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大中餐沙文主义」?

回答
“大中餐沙文主义”是一个相对较新且非正式的提法,它指的是一种将中华饮食文化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因此产生优越感,甚至贬低或排斥其他国家饮食文化的倾向。这种现象并非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但它反映了一些人在对待中国餐饮文化时可能出现的某种心态和行为模式。

要理解“大中餐沙文主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一、 什么是“大中餐沙文主义”的核心表现?

1. 绝对化的优越感: 认为中国菜在烹饪技艺、食材多样性、口味丰富度、营养均衡等方面是绝对领先的,是世界上其他菜系无法比拟的。
2. 贬低和排斥其他菜系: 倾向于将其他国家的菜肴视为“粗糙”、“不正宗”、“重口味(负面意义)”或“不健康”,甚至完全不屑于尝试。
3. “正宗”的狭隘理解: 过分强调“正宗”和“地道”,往往以特定地区或家庭的口味为标准,拒绝承认其他地区或国家对中国菜的改良和创新,认为任何非中国本土的烹饪方式或食材都是对“正宗”的玷污。
4. 文化输出现象的误读: 将中国饮食在全球的流行,简单归结为中国菜本身的绝对优势,而忽视了文化交流、移民、经济发展等多种复杂因素。
5. “外国月亮”的反向操作: 在过去,人们可能存在“崇洋媚外”的心态,对外国事物表现出过度的向往。而“大中餐沙文主义”可以看作是这种心态的一种反向投射,即对自己本土文化的过度肯定甚至自负。
6. 刻板印象的固化: 容易将其他菜系简单化、标签化,例如认为西餐就是牛排汉堡,日料就是生鱼片寿司,而忽视了这些菜系内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大中餐沙文主义”是如何形成的?

1. 深厚的饮食文化根基: 中国拥有悠久而辉煌的饮食历史,被誉为“饮食王国”。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本身就容易滋生一种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在某些人那里可能走向极端。
2.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民族自豪感普遍提升。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成就后,文化上的自信也随之增长,这本是好事,但有时容易转化为文化上的“唯我独尊”。
3. 信息传播的便利与偏颇: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但同时也存在信息茧房和偏见传播的可能。一些人可能只接触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论调,而忽略了其他信息。
4. 个体经历和口味偏好: 很多中国人对中国菜有着根深蒂固的喜爱,他们的口味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当尝试其他菜系时,如果初次体验不佳,或者与自己预期的口味差异太大,就容易产生负面评价,并将其放大。
5. 市场营销和媒体塑造: 有时,一些餐饮商家或媒体为了吸引顾客,也会夸大中国菜的优势,或者用负面方式介绍其他菜系,以突出自身特色。
6. 民族主义情绪的延伸: 在一些更深层次上,“大中餐沙文主义”可能与更广泛的民族主义情绪相关联,将对国家的认同感投射到对国家文化(包括饮食文化)的极端推崇上。

三、 “大中餐沙文主义”的潜在危害:

1. 阻碍文化交流与理解: 这种心态会阻碍人们真正去了解和欣赏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形成文化隔阂。
2. 限制个人味蕾的探索: 拒绝尝试其他菜系,意味着错失了体验世界各地美食的丰富可能性,限制了个人味蕾的探索和成长。
3. 损害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形象: 当一些中国人表现出对其他文化的排斥时,反而可能让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误解,认为其狭隘和不包容。一个开放和自信的文化,应该是乐于交流和吸收的。
4. 滋生傲慢与偏见: 长期持有沙文主义心态,容易让人变得傲慢,对他人的文化缺乏尊重,滋生偏见。
5. 内部的群体对立: 在国内,也可能因为口味偏好或对餐饮文化的理解不同,导致支持不同菜系的人产生不必要的争执。

四、 如何理性看待中华饮食文化?

