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新品牌创建过程当中,在对品牌进行定位时,包括哪些维度? 第1页

  

user avatar   siminwangDesig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泻药。很巧的是,前几天我受邀去wework做了一次品牌定位相关的演讲,干脆把演讲内容搬上来。我会从wework、特斯拉、江小白、陌陌几个成功的品牌讲起,相信用实际的案例,会比干巴巴的理论更有趣更容易理解。

正式开始之前,我先抛出几个问题,请大家稍作思考:

品牌定位意味着什么?

品牌为什么要定位?

品牌定位的核心是什么?

品牌要如何进行设计?


下面开始正文:

一、品牌意味着什么?

首先请大家看这段描述,这是我从某二手车网站上摘的,相信没人有耐心全都读完。

这段描述非常详细,能看出文案很“努力”,但是看的人完全搞不懂这车哪里好。

如果我提出这是奔驰的SLK,再换张好看的照片,是不是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

“奔驰”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身份认同,意味着开奔驰出门是符合我身份的,和开QQ的不一样。“奔驰”车标背后是对得起价格的性能、有保证的售后服务等等。

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很出色的品牌,比如华为小米,但论溢价能力远不如国外的优秀品牌。我们希望自己的品牌能在国际打出名声,和一线的品牌争市场,必然要打造一个强势的品牌。

一个强势的品牌意味着,有很强的溢价能力,能收获不错的毛利;很高的用户忠诚度,自然能带来复购;良好的口碑,传播不用愁;以及渠道合作上的优势

二、如何打造品牌?从品牌定位开始。

如何打造强势品牌是门学问,我们去看那些已经成功的强势品牌,其实能发现其规律,并可以为自己所用。

要打造强势品牌,必定要先找准品牌定位。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思维框架,从三个维度来思考:

好的品牌定位应该是用户目标人群的行业认知+产品区隔带来的独特体验+带有信仰属性的品牌区隔,而且这是个递进的过程。

我们这里举几个例子,为大家分析成功的品牌是如何通过行业认知、独特体验、品牌区隔三点,形成自己的好定位的。

1、 WeWork

行业认知

人们对于传统办公空间的行业认知是如图所示的格子间,一个人一个平方,高隔断。这样的做法对空间的利用率很高,但在创业者的概念里,没钱或者没规模租独立空间的公司才会有兴趣,因为高效的反面往往是空间冷血,不人性化,也不方便嘛。

独特体验

wework为办公空间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和传统的格子间不同,wework在设计上非常用心,光线明亮、布局开放,完全没有压抑感。除此之外,wework在传统的空间租赁基础上,附加了许多特色服务,各种交流活动。这让wework完胜传统鸽子窝式办公空间的体验,以至于虽然业态类似,但用户会觉得是wework与工位出租,是不同物种。

相较而言,如果是独立租空间,必然要面对设计、装修、家具,也必须考虑到与其他公司的交流和寻找靠谱的外包服务等,为了空间运转,还要额外雇上行政人事,这些都是成本和精力损耗,那么wework与普遍费用更高的独立空间租用,也产生了体验优势。

品牌区隔

wework鼓励入驻的会员相互交流启发,交换资源,在这种氛围下,入驻公司间关系非常融洽,这也形成了wework的品牌区隔。配合wework的slogan“生活,而不只是活着”,很好的总结了wework的定位。

2、特斯拉

行业认知

在特斯拉之前,所有人对电动车的行业认知都是:跑得慢又跑不远,是玩具和城市代步工具,类似于未来的三蹦子

独特体验

作为电动车的特斯拉,它带来的独特体验是:特斯拉比兰博基尼跑的快,续航也很高

为了扭转人们的行业认知,特斯拉不跟各种电动车比,直接跟豪华跑车比,就跟跑车比起步加速,比的所有都赢了。一系列比赛给大众的认知是,特斯拉比跑车快!

特斯拉引爆大众的视频是这个,和波音747比速度。一直到747起飞,特斯拉都是领先的。特斯拉比飞机都快!

