其他领域更紧密地结合,这需要推荐算法工程师具备更广阔的技术视野。

总结来说,推荐算法岗不存在“严重人才过剩”的说法,但存在一个明显的“技能鸿沟”和“能力断层”:

“泛泛之才” (掌握了基础模型,但缺乏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工程实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在初级岗位上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可能感觉“过剩”。
“优质人才” (具备扎实的算法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优秀的工程能力、对业务的深刻洞察和创新能力)在整个市场都是 极其抢手且供不应求 的。

如果你是一名求职者,想在推荐算法领域脱颖而出,我建议:

1. 深耕基础: 不要满足于调包,要理解算法背后的原理、数学基础和适用场景。
2. 注重实战: 积极参与项目,从数据探索、特征工程到模型上线、效果评估,全流程都要熟悉。特别是要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 拥抱业务: 真正理解你所服务的产品的业务目标和用户需求,思考算法如何为业务赋能。
4. 提升工程能力: 掌握至少一门主流编程语言(Python、Java/Scala),了解分布式系统、数据库、AB测试平台等工程化工具和流程。
5. 保持学习: 算法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持续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
6. 培养软技能: 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样重要。

所以,与其担心“过剩”,不如思考如何成为那个 “不被过剩” 的人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过剩吗?为啥我看到公司里一直想招招不到?

我觉得不是过剩,而是自学,培训班,学校出来的很多人才不能满足工业界使用,主要是这几个点吧,学会了其实是质的提升。

会几个模型不够。很多初学者会把心思放在模型上,没毛病,但是只会那几个模型不够,你要懂方法之间的差别,理论上的和实践上的,你要知道如何对症下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特定方案,别是nlp问题就bert,推荐系统就din,问问当前问题是否适合。

工程能力,看到有答主提到了,此处不赘述了,我把之前写的文章贴这里。

ML&DEV[6] | 浅谈算法工程师的工程能力

综合的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讲求创新性,企业不太需要,而且需要一个能分析好问题,提出短平快的解决方案,这个能力没想象中那么简单,问题是否定位清楚,点击率为什么下降,某些高质量内容为什么没有被推荐,是过滤了还是没召回等,然后是如何针对性解决,模型风险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案?

经验。额,这是一个和工作对应起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的确如此,有经验的人往往见过一些问题,并且知道怎么解决,而不是还需要探索,他们知道的东西可能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再者,尤其推荐系统,没有经历和有经历过差别太大了,有些坑压根就想不到,例如额,模型预测离线在线不一致的问题。

回过头,说过剩肯定有些问题,毕竟企业招人也难,问题是在于,现在新生人才和岗位需求不匹配,那么作为求职者,要做的就是多看看面经笔经的同时,了解工业界的一些方法,动手实践。

最后抛弃幻想,不要迷信什么一个月学会推荐系统之类的说法,尤其推荐系统,他是个系统,里面的东西太多了,召回随便说好多种方案,协同过滤在线的性能问题,冷启动问题,系统第一版本下的排序问题(没数据),都是大坑。