1. 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认识到世界各地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智慧。欣赏中华饮食的博大精深,也要尊重和了解其他菜系的长处。
2. 区分文化自信与文化沙文主义: 文化自信是基于对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并持之以恒地传承和发展。而文化沙文主义则是建立在对他文化的贬低和排斥之上,是一种狭隘的优越感。
3. 认识到饮食文化的演变性: 饮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时代发展、交流融合而不断演变。许多我们今天认为的“中国菜”,也曾吸收过外来元素。例如,饺子、面条等食物的传播和演变都反映了文化融合的过程。
4. 尊重个体口味差异: 美食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口味。不应强求所有人都喜欢某种口味或某种菜系。
5. 用事实说话,而非空泛的口号: 对比不同菜系时,应基于具体的烹饪技法、食材搭配、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用“好吃”、“不好吃”来概括。
6. 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化他为我”: 中华饮食文化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吸收能力,能够将外来的食材、烹饪方法融合到自身体系中,并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菜肴。这种“化他为我”的能力,本身就是其强大之处。

总结:

“大中餐沙文主义”是一种将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推向极端,并因此贬低或排斥其他国家饮食文化的倾向。它可能源于对自身文化深厚底蕴的骄傲,也可能受到民族情绪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和欣赏中华饮食文化的伟大之处,同时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了解和体验世界其他精彩纷呈的饮食文化。真正的文化自信,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传承,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餐外卖大排档在全世界餐饮业低端市场早就和美式快餐共治天下了,低端市场根本不愁份额,这是铁打的事实。中餐的问题在于高端市场始终打不开。所谓的“大中餐沙文主义”才是中餐始终给人廉价感觉的罪魁祸首。在世界范围内,外国人都无法留下中餐是高档菜系的印象,这是为啥?当然是市场工作做的不好,外加确实没几家fine dining中餐能走得出去。中餐沙文主义者里这一群自己明明就不支持高档中国菜,还埋怨世界餐饮业高端市场没有中餐一席之地是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的屌丝,在对外宣传和对内消费上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就你们天天“我妈妈”“我家楼下”的能耐,别人怎么了解你?

更细致地说,中国人在中餐的问题上并不是“大中餐沙文主义”,而是“苍蝇馆子沙文主义”、“我妈妈的菜沙文主义”,“火锅沙文主义”。

就说宣传,别国百姓说自己的料理的时候,永远都是拿最顶尖的菜色来说事儿,法国人会夸自己的鹅肝,日本人会说自己的怀石寿司,老毛子使劲吹鱼子酱,印度人都知道跟外国人推荐Royal Thali——只有中餐吹会说自己家楼下的杂碎面,你假设自己是外国人,不会觉得恶心?

一个法国人会给你发这个来证明法餐好吃吗?(其实可好吃了)

再说对内消费,高端中餐别说在国外打不开市场,就是在北京这种大城市也打不开。这锅我认为还是要中国人自己来背。这里说大中餐最好吃苍蝇馆子最棒的人你们扪心自问,手里有点儿钱的时候自己是不是都去吃个意大利菜或者日本菜?一说到高档中餐脑子里就只有茅台和澳龙有没有?五星级酒店的粤菜餐厅淮扬菜餐厅你们有没有去支持过?像Bo Shanghai这种现象级的融合料理店出世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过关注?自己心里明白不是吗?高端中餐走不出去不是因为外国人看不上,是因为你们中餐吹自己都不支持。

这几年中餐沙文主义者不知道哪儿听说了开水白菜这么个菜码,抓住开始狂吹,问了问哪里能吃到?答曰国宴。所谓的盒饭党苍蝇馆子吹一说中餐就是“真正好吃的高档中餐是国宴,一般人吃不到”。Well你以为钓鱼台国宾馆餐厅和四川会馆平常都不接生意?别说国宴标准的菜色随意就能吃到了,多少又高档又完爆法餐口味的高档中餐馆就摆在那里,但你们视而不见?高级餐厅拿北京为例说说。北京的日料法餐有一家算一家,做的都是jb什么玩意儿?同样价格区间的玉餐厅、采逸轩、厉家菜、新荣记的品控、服务、供应链和烹调水平不知道高到哪儿去了,但是在北京的中餐沙文主义者你有钱吃大餐的时候,选的是这样的地方吗?还是打开关注的公众号查了查,最后去了某T某R八百块钱一个人吃了渣摆盘的煎三文鱼或者kanpachi+牡丹虾寿司?