品牌区隔

这张图把特斯拉的品牌区隔表达到了极致。马斯克把自己打造成钢铁侠,用科技改变、拯救人类是他的使命。在这种语境下,做电动车的特斯拉,是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买特斯拉的人也是为未来买单的先行者。

跟着猎鹰火箭飞上天的特斯拉,将毫无用处的在太空飘流下去。然而这个“扔垃圾”的行为却体现出了理工男极致的浪漫,为特斯拉披上了“未来”、“前卫”的品牌调性。

3、江小白

行业认知

这是市面上常见的白酒,XX年陈酿,古朴稳重。50年代10大名酒到了现在,也只是排位变化,直到有了江小白的异军突起。

独特体验

上述的品牌已经把市场分干净了。江小白走了一条很独特的路,它的独特体验体现在瓶子上,它选择了相对小量的酒瓶,只够一两个人喝。瓶上的文案和设计明确告诉用户,也许在商务会谈和家庭聚会上,你没法举着江小白与父辈觥筹交错,但如果是三五好友知己,甚至是独酌的小酒,小瓶装还懂年轻人的江小白就再好不过了。不和传统白酒正面交锋,绕过马奇诺,开启一个年轻人酒桌的新用户场景。

品牌区隔

就是他们的slogan,“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非常直白简洁,劝酒喝醉那种酒桌“文化”不是我们倡导的,我们就是想简简单单喝个酒而已。

4.陌陌

行业认知

最后我们说陌陌,陌陌出现之前,所有人也认为这个行业已经饱和了,微信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这行业的认知几乎就是微信了,所有人都习惯了熟人社交。

独特体验

以上种种app都在围绕熟人做文章,陌陌从陌生人社交入手。它带来的独特体验,表面说是陌生人社交,然而在中国文化中,陌生人是很少需要社交的。而陌陌的崛起却是因为它的另一个独特体验“约炮神器”。

品牌区隔

在没明确这点之前,陌陌一直在痛苦的地推中,明确之后,陌陌的下载量就指数性的在上涨。中国的性解放运动如果要著书立说,必须要记陌陌一笔。在我们平常生活中,认识的见面都不一定会打招呼,怎么可能为了认识陌生人下个app。

所以虽然说是陌生人社交工具,其实陌陌一直在推的都是“我是约炮神器”。陌陌写过这么个段子,可做证明:

一对异地情侣每天在陌陌上聊天
彼此的距离始终是1000km 。
某晚她回家后习惯性打开陌陌,
却发现他们的距离只有1km,
再刷新,只有0.9km,
她明白发生了什么,激动的走向门口。
他们的距离是-5cm。
于是第一天,
他们果然分手了。

陌陌一 一发现真实的距离

通过这么一个段子,陌陌从固化的社交场景中分割出一个独特的情景,并告诉大众,我就可以提供这样的场景,这就是定位的力量

上述都是已知的新兴的成功的品牌,那么,我们这些还没有成长起来的品牌,要如何开始思考和打造呢? 下面就以我自己的品牌举例。

行业现状

设计界的行业现状是,好设计不好找

百度的前UED总监刘超,在某次会议上显示出了及其业余的PPT水平。他是正经从清华美院出来的,在百度身居高职,却拿出了这个水平的PPT。所以说,好背景的设计师≠好设计师。

福娃的设计者,我国优秀的艺术家韩美林先生,也创造过“猴赛雷”,大师也有失手的时候。所以,好设计师≠每次都能做出好设计。

这些是大家商业计划书BP中熟悉的行业痛点,然而并不是所有企业对此都有认知,所以行业痛点可以是用户认知的基础,然而行业痛点不等于行业认知。我们明白的是,企业对于行业的认知是广告公司做设计太贵,99块钱的传统众包太扯,而自己找设计师太不靠谱。

