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普通211院校的学生来说几句吧,我很想知道提问的这位问这个问题的动机是什么?或者说你期望得到大家的反应是什么? 恕我冒昧,我猜你的本意是看到大家在下面讽刺清华这种看似荒谬无用的行为? 如果不是,抱歉,我恶意揣度了。
首先,“清华重点培养290名学生,出言要培养一个诺贝尔来”这句话是从哪里看来的,为什么清华要说这句话,这句话的前面又说了什么?出言培养一个诺贝尔,这里的诺贝尔是指代精英类还是真的一个诺贝尔? 提问者你的简简单单一句话其实完全没有充分凭据。下面这些着急讽刺清华的,怕是连这点都没有搞清楚。你想得到的,难道清华想不到吗?作为我国的最高学府,我不相信这一点智商都没有。
任何一个学校的重点培养计划,我相信本意都是好的。学生的智商水平和师资力量都是很棒的,每个人会有他的过人之处,在这种培养下,出了个诺贝尔是好的,即使最后出不了一个诺贝尔,成为自己学科的精英又有什么过错呢? 麻烦不要一提到教育就是初高中那种填鸭式,拜托,这是大学,又是第一学府,有魅力有素养的老师会少?专业技能强的老师会少?能给予他们指导的会少?还有说是培养,难道更多的不是看个人吗?说的好像不培养就能出几个诺贝尔一样。
清华的本意无非是提供一个平台,给他们更好的发展。
可能是看不惯下面这股浓浓的微博味儿,离题有点远,见谅。
以上。
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http://baike.baidu.com/view/3646593.htm
http://www. china.com.cn/chinese/fe ature/222285.htm
请问提问者和回答者:谁在什么场合出言要培养一个诺贝尔出来?
我查到的最接近版本:
朱邦芬预测,入选“学堂计划”的学生中,在未来肯定会出诺贝尔奖、图灵奖的获得者。他说,二十年以后,如果这里的学生没有出息,“那我们就是对历史有罪,对不起祖宗。”
http://learning.sohu.com/20110415/n280279853.shtml 来源:新京报 2011年04月15日
而消息来源原文如下:
http://www. mitbbs.com/article_t/TH U/31229445.html
入驻清华学堂典礼发言
朱邦芬
(2011.4.14)
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2009年6月清华大学推出了一项特殊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 。这个计划属于教育部稍后推出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一部分,也被纳入中组部人才计划作为一个子项目。清华学堂在清华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100年以前诞生的、清华大学的前身就叫清华学堂。1909年批准筹建的游美肄业馆所建的第一个楼叫一院,也被叫做清华学堂。学校领导把这项人才培养项目的冠名为清华学堂,把这个清华最早的楼给清华学堂6个班,作为他们的根据地,这表明了校领导的重视和远见,也表明全校从领导到教师对做好这件事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清华学堂物理班”的首席教授,今天我代表所有参与学堂计划的教师发言。我记得去年4月1日清华学堂物理班开班仪式,杨振宁先生讲,他寄希望于清华学堂物理班,并郑重相约,再过10年,所有当天在场的师生都再次相聚。我深深感到责任重大。我们的老前辈叶企孙先生在1929年清华大学理学院成立时写过一句话,“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今天我们似乎可以说,中国土地如果没有诞生一批水准接近诺贝尔奖的成果,中国决不是世界一流强国。我现在担任教育部物理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比较了解全国各个高校的物理人才培养。我认为,如果中国将来出诺贝尔物理奖,很大可能要在全国约20个高校的学生中产生,而招生掐尖最厉害的清华和北大则责任更加重大!想到这里,我更加感到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如果我们不花心血、不竭尽全力地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
如何在当今条件下在中国的土地上培养出国际一流的人才?我认为,一流人才主要地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大学和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成为一流人才精心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清华学堂班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好环境。所谓好的环境,我认为包括6个要素:即一批有志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激励和切磋;追求真理、发扬批判精神的学术氛围;世界一流的良师以及师生间经常的面对面的讨论以至辩论;因材施教、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以及学生有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空间;国际化、开放的环境和实质性的交流;学生安心学习研究教师安心教学研究的软硬件条件。另外我想澄清一点,清华学堂物理班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尖子班”。我们的因材施教不是对优秀学生“多教一点、教深一点、早教一点”,而是对最有潜力的学生“减负”,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去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创造尽量好的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希望我们的同学在有仰望星空的闲暇的同时,更加自己push自己。切记你们国外一批同龄人一点不比你们笨,而且十分努力!前天在清华学堂化学班的开班仪式上,一位同学发言谈到,他去印度参加夏令营,看到印度同学讨论学问废寝忘食,一天只睡3小时,非常感动。我希望,经过大家努力,我们能够创造出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使清华学堂班成为清华物理系第一届毕业生王淦昌先生所说的那样,“清华学堂在我心目中实际上是清华天堂”。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在这个场合,我想起陆游的两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们中间有人拿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和图林奖,至少要二三十年,我想我可能等不到的那一天。但是,我作为教师,寄希望那一天的来临!真到了那一天,希望大家记住今天!今天这个日子很好记,2011年4月14日14点。我前天问袁驷副校长,为什么选这个时候,有什么特殊意义。袁校长告诉我,这是“试一试”的意思。
希望我们的试验成功!谢谢。
加粗部分为朱教授讲话原文中与媒体报道相关的部分,请自行比较。看看媒体如何把这几句话演绎为“朱教授预测诺奖”和“如果失败我们对不起祖宗”,然后再安上大标题“清华选拔290名学生重点培养 称必获诺贝尔奖”。
How to ruin a scientist's career overnight
........And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never took him seriously ever again.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