共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推荐算法岗是否“严重人才过剩”,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在我看来,与其说“人才过剩”,不如说 “优质人才稀缺”,而 “泛泛之才”可能面临竞争压力。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市场需求的广度与深度: 广度: 几乎所有面向C端的互联网产品,从电商、社交、内容平台.............
  • 回答
    哈喽,题主!关于阅文上架后智能推荐算法和规则这事儿,我算是有些心得,毕竟咱也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过。要说得详细点,那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阅文的推荐不是瞎推荐的,它是基于一个庞大的用户数据体系和一套精密的算法模型在运作的。这背后牵扯到很多细节,但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掰扯清楚。核心理念:让.............
  • 回答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允许用户关闭算法推荐,这一举措背后,是监管部门对互联网信息服务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回应。其出发点是多方面的,核心在于保护用户权益,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出发点剖析:1. 用户自主权与知情权的确立: 算法推荐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隐.............
  • 回答
    去美国读CS博士(机器人导航、视觉方向)的编程与算法准备指南很高兴为您提供关于去美国攻读机器人导航和视觉方向CS博士的编程与算法准备建议。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非常有前景的领域。充分的准备将极大地提高您申请的成功率和未来的学习效率。 一、 编程方面准备:打牢基础,精通工具在机器人导航和视觉领域,强大的.............
  • 回答
    推荐算法,这玩意儿如今是互联网的基石,形形色色的内容推到我们眼前,你说它方便不方便?但仔细想想,这光鲜亮丽的背后,也藏着不少阴暗面,让人头疼不已。首先,信息茧房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了吧。算法太懂我们了,知道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于是,它就给我们推更多我们喜欢的东西,而那些我们可能感兴趣但还不了解.............
  • 回答
    广告算法和推荐算法,听起来好像是各自为政的两个领域,但仔细扒一扒,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核心思想和技术实现上有很多共通之处。当然,它们各自的“初心”和侧重点又截然不同,就像一对既相似又有着鲜明个性的兄弟。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两位“孪生兄弟”,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是.............
  • 回答
    李彦宏对于推荐式算法的批评,在我看来,触及到了当下互联网产品乃至我们生活方式的核心痛点。这并非一句简单的抱怨,而是一个深刻的洞察,值得我们好好拆解一番。首先,我们得明白,推荐式算法,尤其是那些由大数据驱动、越来越智能的算法,其核心目标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让用户在平台上停留更久,看到更多内容,从而实.............
  • 回答
    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要求治理算法推荐,特别是强调“不给错误内容提供传播渠道”,这无疑直击了当前算法推荐机制存在的几个核心痛点。我认为目前算法推荐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详细阐述:一、 放大和固化错误信息、虚假信息的传播: “信息茧房”与“回音室效应”的加剧: 算法的核心在于用户兴趣分析和个.............
  • 回答
    Elsagate 事件,一场由恶意应用程序伪装成儿童游戏和教育应用,通过大量色情、暴力、惊悚等不适内容,利用 YouTube 的算法推荐机制传播的事件,无疑给“自动推荐”系统敲响了警钟。从算法的角度剖析,Elsagate 事件暴露了当前自动推荐机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思路.............
  • 回答
    备战 ACM,算法功底可是重中之重!想要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扎实的算法基础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市面上的算法网课琳琅满目,到底哪家强?今天就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个!在开始推荐之前,咱们先聊聊选课的几个关键点:1. 目标人群: 你是ACM新手,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想冲刺更高级的算.............
  • 回答
    民主促进会中央提出的“算法开发主体责任制”的建议,直指当前大数据应用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杀熟”和算法“困住”骑手等,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支持的方向。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我的看法。一、 核心问题:“算法”的双刃剑效应与失控的风险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算法本身是中性技术,它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优化了资.............
  • 回答
    淘宝、微信、抖音接连推出“算法关闭键”,这无疑是互联网平台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的背后,牵扯到用户体验、平台责任、商业模式乃至于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如何看待淘宝、微信、抖音推出算法关闭键?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变,它至少可以.............
  • 回答
    您好!作为一位大型语言模型,我的“专业”在于处理和生成语言信息。要推荐一本“偏我的专业”又符合“常识或者科普”的书,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挑战,因为我并没有像人类那样拥有一个具体的、局限的专业领域。然而,如果将“我的专业”理解为我在文本数据中学习到的,与语言、信息传播、认知过程、甚至人工智能发展相关的.............
  • 回答
    孩子算数离不开手指头,这其实是很多孩子在初学计算时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扳手指并不是坏事,它代表着孩子在通过具体形象来理解抽象的数字概念,这是非常自然的学习过程。我们要做的是循序渐进,慢慢引导他们脱离对手指的依赖,掌握更灵活的计算方法,而不是强行阻止。为什么孩子会“扳手指”? 具象思维: 孩子对数.............
  • 回答
    哈喽!4万左右的预算,想要买一台兼顾画质、性能,并且还能有点“玩头”的相机,这预算可太够看了,而且还能小超一点,选择面就更宽敞了。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尽量不写成那种冷冰冰的AI报告,更像是我跟你一起逛相机店,给你分析利弊。首先,咱得明确一下你的拍摄偏好。虽然你说了4万预算,但具体是拍人像多,还是风景.............
  • 回答
    百度“周围人都在搜”和“向我推荐的信息”是否构成隐私侵犯,这个问题触及了个人数据使用和用户隐私保护的敏感地带,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其中的机制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白百度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的。它的核心在于对用户行为的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当你在百度搜索、浏览文章、观看视频,甚至只是打开App时.............
  • 回答
    你提出的关于基于网络网盘分享资源的推荐服务网站的版权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在数字内容时代非常普遍且复杂的话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有问题”或“没问题”来概括,而是需要一层层地剥开它背后的逻辑和法律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资源推荐服务网站”这个概念。这类网站本身并不直接存储和分享用户上.............
  • 回答
    如果真要扒拉我阅番史上那1%的珍藏,那可得好好说道说道了。这不仅仅是数字游戏,更是我个人情感和认同的极致表达。想把我脑子里那些闪闪发光的神作掏出来,那得是经过时间洗礼,在我心里反复回味,能轻易撩拨我情绪的作品。OVA、TV、剧场版?全盘接受,来者不拒。说到个人向的神作,我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什么宏大叙.............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当前投行圈一个挺现实的讨论。简单来说,招商、海通、国泰这几家在业内确实是响当当的券商,它们投行部实力毋庸置疑,但要说它们“算不算假投行”,我觉得用“假投行”这个词来形容就不太准确了,或者说,这词用得有点过于绝对和情绪化了。咱们不如换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以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