独特体验

我们相信很多企业对高品质的设计是有追求的,精于设计提供的解决方案是:物竞天择,筛选设计师,更筛选设计作品

针对不同的设计要求,设置了三种解决方案,像logo、包装这种很重要的设计,我们让品牌方“百里挑一”,你的设计需求发出去,预计会有150份的设计作品回来,这个过程还分成初赛、决赛、赢家深化,保证能选出合适的设计。我们的logo就是这么选出来的。

如果是一些比较轻决策的设计,我们也可以邀请十位左右的设计师,极速出稿深化。

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其实你挑的不是百位设计师,而是百位以上的设计作品,虽然邀请赛是十份,但这十位是根据我们的体系选出来的,所以都是在百里挑一

这些原创玩法体系,我们的优秀设计师用户群,打怪升级的游戏化体系,是我们的产品特点,原来也有同事提出过,我们的定位该是“设计师游戏平台”,但是这就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产品特点不等于用户的独特体验,用户在精于的体验就是,我们能够靠谱的提供优质的,大概率超出预期的设计,他不需要管是什么体系在支撑这个结果,至少在定位阶段不必要,所以我们说,精于提供的是百里挑一的设计,这就足够直接了

品牌区隔

精于设计的Logo和整体视觉也在投射出我们的品牌区隔,精于在与用户的每次接触中,需要让用户觉得,精于的玩法是公平有效的,精于产出的设计是质量优秀的。精于所采用的模式化设计组织方式,不是互联网化的流程妥协,而是精于在用死硬理性派的逻辑,在解决一个非标准化创意行业的痛点,这是精于所期待树立起来的品牌区隔。

三、品牌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广告营销圈里有个很火的理论,叫“视觉锤”,视觉是锤子,定位语言是钉子。刚才所提到的都是告诉大家怎么找那个钉子,下一步是如何用锤子把钉子砸进大家的脑子中。

一把好的锤子,首先要被注意到,才有可能砸钉子进入用户脑海,这是区隔度的作用。大家思考下,你未来的品牌在一次展会的Logo墙上出现,能与其他Logo有多大不同?你的展台旁还有许多的其他展台,你是否足够突出?

一把好的锤子,要有足够的力度,这个力度就是识别度。你想传递的信息是什么?你的锤子真在砸钉子么?大家思考下,你所在公司宣导的品牌视觉含义,如果拿着你们公司的Logo或者名片去问陌生人,他们是真实能够感受到的么?

一把好的锤子,需要有足够的频率,为了让自己的品牌被记住,要把握每一次和用户接触的机会。因为接触次数X接触的力度,才会是品牌对于用户形成的印象。

这里举几个精于设计的作品案例说明:

1、真格基金

真格基金对品牌的重视无以复加。在这次年度的媒体酒会的筹备中,精于设计深有感触。一次几小时的酒会,真格提出了十几项设计需求,包括手机端的海报、街角的展板、签到墙、名牌等等。这些接触点无不体现出真格的“格调”,也体现出真格对于媒体的重视。这些具有格调的设计,让本就足够优秀的爵士乐晚会更有氛围,在提升到会媒体满意度的同时,也促使他们用保留纪念品,拍照发朋友圈的方式,扩散了本次活动。每个扩散之中,活动VI的恰到好处的出现,又对二次扩散的阅读者形成了有效的品牌传播,达到了活动效果。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会议VI设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因为反校园欺凌的全国性会议VI设计找到精于设计。精于为本次会议设计的视觉锤其实是一个仪式,就是两个孩子拉钩。拉钩子啊代表着友爱和承诺,在每次有孩子参与的活动和会议中,都会让孩子们拉钩,而视觉上,活动Logo虽然抽象,也是拉钩过程的体现,因为有仪式的存在,活动的参与者都能识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用心,除了会议上强调视觉锤,在给孩子们的奖品和勋章中,反复强调着孩子拉钩的仪式所延伸的图形,让友爱的承诺随着孩子们使用这些奖品反复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出现,达到会议活动期待的宣导效果

