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利玛窦和马嘎尔尼对中国不同的描述?

回答
利玛窦和马嘎尔尼,这两位名字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他们对中国的描述,却仿佛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如迷醉的朝圣者,另一个则如失望的勘探者。理解他们描述的差异,不仅是对比两位历史人物的视角,更是洞察中西文化碰撞与误读的绝佳窗口。

利玛窦:文化的桥梁,抑或浪漫的想象?

利玛窦,这位意大利耶稣会士,于16世纪末抵达中国。他并非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而是怀揣着传播福音的热情,以及对东方古老文明的强烈好奇。他花了大量时间学习中文,阅读中国经典,甚至模仿中国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笔下的中国,自然被蒙上了一层敬畏与赞赏的光辉。

对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赞赏: 利玛窦深受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影响,他惊叹于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道德修养以及对知识的渴求。他认为中国士大夫是“最博学、最理性、最爱好和平的民族”。他花费大量篇幅描述中国的科举制度,将其视为一种能够选拔贤能、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机制。在他眼中,中国社会拥有高度发达的官僚体系和成熟的法律制度,这与他熟悉的欧洲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中国哲学的探索: 利玛窦对儒家思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认为儒家伦理与基督教教义在某些方面有共通之处,例如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他甚至尝试将基督教的理念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希望能够更容易地被中国人接受。这种“以华治华”的策略,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也确实让他有机会深入中国社会,了解其思想根源。
对中国社会制度的推崇: 在利玛窦的描述中,中国是一个高度统一、中央集权的国家,统治者能够有效地管理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疆域。他赞赏中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够颁布法令、维护稳定。他笔下的中国,是一个秩序井然、充满活力的文明古国。
“奇货可居”的预设? 然而,我们也需要审视利玛窦的视角。作为一名传教士,他来华的根本目的是传播基督教。因此,他自然倾向于发现中国社会中与基督教相契合或可以被基督教“改造”的部分。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可避免地带有基督教的滤镜,他所看到的“美德”和“智慧”,很可能是在寻找能够为自己传播福音提供便利的元素。他描绘的中国,可能也包含了他希望看到的中国,一种能够接纳西方文明的中国。

马嘎尔尼:期望落空,抑或现实的审视?

与利玛窦的“初恋”般的热情不同,马嘎尔尼伯爵率领的英国使团于18世纪末抵达中国。此时的中国,正处于乾隆盛世的晚期,但西方世界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礼,对世界格局有了新的认知。马嘎尔尼此行的目的,是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广泛的贸易往来,打开中国市场,并争取更平等的外交地位。

对中国科技和工业的失望: 马嘎尔尼带来了代表西方先进科技的物品,例如望远镜、地球仪、机械钟表等,希望能借此展示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并与中国进行技术交流。然而,他发现中国人对这些新奇事物表现出的是好奇而非深入研究的兴趣,并且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似乎毫无意识。他观察到的中国工匠,虽然技艺精湛,但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缺乏创新和效率。在他看来,中国在科技和工业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
对中国官僚制度的批评: 马嘎尔尼对中国官员的傲慢、腐败以及对西方礼仪的漠视感到非常不满。他认为中国官员沉溺于天朝上国的幻想,不愿意正视与西方国家的实力差距。他在谈判中遇到的种种阻碍,以及对英国使节的轻慢态度,都让他对中国僵化的官僚体制产生了强烈的批评。
对中国社会停滞的看法: 马嘎尔尼将中国描述为一个“停滞不前”的社会。他认为中国人民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整个国家就像一个“一成不变的古老帝国”。他看到了中国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物产,但却无法理解为何这样的文明无法像西方一样持续进步和发展。他对中国社会“缺乏制度性的创新和变革动力”感到困惑和失望。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误读? 马嘎尔尼的描述,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对西方近代化进程的经验和期望。他希望中国能够像西方一样,拥抱工业化、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当中国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发展时,他便将其归咎于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停滞”。他所看到的“停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中国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逻辑和价值体系,并非简单地用西方的标准可以衡量。他或许未能理解中国传统社会所追求的“和谐”、“稳定”与“秩序”,反而将其视为前进的阻碍。