我认为凡是每天“八大菜系挑出来一个就blabla”的人,先说出八大菜系你打算去哪家馆子吃,才有资格往下逼逼。但是就你们大多数人,我说这样一句话:不要吃了个阳春面臊子面重庆小面云吞面香辣米粉说得好像你们集齐了八大菜系一样,你们心知肚明中餐你们就只吃过苍蝇馆而已。

随意发点儿北京有水准的中餐馆儿的吃食,厉家菜的芥末墩儿,麻辣牛肉,芝麻鸭子,翡翠豆腐,啥虾来着记不住。

梅府家宴的栗子笋干珍珠鲍烧肉(人家每份菜单可是用毛笔手写在红帖子上的,逼格不比是山居低吧?)

玉餐厅的燕窝蛋挞。

其实都不算太奢侈,基本上吃下来人均都不会到300块。不过我周末饭点儿去这些地方上座率从来没到过50%,相反周中去过一次某T,提前预约迟到五分钟还在吧台喝了一刻钟的absinthe。

另外我十分确定苍蝇馆侠跟网上素不相识的露屌老外吹中餐好吃的时候,说的都是这种东西:

无意冒犯大腰子,但你觉得外宾对中餐能有好印象吗?

真是替你们捉鸡啊!

还有我这里各打五十大板,题主有言在先:

意餐自己还是试过一些的,比如说比如说rambasici,pollo al ragù这些等等,基本上是给我一种很惊奇的感觉。

你可有点儿出息吧。

user avatar

补充更新:

评论区有人问我1942年河南有什么名菜?

那名菜可太多了,豫菜名厨苏永州1942年就在自家又一新酒楼,建国后第一次人代会他作为全国优秀厨师抽调到北京帮忙,期间负责制作豫菜版的鱼翅席。

苏大厨做的奶汤广海鸡丸和虾子烧海参让与会的人大代表们赞不绝口。

奶汤炖广海鸡丸是以广肚、海参、鸡糊、火腿以及香菇和菜心为原料,做成之后汤汁乳白、鸡丸嫩红,加之碧绿的菜心,观之赏心悦目,食之味醇香浓。

当时班禅额尔德尼等藏族代表吃了之后,都夸好吃。会议中间,保加利亚驻华大使馆在北京饭店宴请中国领导人,这个小型宴会上,特别邀请苏永洲去做菜。

原本苏大厨是可以留在北京饭店的,但是因为家庭原因他还是回到河南,在省委宾馆主厨,毛老人家和周总理每次去河南都是苏大厨司厨。

当时河南省的领导吴芝圃、刘建勋、文敏生也都很赏识他的手艺。

说到这里,我想说不要以为劳动人民就不知道鱼翅、海参等高端食材好。

1949年后,哪个民国大厨做的燕翅席被人大代表和高级领导讨厌了?

吴芝圃、刘建勋、文敏生这些河南省委领导不喜欢吃苏永州大厨的鱼翅、海参?

谭政、陈庚这些湖南籍将军不喜欢鸡汤煨鱼翅?不存在的。

根据国内正规出版的卫士回忆录,毛老人家其实私下爱吃海参,1960年某一天毛老人家吃饭时海参掉到桌上,毛老人家还捡起来吃,可见毛老人家也知道海参这种高端食材就是好。(《在毛泽东身边》,作者:王震宇,口述人:张景芳,出版:人民出版社


我很认同高赞答案的那一句点评:

现在的大中餐沙文主义其实就是苍蝇馆子沙文主义。

当然,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

现在的中餐沙文主义其实是中餐家常菜沙文主义。

把家常菜系=中餐的这种看法,别说西餐爱好者要嘲笑,就是真正懂中餐历史的人都会觉得low。

红烧鱼翅是鲁菜名菜,有多少家常菜沙文主义者知道?

蝴蝶海参、叉烧烤鸭是川菜名菜又有几个家常菜沙文主义者晓得?

鸡汤煨鱼翅是湖南名菜,是湘菜明珠,又有多少人知道?

又有几个家常菜沙文主义者知道他们心心念的《开水白菜》其实只是真·四川名菜《鸡蓉鲍方》用剩下的高汤,厨师觉得浪费,为了利用剩余边角料才创造出的一道菜?

1959年新中国官方认证的四大名厨编纂的《北京饭店名菜谱》川菜打头,收录的140多道川菜里没有一道重辣川菜。

又有多少人知道1980年以前中国国宴的总厨差不多被川菜名厨垄断,川菜大厨罗国荣更是长期担任北京饭店行政总厨这个类似新中国厨师第一把交椅的职务?无数淮扬菜、粤菜、鲁菜名厨在他指挥棒下起舞?