3、华润置地华北商业 内部品牌设计

除了大家熟知的华润集团,华润置地的品牌,华润团队对于品牌的重视深入到了内部管理之中。精于设计通过邀请赛征集了华润置地华北商业团队的Logo,团队通过将文化与图形符号结合的方式,固定团队共识,通过定制团队纪念品,团队用品的方式,形成凝聚力。通过对团队内部文化宣导进而提升团队战斗力的方式,也许是华润作为大集团成功秘诀的一部分。

以上是我对品牌定位的感悟,感谢阅读。

也欢迎来精于设计做设计,网址→精于设计


user avatar   zhubain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重要的还是单点突破,看起来很简单,但很多产品都没有做到。

很多人找我咨询有关品牌推广、产品自传播的问题,一般都会让他们先大概介绍下产品的情况。 但我发现,很多老板们侃侃而谈了半个小时,还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产品的准确定位是什么,与竞品的区隔是什么。或者,即使有个明确的定位、有区隔,但这个点让人觉得抓得不够准,甚至是个伪需求。

这里涉及到的还是老生常谈的定位问题,尽管很多都读过《定位》一书,对“定位,就是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这句话并不陌生,但当实际操作起来,却鲜有人能手到擒来、拿捏准确的。

为了把这个事情说清楚、易于理解,我们姑且做个比喻:如果把产品在市场上打开局面比作在岩石上“凿洞”,那从功能定位的角度,可以将产品分为三类:

  • 钉子型小产品:产品主打一个功能,做得很锐利,顶部很尖,像一根钉子。虽然产品不大,但从小点突破,因而可以凿出个小洞;
  • 棒槌型小产品:产品主打多个功能,每一个都做得很一般,功能堆起来使得顶端跟棒槌一样粗,所以很难扎进去;
  • 盾构机型大产品:如果一个产品经过发展,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规模(比如日活数千万、上亿),尽管也可能有多个功能,但由于知名度很高、母体输血足够,所以就像一台体积巨大,看似笨重但威力巨大的盾构机。直径一二十米,也能开凿出大洞。

很显然,对于小产品来讲,我们要做钉子,而不是棒槌。

然而,即使自己的产品定位模糊得像打了N遍马赛克,也很少有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并愿意承认自己是棒槌。经常会出现明明手里握着棒槌,却假想是拿着钉子,使劲抡锤往墙上钉。毋庸置疑,再大的力气也是徒劳的。

那对于一个小产品的定位,究竟如何判断是钉子还是棒槌?

其实评价标准很简单,那就是“一句话能说清、一听就感兴趣”

这句解释产品定位的话,并不是那辞藻华丽的、破费脑力的slogan,而是一句朴实的、说人话的描述。其中,“一句话能说清”,就说明你有个清晰的定位,而“一听就感兴趣”说明你的定位能够提起用户的兴趣,表达了用户的利益点。

比如,摩拜单车就是个钉子型产品,因为它满足“一句话能说清、一听就感兴趣”。一句话说,摩拜单车就是能够实现“不用办卡、无桩借还,随时随地租用自行车”的手机app。一打开产品的界面,就能看到附近密密麻麻的自行车,立马就了解是做什么的;“不用办卡、无桩借还、就地骑就地还”让用户感觉到比政府推广的“要办卡才能用、必须到指定地点借还车”的公共自行车便捷很多,这就是最突出的用户利益。

说完摩拜单车这种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产品,再来说一个餐饮领域的例子。 道理都是相通的,在大千世界当中,棒槌型产品和业务无处不在。

棒槌型小饭馆

我的一个亲戚在深圳的工业园区工作,他看到生活区人口挺密集,就想在那里开一个小饭馆。说实话地段的确不错,如果开一个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的小餐馆生意应该不会太差。