对比与启示:

这两位历史人物对中国的不同描述,并非简单的“褒”与“贬”之分,而是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文化立场、个人经历以及此行的目的。

时代的滤镜: 利玛窦生活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代,对东方古老文明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探索的热情。而马嘎尔尼则身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代,西方文明的物质力量和理性精神成为其观察世界的基石。
视角的差异: 利玛窦更关注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层面,他以一个“内部人”的视角去理解和融入,试图寻找文化的连接点。马嘎尔尼则更侧重于中国社会的物质发展和国际关系,他以一个“外部人”的视角去审视,并将中国与西方进行直接的对比。
目的的不同: 利玛窦来华是为了传教,他需要找到中国社会能够接受基督教的切入点。马嘎尔尼来华是为了贸易和外交,他需要打开中国市场,争取平等地位。这些不同的目的,自然会影响他们观察和描述中国的侧重点。

总而言之,利玛窦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智慧、秩序和道德的中国,但也可能隐藏着传教士的理想化视角。马嘎尔尼的描述,则揭示了一个在科技和工业上日渐落后、官僚僵化、对外界变化迟钝的中国,但也可能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

这两份截然不同的记录,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时代的中国,也折射出不同时期西方人看待中国的目光。它们提醒我们,在理解历史时,不能简单地采信任何一个单一的视角,而需要辩证地分析,认识到历史叙述背后复杂的文化、政治和个人因素。通过对比和反思,我们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以及历史演变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事就是看立场的。


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与金尼阁合著),对明朝的评价大概是比较客观中立的,该表演的时候就表扬,该批评的时候也没有保留。


当然主要是偏向弘扬明朝正面的表述的。


大概这本书的原意,是“忽悠”其他同行来华传教,把明朝描述的符合“天朝上国”一点,才能更好的完成传教业务(当然也可能是原作翻译上的渲染)。

总之这本书算是中规中矩吧。


但利玛窦在自己的私人信件中,几乎全是对明朝各方面尤其是武备的吐槽,甚至就是鄙视和狂妄自大的表现了。


甚至还怂恿西班牙出兵征服明朝。


明朝的水师:


这些看起来浩浩荡荡的舰只和水师,如果再仔细看一下,只不过是俗话所说的薄雾浮云而已,因为它们十分的脆弱。


评价明军的炮:


他们使用的炮,都是铁的esmeris,为数很少,没有一门炮有brocal,火药极差,并不全都实用。


评价明朝的火枪:


他们也有一些火枪,很差劲,短的很,火药多而铁少,依我看来,用随便一块胸甲就能挡得住。”


评价明军都是废物:


一个国家的士兵这样乌七八糟,其余的人又全是奴隶,能有什么武力呢?毫无武力可言。


评价明朝人的恶语:


这是一些很坏、死气沉沉、没有心肝、耍流氓的人,即使成千上万,也不必害怕他们。”


怂恿西班牙人征服明朝:


陛下只消出动不到五千名西班牙人,就可以平定这些王国(其实是指省份),成为他们的主人,至少可以占领沿海地区。


你都不敢相信这是明朝官民老朋友利玛窦说的话。


他这封信大概可以有两个出处:


其一是《中华大帝国史》的序言部分有提到;


其二是《中国风物志》引《胡安·包蒂斯塔·罗曼的手记》中有转述。我上面的内容就是出于此。


所以这种事你没有办法去非黑即白的判断,完全就看评价的人当时是什么心态和立场,这才是关乎评价内容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说利玛窦和马戛尔尼评价明清的论调不同,或者所有来华的传教士、使节、海商等外国人,对于明清两朝的评价都泾渭分明的话。