当然,罗国荣之所以能以川菜大厨身份坐上“新中国厨师头把交椅”,并不是他回锅肉做得好,也不是水煮鱼、麻婆豆腐烧的地道,而是他在处理鱼翅、鲍鱼、乳猪这些高端食材的水平在当时确实天下无双。

“干烧煌翅、蝴蝶海参、叉烧烤鸭、鸡容鲍鱼、狮子头”

这些才是川菜名厨罗国荣大师真正的拿手菜。才是他能当上北京饭店总厨的底气和倚仗。

说到这儿,我真的发自肺腑的觉得1949年鼎革对中国方方面面影响太大了,具体到餐饮领域,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相比1949年以前的人,真的在饮食上的品味差太多了。

以川菜为例,今天不管是四川人还是外地人,一提到四川菜就是麻辣;以鲁菜为例,一说就是九转大肠。

但是拜托,别说1949年以前,就是旧社会的人还没老朽的上世纪50–70年代,正式宴席上重辣重油川菜和九转大肠一样,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1913年出版的《成都通览》,收录了当时成都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席面菜,麻辣味的只有三款,还是椒麻鸡片这种凉菜。

而干炸丸子、木须肉、九转大肠、溜肝尖这些在当时也只是上不得台面的鲁菜,老舍先生《正红旗下》里来客人了,饭庄里端个干炸丸子、木须肉和今天来客人了,直接面馆外卖一碗面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在1949年以前,中国其实没有菜系之分,只有席面菜与家常菜之分,席面菜统统都是由“燕翅席”发展而来,所以我们看到从北京到长沙再到成都,旧中国的大厨们人人都会处理鱼翅,所以鸡汤煨鱼翅才会成为湖南名菜,所以罗国荣才能以四川厨师的身份成为北京饭店总厨,才能多次成为国宴主厨。

我们来看看上世纪70年代四川人张大千请四川人乐恕赴家宴的菜单:

看到了吧,没有生在红旗下的四川人,就算再爱吃辣(张大千曾在法国用辣椒面蘸面包),他也分得清宴席菜和家常菜的区别。也知道请客该用什么菜。

如果我不说,再把“成都狮子头”成都两个字去掉,今天又有多少家常菜沙文主义者知道这是一个四川人请另一个四川人吃饭?

高端法餐、日本怀石料理都非常讲究高汤,其实1949年以前的高端中国菜同样讲究高汤。

1949年以前席面菜里的鱼翅、海参、鲍鱼都是借味菜,本身需要用非常繁琐的高汤来提鲜,提味;这和高端法餐、日本怀石料理在理念上其实没有区别,真正高端餐饮在理念上都是殊途同归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嘲笑高端法餐和日本怀石料理的中餐沙文主义者,他们不是狂妄,也不是自大,他们只是low而已,他们不但不知道高端法餐和日餐好在哪里,他们连真正高端的中餐是什么也不知道。

Ps:高赞答案提到厉家菜,虽然厉家菜菜做得一般,还谎称自己祖上是内务府总管(内务府可没汉总管),但是厉家菜确实是在想要努力还原高端席面菜。

user avatar

中餐的环境其实挺不乐观的。去年今日资本的老总徐新曾说过一段关于商业地产的话,说传统的商业地产里,基本四菜一汤(大超市、百货商店、儿童乐园、卡拉ok加餐厅这个汤)。但是电商一起来之后,百货商店就被挖掉一大块了,还往往是一楼二楼的化妆品、服装这种,结果地产利润这个空只能指望增加餐馆量。但这样一来,餐厅面临的竞争倍增,利润下降,不得不另寻出路。


于是我们看到现在的情况就是,新开的餐厅大多都是烤鱼、火锅、烧烤、麻辣烫这种去除厨师甚至去后厨的模式。在上海甚至还有全家等便利店直接把餐饮业务整合到店内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在拿物流优势压成本,吃的好坏完全是次要的了。


如果说连厨师都没有的烹饪能独步全球的话,那无异痴人说梦。事实上我自己的感受是,在上海这么久,想吃一家有厨师的、烹饪品质还过得去的中餐馆,人均成本这几年是在飙升的,现在基本不可能低于200,和你在国外吃差不了多少了。