他们一开始是主营凉皮肉夹馍,后来不断增加品类,比如包子、稀饭,接着又添加饺子、面条、炒菜等。

尽管这是饭馆,但也能看出来,这个做法不符合“单点突破”、“一句话能说清”的要求。加之饭馆只有两个人经营,第一次做餐饮,没什么经验,所以我就一直跟他说,不要搞那么多种类,而要把一种东西做精,比如凉皮。深圳那边常年气温较高,其实凉皮这种小吃是非常适合的。只要反复打磨产品的口味,让食客赞不绝口的话,即使店里只做凉皮照样能做火。

期间也给他讲过像西少爷肉夹馍、五道口枣糕王等钉子型餐饮企业,靠做精“肉夹馍、枣糕”一个品类,就能达到生意火爆的励志故事。而且,这样的饭馆还有个好处,就是仅仅从店名就能看出主打品类,这样顾客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了,没有什么解释成本。此外,这样的店名也在隐含地表达其专注、专业的程度——我既然主打肉夹馍、枣糕,那其味道肯定差不了。

但很遗憾,说了几次他并没有听进去。如我所料,没过多久,这个小棒槌型饭馆就关门大吉了。

大型棒槌产品:定位有误的百度有啊

说完小产品、小业务,再来看看大产品、大手笔。

这里回顾下在2008年初,我刚加入百度时,参与开发的百度电子商务平台——“百度有啊”的产品定位问题。

百度有啊是百度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的第一次尝试,尽管百度是大平台,但百度有啊是个独立的、与百度搜索业务并无直接关联的产品,因而并不能算得上盾构机型产品。(搜索导流并不算强关联,要不然百度里面能搜索到的所有业务都跟搜索有关联)

有啊当时在淘宝已经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却与其定位重合,一开始还是主打C2C。其平台的slogan“要购物先百度”,明显是没有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也不符合“一句话能说清,一听就感兴趣”的定位原则,没有体现出带给用户的独特利益。

尽管百度有啊在产品上做了一些创新,诸如订单聚合(将同一买家、买家、收货地址的订单自动聚合,方便买卖家处理订单)、商家虚拟与实物交易信用分开(避免用虚拟交易刷分后转实物交易的投机行为)等。但这些都属于微小的创新,不足以支撑一个平台的差异化定位,更无法让普通用户一下子就理解,从而产生动机来使用。

因此可以看出,百度有啊属于棒槌型产品,并且是一个巨型的棒槌型产品。

相比之下,京东重金自建物流而构建的“送货快”的差异化定位,就是满足“一句话能说清、一听就感兴趣”的条件。

试想,如果有啊当时选择避免与淘宝在C2C上正面交火,而直接做垂直品类的B2C,那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尽管有啊后来转型做本地生活信息服务,还是重复犯了定位不明确的错误,即与58、赶集等领先的本地生活服务网站没有什么差异。

多次定位不清晰,使得百度电商的尝试不可避免地就走向了失败。

说完定位模糊的棒槌型产品的例子,我们再来看几个定位清晰的、较为成功的钉子型产品。

定位精准的钉子型产品

这里我们将这些钉子型产品分为两个类别,分别是“中小品牌:锐利的钉子型产品”和“大品牌:盾构机的初期阶段”。前者顾名思义、无需赘言,后者的意思是要看这个产品在最早期是如何定位的。尽管现在已经演变成了盾构机,但我们要看当初它还很小的时候,是如何以钉子的形态,打开局面的。

也就是说,“看大品牌的成功之处、向大佬学习,一定要看其早期的阶段怎么做的,而不要企图效仿人家已经很大的时候采用了何种策略”。

这是因为,当一个产品大了,的确会增加很多功能;一个品牌大了,也会做品牌延展,在这个品牌之下会增加新的产品甚至品类。

这就给很多人造成一种误解,说你看人家并没有“单点突破”、并不是“一句话能说清、一听就感兴趣”,不也很火嘛。

比如,他可能会说,你看,去哪儿网就是一个平台级产品,“提供国内外特价机票,酒店,旅游度假,景点门票产品一站式预订服务”,不是也挺成功的嘛。

于是,非常高兴地为自己的错误定位、模糊定位,找到佐证和借口。

然而,这个逻辑是错的。去哪儿的确很不错,但你不要看现在,而要看它最开始的产品形态。去哪儿起初是个旅游搜索引擎,让用户可以便捷地在线比较机票和酒店的价格。报价涵盖了航空公司和酒店的官网直销,也包括了大量的代理商,用户再也不用一个一个网站费劲地去看了。

