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这几句话,只是为了说话方便的一种假设,那里会有这么想当然的事,实际进程也不会是这样的。
我常觉得,市场经济是伟大的组织部长,要不然,商界出不了那么多精英,商界也因有了他们而精彩。是市场发掘并培育了他们。要在传统体制下,他们要么还是农民、车间工人、迂夫子,不会在另一重领域里去大显神通。要是有这种可能,某天,突然取消市场经济,他们将重新碌碌无为(请别误解,只从他们得以展示才干的意思上说,并无贬芸芸众生之意。)
体制内外都有好人,坏人,好人也不是自封的,他是由行事的结果来判断的。
一个好的体制,需要的是依这个体制设立的初衷,依法依规正确并勤于履职的人。你不是这样的人,难进去,进去了,也呆不住,会被剔出来。
现在,你可以感觉到全社会呼唤的力量,也可以感觉到一种监督的力量。这些力量,在产生挤的推进作用,挤到哪一天,会让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谁也拿不出这个时间表。
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民主化是不可阻挡的。毕竟不是所有的中产阶级都会跑路,大多数还是要留在这片土地上。那么这个社会就必须给他们留下足够的阳光和空气。尼德兰被西班牙王室所奴役的时候,没有人相信这些身上沾满盐粒的渔民能够反抗一个帝国,更没有人相信那些只知道钱袋子叮当响而不顾死活的海上商人冒险者能开启世界历史。但是,他们做到了。所以,要改变世界,我们也能,只看条件是否成熟。 我们此时此刻条件还不具备(如果都具备了,那么它早就发生了),不过我们的社会有产生这些条件的潜力。
链接里那文章我看了,不太好。
关于“好人从政”的设想,近代史上的知识分子尝试过,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失败了。我觉得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不是仅凭着几个专家教授来改变的,任何一种体制要长久存在都需要大多数成员的认可和参与。尤其是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体制一定要尊重公民才能长久。“进体制”这个词,更多时候意味着吃官饭。在一个十几亿人的国家里,不,在任何国家里,吃官饭的人总归是少数人。现实点说,当旧体制越来越无法动摇的时候,恰恰是新的社会力量开始觉醒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