PS:不过有个心得是,每次去杭州、广州都要找地方大吃特吃,这两个地方的餐厅又好吃又不流俗的还是不少的,性价比也很高。

user avatar

谢邀

我只能说我的观点,沙不沙文观者自辩。

首先我觉得拿中餐对抗全世界没有意义。吃个饭,还吃出火花了,就比较傻了。本文涉及的其他风味,仅仅以我简单的几次出国经历作为个人分析,12.3年跑过几趟越南,15年结婚走过趟东南亚,16年蹭公费旅游去过趟欧洲,轮胎餐厅一家都没去过。

1基础——厨艺

这个我觉得比较直接,中餐强势得很,基本脱离了好不好吃这个境界。

07年我从深圳到成都,当时兜里有几个小钱,合了点小小的股份在金牛区九里堤做酒楼。三层楼经营面积三层半大概2500平米。一二楼80桌,三楼包间25桌。中午生意不好坐不满,下午偶尔翻台。一天大概卖个150桌的样子。

一个人,想当专业厨师乃至更进一步,进入酒楼这个系统太关键了。管你什么家庭厨神,X东方毕业,小餐馆主厨乃至老板。初进酒楼一概抓瞎。要么退出,要么从打杂小工干起,俗称打荷。比我们规模大点的餐馆,直接发配水台,杀鱼杀鸡分葱捡菜。

为什么?因为涉猎面更广,出菜速度要求更快,标准化程度更高。

不从最基本的做起,认知酒楼根本无从下手。我举个例子,那一年成都兴川菜湘菜粤菜混合起整,作为酒楼,你要顺应市场大灶(主厨)师傅五个,三川一湘一粤,五个人五个墩子(切菜),每个菜系要根据师傅掌握来用不同的刀工。但是你在社会上招工不可能是正好就找到匹配的人,那就需要行政总厨(厨师长)对自己的兄弟伙班子非常了解,人脉广(流动性太大,说不干就不干了),社会上流行搞剁椒鱼头,厨房马上就要九分像,时兴鲍汁扣鹅掌,出菜就是岭南风味。基本功要求非常高。老板不可能给你出差旅费去本地考察的,全靠自己想办法。

关于出菜速度以本店为例,每到就餐时间,跟打仗没有区别。成都的夏天二十来个人挤在厨房,开着五口大火,另有烤炉蒸屉。桌桌都在追单,打荷的配小料叠码碗,墩子刀下不停,火灶上锅一抬,盘子按规格摆好,装菜,修型,擦边,出菜。人是不可能停的。一个饭点过来,跟洗桑拿没有区别。我们这样规模的酒楼,在金牛区连名号都排不上。路口有家大宴,350桌,生意还不错,厨房只比我们多六个人,出菜要求可以想象。至少我去过的国家,这样的专业餐饮场所,没见过。

或许有人说,东南亚有大排档,西方国家有宴会大厅,人也不少。那我讲讲标准化。《酉阳杂俎》还是《梦梁录》上的故事我忘了,讲古时一个小吏想宴请上司奈何家里拮据,这时夫人出来一点散碎银子办了一桌,主宾皆大欢喜,事后一问,原来夫人是落魄千金(大意啊)。其实就算普罗大众,在中国,成年人在社会上跑几年,请什么客,到什么标准,配什么酒。大概其都有个数。婚丧嫁娶是吃,邀功请赏是吃,感恩谢罪还是吃。我到过的每一个中国的城市,都有那么几家专门承接宴席的酒楼,只做宴会。但是,普通酒楼仍然要求有这个功底,不然你混不下去。对于动辄上百桌的大型宴席,一家一套完整的标准,一家一水特色的服务,一家一个赚钱的办法。农村坝坝宴,几百桌的多了去了。酒楼酒店上排场,吃你个百八十万不稀奇。这样的事情,你无法想象在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三四线城市的近郊的不知名的小酒楼,时常发生。印度人多吧,我没去过。看视频几百号人光着脚芭蕉叶上抓咖喱鸡,唉~我真的是。