去哪儿就是靠这个关怀用户钱袋子的单点功能实现突破,成为一个锋利的钉子型产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的平台产品,变成一个威力无边的“盾构机”。

的确,当用户量足够大,比如达到千万、上亿规模的时候,用户因为主打功能而来,长期使用之后,的确会感知到其他的功能,进而使用该功能的情况。

然而,即使是这样档次的大产品,大家也不要对“主打功能”对“附加功能”的导流能力期望过高。

这里,举一个国民级应用——微信的例子。众所周知,微信的主打功能无非是交流和分享,大家每天在上面花费好几小时的时间。其中,很多人每天都要刷朋友圈几十次,点击“发现→朋友圈”这个下意识操作也重复几十次。

但我现在问大家,你知道这“发现”里面,可以直接上京东购物吗?

我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之前也专门调研过很多朋友,大部分都不知道。你看,尽管这几年你点了几千上万次,你都不知道“发现→购物”的存在,更不用提使用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主打功能对附加功能导流有限的真实案例。

既然微信这么大的产品,“发现”功能使用这么频繁的情况下,“购物”入口都形同虚设,那你给产品堆那么多功能,把钉子变成棒槌,你以为用户就会看到,就会去用吗?

中小品牌:锐利的钉子型产品

下面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列一下一些中小规模的品牌,其品牌定位的情况以及隐含的用户利益。

大品牌:盾构机的初期阶段

再来看一些较大品牌,在产品初期时,其产品定位的情况。

从上面都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好的产品是满足“一句话能说清、一听就有兴趣”的条件的。

而且,好产品的定位往往还能“顾名思义”,即单单从产品命名上“顾名”就能“思义”、就能“有意”。

比如,大众点评(大家对商户点评)、猎豹浏览器(很快的浏览器)、今夜酒店特价(即刻订到特价酒店)、新辣道梭边鱼(梭边鱼火锅)、满记甜品(供应甜品)等等。

为什么要“一句话能说清,一听就感兴趣”

这里,我们从“普适原理、企业和产品角度、用户感知角度”等三个方面,再一起思考下要做钉子型产品,必须满足“一句话能说清,一听就感兴趣”的深层次原因。

单点突破是普适原理

“一句话能说清,一听就感兴趣”,就是对“单点突破”进一步形象化的解释。我们发现,世间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单点突破”是一个普适的原则,单点突破蕴含的思想与产品营销领域之外的很多概念都相似。

  • 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压强原理。前面用钉子和棒槌来类比,也是基于此原理。物体所受的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明显。钉子能入木三分、宝刀可削铁如泥,均是遵照此原理。
  • 顺应“少即是多”的哲学。德国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曾经提出“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建筑设计哲学,主张去除多余繁缛的装饰,强调功能性。在产品、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少即是多”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启示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贪多反而会一事无成。
  • 与“全面发展导致全面平庸”这种有关教育的观点一致。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一股脑报了各种舞蹈、书法、绘画、音乐、英语、机器人、武术课外班。表面上孩子学了各式才艺,实质上都是蜻蜓点水、样样不精。

从企业和产品自身角度上来看

  • 定位是所有的基础,没有明确定位,所有什么体验、运营、传播都是空中楼阁;
  • 定位没找好,说明需求没把握好。需求抓不好,一切没得搞。
  • 一个企业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只有单点突破才有可能做好,这对于刚起步的小企业更是如此。
  • 如果定位找好了,“一句话能说清,一听就感兴趣”,那么营销就容易做了——甚至把这句说人话的产品定位,作为主视觉放到海报上,都比一般的广告强。