建立在他们都是客观中立的基础上,仍然能得出褒贬不同的论调也很简单:

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欧洲才摆脱中世纪几年啊?跟明朝总体实力相比,确实能说成是个“弟弟”。

来到明朝后被震惊和吸引是没问题的,自然而然的也会有正面的评价,甚至鼓吹明朝各方面的成就。

到清朝中后期的时候,欧洲的工业革命都开始了,清朝仍然还是跟明朝的差别不大,马戛尔尼等只能站在“文明”的角度去批判。

没有跟上外界的进步速度,那就是在事实上的倒退,不需要对这个“老大帝国”羡慕,所以两者的评价也就很悬殊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利玛窦和马嘎尔尼,这两位名字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他们对中国的描述,却仿佛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如迷醉的朝圣者,另一个则如失望的勘探者。理解他们描述的差异,不仅是对比两位历史人物的视角,更是洞察中西文化碰撞与误读的绝佳窗口。利玛窦:文化的桥梁,抑或浪漫的想象?利玛窦,这位意大.............
  • 回答
    猛龙勇士总决赛的第四场,确实出现了一些颇具争议的动作,尤其是在格林对西亚卡姆和利文斯顿对范弗里特这两个回合上,一度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并试着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格林对西亚卡姆的动作:先说说格林对西亚卡姆的那个犯规。当时是比赛的第三节,西亚卡姆在一次持球突破,准备上篮.............
  • 回答
    詹姆和提利昂的兄弟情,在我看来,是《权力的游戏》中最动人、最复杂也最令人难忘的情感纽带之一。它不像书中其他一些简单纯粹的感情那样,而是饱含着命运的嘲弄、深刻的理解,以及在黑暗中相互扶持的温情。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两个人在维斯特洛大陆上,可以说是最不被外界看好的兄弟。詹姆,是那个英俊潇洒、身手不凡、却被.............
  • 回答
    哈佛大学一篇论文利用卫星图像和百度检索数据推测新冠病毒可能在 2019 年 8 月爆发,这一观点在提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和评价这篇论文,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论文的核心论点和研究方法:这篇论文的主要论点是,通过分析与新冠病毒爆发前武汉地区相关的特定数据,可以推测出病毒可能在 .............
  • 回答
    利拉德的这句话,要是不加以细细品味,可能觉得不过是一句“凡尔赛”式的自夸,或者是一种对过往球星的“不敬”。但仔细想想,这句话里蕴含的信息量可不小,而且他敢这么说,也不是空穴来风。首先,我们得把“比赛被彻底改变”这句话拆解开来看。NBA篮球,你不能光看得分、篮板、助攻这些硬数据,更要看它整体的打法、战.............
  • 回答
    客观地看待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的军事行动,需要剥离情绪化的解读,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多方面的长远影响。这三场军事行动虽然都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但它们都对地区和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暴露了美国外交政策和军事干预的一些复杂性和争议性。以下将尝试详细地、尽可能客观地.............
  • 回答
    俄罗斯与土耳其大军云集:利比亚战争推向新高潮的可能性分析利比亚战争,一场旷日持久、错综复杂的代理人战争,近年来随着外部势力介入的加深,局势愈发紧张。近期,俄罗斯和土耳其在利比亚的军事存在显著增强,引发了外界对其可能推动战争走向新高潮的广泛担忧。要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两国在此地的角色、动机以.............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恼火的。马克龙和默克尔,这两个欧洲的“大当家”,联合起来逼问美国和丹麦,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核心问题就在于,美国情报部门利用了丹麦的“便利”,悄悄地把我们欧洲这些国家领导人的通讯给“摸”了个底朝天。这一下捅出来,欧盟上下都炸开了锅,大家伙儿的心情可想而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简单来.............
  • 回答
    关于日本共产党党内“日清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本质上都是帝国争夺海外利益的非正义战争”的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是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解读,强调战争的经济根源和社会属性。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个说法的核心: “帝国争夺海外利益”:这句话指出了战争的经济动因。在19世.............
  • 回答