我总结一下一个合格的中国厨师按照进步标准来算:打荷一年,杀个千把只鸡,千把条各种鱼,剁个吨把姜蒜各种小料抓取存放若干抽油烟机灶台刮它个几百斤油。墩子一年,切个几吨肉,几吨蔬菜,砍过千把根粗细肉骨,炒个几吨员工餐。白案(面点)如果要学,不好意思,再来一年零基础,揉面开始。上灶,单手抓直径40到45公分无把铁锅大的55(家庭一般30到36)对着加压的猛火灶甩个两小时,三桌同款菜,十桌味汁一锅端。要求成菜标准基本一致,两三年,你可能能到头灶。以上基本得不能再基本了。

如果拜师学艺要学传承菜,那好,按照老师要求,从原材料的认知学起。五年厨师出来学一道怪味鸡,喂鸡不用你操心,买鸡杀鸡重新来。

蒸菜,烧烤,卤味,凉菜,吊汤,沙煲,腌腊等等,另外学另外学。

管你有没有天分兴趣,家境如何悟性怎样。这一套下来,不要谈什么对食材的敬畏不敬畏,对食客有没有人文关怀,对食文化有没有玄学的解读,就算是傻子做饭也不存在简单的好吃不好吃了,过了那个坎了。量变产生的质变。

啥子,你不想学习餐饮管理走行政总厨就是喜欢研究厨艺哇?可以,自己买书看,求菜谱,四处游到处吃,开眼界,立标杆,闯点名堂,分宗立派。

中餐的厨艺大师,往往吃透了传统精华,千锤百炼,所以很多东西推陈出新的时候业内认可市场买单,叫好又叫座。他炒麻婆豆腐可以加任何,你不可以,不是权威压人,是你真的不懂,懒得和你从今天买的豆腐从泹水上看有点发“生“”开始解释,累。

现在有些人,愿意做个视频,摆个POSE教人做菜。榉木的小菜板,水果刀一样的小匕首,一只鞋盒大的卡式炉,再放个平底锅,光打暗点,配点莫名其妙的爵士乐,做啥子?蒜泥白肉。“今天我教大家做一道正宗的蒜泥白肉”镜头一转,切肉的不是本人。我就问,号称的主厨刀怎么片白肉?好用么?切菜的时候你摸猫?滚!

量变产生质变呐!

2发展——职业

现实点说,中餐厨师江湖一些,知识分子少一点,眼界是要窄一些,容易被整个行业的习惯僵化。愿意主动的研究烹饪潮流的,是少数。大多数猪鼻子插葱装个像。《舌尖》有一集,讲一个啥子去了国外回国搞创意料理的貌似姓廖,如何如何健康理念,如何如何食材挑选,经历履历的说了半天,做了个西湖醋鱼两吃,一半炸一半传统醋汁,镜头一看,枯木盖大粪。唉~我真的是。转眼上桌,请几个人吃咸鸭蛋,敲开一看,大家都腼腆,“嗯嗯,下次就有经验了”“嗯嗯,不出油”,唉~我真的是。你换一集看,大董烤鸭的老板侃侃而谈,如何如何提升中餐品质,一把长发梳个油头就进厨房了,抓起一个勺子就在汤锅上试味。你这种长毛不戴帽子在我店里抓到就是五十,还敢直接舀大锅头的汤。唉~我真的是。是是是,你生意好,你有钱.

《寿司之神》的二郎,一辈子做寿司,你专业我钦佩,匠不匠人另外说,徒弟煮饭煮了好几年了。要是不在你这里打工了,他出门会点啥啊?找工作说我还会用感情烤紫菜?

如果说,餐饮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对饮食的理解,真的需要一点视野和深度。

B站另有个纪录片讲川菜大师邓华东,我个人非常之钦佩。追寻传统,迎合市场,同时也给学生后辈指了条除了当厨房大佬以外的出路。我对餐饮行业感情很深,看他说话和经历,甚至会流眼泪。这么传统固执的老头其理念反而和现今国际上流行的主厨厨房非常契合。大师六十多了,我非常希望有机会能够光顾。

前两个月我在家准备搞个剁椒鱼头,一下子脑子糊涂有点分不清三四,打电话请教以前在酒楼上班的一位厨师,现在开了个小馆。电话那头:哥,你记好哈,辣味素,甜蜜素。。。我问他最近咋样,他说生意稀撇(差劲),我百感莫名。