从用户认知的角度来看

  • 用户无时无刻都被广告和品牌淹没,一个品牌跟用户接触的时间以秒记。如果一句话说不清,那即使传播素材触达了,用户也记不住。
  • 即使你的品牌成功进入了用户的脑海,别忘了脑子里有成百上千个别的品牌。而对于一个品牌,往往只能记住一个功能点。所以,想让用户记住一个产品有“三大功能、五大亮点”,那基本上都是痴心妄想。
  • “一听就感兴趣”,是从用户角度思考,体现了用户利益,用户只才会留意。
如何进一步识别钉子与棒槌

尽管用“一句话能说清,一听就感兴趣”来衡量一个产品定位是否正确,判断一个新产品是钉子型还是棒槌型产品,已经够直白、直观了,但很多人由于做得太久、陷得太深,加之缺乏切换到“用户思维”、“傻瓜模式”的能力,还是不能清醒地认识到问题。

那下面说两个偏方,供大家参考。

逻辑分析法:我们从逻辑上,来看看棒槌型产品的主要症状。

  • 多个并行功能块:一个产品包含多个并行功能块,典型特征:页面有多个tab、每个tab有多个功能块,这是棒槌型产品的典型症状。如果要变成钉子型产品,那必须砍功能,最好只剩下一个。以之前那个摩托go的产品为例,“看资讯、做保养、买保险、购配件、学驾照”等功能,对于用户的一次骑行活动来说,大部分都是与之并行的,所以都应该砍掉。
  • 动不动做社交:很多非社交产品,一上来都喜欢加上“聊天功能、分享状态”的功能,这也是典型症状。除非你本身就是做社交的,否则就应该砍掉社交(交流和分享)——用户如果能用微信完成这些功能,咱就别奢望来我们产品里面聊天、分享了。

调研问卷法

用下面这个简单的表格,问问包括CEO、合伙人、产品/研发/运营/市场等内部工作人员以及现有用户、潜在用户,让他们一句话说说我们的产品是做什么的。

“一句话说说产品定位是什么”,这个问题再简单和基础不过了,但我相信如果你做了,答案一定让你惊讶。

你以为你是钉子,其实你是棒槌。一个表格就让你找到最核心的问题,你会回来感谢我的。

调研的结果,无非有这么几种典型的情况:

  • 如果CEO、合伙人对产品的功能都理解不一致(这是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那说明问题大了。
  • 如果产品定位没问题,CEO、合伙人理解一致,但公司员工的理解有误,则说明内部战略沟通有问题。
  • 如果用户对定位的理解与我们不同,要么说明需求把握有误,要么说明品牌传播有问题。
结语

产品定位明确,是一切的基础。但现实情况中,很多人没搞清楚这第一步,却着急忙着做推广、做PR。

对于一个新产品,如果只选择了一个功能单点突破,只要这个需求把握准了,就是一根有战斗力的钉子,“小而美”也有可能成功;而如果一开始就选择了“大而全”,即使其中的每一个功能的需求都把握得很好、体验也很顺畅,那也只是一根棒槌,用棒槌凿洞,很难取得成功。

用“一句话能说清、一听就感兴趣”的标准来评估,用逻辑分析和调研问卷的偏方来测试,都可以判断出是钉子还是棒槌,检测自己的产品定位是否有问题。

原文阅读: 产品定位:你是钉子,还是棒槌?