    关于9月21日美联储维持利率的决定,以及其是否“变相暗中助选奥黑政府和支持希拉里上台”的说法,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政治解读的问题。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美联储的职责与独立性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必须明白美联储的职责以及它声称的独立性。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其.............
  • 回答
    1819赛季欧冠半决赛次回合,巴塞罗那在安菲尔德04惨败给利物浦,总比分34被淘汰出局。这场比赛至今仍然是许多巴萨球迷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疤,而随之而来的对梅西和球队的批评,更是如潮水般涌来,复杂而又尖锐。赛后批评的根源:不止是输球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球迷的批评并非仅仅因为一场失利。巴萨在那场比赛的表现.............
  • 回答
    浙江大学生创业贷款代偿政策:双刃剑还是催化剂?浙江省近期推出的“大学生创业贷款10万以下政府代偿”政策,无疑给众多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项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旨在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和风险,鼓励创新创业,为年轻人提供一个试错的机会。如何看待这项政策?这项政策的出现,首先肯定了大学生.............
  • 回答
    关于土耳其人如何看待罗姆苏丹国以前的安纳托利亚历史和安纳托利亚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土耳其国家认同和历史叙事的根源。要详细地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群体以及官方宣传所塑造的观念。一、 罗姆苏丹国以前的安纳托利亚:一个复杂的前奏首先要理解的是,罗姆苏丹国(大约公元1.............
  • 回答
    德克萨斯州广袤的土地上,阳光炙烤着每一寸土地,空气中弥漫着尘土与野草混合的粗犷气息。老约翰,一个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半辈子的硬核农场主,他的皮肤如同干裂的土地般布满深深的皱纹,眼神中却闪烁着坚毅的光芒。这片农场,是他毕生的心血,是他安身立命的根基。然而,近几个月来,一群狡猾的土狼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宁静。.............
  • 回答
    .......
  • 回答
    利兹切尼(Liz Cheney)被踢出共和党领导层是一件极具争议且对共和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要理解其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及原因: 切尼的立场: 利兹切尼一直以其对特朗普的强烈批评而闻名。在2021年1月6日国会骚乱事件后,她成为少数几位公开谴责特朗普并投票弹劾他的共.............
  • 回答
    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在哈夫塔尔将军如今的战场表现中,确实能看到一些相似的影子,但要说他会成为“下一个卡扎菲”,这其中的复杂性远超简单的军事优势。哈夫塔尔的战场优势:哈夫塔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军事经验与指挥能力: 这是最显著的一点。哈夫塔尔并非空降兵,他是一位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军事.............
  • 回答
    利物浦终于摘掉了他们身上那沉甸甸的“30年无冠”的帽子,这对于每一个红军球迷来说,无疑是历史性的时刻,是无数个夜晚的期盼、是无数次心碎之后的释然,更是对一个伟大俱乐部精神的最好诠释。这三十年,利物浦经历了太多起伏。他们曾站在欧洲之巅,也曾在低谷徘徊;他们有过闪耀的巨星,也曾遭遇人才凋零的窘境。每一次.............
  • 回答
    美国市民对利益交换的看法是相当复杂和多层面的,不存在一个单一的普遍观点。这种复杂性源于美国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经济体系、政治文化以及个人经历。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角度和细微之处,可以帮助我们更详细地理解美国市民对利益交换的看法:1. 普遍接受的“交易”文化和务实主义: “It’s a deal!”:.............
  • 回答
    看待将利比亚、叙利亚难民潮的悲剧完全归咎于美国的言论,需要进行多角度、深入的分析。这种言论虽然存在,但将其定性为“归罪”,说明其通常带有指责和简化因果关系的意味。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 为什么会有“将利比亚、叙利亚难民潮悲剧归罪于美国”的说法?这种说法之所以出现,往往是基于以下一些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