3市场——产品

第一次吃日料在深圳,2005年,客户请客。一下嘴,惊艳呐!原来尼玛肉是这个质感呐,鱼整生的不腥呐,小份小份但是一套下来其实很饱足。环境很清静,服务很温馨,上个厕所,真尼玛干净。好奇心强,溜到厨房一看,居然比厕所干净。天天吃,我吃不起,况且是个辣椒肥肠火锅胃。但是,很惊艳。那一年我住罗湖,总站旁边就是一个叫啥子啥子凯撒的酒楼,单位指定接待点,后厨我去过,小工像滑冰一样在地板上挪动,回到桌子上后一筷子都不想动。

西餐厅烤的肉啊,生熟控制啊,我爱吃啊,小羊排,来十只好不好。甜点啊,我本来不吃糖的人也整几大块啊。溜到厨房一看,干净啊,我羡慕。

就算大众消费的肯德基麦当劳,也是我过路找厕所的首选。

有人还要狡辩,中餐油大烟大所以卫生条件不好,西餐生冷居多所以好打理。我说你不要放屁,原来我店里面一个火灶一个大功率抽烟机,几乎没有烟味。我外婆贵州乡下人,厨房比卧室都干净,更何况西餐烧烤煎炸多了去了。意大利算欧洲出了名的懒吧?当地中餐馆照样清清爽爽。有些东西,落后在心里的那根筋上。

如同中餐这么大个概念,产品上从客人进门开始就算,一直到结账走人。这一点,中餐全面滞后。这两年,逐渐好转。最起码环境开始变化,甚至带些风景和风情。服务开始人性化,不再半推半送也有问有答。大厅舍得换桌布,塑料膜慢慢少了。包房懂得弄点有内涵的装饰,半裸妹子抱个水瓶的油画也基本见不着了。上菜有人解析,分餐有人帮忙,卫生间刷鞋捶背递纸巾,结账笑容满面,客服保持联系,不吃熊猫白鱀豚,要啥有啥。当然这一切建立在相对小菜馆来说高那么一点点的消费上。但是,最好还是不要去厨房随便看。

