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面几位朋友的回答已经很全面了,其实就是个占用资金的问题,航空公司的特长不在于资金实力,他们的特长在于航线运营,飞行员和机务人员的储备,因此当航空公司经过专业分析瞄准了某一航线或者热门机型后,那么接下来面临的就是飞机购买的资金问题了,运输航空的飞机动辄都要几亿或者十几亿,如此之大的资金压力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类似于民生租赁,工银租赁,中航租赁等专业的飞行器租赁公司就应运而生了,其实租赁行业本身并不新鲜,只是航空器材的租赁有很多行业特点,比如资金占用量大,行业政策要求繁多,因此能够涉足这个行业进行租赁的公司也一定会有专业的航空业人士进行参与。同时,需要有一个概念上纠正的是商用客机一般都是先和租赁公司签订购买协议而不是银行,租赁公司实际上是一些金融投资机构,他们在审核租赁人或者融资人的时候是会用很严格的投资标准来进行审核,会预估这项投资的风险和投资回报率,业界不排除有航空公司租赁飞机后航线运行不下去以至于无法偿还融资的先例。但是,这种模式确实是业界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而且这种模式也在现在的私人和通用航空市场十分流行了,企业家具备条件要购买私人公务机的时候,也不会自己垫付几千万美金的购机款,多数也是通过融资机构来进行融资购机,然后将飞机托管给公务机航空公司,在满足了自身商务飞行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公务机公司的商业运营网络进行商务飞行获取而外的收入,一来可以交付高额的托管和飞机养护费用,同时用这部分收入也可以分期偿还融资,典型的案例就是本山号,据我和本山号的托管公司的交流,本山号去年的飞行总小时数有580小时,这个利用率就是非常高的了,一般的公务机每年能够飞行达到300小时就算是不错的利用率了,在核算一下本山号的每小时飞行费用差不多要50000元人民币,所以一年下来收入及利润还是蛮可观的,所以购买飞机,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私人用户一定会考虑融资机构,说到底都是商业行为,宗旨都是用别人的钱来撬动自身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