我的公众号:自传播实验室,里面有很多有关产品和品牌方面的思考和案例,欢迎关注和交流。


user avatar   wu-hou-shi-guang-y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品牌定位的三大原则

准确的品牌定位能够让品牌从市场上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找到一片立足之地,赢得源源不断消费者的支持。如何找到一个准确的品牌定位?品牌在定位时不妨坚持以下三大原则。

(1)差异化原则

差异化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在制定品牌定位要坚持个性化,创意先行、标新立异,让自己的品牌定位和竞争对手有明显的不同,能够很好区隔开来。这样目标消费者看到品牌时,眼前一亮,对品牌产生好奇,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品牌的信息。届时品牌就能吸引到更多消费者关注,继而占据他们的心智资源,在心中留下较深的印象。

万宝路香烟是全球著名的香烟品牌之一,提到它时,很多消费者都会想起一个硬汉牛仔骑着牛,抽着万宝路香烟的品牌形象,耳边也会响起那句“跃马纵横,尽情奔放,这是万宝路的世界。”的广告语。

为什么当时万宝路会选择用硬汉牛仔的形象?因为当时美国市场都是滤嘴式香烟,很多喜欢抽烟的男性认为这样抽烟不过瘾,显得娘娘腔不够爷们。一开始万宝路也是滤嘴式香烟,并打出“柔若五月”的口号,反响平平。

为了让企业获得新生,广告大师李奥贝纳向企业董事莫里斯提出用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将万宝路定位于牛仔的硬汉形象,差异化品牌定位一下子让万宝路撬开更大的市场。

品牌在定位时坚持差异化定位原则能够为品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至于如何找到品牌的差异化,品牌可以从产品功能、价格、使用年限或者消费者需求,提供服务进行差异化定位,以此和竞争对手形成强烈的反差。当品牌和竞争对手有明显的不同时,也更能够得到消费者兴趣,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

(2)坚持品牌核心定位,适势调整定位。

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时要明白一个品牌定位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随着社会环境、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当品牌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品牌必须要有所调整,有所改变,只有不断调整,才能让品牌不间断的获得竞争力,更好面对竞争对手的竞争。

但是企业在调整品牌定位时,也要意识到不可“大尺度”调整品牌定位,“大尺度”调整容易让品牌丧失掉最初支持品牌的那一群人。因此品牌在进行定位时,一定要坚持品牌最初最为核心、灵魂因素,勿忘初心,在调整时也要围绕核心定位中进行适当调整。

(3)追求效益最大化。

任何企业制定品牌定位最大的目的就是获得效益的最大化,一个不能让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品牌定位,即使它让品牌获得再多的消费者,取得再大的销售额也显得苍白无力。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时一定要控制成本,坚持低成本效益化的原则。

有些企业就是因为在品牌定位未能遵循效益最大化而惨遭市场淘汰。个别品牌将抹布定位于高档产品,企图用高价格抢夺消费者心智,这种品牌定位策略并不能获得消费者,消费者也不会为高档抹布的定位买单,企业面临销售无门的困境。

还有一些小型的企业想向消费者提供提供个性化服务,但是这项服务建立较多的呼叫中心站点,聘请高精尖的技术人才。这种品牌定位非但让其获得较高的利润,企业反而要承担高额的运营成本,较高的运营成本反而让品牌定位进入一种是死胡同的境界。

企业在品牌定位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尽全力让品牌定位降低运营成本,以此获得最高效益。

企业在品牌定位时坚持这三大原则,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中与众不同,脱颖而出,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接受竞争对手的竞争,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利润制高点。

H




  

相关话题

  为什么支付宝的敬业福会那么少? 
  对一般人来说,买车的性价比似乎远不如打车。那为什么所有人都几乎要买车呢。是类似于钻石的营销手段导致? 
  为什么人们对广告深恶痛觉? 
  如何评价娃哈哈的营销和产品? 
  如何评价信贷服务平台 APP 还呗广告词「打老婆的人不借,不打老婆的即时到账」? 
  营销策划的大咖们每天会浏览哪些网站? 
  为什么像新垣结衣这样在国内知名度挺高的明星,都没有中国厂商邀其拍广告呢? 
  营销界有哪些作死甚至变成危机公关的失败案例? 
  有哪些脑洞大开的跨界营销案例? 
  疫情期间与之后那些行业适合大学生创业?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17 岁南苏丹女孩在 Facebook 上被其父以五百头奶牛的价格公开征婚?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人对律师那么敬畏,在中国却不行?





© 2024-05-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