然而行里老话,一堂倌二厨子,老板死了店开着。

有些东西,要随市场发展慢慢还原罢。

~~~谢谢观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中餐沙文主义”是一个相对较新且非正式的提法,它指的是一种将中华饮食文化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因此产生优越感,甚至贬低或排斥其他国家饮食文化的倾向。这种现象并非一个严谨的学术概念,但它反映了一些人在对待中国餐饮文化时可能出现的某种心态和行为模式。要理解“大中餐沙文主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回答
    中穆网首页刊登的《反「清真食品立法」与背后的民族沙文主义》一文,触及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即如何在多元社会中处理宗教习俗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可能夹杂的民族主义情绪。要理解这篇文章,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文章的核心论点是什么?从标题来看,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很可能是将“反清真食品立法”的行为.............
  • 回答
    《大明王朝 1566》中的沈一石,绝非一个简单的反派角色,他更像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明朝末年政治、经济、社会诸多层面的病灶。要理解沈一石,不能只看他表面的营私舞弊、贪得无厌,更要深挖他为何能走到这一步,以及他身上折射出的时代悲剧。沈一石的“能”与“惑”:一个精心雕琢的复杂个体首先,沈一石绝不是一个莽.............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奎孚写的那篇公众号文章《相对论的“孪生子旅行佯谬”纯粹就是套错公式的扯淡》。这篇文章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讨论,里头观点挺鲜明的,说白了就是他对狭义相对论里的“孪生子佯谬”提出了质疑,认为整个佯谬的建立是基于错误的公式应用。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他到底是怎么说的,以及为什.............
  • 回答
    二十亿豪掷,排名滑铁卢?中山大学的200亿与软科排名之惑近来,关于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跌出前十的消息,激起了广泛的讨论。与此同时,此前传闻中大在近期投入了高达200亿人民币进行建设和发展,这笔巨款的去向与学校的排名表现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张力,引发了人们的.............
  • 回答
    港中大(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指出,中国人对肉类需求的增加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建议采用“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以改善空气质量。这一结论涉及环境科学、饮食结构与政策等多个层面,需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研究背景与核心结论1. 肉类生产与空气污染的关联 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是甲烷(CH.............
  • 回答
    看待人工智能中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支持的中国传统经验医学”,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议题。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对几千年传统医学理念的一次深刻审视与重塑。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医作为一种经验医学,其核心价值在于“辨证论治”。这套体系基于对人体复杂生理病理的细致观察、长期的临.............
  • 回答
    大胃王木下在日本的视频中将中国、台湾和香港分开提及,并且其粉丝中存在为她辩护的言论,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其背后涉及的复杂性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木下视频中的表述与潜在解读首先,我们来看看木下在视频中的具体行为。作为一名日本的头部网红,她的视频内容以吃播为主,但偶尔也会涉及到对不同地域的提及。当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话题,涉及到科学、文化、历史、个人经验以及商业利益等多个层面。作为AI,我无法持有个人观点,但我可以从多个角度为您详细分析,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一、 如何看待一些“大V”排斥中医?“大V”排斥中医的现象并非偶然,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科学主义思潮.............
  • 回答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Penn Museum)近期将中国文物展厅出租给私人举办婚宴一事,无疑在全球的文化界和收藏界激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我这个普通人感到颇为不解和担忧。这事儿,说起来,真不是件小事,它触及了我们对博物馆职责、文物保护以及公共资源使用的核心认知。首先,我们得承认,博物馆的运营确实是个挑战.............
  • 回答
    广州恒大(现广州队)就中超公司对其作出的处罚提出异议,并声称该处罚严重损害了俱乐部形象,这其中蕴含了相当复杂的背景和值得深思的方面。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既要理解俱乐部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也要审视其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背后折射出的中国足球发展中的一些深层问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俱乐.............
  • 回答
    中国恒大(Evergrande)近期抛出的“正在与第三方投资者探讨出售资产”的消息,无疑是在风雨飘摇的房地产巨头身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搅动了市场一池春水。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链条错综复杂,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乃至更广泛的经济格局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出售资产意味着什么?1. 流动性危机下的无奈之举,求生欲.............
  • 回答
    关于中国绿卡政策的“松绑”以及吸引博士回国直接获得绿卡的举措,这无疑是近年来中国人才引进政策上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背后既有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也牵扯到具体的执行细节和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绿卡大松绑”和“博士回国直接拿绿卡”这两条线。“绿卡大松绑”的表象与内核从过往的经验来.............
  • 回答
    关于中国七大地理区域中,为何东北地区(通常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国家中心城市这一层级上显得“缺席”,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结合历史、经济、地理以及国家战略等多个维度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没有”。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它并非一个完全固.............
  • 回答
    菲律宾外长从“大骂中国”到“向中方道歉,大赞中国外长”,这一转变确实引人关注,背后原因也相当复杂,涉及到了菲律宾国内政治、外交策略、地区局势以及与中国的具体互动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读,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一、 事件背景回顾:为何会有“大骂”和“道歉”? “大骂”的直接诱因: 南.............
  • 回答
    您提到的这种现象,即一些大女主历史剧将中原政权对周边政权部族的战争史改为惨败,确实是当下国产影视创作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创作意图与市场需求:首先,从创作层面来看,将历史事件进行改编,甚至颠覆原有叙事,往往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创作意图.............
  • 回答
    《荒野大镖客:救赎》的“尾声”阶段,无疑是整个游戏体验中最令人动容、也最让人回味的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剧情收官,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告别,让玩家在亚瑟·摩根(Arthur Morgan)的视角下,体验了生命最后的辉煌与落寞。告别与放逐:从“野蛮”走向“救赎”的转折游戏的“尾声”并非突然降临,而.............
  • 回答
    说到广州恒大第八个中超冠军,这绝对是是中国足球一段绕不开的话题,更是一场关于辉煌、关于争议、关于时代印记的复杂叙事。要细细道来,就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辉煌的巅峰与时代的缔造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恒大这八个冠军的含金量。那时候的中超,还没像现在这样,球员的“金元”属性那么强,但恒大的投入已经是现象.............
  • 回答
    武汉大花山方舱医院作为首个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其首开舱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 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 疫情初期,医疗资源紧张,方舱医院作为一种快速、大规模收治轻症患者的临时医疗设施应运而生.............
  • 回答
    关于J·K·罗琳因《神奇动物2》中大蛇纳吉尼启用韩国演员而遭受种族歧视的批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其中夹杂着对原著设定的解读、演员选择的考量,以及更广泛的文化敏感性问题。要理解这场争议,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它。首先,我们必须回到《哈利·波特》原著和《神奇动物》系列中纳吉尼的设定。在J·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